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魏荣爵先生,1916年9月生,湖南隆回人。1937年毕业于金陵大学物理系。1938年起,任教于重庆南开中学;1942年起,任教于重庆金陵大学理学院。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并于1947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并任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员。1951年回国后,历任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声学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现称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被授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历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2.
庆贺魏荣爵院士80华诞钱祖文(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荣爵教授1916年9月4日,魏荣爵先生出生于湖南邵阳,在北京、上海分别读完了小学和中学后,于1937年在金陵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论文题目是“中国植物油类...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化教育事业之先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学仁,字乐山,1899年生,江苏南京人.从少年时起,即勤奋刻苦学习.1914年人金陵中学,1918年入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所在地).在大学期间,连续三年(1919-1921年)领衔金陵大学代表队获得华东地区教会大学英语辩论赛冠军.  相似文献   

4.
 自从193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物理系后,就开始讲授物理学课程.先在金大附中即金陵中学讲授物理学.  相似文献   

5.
追忆物理学家熊子璥教授魏荣爵(南京大学物理系南京210008)本刊1992年第21卷第9期曾刊载戴念祖先生记载前金陵大学物理系教授戴运轨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到台湾的一段历史。我自1937年金陵大学物理系毕业,本应去天津南开中学履约教物理,但因日军侵华而转...  相似文献   

6.
 勒纳德是德国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由于他在阴极射线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获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勒纳德生平菲利普·勒纳德(P.E.A.Lenard,1862~1947)1862年出生在捷克的普雷斯布格,曾先后在布达佩斯大学、维也纳大学、柏林大学和海德堡大学学习物理,得到本生、赫兹、亥姆霍兹和昆开等人的指导。1892年起任波恩大学讲师,并担任赫兹的助手,1894年被聘为布雷斯劳大学教授。1895年任埃克斯-夏佩勒大学物理教授,1896年任海德堡大学理论物理教授,1898年成为基尔大学教授。勒纳德曾于1886年获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1911年获克里斯蒂安尼亚(现奥斯陆)大学博士学位,1922年获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之际,人们没有忘记在台湾省的物理学工作者,更没有忘记他们对中华民族物理学事业发展的贡献.本文特此介绍其中之一戴运轨教授. 戴运轨,字伸甫,1897年11月27日生于浙江省秦化县大桥镇.1917年毕业于宁波四中,同年考取浙江官费生,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又考取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物理系,1927年毕业,旋即回国.历任北平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1927-1928),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1928-1932),金陵大学物理系教授(1932-1946).抗战时期,随金陵大学迁往成都,兼任四川大学物理系教授(940-1946),成都华西坝空军参谋学校物理学…  相似文献   

8.
《应用声学》1988,7(2):49-49
10月5日南京大学举行隆重仪式,热烈庆祝魏荣爵教授执教50周年,同时举行了为期两天的《现代声学进展学术报告会》. 魏荣爵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声学家,新中国声学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任历届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他于1937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即开始  相似文献   

9.
 吴式枢,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1923年5月27日出生于江西省宜黄县;1939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工学院机械系,1944年毕业并获工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47年赴美留学,在伊利诺埃大学研究院攻读物理学,1948年获科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大连工学院应用物理系教授;1952年调入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任教授兼系主任,现任名誉主任.1980年1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还担任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核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0.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流体力学家与教育家周培源,1902年8月28日出生于江苏宜兴市。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后出国留学,1926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28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和最高荣誉奖。1928年至1929年先后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和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校从事科学研究。1929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1936年至1937年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爱因斯坦教授  相似文献   

11.
吴征凯     
物理化学、放射化学家,1913年8月出生于上海市,193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1936~193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当研究生并毕业,1939年回国,曾在湖南大学、浙江大学任教授,1952~1960年任复旦大学教授、化学系主任,1960~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1964~1972年任第二机械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21-21
布尔哈夫1684年进入莱顿大学攻读神学和哲学。16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开始学习医学,1693年在哈德威克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在莱顿行医,1701年后毕生在莱顿大学工作,讲授植物学、理论医学和化学等,他的讲座极受欢迎,他根据讲课内容写成《医学原理》等书。他试图用物理、化学、数学的定理说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0
熊庆来,字迪之,云南省弥勒县人。1909年考入云南省高等学堂本科。1913年留学比利时包芒学院。1915年至1920年先后在巴黎大学、马赛大学、蒙柏里大学学习,获理科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南京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主任。1931年至1933年在巴黎专攻函数论,获理科博士学位。1937年至1949年任云南大学校长。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4.
尾崎幸洋1949年10月19日生于日本大阪.1973年学士,1975年硕士,1978年在大阪大学获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5.
国际著名理论物 理学家、流体力学家、 教育家,中国科学院 学部委员周培源先 生,今年(1990)8月 已88岁高龄,从事科 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已 近65年.半个多世 纪以来,周先生在科 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等 方面硕果累累,成绩卓著,实为当代一科学巨匠. 周先生于1902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后出国留学,192 6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28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和最高荣誉奖(summa cum laude),1928年至1929年,先后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和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校从事研究工作.1929年回国后,历任清华…  相似文献   

16.
198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给了美国实验物理学家菲奇(V·Fitch)和克罗宁(J·Cronin).下面是这两位物理学家的简历.菲奇·维尔·洛格斯登(Fitch Val Logsdon) 1923年3月10日生于内布拉斯加.1948年在麦克迪尔大学获工程学士,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物理学博士.1946—1947年在洛斯阿  相似文献   

17.
朱邦芬 《物理》2006,35(5):349-351
1926年,清华学校改制设立大学部的第二年,清华物理系正式建立,至今已走过了80年. 在我国早期物理高等教育中,清华物理系不是最早建立的.1913年北京大学理科理论物理学门开始招生,稍后理论物理学门改名为物理学门,于1916年培养了首届毕业生,1919年北京大学设立物理系,我国物理学本科教育由此开始.继南京教会学校金陵大学成立物理系之后,在上海的私立大同大学,以及南京的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1920年开始办物理系.1923年北京师范大学设有物理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半导体材料科学及物理学家、学部委员林兰英教授,1918年2月7日生于福建省莆田市.1940年毕业于福州协和大学物理系.1948年赴美留学,在狄金逊学院攻读数学,一年后获学士学位.为表彰林兰英的数学天才,1949年的夏天,美国荣誉学会狄金逊分会(ФBK)给她颁发了铸有本人英文名字的金钥匙.林兰英于1949年秋,去宾州大学学固体物理.两年后获物理硕士学位,1955年完成了《离子晶体  相似文献   

19.
严济慈,字慕光,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家.1900年12月4日生于浙江省东阳县.1923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和东南大学.同年赴法留学,1925年获巴黎大学数理硕士学位,1927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兼任中央研究院筹备委员.为致力科学研究,使它在中国土地上生根,1928年再度赴法,在巴黎大学法布里物理实验室和法国科学院大电磁铁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1931年初回国,负责筹建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所长,并兼任镭学研究所所长.1934年,与F.约里奥-居里和П.Л.卡皮察一同当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表彰我国年青的物理学家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本刊新辟《青年物理学家论坛》栏目.本期由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黄昆教授主持,他亲自审阅何力这篇文章,认为“这篇文章内容比较丰富,阐述也是扼要清晰可读的,可以发表”.何力于1982年赴日本留学,1985年在东京电气通讯大学获硕士学位,1988年在北海道大学获博士学位.他在半导体化合物的界面态研究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果,在已发表的近30篇论文有5篇发表在国际一级杂志上.他的导师长谷川机教授称赞他是一位富有想象力的优秀科学家.他在1989年度的863高技术任务完成情况评比中获得专家组的最高评分,并于1990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现已赴德继续从事HgCdTe分子束外延与超晶格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