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和硫氰酸铵分离Au(Ⅲ)的行为及Au(Ⅲ)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Au(Ⅲ)与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和硫氰酸铵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Au(SCN)4-.CPC+,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和硫氰酸铵的浓度分别为7.0×10-4mol/L和5.0×10-3mol/L时,Au(Ⅲ)可与Mn(Ⅱ),Ni(Ⅱ),Co(Ⅱ),Fe(Ⅱ),Mg(Ⅱ),Al(Ⅱ)和Cd(Ⅱ)进行分离,对合成水样中的Au(Ⅲ)进行了分离和测定,Au(Ⅲ)的浮选率达到98.6%以上,其他金属离子的浮选率都在4.5%以下。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和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在微量金的分离和富集分析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含有丹磺酰胺荧光团的新型Zn2+荧光探针DH1(5-(二甲基氨基)-N-(4-(2-(2-羟基亚苄基)甲酰肼基)苯基)萘-1-磺酰胺),利用光谱法研究它对锌离子的识别作用。光谱滴定和ESI-MS谱分析表明DH1与Zn2+以1∶1的化学计量数配位。在CH3CN/H2O(φ,9∶1)体系中,DH1与Zn2+结合后荧光显著增强,量子产率高达0.53,荧光检测限达到1.0×10-7 mol.L-1,而其他常见金属离子,如K+,Li+,Na+,Mg2+,Ca2+,Cr3+,Mn2+,Ni 2+,Pb2+,Cu2+,Cd2+,Co2+,Fe2+及Hg2+不引起荧光光谱变化。结果表明,DH1对锌离子识别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3.
以pH 4.0HAC-NaAC缓冲溶液为介质,用硼酸碘化钾溶液(BKI)作为O3吸收剂。O3将I-氧化生成为I2,溶液中过量的I-与I2又可形成I-3,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如氯代十六烷基吡啶(CPCl),溴代十四烷基吡啶(TP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十四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TDMAC)存在时,CS与I-3形成稳定的(CS-I3)n缔合微粒,在470nm处有一个较强的共振瑞利散射峰(RRS),随着O3浓度的增大,体系中的I-3增多,I-3与CS形成的(CS-I3)n缔合微粒越多,470nm处的RRS强度I增强,O3浓度与其增强值ΔI成线性关系,各体系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5~50,50~100,5~25,1~50μmol·L-1,回归方程分别为ΔI=8.81c-4.01,ΔI=5.44c-3.11,ΔI=15.39c-1.55,ΔI=16.88c+0.51,检出限分别为4.9,12,2.85,0.56μmol·L-1 O3。实验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当O3浓度为2.5×10-6 mol·L-1,相对误差在±10%内时,4.0×10-5 mol·L-1 Hg2+,8.7×10-5 mol·L-1 Fe3+,5.0×10-5 mol·L-1 Ca2+,2.5×10-5mol·L-1 Zn2+和Cu2+,2.8×10-6 mol·L-1 Pb2+和Cr3+,4.2×10-5 mol·L-1 Mg2+,Mn2+和Ba2+对体系的测定无干扰。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选用TDMAC体系检测空气中的O3,结果令人满意。采用激光散射技术研究了(TDMAC-I3)n缔合微粒体系的粒径分布。当通入O3后,过量KI与O3反应形成I-3,I-3与TDMAC反应生成(TDMAC-I3)n缔合微粒,其粒径集中分布在1 106~3 091nm之间。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氯化钠存在下碘化钾 -罗丹明 B-水体系浮选分离铋 ( )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 ,在 p H 7.0 ,1.0 g Na Cl存在下 ,当 0 .1mol/ L碘化钾溶液和 1.0× 10 -3 mol/ L罗丹明 B溶液的用量均为 0 .5 m L时 ,Bi( )可被定量浮选 ,而 Cu( )、Zn( )、Mn( )、Co( )、Ni( )、Al( )等在此条件下不被浮选 ,实现了 Bi( )与这些常见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 ,对合成水样进行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碘化钾-四丁基溴化铵-水体系浮选分离汞(Ⅱ)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在水溶液中汞(Ⅱ)与四丁基溴化铵和碘化钾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四丁基溴化铵和碘化钾的浓度分别为6.0×10-4mol/L和5.0×10-3mol/L时,汞(Ⅱ)被定量浮选。而铈(Ⅲ)、镓(Ⅲ)、锆(Ⅳ)和铀(Ⅵ)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对合成水样进行分离和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用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溴化四丁基铵-碘化钾-水体系浮选分离铟的行为,探讨了In3+与-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当溶液中溴化四丁基铵和碘化钾的浓度分别为6.0×10-4mol/L和5.0×10-3mol/L时,In3+与Zp+、Ce3+、Rh3+和Ga3+可定量分离.  相似文献   

7.
设计合成了一种香豆素修饰的罗丹明类衍生物L,用作程序型Cu2+与Hg2+检测传感器。采用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光谱考察L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研究发现L可以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识别Cu2+。向L溶液中加入不同的金属离子时(Zn2+,Hg2+,Cu2+,Fe3+,Cd2+,Co2+,Ni 2+,Mg2+,Ca2+,Al 3+,La3+,K+,Na+,Mn2+,Pb2+和Ag+),只有Cu2+的加入会使溶液由无色变为粉色,并且在534nm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峰,说明传感器L可以裸眼识别Cu2+。通过紫外滴定得到L可以识别Cu2+的最低检测限为1.9×10-8 mol·L-1。制备了基于L的Cu2+检测试纸,该试纸可以方便快捷的检测水中的Cu2+。通过Job’s曲线和高分辨质谱确定了配合物L-Cu2+之间的结合比为1∶1。另外,若向L-Cu2+的DMSO溶液中加入1equiv.EDTA,溶液瞬间由粉色变为无色,说明EDTA可以取代L并与Cu2+结合,因此传感器L识别Cu2+是可逆的。另外,向L-Cu2+的配合物中加入Hg2+,溶液会由粉色变为无色(而加入其他阳离子没有明显变化),这可顺序实现对Hg2+的裸眼识别。通过紫外滴定计算出L-Cu2+识别Hg2+的最低检测限为2.9×10-7 mol·L-1。因此该程序型传感器L可以有序的裸眼识别Cu2+和Hg2+。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结晶紫-H2O体系浮选分离A u(SCN)4-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Au(Ⅲ)与结晶紫(CV)和硫氰酸铵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A u(SCN)4-.CV+,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结晶紫和硫氰酸铵的浓度分别为7.0×1-0 4m ol/L和5.0×1-0 3mol/L时,Au(Ⅲ)可与R h(Ⅲ)、G a(Ⅲ)、Mn(Ⅱ)、A l(Ⅲ)、Ni(Ⅱ)、Cd(Ⅱ)、F e(Ⅱ)、Mg(Ⅱ)和Sn(Ⅳ)离子分离。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和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在微量金的分离和富集分析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水溶液中,Bi(Ⅲ)与溴化四丁基铵和KI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BiI-4·TBAB+,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盐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溴化四丁基铵和KI的浓度分别为5.0×10-4mol/L和3.0×10-3mol/L,pH=3时,Bi(Ⅲ)可与Zr(Ⅳ)、Ce(Ⅲ)、U(Ⅵ)和Mg(Ⅱ)定量分离,Bi(Ⅲ)的浮选率达到100%。对合成水样中Bi(Ⅲ)的分离和测定,效果良好。该方法具有选择性高,操作简便和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在微量铋的分离和富集分析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分光光度法研究钯(Ⅱ)的三元离子缔合物与锑(Ⅲ)、锆(Ⅳ)和铈(Ⅲ)浮选分离的条件。在水溶液中,钯(Ⅱ)与溴化钾和四丁基溴化铵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离子缔合物,此三元离子缔合物浮于盐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溴化钾和四丁基溴化铵的浓度分别为1.5×10-2mol·L-1和2.0×10-3mol·L-1时,钯(Ⅱ)被定量浮选,实现了钯(Ⅱ)与锑(Ⅲ)、锆(Ⅳ)、和铈(Ⅲ)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的钯(Ⅱ)进行定量浮选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在水溶液中,Sb(Ⅲ)与四丁基溴化铵和碘化钾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SbI4][TBAB],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盐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四丁基溴化铵和碘化钾的浓度分别为4.0×10-4mol/L和6.0×10-3mol/L时,在pH1.6的克拉克-鲁布斯缓冲溶液中,Sb()的浮选率达到100%。而Ce(Ⅲ)、Zr(Ⅳ)和U(Ⅵ)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实现了Sb(Ⅲ)与这些金属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Sb(Ⅲ)的分离和测定,结果满意。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等特点,在微量锑的分离和富集分析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十六烷基氯化吡啶-水-KI体系分离Sb3+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Sb3+可与Co2+、Al3+、Zn2+、Ni2+、Fe2+和Mn2+定量分离。  相似文献   

13.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氯化钠和四丁基溴化铵浮选分离金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当溶液中氯化钠和四丁基溴化铵的浓度分别为2.5×10-3mol/L和4.0×10-4mol/L,pH3.0时,Au(Ⅲ)可与U(Ⅵ)、Ce(Ⅲ)、Mg(Ⅱ)和Cu(Ⅱ)离子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Au(Ⅲ)的分离和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以对氨基苯甲酸为母体通过系列化学衍生引入丹磺酰胺荧光基团及2-羟基-1-萘醛配位基团构筑了新型、简单的铬离子荧光探针L(1-(二甲基氨基)-5-(4-((2-羟基-1-萘亚甲基)甲酰肼基)苯基)萘磺酰胺)。运用核磁、质谱、元素分析和红外等手段表征了其结构,并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探针分子L对Cr3+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当激发波长为350 nm时,单纯的探针分子L在473 nm(2-羟基-1-萘醛)和514 nm(丹磺酰胺)处显示连体双峰;当向探针分子L中加入Cr3+后,2-羟基-1-萘醛作为受体与Cr3+结合,丹磺酰胺发射峰红移至540 nm,并且强度增强5倍,量子产率Φ=0.28。探针分子L的背景荧光对Cr3+的识别无任何影响,识别过程推测是由CHEF效应和PET(光诱导电子转移)共同引起的。当加入其他金属离子(Na+,K+,Li+,Ca2+,Zn2+,Mn2+,Co2+,Cu2+,Cd2+,Hg2+,Pb2+,Ag+)时,在540 nm处荧光强度未增强,表明L对Cr3+具有高度专一的选择性。通过电喷雾质谱和Job’s plot 曲线确定L和Cr3+为1∶1的配位模式,探针L对Cr3+的最低检测限可达到4.0×10-6 mol·L-1。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碘化钾存在下氯化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体系分离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湖泊沉积物中镉的新方法,最佳浮选分离条件为0.1mol.L-1HNO3、0.05mol.L-1KI、5.0×10-3mol.L-1CTMAC,NaCl用量为1.0%(W/V)。在最佳浮选分离条件下,镉的浮选率在94.1%—99.2%之间。合成样分离试验表明,体系能定量分离镉,而大量基体元素不被浮选。富集试验结果显示本法具有较好的富集效果,可明显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应用本法对湖泊沉积进行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以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中铝-邻苯二酚紫络合物与氯化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铵(zeph),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溴化HTA)或氯化四苯基磷(氯化TPP)所形成的离子对的分配平衡。在胶束中离子对的溶解引起光谱的紫移。测定铝选择了TPP体系,因为TPP离子对在水和曲拉通X-100之间的分配,比HTA或zeph离子对的少。在0.1%曲拉通X-100溶液中,波长为710纳米处,摩尔吸收系数为64000升/摩尔·厘米。本方法曾用于测定海藻中的铝。  相似文献   

17.
合成并表征了1,10-二氧-4,7,13,16-四氮杂18-冠-6(L1)母体及其硝基酚臂式衍生物(L2)。在H2O-DMSO(φ=1/4)混合溶剂中用UV-Vis光谱法对L2与H+,Ce3+,Nd3+,Sm3+,Eu3+,Gd3+,Tb3+,Dy3+和Yb3+离子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配位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当溶液中pH值由1.85逐渐增大时,冠醚L2的吸收峰位从314 nm处红移;pH值增大到7.4时,在400 nm处产生了新的吸收峰,并且其峰位波长和峰强度随溶液碱性增强逐渐增大。当溶液中同时有稀土离子存在时,L2在400 nm以上的吸收峰相对于L2单独存在时发生紫移,且强度显著增大,证明了稀土配合物的形成,并且形成的pH值条件约大于7.0。L2与稀土离子的配位稳定常数值表明,其配位稳定性决定于冠醚空穴尺寸与稀土离子大小的匹配程度,随着Ce3+,Nd3+,Sm3+,Eu3+,Gd3+,Tb3+,Dy3+和Yb3+离子半径的依次减小,其配合物的稳定性趋于降低。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正丙醇-KBr-水体系析相萃取分离和富集Hg2+的行为及Hg2+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正丙醇-KBr-水体系能使Hg2+与Ag+、Bi3+、Pb2+、Mg2+和Cr3+析相分离.  相似文献   

19.
氢化物-KI_3-罗丹明6G体系荧光法测定痕量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硒是人和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但硒摄入过量会导致硒中毒,因此痕量硒的准确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目的是建立一种灵敏、具有选择性测定硒的氢化物发生荧光分析新方法。在0.36mol·L-1硫酸介质中,以NaBH4为还原剂,Se(Ⅳ)被还原为H2Se气体。用KI3溶液作为吸收液,I-3被H2Se气体还原成I-。当加入罗丹明6G时,罗丹明6G(Rh6G)与吸收液中的I-3形成缔合微粒导致荧光强度减弱。有Se(Ⅳ)存在时,罗丹明6G与I-3结合较少,剩余量增多,荧光强度增强。优化了分析条件,选择0.36mol·L-1 H2SO4,21.6g·L-1 NaBH4,23.3μmol·L-1 Rh6G,50μmol·L-1 KI3,激发波长为480nm时瑞利散射不影响荧光测量。在选定条件下,Se(Ⅳ)浓度在0.02~0.60μg·mL-1范围内与562nm处的荧光强度增加值ΔF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F562nm=12.6c+20.9,方法检出限为0.01μg·mL-1。考察了共存物质对氢化物发生-分子荧光法测定5.07×10-6 mol·L-1 Se(Ⅳ)的干扰情况。结果表明该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即0.5mmol·L-1的Ba2+,Ca2+,Zn2+,Fe3+,0.25mmol·L-1的Mg2+,0.05mmol·L-1的K+,0.2mmol·L-1的Al 3+,0.025mmol·L-1的Te(Ⅵ)均对测定不产生干扰。Hg2+,Cd2+和Cu2+等易与Se(Ⅳ)结合生成沉淀,干扰Se(Ⅳ)的测定,这些干扰离子可以通过加入络合剂消除干扰。该氢化物发生-分子荧光光谱新方法已用于水中痕量硒的测定,结果满意,回收率在91.8%~107.1%之间。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硫酸铵-聚乙二醇2000双水相体系中Cd2+的萃取行为,探讨了酸度、KI、乙基紫(EV)、(NH4)2SO4用量对于Cd2+萃取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NH4)2SO4存在下,聚乙二醇与水分相时,无法分离游离的Cd2+,对CdI24-的分离也不完全,而同样条件下加入毫克级EV后,Cd2+与EV、I-形成三元缔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