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波谱学杂志》1987,4(2):191-191
日两国ESR研究工作者经过两年多时间的酝酿商定:第一届"中日双边电子顺磁共振学术讨论会"定于1987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在杭州举行。第二届拟于1989年10月在日本京都举行。  相似文献   

2.
中日原子与分子物理讨论会是由中国著名学者清泉教授与日本著名学者高柳和夫教授共同发起创办的。第一次会议于1985年8月在成都举行。第二次会议于1988年10月在日本富士山北面脚下会议中心举行。第三次会议于1990年10月在山东泰安举行。第四次会议于1992年10月在日本东京举行。此次会议又称为第一届亚洲国际原子与分子物理讨论会。从此以后,会议规模扩大了,改称为亚洲国际原子分子论坛。现将高柳和夫教授所写的会议发展简史发表在本学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中日原子与分子物理讨论会是由中国著名学者清泉教授与日本著名学者高柳和夫教授共同发起创办的.第一次会议于1985年8月在成都举行.第二次会议于1988年10月在日本富士山北面脚下会议中心举行.第三次会议于1990年10月在山东泰安举行.第四次会议于1992年10月在日本东京举行.此次会议又称为第一届亚洲国际原子与分子物理讨论会.从此以后,会议规模扩大了,改称为亚洲国际原子分子论坛.现将高柳和夫教授所写的会议发展简史发表在本学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应用声学》1986,5(2):42-46
中国声学学会和日本声学学会联合举办的中日声学讨论会于1985年11月24—26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日本声学工作者49人,中方正式代表51人,列席代表10人,共110人. 讨论会的开幕式由中方组织委员关定华教授主持.会议中方主席、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应崇福教授,日方主席、日本声学学会前会长城户健—(Ken’iti KI-DO)教授致开幕词.这次声学讨论会的主要议题为噪声控制、室内声学和超声学,提交会议的报告论文共63篇,会上报告了61篇,其中日方32篇(噪声25篇,  相似文献   

5.
1985年8月21~25日在中国成都科技大学校园内召开第一次中日原子分子物理学术会,中方主席清泉教授,日方主席高柳和夫教授。日方有七位教授,中方有25位教授付教授参加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总参加者50多人。这次会议促进中日两国在原子分子领域内的广泛交流,会议后,日方代表访问了成都科技大学、西南物理研究所、武汉大学、武汉物理所、合肥等离子体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大学等。 1988年10月17~21日在日本国东京西的吉田市日经连人材开发中心召开国际原子分子物理学术讨论会—即第二次中日联合讨论会,日方主席高柳和夫教授,中方主席(艹勾)清泉教授。中方有10位,日本西德南朝鲜等23位教授和付教授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总参加者近50人。中国方面的代表有:(艹勾)清泉(团长)、朱正和、王治文、王克明、叶慧、  相似文献   

6.
1985年8月21日至25日在成都科技大学召开了中日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讨论会。会议由成都科技大学物理系名誉系主任兼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室主任苟清泉教授主持,这是一次很重要的中日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中国方面各地来的学者约70名,成都科大约25名,日本方面来参加的学者有7名:高柳和夫教授(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第十一届国际电子与原子碰撞物理会议主席),渡部力教授(日本理化研究所),大谷俊介  相似文献   

7.
1990年7月16—20日在葡萄牙国首都里斯本召开了第九届国际发光学会议。这是每三年召开一次系列性的国际发光学界的最高水平的学术性会议。第八届国际发光学会议曾于1987年在北京召开。本届会议由Coimbra大学的Formosinho教授主持。出席本届会议的有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80名代表,其中日本48人,西德40人,法国和美国各30人,葡萄牙28人,英国13人,中国12人,西班牙和荷兰各10人,其它国家都少于10人。徐叙瑢教授是国际发光学会议组织委员会委员,虞家琪教授受聘为本届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到会代表向会议提出了343篇学术论文,其中33篇为口头报告,24篇为邀请报告。中国代表提出的学术论文达36篇,其中,方容川教授在会上作了“非晶态硅及金钢石膜的发光性质”的邀请报告。会议组织了“纪念Williams专题讨论会”和“发光应用专颗讨论会”,会议还组织了一个小型展览会。  相似文献   

8.
第五次国际半导体激光会议于1976年9月6日至8日在日本三重县召开。与会者,日本有130名,美国18名,西德10名。会上发表了44篇学术报告。在专题讨论会中讨论了模式和老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1990年6月11日至13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了第五届国际电致发光讨论会。这是每二年召开一次的系列性国际电致发光学界的学术性会议。出席本届会议的有来自13个国家的代表约109人,其中日本和芬兰的代表最多,各为32人,来自中国的代表有2人,中国发光学会理事长徐叙瑢教授参加了本届会议,出席本届会议的代表中除了大学和研究机构外,还有很多来自日本、美国、芬兰和西德的公司。在电致发光领域从事研究工作的国际著名科学家大部分参加了本届会议。本届会议共发表论文76篇。  相似文献   

10.
《物理》1974,(1)
日本国际高能物理讨论会 日本小型国际高能物理讨论会于1973年7月23—27日在东京召开.参加者日本方面有二十多个单位(包括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代表一百二十多人.中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和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西欧中心)也都有代表参加.会议上宣读的论文有三十多篇.其中两篇是关于加速器的,七篇是关于高能实验的,另外二十多篇是理论的.这些论文基本上反映了日本国内和国际卜高能物理研究工作的近况.加速器方面,报告了日本正在建造的高能加速器(8—12 GeV,在东京附近的筑波地方)的情况和今后进一步向高能对撞机发展的规划,也报告了美国国…  相似文献   

11.
陈兆甲 《物理》2004,33(4):241-241
受低温物理专业委员会的委托,由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共同承办,第九届全国低温物理学术讨论会于2003年10月27日至30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与会代表150余人,分别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或研究所,日本Tohoku 大学久保田均博士和法国Grenoble 低温实验室Carley Paulsen教授也应邀参加.本次会议为历届低温物理学术讨论会规模最大、代表人数最多、学术气氛浓厚的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
1991年9月8日—13日在日本玉野市召开了第五届国际Ⅱ-Ⅵ族化合物会议,这是每二年召开一次的国际系列性专业化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425名代表,其中来自日本的有286名,来自中国的有9名代表。中国发光学会理事长徐叙瑢教授受聘为该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并出席了会议。本届会议主席为国际著名发光学家,日本的S.Shionoya教授。到会代表向大会提供了267篇学术论文(中国为9篇)。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一年国际发光学会议于七月二十日在西柏林召开,西柏林技术大学I.Broser教授担任主席,到会500多人,十九篇邀请报告,共计368篇论文,其中85篇在大会上宣读。大会后,于七月二十九日又在西德Regorsburg召开了卫星会“固体中离子激发态的动力学”。会议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有机物及无机物,晶体和非晶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甚至生物系统,应用及有关的机理问题等。会议期间还组织了四次专题讨论会,并有十几家公司展出了新型光学测试仪器。  相似文献   

14.
光学学会于1981年9月5日到9月15日,在我国安徽省太平县举办激光若干基本问题(概念)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是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委托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组织的。出席会议的65名代表,来自全国40个单位。其中有长期从事激光科学研究的研究人员,有对激光课程的教学具有丰富经验的教授、学者。会议上共有34人次作了中心发言。并分成两组进行了12场次的讨论。此外还进行了一次高等院校的激光教材和教学问题座谈会,以及一次激光书刊出版工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15.
1993年青年学者凝聚态物理学讨论会于 7月 5日在京拉开帷幕.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芬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八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名海外学子和30多名国内青年凝聚态物理学工作者,在这里与他们的导师以及一些国内著名科学家济济一堂,进行为期5天的学术活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朱光亚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佛松教授,以及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和有关研究所与高等院校的有关领导及其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教授为这次讨论会的顺利召开题词祝贺:“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希望寄托于年青的物理学…  相似文献   

16.
第十届非晶态与液态半导体国际会议于1983年8月22日至26日在东京召开.会议由IUPAP和日本物理学会提供经费,并受到日本应用物理学会、日本电子学和通信工程研究所、日木化学学会、日本陶瓷学会和日本电照相术学会的支持.600名科学家来自26个国家,共提供了320篇论文.我国著名半导体材料专家林兰英教授担任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程如光教授担任国际论文委员会成员.自1965年第一届非晶态与液态半导体国际会议以来,随着研究工作的发展,会议规模也逐渐扩大.今年的会议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成果也极令人鼓舞的一次盛会.1…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硅酸盐协会和中国光学学会联合召开的首届“国际激光和光学晶体讨论会”于1986年10月9日至12日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西德、英国、日本、美国、苏联和中国六个国家的近79名专家、学者。学部委员干福熹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学部委员冯端教授出席了会议。 会议共录用论文近80篇,其中宣读的论文近40篇。论文的内容大致包括激光、光学和非线性晶体的生长、晶体性质、晶体光谱、晶体缺陷以及晶体物理的研究成果。 在晶体生长技术方面:西德汉堡菲利浦公司的马替卡博士专门评述了晶体生长的各种方法、及其优缺点。日本无机材料研究所木村茂行总合研究官报告了用卤素灯聚焦加热浮区区熔法生长非一致熔化材料YIG的研究成果,给人以启迪。上海光机所报告了《用改进的温梯法生长YAG∶Nd晶体》的研究成果,获得二公斤以上大直径YAG∶Nd单晶,可提供作为片状激光器的工作物质。所得结果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18.
张明 《物理》1986,(12)
美国物理学会1986年年会于3月31日至4月4日在Las Vegas市举行.会议参加者超过4000人.我国谢希德教授、章综教授和访问学者、留学生近1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内容以凝聚态物理为主. 在五天的会议期中,共组织了50次讨论会和167次报告会,分别在20多个会场举行.向会议提交的2733份摘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科学史的研究工作,复旦大学于9月2日到5日举行了复旦大学1983年自然科学史(物理学史)讨论会.会议由复旦大学物理系王福山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除本校的教师和研究生外,还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33所高等学校和甲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上海生物化学  相似文献   

20.
第二届亚太EPR/ESR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在浙江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是“EPR/ESR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主办单位为浙江大学.组委会主席为浙江大学化学系徐元植教授.与会外宾75位,分别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等17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共有52人参加.与会的外宾中,有现任国际EPR学会主席JohnPilbrow教授,国际EPR学会的创始人和第一任王席HaroldM.Swartz教授,国际EPR学会第一任秘书长GarethR.Eaton教授,现任亚太地区EPR学会主席C.Rudwicz教授,俄罗斯科学院Zavoisky技术物理研究所所长,俄罗斯科学院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