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77年9月7—10日,在国立顿尼茨大学举行了“液体和气体的的湍流问题”的全苏会议。会议是在苏联科学院和乌克兰科学院、苏联和乌克兰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苏联科学院力学与自动控制学部、苏联科学院液体与气体力学科学委员会的组织下进行的。来自30座城市(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新西伯利亚、顿尼茨克、明斯克、彼尔马等)的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张万箱  俞诚 《爆炸与冲击》1981,1(2):122-124
这次在瑞典乌普萨拉城的乌普萨拉大学召开的“科学研究和工业中的高压”会议(High Pressure in research and industry),是国际高压科学和技术促进协会第8次会议及欧洲高压研究小组第19次会议联合召开的。历时6天,自81年8月17日至8月22日。主持单位是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瑞典文化教育部,及瑞典技术发展局等。  相似文献   

3.
由苏联科学院,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六个单位联合举办的第2届苏联材料爆炸加工会议于1981年9月8日至10日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举行。中国、美国、西德、日本、印度、南斯拉夫、捷克、保加利亚、波兰等13个国家约50名外国代表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近15年来,中国科学工作者第二次参加苏联的国内学术会议。会议期间共发表了学术报告78篇。报告内容分 ...  相似文献   

4.
由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总分院流体动力学研究所、脉冲流体动力学特殊结构设计室、乌克兰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所、苏联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苏联理论与应用力学国家委员会等六个单位联合举办的第2届苏联材料爆炸加工会议于1981年9月8—10日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举行。中、美、西德、英、日、印度、南斯拉夫、保、捷、波、东德等13个国家约50名外国代表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5.
1980年10月29—31日在里加举行了第4届全苏聚合物材料和复合材料力学学术会议。会议的组织者为苏联科学院力学和控制过程学部,该学部所属的复合材料结构力学学术委员会以及强度和塑性问题学术委员会,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所属的聚合物的力学和物理学委员会以及合成材料学术委员会,拉脱维亚科学院聚合物力学研究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苏联39个城市100多个科研机构,结构-工艺机   相似文献   

6.
第16届国际流体力学会议1983年9月在波兰举行.有来自美、英、西德、苏联等20个国家的近200名代表参加.英国剑桥大学Batchelor、苏联科学院Bar-anblatt、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吴耀祖、西德的Zierep、日本京都大学的Sone、荷兰的Van Kampen 等著名学  相似文献   

7.
1986年6月由中国力学学会和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共同举办在北京召开了国际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会议.这次会议得到来自比利时、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芬兰、法国、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匈牙利、日本、荷兰、波兰、罗马尼亚、瑞士、土耳其、英国、美国、苏联和中国等十九个国家的学者的热情支持,因此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各国著名科学家,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等离子体科学》杂志主编E·Pfender, ...  相似文献   

8.
第16届国际流体力学会议1983年9月在波兰举行.有来自美、英、西德、苏联等20个国家的近200名代表参加.英国剑桥大学Batchelor、苏联科学院Bar-anblatt、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吴耀祖、西德的Zierep、日本京都大学的Sone、荷兰的Van Kampen 等著名学 ...  相似文献   

9.
苏联科学院摩擦与润滑学术委员会和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科学院等于1985年5月22~26日在塔什干市召开了"国际摩擦磨损与润滑会议",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会上宣读和交流了438篇论文。  相似文献   

10.
《力学与实践》1987,9(2):59-60
"国际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会议"于1986年6月4日-7日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力学学会与北京市等离子体学会共同主办的。会议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响应与热情支持,来自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日本、荷兰、波兰、新加坡、瑞士、英国、美国、苏联以及中国等13个国家的139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外国代表44名)。有的国家的学者虽然未能与会,但寄来了学术论文,或用...  相似文献   

11.
Preface     
This special issue of PARTICUOLOGY is devoted to the first UK-China Particle Technology Forum taking place in Leeds, UK, on 1-3 April 2007. The forum was initiated by a number of UK and Chinese leading academics and organised by the University of Leeds in collaboration with Chinese Society of Particuology, Particle Technology Subject Group (PTSG) of the Institu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s (IChemE), Particle Characterisation Interest Group (PCIG)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RSC) and International Fine Particle Research Institute (IFPRI). The forum was supported financially by the Engineering and Physics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 (EPSRC) of United Kingdom,  相似文献   

12.
正Each of the sections below provides essential information for authors.We recommend that you take the time to read them before submitting a contribution to Acta Mechanica Sinica.We hope our guide to authors may help you navigate to the appropriate section.How to prepare a submission This document provides an outline of the editorial process involved in publishing a scientific paper in Acta Mechanica Sinica.  相似文献   

13.
正http://www.icfm7.org First Announcement and Call for PapersThe objective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uid Mechanics(ICFM)is to provide a forum for researchers to exchange new ideas and recent advances in the fields of theoretical,experimental,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 as well as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s.It was successfully convened by the Chinese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CSTAM)in Beijing(1987,  相似文献   

14.
Contributions: The Journal,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is pleased to receive papers from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working in various aspects of solid mechanics. All contributions are subject to critical review prior to acceptance and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李俊  冯伟哲  高效伟 《力学学报》2016,48(2):387-398
相对于有限元法,边界单元法在求解断裂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优势,现有的边界单元法中主要有子区域法和双边界积分方程法.采用一种改进的双边界积分方程法求解二维、三维断裂问题的应力强度因子,对非裂纹边界采用传统的位移边界积分方程,只需对裂纹面中的一面采用面力边界积分方程,并以裂纹间断位移为未知量直接用于计算应力强度因子.采用一种高阶奇异积分的直接法计算面力边界积分方程中的超强奇异积分;对于裂纹尖端单元,提供了三种不同形式的间断位移插值函数,采用两点公式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给出了多个具体的算例,与现存的精确解或参考解对比,可得到高精度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2日,汶川M80地震在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内诱发一巨型滑坡。通过现场调查得知,滑坡前后缘高差455m,厚度20~30m,滑面为基岩层面,初始方量2750×107m3。滑体在运动中转化为碎屑流。滑坡-碎屑流总的水平运动距离为4022m,垂直运动距离为1443m,遗留的堆积物体积达5×107m3。滑坡距映秀—北川断裂仅36km,位于其下盘,地震烈度达XI度。滑坡导致文家沟中48人遇害,并形成一条完整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链。初步分析表明滑坡启动速度快,滑坡向碎屑流转化过程明显、地点明确。碎屑流运动过程复杂,伴有强烈的“气垫效应”和“前缘气浪冲击效应”。作者认为,文家沟滑坡的高启动速度是长持时强烈地震动作用的结果,与山体的猛烈碰撞是导致滑体解体并转化为碎屑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One of the core issues in modern celestial mechanics is the orbital dynamics in the near-regime gravitational field of as- teroids, which provides deep insights into the mathematical nature of a class of nonlinear systems, and plays as a critical basis for in situ explorations of different science goals. Lots of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bital motion in the vicinity of asteroids, and to improve the skills of asteroid research in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