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俞莹 《物理通报》2016,35(3):88-90
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氦氖激光器波长是大学物理实验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是利用干涉条纹计数法, 即 通过记录中心条纹“ 吞”或“ 吐”的数量, 来测量激光波长  相似文献   

2.
杨蓉  朱桂荣 《物理实验》1996,16(1):43-43
利用计数装置来记录迈克尔孙干涉仪干涉条纹的变化数杨蓉,朱桂荣,屠传士(苏州大学物理系215006)精密测量长度常用的方法是将待测长度和激光波长作比较,通过干涉条纹计数求待测长度.利用迈克尔孙干涉仪得到干涉图,用感光元件把光学信号变成电信号并与其他电子...  相似文献   

3.
用现代技术设备改善迈克尔孙干涉仪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伯强  王纪俊 《物理实验》1999,19(4):10-11,14
针对迈克尔孙干涉仪实验,利用CCD电子传感器采集光学图像,改进传统的用望远镜观察和测量,同时引进微振动位移的测量,拓宽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数字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洪财 《物理实验》2005,25(11):18-21
使用硅光电晶体三极管作为光干涉条纹传感器,采用变间隙动极板电容传感器代替传统微距测量的设计方案,利用单片机对干涉条纹进行计数并自动测量反射镜的微小位移,实现了迈克耳孙干涉仪的数字化测量.制作了检测系统及电路,完成系统的软件设计.He-Ne激光波长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能够缩短测量时间,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5.
简要地讨论了迈克尔孙干涉仪形成三种干涉花样的条件,并详细地分析了用迈克尔孙干涉仪测长时,光源的扩展对测量准确度及条纹的对比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重点讨论了迈克尔孙干涉仪测量波长和波长差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改进方案,提高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7.
根据波动光学理论给出了分束比与光强对比值之间关系,在人眼光强对比值探测极限限制下,研究了分束比与迈克尔孙干涉仪条纹可观测性之间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当分束比低于0.005 9时,干涉条纹将不可用眼辨认.该结果不但可以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分析迈克尔孙干涉仪条纹可观测性提供指导,而且也可用于设计高条纹观测性迈克尔孙干涉仪.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需要人工转动微调手轮使动镜移动,需要人工读数获取动镜位移信息,人工计数获取干涉条纹吞吐的数目,不仅容易导致观察者视觉疲劳,而且很容易导致计数错误,引起较大的实验误差.因此,本文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迈克耳孙干涉仪自动测量系统,利用直流减速电机带动微调手轮转动使动镜发生位移;利用光敏电阻模块将干涉条纹的移动转换为条纹计数脉冲供单片机计数并显示;利用码盘和红外对射计数传感器模块将微调手轮的转动转换为位移计数脉冲供单片机计数并显示.实验表明:利用迈克耳孙干涉仪自动测量系统测量He-Ne激光波长的相对误差为0.21%,远小于人工测量的相对误差3.0%.  相似文献   

9.
蔡东红  吕建伟 《物理实验》1996,16(6):262-264
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准确度和重复性误差及测量蔡东红(喀什师院物理系844000)吕建伟(徐州师大物理系221.009)杨之昌(复旦大学物理系200433)“迈克尔孙干涉仪”测量光波的波长时,测量值可以达到的有效数字、准确度及重复性误差怎样,是实验研究的一...  相似文献   

10.
大学物理实验中常用迈克尔孙干涉仪来测量钠双线的波长差, 但由于操作或经验问题, 实验难度相对 较大, 无法得到理想的干涉结果. 基于 Ma t l a b模拟给出了该实验的条纹变化过程, 以辅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后的学 习. 最后强调了计算机模拟是理想情况的结果, 最终不能代替真实实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迈克耳孙干涉仪与光学自相关测量”是北京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开设“综合物理实验”课程中的实验项目.作为该项目的教学辅助材料,本文旨在引导学生在熟悉教学型迈克耳孙干涉仪及其实验的基础上,尝试理解迈克耳孙干涉原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深入研究基于迈克耳孙干涉仪器的光学自相关测量机制,搭建基于教学型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傅里叶变换光谱仪或者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的实验系统,探究相关的物理与技术问题.文中插入了一些“思考与练习”的题目,希望学生能以问题为导向来具体理解相关的物理内容和实验技术.最后的“教学要求”明确了实验的基本内容、面谈环节重点讨论的具体问题和后续深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将迈克耳孙干涉仪和PASCO实验平台相结合,设计了一种高精度、高效率测量透明材料折射率的方法.首先分析PASCO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材料折射率的原理,然后利用高性能PASCO传感器和计算机对干涉条纹进行图像采集和数据处理,得到待测透明材料的折射率信息.最后对材料折射率的不确定度进行探究.实验结果表明,旋转角度θ对折射率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厚度d次之,干涉条纹计数K影响最小.PASCO实验平台配合迈克耳孙干涉仪可以准确、高效的记录干涉条纹在"吞吐"时光强的变化,降低条纹计数测量的不确定度,从而提高透明材料折射率的计算精度.同时该方法还可用于和透明材料折射率相关的其他特性的测量.  相似文献   

13.
关于用干涉仪测膜厚问题的两点讨论郑永星(天津大学应用物理学系)一、干涉条纹突变移动量的测量问题本刊1993年第6期《用迈克尔孙干涉仪测薄膜厚度》一文断言,在迈氏干涉仪的一臂上置人折射率为n的薄膜,因“导致干涉条纹的移动是个突变过程,无法测出干涉条纹移...  相似文献   

14.
对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光路进行简单的改装,则可把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厚度的精度提高整数倍.现阐述其原理,并给出提高一倍精度的实验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少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中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传统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基础上构建了光波波长自动测量系统.该系统通过串口通讯协议,精准控制步进电机改变"动镜"的位置,获得固定微小光程差,从CCD相机采集干涉条纹图像,应用专用的图像识别软件,实现光源波长的自动测量.  相似文献   

16.
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He-Ne激光波长的最佳测量区间申文高(湖南大学物理系410012)用迈克耳孙于涉仪的点光源非定域干涉测量He—Ne激光波长时,当两反射镜间隔之差很小时或很大时都会带来误差,误差值一般偏大.木文通过分析,给出了最佳的测量区间.测波长...  相似文献   

17.
魏忠仁  吴俊林 《物理实验》1993,13(5):219-220
用迈氏干涉仪测光波长是光学实验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一次记录数百个干涉条纹的变化易使眼睛疲劳,常记数错误,使这一本来很精密的测量出现了较大的实验误差。而且一次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繁杂的数据处理,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该实验的效果。本文介绍用单片计算机控制干涉仪实现自动测量波长,从而有效的改善了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8.
1引言两相于点光源(或点光源与平行光)在垂直于其连线方向的屏幕上所形成的干涉条纹为圆形条纹.由分振幅干涉装置如迈克尔孙干涉仪、牛顿环仪等可以很容易地产生圆形条纹.但对于分波前干涉装置如杨氏双缝、双棱镜、双面镜、洛埃镜、比累对切透镜等,要产生圆形条纹却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即使对于比较特殊的梅斯林透镜也只能产生半圆形的干涉条纹.本文提出了一种实验方法,即对分振幅干涉装置马赫一曾德干涉仪进行适当的改进,使其产生分波前干涉并产生出圆形干涉条纹.对其条纹特点,本文进行了分析.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迈克尔孙(A.A.Michelson,1852-1931是美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以光速的测定和迈克尔孙-莫雷实验著称。1880年,他发明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干涉仪,用之于比较不同方向的光速,取得了出乎意料的结果。后来他又用干涉仪方法对国际米原器进行校准,第一次实现了非实物的长度基准。由于他用光学精密仪器所作的精确测量和光谱研究,荣获1907年度诺贝尔物理奖。 1.迈克尔孙干涉仪的由来 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发明起源于以太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干涉仪出射准直波前的重构,提出了基于波长调谐移相的横向剪切干涉技术。干涉仪出射波前分别经楔板的前后表面反射,通过角锥棱镜返回后在干涉仪CCD上形成剪切干涉条纹。采用波长移相方法提取剪切干涉条纹的相位信息从而实现准直波前重构。分析相对剪切比对波面重构精度的影响,推导相对剪切比和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公式,给出波长移相中光程差常数分量的估算方法。测量干涉仪的三组出射波前,波前的峰谷值分别为3.22λ、2.10λ、0.83λ。该方法简化了传统测量干涉仪准直波前的横向剪切干涉装置,提高了测量精度,特别适合于测量波长移相干涉仪的出射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