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选择含离子液体体系TFE-[BMIm][Br]作为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工质体系,基于文献数据给出了计算TFE-[BMIm][Br]热物性模型,建立并联双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模拟程序,分别考察了四种双效并联制冷流程中溶液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蒸发温度、吸收温度以及发生温度对系统性能、溶液循环倍率以及系统操作压力的影响.探索新工质对TFE-[BMIm][Br]的可行性,确定了TFE-[BMIm][Br]双效并联吸收式制冷循环的适宜的运行操作范围以及适宜的流程方案.  相似文献   

2.
具有精馏装置的自动复叠制冷循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精馏装置的自动复叠式制冷循环,并以 R134a/R23为制冷剂。对新循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建立了能量与质量平衡方程,分析了循环工质配比、吸气温度及精馏塔操作压力对压缩机压比及系统COP的影响。作者进一步将新循环与二级分凝循环在压比控制于9~12、冷凝器出口温度保持在40℃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了性能上的比较,发现新循环既可达到更低的制冷温度,又可在相同平均蒸发温度下获得更高的COP。  相似文献   

3.
根据本课题组人员完成的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计算程序,对一种逆串联式三效循环进行了热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其发生温度约在200~220°之间,发生压力约在2~4×105Pa之间,其COP比双效制冷循环高约40%.因而,逆串联TC循环是一种既具有较高的热力性能系数,又具有较低的发生温度、发生压力的三效循环.  相似文献   

4.
1.x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个适合于利用太阳能的新型1.x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计算了该循环的性能。结果表明,在现有太阳能集热器所能提供的热水温度范围,1.x级循环克服了单效循环运行范围窄的缺点,其性能指标明显高于两级循环;冷却水先进入冷凝器的串联流程优于并联流程;热水、冷媒水、冷却水温度对溴冷机循环系统的性能系数、热源单耗、面积单耗等经济性指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吸收制冷循环极限制冷温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吸收制冷循环的极限制冷温度概念,以自行复叠吸收制冷(ACAR)循环为例分析了多种因素对极限制冷温度和COP等性能参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制冷剂的配比是影响ACAR循环极限制冷温度等性能的关键因索,为此计算得到了理沦最佳制冷剂配比。同时,分析了传统吸收制冷循环的特性,并在相同条件下和ACAR循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CAR循环可以获得低得多的制冷温度,具有高得多的COP,用于深度冷冻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单效溴化锂吸收制冷循环受太阳能热源温度较低的限制,需要采用适当的辅助手段.本文对增压辅助型太阳能溴冷机循环流程提出了在冷凝器前加装隔离阀的改进方案,该方案可降低发生压力,以充分利用低温热源,并可有效回收压缩功.通过计算分析了改进循环的热力系数COP与热源温度和循环溶液质量分数差的关系.给出了在不同的热源温度下对应的最佳发生压力的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水化与非水化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已基酯钠盐在简化结构的假定下进行了简正分析,给出了谱带的指认;并利用CNDO/2方法进行了红外吸收强度计算。结果表明该分子在水化后P=O和P—O—C谱带的吸收强度都增加,经过四个实际样品的检验证明港带强度增加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很好。这一结果为应用极性基团红外谱带强度变化来研究其水化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无回热混合制冷剂循环(MRC)液化天然气流程的系统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混合制冷循环液化天然气流程的热力学研究进行流程的系统模拟。系统介绍了第一个多股换热器前高低压制冷剂之间不进行回热的典型混合制冷循环液化天然气流程的计算方法;指出了进行此类流程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针对特定的参数进行了全流程的模拟,得到了流程各节点压力、温度、焓、熵、汽液两相流量、总流量、汽液两相摩尔分率;同时得到了流程中压缩机耗功、丙烷预冷量、制冷剂流量、各换热器的换热量等表示流程性能的参数  相似文献   

9.
先进吸收式制冷循环本质上是各种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复合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也可与其它循环进行耦合,从而得到更高效的复合吸收式制冷循环。针对吸收压缩复合及吸收喷射复合循环的性能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子循环采用不同制冷剂的新型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具有较高的COP,且为低温太阳能热高效利用提供有利条件。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不仅可用来提高循环效率,还可用来制取更低温度下的冷量。另外,高低压发生器可通过喷射器进行耦合来降低低压发生压力,利用低温太阳能热。  相似文献   

10.
《工程热物理学报》2021,42(7):1651-1658
根据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所需冷量的品位不同,提出了一种冷量梯级利用的太阳能吸收/压缩复叠双温制冷系统,由太阳能溴化锂单效吸收制冷子系统、高温冷水循环子系统和水冷压缩制冷子系统复叠而成。建立了新系统的热力学数学模型,分析太阳能溴化锂单效吸收制冷子系统蒸发温度、发生温度和环境温度对新系统性能影响,并与传统的太阳能溴化锂单效吸收制冷(SSAR)系统和太阳能吸收/压缩复叠制冷(SAC-CR)系统进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存在最优的发生温度和环境温度使系统所需集热面积最小,新系统所需集热器面积均低于传统SAC-CR和SSAR系统,且新系统功耗显著低于传统SAC-CR系统,为面向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应用的吸收/压缩复叠双温制冷机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种新型平行流铝扁管吸附床结构,搭建了吸附式制冷实验台。通过实验研究不同运行参数下的吸附式制冷系统性能差异,比较不同热源和冷源温度、换热流体流量下吸附式制冷系统COP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冷、热源温度为10℃和60℃,换热流体流量为0.26 kg/s时,新型吸附式制冷系统COP达到最大值0.35。当冷源温度在20℃附近时,增大热源温度可有效提高吸附式制冷系统COP,并且换热流体流量越大,增加的幅度越明显;当换热流体流量在0.13~0.26 kg/s范围内时,系统COP随着冷源温度的增大剧烈下降,并且换热流体流量越小,下降趋势越显著;当热源温度在55~60℃范围内时,COP随着换热流体温度的增大明显增大,并且冷源温度越高,COP增大的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对使用空气动压轴承的升压式空气制冷速冻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压气机进口压力、散热器冷边风量及回热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大压气机进口压力和散热器冷边空气流量均可降低涡轮出口温度,提高系统制冷量;系统COP随着压气机进口压力的升高而增大,但是增大幅度逐渐减少;系统增加回热器后,涡轮出口温度最多可降低约67%,系统制冷量和COP最多约可增加45.5%,其中涡轮出口温度最低约可降至-50℃,系统COP最大可达0.7左右。  相似文献   

13.
Wenjie Nie  Jizhou He 《Physica A》2009,388(4):318-324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present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a Stirling refrigeration cycle in micro/nano scale, in which the working substance of cycle is an ideal Maxwellian gas. Due to the quantum boundary effect on the gas particles confined in the finite domain, the cycle no longer possesses the condition of perfect regeneration. The inherent regenerative losses, the refrigeration heat and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 of the cycle are derived. It is found that, for the micro/nano scaled Stirling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s, the refrigeration heat and COP of cycle all depend on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system (boundary of cycle) besides the temperature of the heat reservoirs, the volume of system and other parameters, while for the macro scale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s, the refrigeration heat and COP of cycle are independent of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system. Variations of the refrigeration heat ratio rR and the COP ratio rε with the temperature ratio τ and volume ratio rV for the different surface area ratio rA are examined, which reveals the influence of the boundary of cycle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micro/nano scaled Stirling refrigeration cycle. The results are useful for designing of a micro/nano scaled Stirling cycle device and may conduce to confirming experimentally the quantum boundary effect in the micro/nano scaled devices.  相似文献   

14.
单压吸收式制冷是一种可以利用太阳能等低品位能源驱动的制冷循环,而气泡泵是该制冷系统中的最主要耗能部件,因此对气泡泵的研究尤其重要。冷态模拟实验可以避免热态实验中出现的实验过程不稳定等缺点,产生的气泡更加均匀,获得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实验结果表明输气量和沉浸比对气泡泵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单压吸收制冷能够使用低品位热源,是一种有利环保和能源有效利用的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气泡泵是实现单压吸收制冷系统正常运转的关键部件,为单压吸收制冷系统的循环提供动力,因此研究气泡泵的性能对整个系统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介绍了气泡泵的工作原理以及流动模型,概括了近年来关于气泡泵的实验研究现状以及影响气泡泵提升性能的因素,并对气泡泵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制冷系统的优化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溴化锂吸收制冷循环的效率受太阳能热源温度较低的影响,文中对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制冷系统的循环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改进型太阳能溴化锂增压抽气吸收制冷循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低温热源。新循环不仅克服了传统循环的缺点,降低了驱动热源温度,而且制冷循环相对稳定即使热源温度有波动时,新循环与传统循环的制冷系数也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斯特林回热式制冷效应和主动式磁制冷效应耦合的新型制冷循环。循环采用的回热填料钆既是磁制冷循环的磁热材料又是斯特林制冷的回热材料。通过斯特林回热式制冷循环和磁制冷效应的正面耦合叠加获得更优良的制冷效果。同时介绍了一种磁制冷回热器的数值计算模型,本模型是基于控制容积法计算的一维交变流动模型,并对常规回热器内填料能量控制方程进行了修正,考虑了磁性材料磁热效应的影响,添加内热源项。论文计算分析了系统相位角、压力和频率的变化对制冷性能的影响。文中给出的部分模拟结果对后续实验台的改造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压气机排气余热利用的冷热联供回热空气制冷不可逆循环,并建立了仅忽略系统内所有换热器流动阻力损失的循环工作性能系数(COP)计算方程式。用该方程分析研究了透平膨胀机与压气机等熵效率、压缩机排气余热度、降温比、传热温差、压比等参数对系统COP值的影响,发现膨胀透平等熵效率提高对COP值的贡献远大于压气机效率同样提高的功效;在其它参数确定时,存在最佳压比,可使系统工作性能系数在该条件下达极值。在优化参数配置下,用于空气调节的冷热联供回热空气制冷不可逆循环的COP值可达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