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HL—1M装置边缘等离子体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HL-1M装置运行初期第一壁材料对等离子体删削层杂质流通量及分布的影响,并与HL-1装置的结果进行比较。利用热通量探针测量,给出了HL-1和HL-1M装置删削层的热通量分布。在不同运行状态下,利用马赫探针组,测量了HL-1M装置边缘等离子体流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2.
HL—1M装置第一壁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HL-1M装置第一壁的设计和研制概况,给出了石墨材质的主要性能测试和实验结果,概述了第一壁设计加工,安装等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HL-1M装置的运行结果表明,第一壁能满足辅助加热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HL—1M装置的密度极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描述了HL-1M 装置欧姆加热状态下的密度极限,该密度极限是放电破裂前的最高密度值。通过比较氘、氢放电,硅化前后的放电,超声分子束注入、冰弹丸注入和脉冲送气放电,发现HL-1M装置的壁条件、加料方式以及氢同位素对HL-1M 装置的密度极限影响很大。产生密度极限破裂的原因主要是等离子体约束变差,总体辐射损失与欧姆加热功率平衡被破坏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叙述了HL-1M的DC辉光放电清洗技术和放电结果。实验表明,类似HL-1M托卡马克装置的真空室,经过烘烤,Taylor放电和DC放电清洗后,有可能得到高品质的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5.
用HL—1M装置LHCD的多结发射天线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对天线阵主要物理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法,研制出了用于HL-1M装置LHCD实验的兆瓦级多结发射天线阵。研制出的天线阵为双层密封窗2×12多结型天线阵,投入使用后经受住了大功率微波的考验,已成功地用于HL-1M装置的LHCD实验。  相似文献   

6.
HL—1M装置欧姆等离子体实验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1994年10月24日开始,对HL-1M装置进行欧姆加热等离子体的调试实验,获得了Ip=310kA,qn<2.5,nc=3×10^13cm^-3,Tc(0)>1keV,Ti(0)>0.5keV和τE≈10ms的平衡稳定等离子体。本文简述了HL-1M装置及其诊断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环流器新一号(HL—1M)装置研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HL-1M装置是由HL-1托卡马克改建成的,从1994年10月起,已成功地投入运行。它们是一个中型圆截面托马克装置,但去掉了铜导体壳,以 便以地等 体进行高功率辅助加热,低杂波电流驱动和弹丸注入等研究。  相似文献   

8.
HL—1M装置的真空抽气系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叙述了HL-1M装置真空轴气系统的设计、调试、同时结合装置运行说明抽气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HL-1M装置真空轴气系统的设计、调试、同时结合装置运行说明抽气效果。  相似文献   

10.
HL—1M装置的真空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总结了1994 至1998 年度HL-1M 装置的真空进展,包括真空壁条件、真空运行参数、放电进展、影响壁条件的主要因素及其控制指标等  相似文献   

11.
HL—1M装置硼化,硅化和锂涂覆壁的出气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QMS诊断技术,完成了HL-1M装置B化,Si化和Li涂覆壁的出气特性的对比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HL-1M的基本参数,利用准线性的低杂波电流驱动理论和等离子体的电回路方程,研究了在控制等离子体总电流不变情形下欧姆感应和低杂洲入组合驱动电流的问题。结果表明,这一组合驱动方案对HL-1M装置的运行是可行的,其驱动电流分布可以通过发迹低杂流注入功率、波谱形状、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密度以及总等离子体电流等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在HL-1M装置上用弯晶谱仪获取Fe的类He离子谱,用谱线的多谱勒加宽测量等离子体的离子温度,得到的等离子体HL-1M装置离子温度为500—800eV。  相似文献   

14.
HL—1M装置上低混杂波电流驱动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HL-1M装置上进行的低混杂波电流驱动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应用LAS-2000二次离子质谱表面分析系统作了如下测量:(1)测出HL-1装置的总出气量以及其主要出气组分的出气量百分比和出气峰值温度等参数;(2)对等离子体-表面相互作用进行了SIMS/蒙特卡洛互补分析,测出等离子体边界层中氢气量径向特征长度和氢粒子注入硅片的特征深度,估算出氢通量平均动力温度;(3)对硅收集探针的SIMS/AES分析表明,HL-1等离子体删削层中主要杂质组分为O、C、Ni、Mo和Cr,同时给出原子密度相对百分比;在HL-1装置中用原位蒸钛来吸氧、碳杂质,从而提高了等离子体纯度和品质;(4)定期检测表明,装置的器壁表面污染呈减弱趋势,这说明HL-1真空系统的设计研制及运行维护技术措施等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第一壁涂覆和低杂波电流驱动对HL-1M装置等离子体辐射损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HL—1M装置改善能量约束实验中反磁测量结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叙述了HL-1M装置上利用偏压电极 、弹注入和分子束注入改善等离子体能量约束的放电实验。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给出了HL-1M装置托卡马克放电的一些结果。在最初调试阶段,得到了IP=310kA,VL≤1.2V,持续时间τP≥1040ms的等离子体。随着实验技术的改进,等离子体参数不断提高,等离子体存在时间成倍增长,密度极限也在提高。  相似文献   

19.
HL—1M装置等离子体离子温度测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HL-1M托卡马克装置上,利用8通道中性粒子能谱仪测量的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在等离子体电流和密变化、激光吹气、弹丸注入,超声分子束注入和低混杂波加热等实验条件下,观测了Ti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在HL-1M装置上进行的实验研究。完成了诸如壁处理,等离子体平衡控制、新加料技术、高功率辅助加热、改善约束等物理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