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矿石中微量铋的测定多采用硫脲比色法,但灵敏度较低。近年来,虽采用三元络合物体系,但仍难于直接测定矿石中低于ppm级的铋。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矿石中铋灵敏度虽较高,但干扰严重,需采用分离方法,使铋与大量基体元素分离。催化极谱法测定矿石中铋也有报导,但Cu、Pb、Zn、Fe等干扰严重,亦需通过分离消除干扰。我们曾采用  相似文献   

2.
电解液中锑、铋通常以沉淀法富集分离后,用碘化钾光度法测定铋;用结晶紫萃取光度法测定锑,方法不甚简便。锑、铋与碘化钾和硫脲均能生成黄色络合物,可用作各自的光度法测定,但两元素相互干扰严重。我们考察了酸度对锑、铋与碘化钾和硫脲络合物显色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所示,铋络合物显色不受酸度影响,而锑络合物显色则明显受酸度影响。在  相似文献   

3.
合金钢中镍的快速测定——丁二肟直接比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铁中镍的测定,常用方法是丁二肟比色法。铁和其它干扰元素多采用柠檬酸盐及酒石酸盐络合掩蔽。但由于它们与铁生成的黄色络合物在镍与丁二肟所形成的络合物最大吸收470毫微米处有较大的光吸收,因此不分离铁及其他干扰元素测定镍时,一般都是选择灵敏度较低的530毫微米处进行比色测定。根据兄弟单位的经验,我们采用焦磷酸钠掩蔽铁。通过实验表明,50毫克铁存在时,焦磷酸钠的合适  相似文献   

4.
吸光光度法是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但在待测溶液中如果存在严重干扰的元素,方法将失效。本文试图从理论上研究出一种新的图解法.提出了测定两干扰组分体系的吸光度图解法--定组分比推论法。应用该法使用通常的分光光度计,不经分离或掩蔽,能在一种严重干扰元素存在下顺利地测定欲测元素的含量。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定组分比推论法的原理,并通过实验给以验证。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运用这种推理的方法,有可能扩大到其他领域。由于方法原理简单、无需特殊的仪器,故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应用砷锑钼蓝三元络合物光度测定试样中的砷被认为是较理想的方法,但用于化探样品分析还存在着空白值高和灵敏度低的问题。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化探样品组分各异,含量变化大,干扰元素多,灵敏度和准确度要求高的特点,对用砷化氢发生分离富集,砷锑钼蓝法测砷进行了一系列的  相似文献   

6.
双波长K系数—导数吸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重油中钴和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双波长K系数-导数吸光光度法,以样品中两组分的峰值波长互为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以一套导数值数据进行两组分的同时测定,具有简便、灵敏度高的优点.以三正辛胺萃取分离干扰离子,OP—5-Br-PADAP显色体系同时测定了重油中的钴、镍.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邹时复  周杰 《分析化学》1993,21(6):634-638
本文利用导数光谱法消除体系中共存有关物种干扰,直接测定游离配体浓度。基于此仿照对应溶液法的图解法,我们拟订两个测定络合物稳定常数的新方法。方法简便可靠,试用于La-BPR体系获得了令人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硫酸介质中锗与茜素红形成络合物,当有钒(Ⅳ)存在时能产生灵敏度很高的导数波。在试样溶解过程中分离主体铅并采用EDTA-抗坏血酸掩蔽干扰离子。拟定了不经分离直接测定方铅矿中微量锗的方法,0.02—0.4μg/mL锗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灵敏度高、干扰少、体系稳定。  相似文献   

9.
微量锡的光度测定有钼蓝法,可可塞林法,苏木素法和二硫酚法等。这些方法在稳定性、重现性及灵敏度方面均不够理想。近年来文献报导的苯芴酮法和氧化苏木素法,虽然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由于干扰元素较多,需经繁琐的分离。我们找出二价锡及四价锡均能与硫氰酸盐及碱性染料(如孔雀绿、结晶紫等)生成不溶性有色三元络合物,可用有机溶剂萃取比色,或有分散剂存在下进行光度测定。本文基于四价锡与硫氰酸盐和孔雀绿在强酸性溶液中生成三元络合物,以明胶作分散剂进行微量锡的光度测定。提出了一个极灵敏的方法。并借碘化物挥发法将锡分离后比色,用于测定矿石中微量锡,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二价铜在PH9.0~9.5硼酸钠缓冲溶液中与BCO生成蓝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600nm处吸光度与铜的浓度符合比尔定律,据此建立了测定铜的方法;试验了铜(Ⅱ)的显色条件、稳定时间、干扰元素的干扰量及干扰元素的排除。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铸铁、合金钢中0.005%~3.0%铜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在氢溴酸溶液中,加抗坏血酸还原游离溴后,用TBP萃取黄色溴化碲络合物,使碲与其他干扰元素分离,而直接比色测定碲.实验结果表明黄色络合物在TBP甲苯溶液中最大吸收在450毫微米,溶液颜色稳定,并符合Beer定律.用20%TBP甲苯溶液萃取即能使萃取液消光度达最高值.溴化钠可代替部分氢溴酸.萃取率和分配系数分别为95.6%和21.7. 微量铁、毫克量铜、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干扰,而其他包括常与碲在矿石中共生的硒、金、银、汞、铊等元素及一些常见的酸及盐类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双环己酮草酰二腙(BCO)是测定铜的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试剂之一。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试验了不分离干扰元素,用比色法测定铁矿石中的铜。方法简便、准确度较高,至少在0—4微克/毫升内符合比尔定律。克分子吸收系数为1.6×10~4。在pH8.5—10的氨性溶液中,铜和BCO成蓝色络合物。此络合物在600毫微米处有最大吸收。铁、镍、钴、铬有干扰,铁可采用柠檬酸铵掩蔽。大量镍、钴存在使显色液稳定性降低,我们增加乙醇用量,既使显色液中有1毫克镍、200微克钴存在,也可使显色液稳定2小时;无镍、  相似文献   

13.
过去,我们在测定铜合金中的铁时,是使用电解法或其他方法分离铜后,再用硫氰酸盐进行比色,此法分析过程冗长,色泽不稳定,尤其对于锡青铜试样,须先将偏锡酸沉淀用过氯酸及溴氢酸冒烟除锡,然后将溶液合并分离铜后再用比色法测定铁,步骤更为烦复。磺基水杨酸与三价铁在pH1.8—2.5时可形成稳定的褐红色Fe(SaL)~ 络合物。此时铜、铬、锌、铅等元素均无干扰。锡虽有干扰但可用乳酸隐蔽,故以磺基水杨酸法测定铜合金或锌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个测定岩石中微量钍的荧光分光光度法,在0.6mol/L H_2SO_4介质中,钍、桑色素和三烷基氧膦在十二烷基磺酸钠存在下,形成黄绿色荧光多元络合物,激发波长为428.6nm,在波长509.2nm处具有最大荧光强度。钍量在0—0.12μg/m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12ng/mL。用过氧化钠分解试样,在显色体系中加入磺基水扬酸,酒石酸等掩蔽剂,消除了铝、锆、铁等元素的干扰。对一般岩石试样不经其它分离手段便可进行荧光测定。经标准试样验证,准确度良好。  相似文献   

15.
用乙基紫为试剂进行金的萃取光度测定,灵敏度较甲基紫、结晶紫为高。本文实验研究了氯金酸乙基紫络合物的萃取条件,在苯层中络合物于551毫微米和606毫微米处具两吸收峯。用Job连续变更浓度法测得络合物组成为1∶1。实验找出在0—50微克金范围内遵循朗伯-比尔定律。并拟定有十余种其他元素共存时金的分离和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在氨性溶液中用喹哪碇红发色,甲基异丁酮和醋酸异戊酯混合溶剂萃取后比色测定银。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在525毫微米。克分子吸收系数为37.800。0—15微克银/10毫升服从比尔定律。络合物中银与喹哪啶红的组成比为1:4。微量铂、金和卤族元素不干扰测定;在有EDTA和柠檬酸铵等掩蔽剂存在下,一般常见元素也均不干扰测定。应用于铅锌矿中银的测定,操作简便,准确度和重现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7.
稀土球墨铸铁中镁的测定,常用EDTA络合滴定法,也有用铬黑T、铬变酸2R、二甲苯胺蓝Ⅱ等比色测定,但一般都单独称样,经分离干扰元素后进行测定,用一样品多元素的联合测定却很少。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定了用高选择性的氢化物分离技术,与高灵敏度的多元络合物相结合的水相测定锑的新方法。氢化物分离使锑与大量基体元素分离后和碘化钾-水杨基萤光酮-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简称乳化剂OP)形成多元络合物。该络合物在0.25—0.38N盐酸介质中呈橙黄色,于波长510nm有最大吸收,摩尔吸光系数ε=7.1×10~4l·mol~(-1)·cm~(-1)。含锑0—15μg/10ml遵从比尔定律。由于引入适宜掩蔽剂及选用特定吸收液,与锑同有氢化特性的干扰元素亦可消除,常温下络合物可稳定3小时。本法简单快速,不需有机溶剂萃  相似文献   

19.
岩矿中微量稀土的测定,由于伴生元素特别是钍的干扰严重,目前仍普遍采用PMBP-苯萃取分离法。为了用一种毒性小的有机溶剂代替苯,我们以PMBP-乙酸异戊酯作为萃取分离体系。试样经碱熔,用混合提取剂提取分离大部分干扰元素后,在pH=5.2的乙酸钠-乙酸缓冲溶液中,用PMBP-乙酸异戊酯萃取分离稀土元素,以  相似文献   

20.
自Geyer提出在酸性镀铜液中分光光度测定硫脲的可能性后,后藤佐吉等详细研究了铜电解液中微量硫脲的碘量分光光度法。作者已将此法用于生产分析中。提出利用硫脲与铜形成的对紫外光具有特征吸收的络合物。本文在该工作基础上,研究了微量硫脲与铜形成络合物的条件;络合物的光吸收性质和络合比;共存组分的干扰情况及其消除方法。为铜电解液中微量硫脲的测定提供了一个简便、快速、较灵敏的分析方法,满足了生产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