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韩文峰  宋畅  梁庆国 《力学学报》2004,12(4):346-353
潜在震源区是未来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震源所在地区 ,区内的地震属近场或“直下型” ,其地震破坏和地震动特征相应于已发生地震的极震区。近期国内外诸多强烈地震的实际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表明 ,直下型地震不仅地震峰值加速度大 ,且竖向和水平峰值加速度比值也有别于远场地震的统计关系。文中从极震区岩土体破坏、地震动特点及地震地质灾害等方面对潜在震源区内的重大工程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地震滑坡资料是深入研究地震滑坡问题的宝贵基础资料,但是目前对这些资料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利用。本文介绍的地震滑坡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科学合理地对这些资料进行高效管理,节省科研前期的投入,提高工作效率。本系统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可扩充性和升级换代能力,可以加速地震滑坡问题的研究步伐,是地震滑坡问题研究的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
陈晓利  叶洪  程菊红 《力学学报》2006,14(3):333-338
地震滑坡是一种有着严重危害的次生地震灾害形式,形成机制复杂,涉及因素众多。运用G IS丰富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地震滑坡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进行潜在地震滑坡区的预测,是地震滑坡研究领域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对1976年龙陵地震引发的地震滑坡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有关中国西南地区地震滑坡特征的研究成果,应用G IS对该区潜在地震滑坡危险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地震预测是世界性科学难题,地震现象虽然复杂其物理实质倒是明确:地震就是地壳块体的快速剪切脆断,相应地,地震的孕育过程就是震源区介质的损伤、演化,并最终导致破坏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力学过程,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问题的物理本质,但是,在研究地震预测时遇到的力学问题和通常的(工程)力学问题有所不同,根据地震问题的特点,紧扣地震孕育过程的物理本质,提出了加卸载响应比这一地震预测新思路.
文中介绍了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基本科学问题,包括如何对地壳加载/卸载,如何选择适当的地球物理参数作为响应量,以及怎样定义加卸载响应比,用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3 种基础研究手段,揭示了地震孕育过程中加卸载响应比共同的演化规律:孕震初期加卸载响应比在1 附近涨落,之后上升至峰值点,地震不在峰值点发生,而是在下降过程中发生,从峰值点到地震发生这段滞后时间称为T2,T2 和震级有关,为了预测地震,必须在全国范围内作加卸载响应比的时空扫描,在时空扫描基础上,结合量纲分析,更多地考虑当地的地球物理条件,拟定了全面预测未来地震的时、空、强的思路,回顾了用这种思路进行地震预测实践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在地震区内修建巨型水电站时,必須对水电站的主要結构物——拦河煩进行抗震問題的研究。 通过模型試驗,计算了重力坝茌地震作有下的振动、应力及位移。假設地震时,地基是作为整体来运动的,并且只考虑了地震时地面的水平运动、略去了地面的垂直运动的影响。选用美国1940年5月18日在El Centro(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加速度記录(最大加速度为0.33g),和一系列的地震振谱作为地震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辽河口滩海区人工岛场地为例, 从区域地震地质、近场区地震地质、区域地震活动等方面, 讨论了滩海区人工岛基本地震地质环境特点, 在此基础上, 完成场地地震烈度、地震设防参数、场地地震地质灾害等影响人工岛场地安全性的因素评价。结果说明, 从场地地震安全性角度, 本文所评价的场地, 对人工岛兴建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7.
对黄土、砂砾石和花岗岩等几种不同介质中的地下爆炸实验进行了地表速度测量,利用实测数据 获得爆炸源频谱以及以折合速度势低频稳态值表示的地震耦合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相同当量、相当比 例埋深下的地下爆炸,地震耦合强度和源区介质特性有着强烈的依赖关系,其中介质强度是影响地震耦合效 率的最主要因素,而介质的干孔隙率和水饱和度也是影响地震耦合效率的重要因素。考察了M.D.Denny等 提出的经验公式在估算100kg级当量地下爆炸地震耦合强度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地震作用下的能量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高层建筑混合结构中常用的外钢框架-内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从地震能量输入和结构能量耗散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能量反应分析.通过选取不同的地震动参数对混合结构的总输入能及其在滞回耗能和阻尼耗能之间的分配情况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地震动各参数的变化对混合结构能量反应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地震波作用下混合结构的滞回耗能在外钢框架和内混凝土核心筒间的分布以及在结构层间的分部情况知,底层剪力墙是整个混合结构中滞回耗能比较集中的区域,地震破坏最为严重.通过本文研究知,地震反应的能量分析方法是一种能较好反应混合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全过程及其弹塑性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建立与抗震规范设防水准相一致的地震动随机模型,给出了非比例阻尼结构体系地震反应运动方程,推导了非比例阻尼结构体系分析的复振型时域闭合解和地震随机响应的闭合解.通过随机响应的峰值因子和变异系数获得了非比例阻尼结构体系的地震随机响应峰值均值和方差,提出了设防烈度下非比例阻尼结构体系随机响应峰值区间估计方法.计算31条实际地震记录的复振型时域闭合解,并与地震随机响应的闭合解进行了比较,算例结果表明随机响应峰值区间估计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地震响应区间分析方法将是工程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的场地地震危险度评估方法,它包括潜在震源两级划分的思想和用专家系统来实现B级潜在震源划分等技术途径,以反映地震发生随时间、空间变化的特点。它是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与专家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是对传统概率方法中地震发生时空均匀假设的一种突破。文中还指出了该方法的其它一些特点及其科学意义,并简要报告了该集成系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打算。  相似文献   

11.
研究工程地震是为了经济而有效地設計和加强建筑物的結構部分,使它們能够成功地抗御在它們的使用期間可能遭遇到的地震。我國处于一个强震活动比较頻繁的区域。因而,工程地震的研究具有明顯的現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震崩滑预测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我国已有地震崩塌和滑坡资料 (简称崩滑 )的研究分析基础上 ,提出适用于我国西部地区地震崩滑的由粗至细、分级预测地震崩滑的方法。 1 )建立地震崩滑最大震中距 ( Rm)与地震震级 ( Ms)间关系的初判准则 ;2 )综合考虑岩性、结构类型、地形、气象、地震等因素对地震崩滑的共同作用 ,并对不同因素的主次作用进行区分和量化 ,建立预测地震崩滑的再判准则。并用 1 996年 2月 3日丽江 7.0级地震引发的地震崩塌和滑坡实例对此预测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莫高窟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及潜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地震的断层弹性位错理论,采用位移水平分布的抛物线模型,假定三危山断层分别发生5.5、6.0和6.5级地震情况下,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分析计算了莫高窟地区的潜在地震变形。给出了在震级5.5、6.0及6.5级三种情况断层逆冲和水平走滑两种活动方式下,莫高窟区的地震位移和应变值,供石窟的抗震设防加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工作区潜在震源区划分、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地震动衰减关系, 进行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 得到不同概率水平下场区相应地震烈度和基岩水平加速度峰值及其反应谱。根据场地工程地震条件划分不同地质单元及相应的场地类别, 进行不同概率水平的地震反应分析计算, 确定地震动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5.
采用退化的Bouc-Wen模型和动力Winkler地基梁模型,建立了一个单桩横向非线性运动地震响应的简化分析模型,将自由场位移,作为沿桩轴均匀分布的非线性弹簧和频率相关的粘壶的支撑运动,利用运动响应因子的概念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计算并讨论了地震运动过程中,单桩横向非线性运动地震响应问题。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单桩横向非线性运动地震响应问题的简化分析,所提出的模型在物理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海底管线抗震设计的极限地震应力计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现用海底管线地震应力计算时存在的计算应力过大、管线几何参数和埋设深度对计算结果几乎没有影响等问题,在考虑了海底管线实际埋设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考虑地震时管线周围约束土壤进入塑性滑移状态后的极限地震应力计算方法,来计算海底埋设管线在地震作用下所产生的最大地震应力。用该新方法分析了一实际管线工程的地震应力,并通过与现用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证明该方法克服了现用设计方法仅考虑管土之间为弹性约束、管线几何尺寸对抗震设计影响很小等问题,有效反映了实际铺设环境对海底管线地震应力的作用。本文应用极限地震应力计算法,结合工程实例计算,进一步明确了管线几何参数和埋设深度对极限地震应力的影响规律,为准确计算海底管线的地震应力、制定海底管线抗震规范、进行已服役海底管线的地震风险评估和寿命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地质灾害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玉树地震产生较连续的地表破裂和大量房屋破坏,并诱发了滑坡、崩塌和震裂山体。此外,地震诱发的砂土液化、水渠溃决等加剧了局部山体地质灾害。通过现场调查和地震前后玉树县地质灾害发育状况,简要阐述了地震地质灾害的主要发育特征,包括震后地质灾害数量明显增加、地震地质灾害分布受活动断裂控制、低位滑坡为主、地质灾害链生效应显著等,并对灾后重建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实地调查、汶川地震震后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从灾情和险情两个方面,对汶川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灾险情的致灾灾险情、灾种、类型等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对比。进一步比较了陕西在汶川地震触发地质灾害受灾省份中的情况,并对地质灾害趋势做了初步预测。研究表明,灾险情集中分布在龙门山构造带向陕西境内的延伸部分,险情比灾情分布范围广。灾险情的灾种都以崩塌为主,其次为滑坡,地震对地质体的震动触发作用明显。机关学校是汶川地震触发陕西境内地质灾害的主要受灾对象。陕西受汶川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灾险情轻于四川、甘肃,三省地质灾害震前均较为严重,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影响具有长期性,未来陕西境内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可能增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地处南流江冲积成因为主的古滨海平原的地貌、松散沉积物及其工程地质特性、场地土、场地类别、场地周期等环境特点为基础, 对北海市进行了地震设防区划。将北海市划分为残丘区、台地区和阶地海滩区三个地质地貌单元和相应的三个地震设防分区, 每个地震设防区给出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文中还对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估和预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可可西里-金沙江地震带震级频度关系的确定及其参数b值与a值、ν值(地震年平均发生率)和Mmax(最大震级a/b)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以说明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的地震活动性参数ν值与b值也应有某种相关性。当地震带未来一定时期内地震活动震级上限Muz和b值被确定后, 未来地震活动的ν值的取值范围似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假设可可西里-金沙江地震带的Muz为8级, b值为0.73后, 相应的ν值若取13.943, 可能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