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 《力学与实践》2010,32(6):80-82
某些超静定结构, 当弯矩图确立后, 应用静力平衡条件无法绘出轴力图. 分析该类结构的基本特征和受力特点,利用某些刚架在结点集中力作用下无弯矩、只有轴力的特点和力法的思想, 提出解算已知弯矩图轴力超静定结构的计算方法. 算例表明该方法简化了力法的计算过程,将其应用于教学, 有利于学生对力法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2.
关于静不定轴力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超静定结构弯矩图已知,而轴力还是静不定的结构的基本特征.建立了静不定轴力的计算模型;提出了计算静不定轴力的几种简便方法.给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绘制超静定结构的弯矩图形,是土木类专业的主要内容.掌握快速绘制弯矩图的方法,对于土木工程师进行结构的受力分析、计算、校核和检验以及参加注册工程师的考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是在多年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对传统的速画弯矩图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出一些进一步提高速画弯矩图的方法.算例表明这些方法简化了超静定结构弯矩图的绘制过程,将其应用于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超静定结构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4.
将能量偏导数定理应用于力法中,探索了超静定结构力法计算的新思路.传统的力法是利用基本体系在基本未知力处的变形(连续)条件来建立力法方程的.为了克服传统力法中弯矩图乘时由于Mi和Mp图取自同一基本结构而产生的不便,利用卡氏第二定理,得到了力法的基本方程,证明了在力法中可以混合采用不同的基本结构来分别计算Mi和Mp,并分析了所得基本方程的物理意义.通过实例计算和比较,证明该方法完全正确,且大大简化了计算,使力法的实用性更进一步加强,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种超静定变截面梁的力法计算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亮  马捷  邓煜涵  王博 《力学与实践》2016,38(4):459-461
力法计算变截面超静定梁的弯矩图时,在选取基本结构后,用图乘法计算相关系数的过程中,分割图形数目多,计算量大容易出错.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变截面处铰化分解杆件的技巧,用来减少图乘次数,降低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该技巧可广泛应用于变截面超静定梁弯矩图为折线的情况,在授课过程中使学生概念清晰,易于接受,且有助于提高计算正确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弯矩图确定后轴力不能直接解算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腾 《力学与实践》2008,30(4):94-0
某些超静定结构,当弯矩图确立后,应用静力平衡条件无法实现对整个结构的支座反力 及内力的完全解算. 通过对此类结构受力特征的分析,定义出现此类情况结构的基本特征, 并在结构力学范畴内,对比可以解决此类问题的计算方法,提出解决思路,给出简便的解算 公式.  相似文献   

7.
 在结构力学中对梁和刚架绘制内力图时一般是先绘制弯矩图,再绘制剪力图. 根据 上述特点,寻求了一种应用弯矩图绘制剪力图的数值方法,即剪力公式. 该公式主要特点是: 把剪力计算的平衡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 并且通过例题的应用,叙述了剪力公式的使用方法. 适用于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结构力学力法教学中,无论是力法基本方程的建立还是方程中系数和自由项的求解,都要求在同一基本结构上进行.本文通过实例计算和比较,采用公式叠加原理分析了当M_p图与M_1图分别选自不同的基本结构时,力法基本方程的物理意义以及计算过程的科学意义.结果显示在力法计算中,基于不同的基本结构求解超静定问题,可简化力法的计算过程.用本文方法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力法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9.
对“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论述的商榷徐昌文(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上海200434)综观《结构力学》各种教材,一般都有如下的论述:力法和位移法是计算超静定结构的两个基本方法.用位移法解超静定结构是取结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以单跨超静定梁的组合体作为...  相似文献   

10.
《力学与实践》2009,31(6):69
在传统的结构力学力法教学中,无论是力法基本方程的建立还是方程中系数和自由项 的求解,都要求在同一基本结构上进行. 本文通过实例计算和比较,采用公式叠加原理分析 了当$M_p$图与$\overline M_1$图分别选自不同的基本结构时,力法基本方程的物 理意义以及计算过程的科学意义. 结果显示在力法计算中,基于不同的基本结构求 解超静定问题,可简化力法的计算过程. 用本文方 法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力法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