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单轴恒速燃气轮机及其功热并供装置的典型变工况特性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作者在本期给出的单轴恒速燃气轮机及其功热并供装置的变工况显式解析解,本文给出它们的变工况典型性能.当变工况性能均以其设计值的比值表示时,不同设计值机组的各种无因次变工况性能曲线均分别在一条狭带之中,尤其是燃气轮机的效率基本就在一条线上,而且此线与实际数据相当符合.对以饱和蒸汽供热的功热并供装置,本文特别指出当设计蒸汽压力较高时,其余热锅炉逼近温差在低工况下很容易变为负值,要注意其安全运转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量实测数据总结出发电内燃机的典型变工况特性曲线,并给出相应的公式.结合饱和蒸汽余热锅炉的变工况特性解析解,对内燃机热电联产系统的变工况特性进行了分析:逼近温差ΔTa和相对蒸汽产量随负荷降低而减小,总能利用率、当量(火用)效率和经济(火用)效率随负荷减小先增后减,存在一个最佳值,该值对应内燃机最佳工作状态.余热锅炉蒸汽参数越高,变工况时ΔTa越低.与单轴燃气轮机热电联供装置相比,内燃机联产系统的ΔTa在低工况下更易变为负值,原因为前者在降负荷时烟气流量略增加,而后者降低.ΔTa变负会对余热锅炉有重要影响,内燃机进行热电联产时要注意其安全运转问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动力机械变工况性能解析分析方法,研究了大气温度变化对燃气轮机功热并供和联合循环装置性能影响.指出燃气轮机在带有余热利用的条件下,大气温度的影响明显减弱,并对不同燃气轮机设计参数和蒸汽设计参数影响做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4.
三波非共线作用参变过程的相位匹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各向异性单轴和双轴非线性晶体中三波非共线作用参变过程的相位匹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给出了参变光在非线性晶体主平面内传播的所有非共线参变过程可能的相位匹配类型和相位匹配条件,并推出了所有可能的非共红参变过程的临界相位匹配解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5.
热力循环计算是燃气轮机性能分析和设计的重要手段。随着燃气轮机热力循环参数不断提高,热力循环计算必须要能对变工况下透平冷气需求量作出准确的估计,并考虑冷气在燃气轮机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本文基于适用于多轴燃气轮机热力循环计算模型,引入混合模型,结合气体掺混的Hartsel模型,建立了带冷却模型的热力循环计算模型。对某三轴MW级燃气轮机的变工况性能进行计算,通过与简化冷却模型的计算结果及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表明考虑混合模型的热力循环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具有更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IGCC中燃气轮机全工况网络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对IGCC系统的全面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了导致燃气轮机工况变化的主要原因;应用双开口变量(整体空分系数(Xas)和氮气回注系数(Xgn))和折合系统效率的概念,建立了IGCC中燃气轮机全工况特性简化模型;并通过大量定量计算,得出不同Xas和Xgn组合条件下,IGCC中燃气轮机全工况网络特性,为确定系统变工况最佳调节规律提供全面信息。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一般,燃气轮机常在变工况条件下运行,仅从额定工况来评价燃气轮机性能就远远不够,全工况特性显得更加重要。但是燃气轮机全工况问题比较复杂,它涉及各部件特性和负荷特性,并和热力循环和轴系方案密切相关。许多部件还没有找到准确、通用的数学表达式,因而燃气轮机特性也没有通用解析式。  相似文献   

8.
燃气轮机热电并供系统变工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典型系统及变工况计算方法 带有注蒸汽和补燃的燃气轮机热电并供系统,能够在很大范围内满足变工况的要求,但尚很少见有其变工况的全面分析。本文对此问题给出了一些研究成果。本文所分析的系统的示意图见图1,主要由燃气轮机与余热锅炉两大部件组成。系统的变工况  相似文献   

9.
内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典型变工况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恒转速内燃机典型变工况解析式,结合产饱和蒸汽的单压余热锅炉的变工况解析式及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变工况修正DOE-2模型,研究内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变工况特性.内燃机负荷减少,总能利用率Z、当量(火用) 效率ηex、经济(火用)效率θ、相对节能率FESR及制冷机组性能系数COP先增加后减少,存在最大值;当负荷过低时,...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标准GB1105.1-87<内燃机台架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环境状况及功率、燃油消耗率和机油消耗率的规定>中的等过量空气法,结合内燃机典型变工况解析式及单压过热蒸汽余热锅炉变工况解析解,研究大气条件变化时,系统变工况性能.结果表明,大气压力po减小,内燃机相对输出功率Pe减小,相对燃油消耗率be增加,系统总能利用率Z...  相似文献   

11.
单轴恒速燃气轮机及其功热并供装置的变工况显式解析解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主要符号表Ci,i=1~4压气机特性式中常数G流量m压气机设计转速线延长线与Gc轴交点N功率n转速P压力P压气机设计转速线延长线与Gc轴两支点距功热比T温度ti,i=1~4透平特性式中常数Z总能利用率α下标β0设计参数△Tα逼近温差△Tp节点温差n效率θ经济效率[3]μ流量比π压比T温比总压恢复系数上标折合参数比折合参数下标0设计参数1,2压气机进、出口3,4透平进、出口5余热锅炉燃气出口b燃烧室C压气机F油耗gt燃气轮机当量效率[3]饱和蒸汽t透平w余热锅炉给水1绪言如何检验各种变工况数值解程序的准确度与有效性以及各种算法的适用性,通常…  相似文献   

12.
单轴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变工况[2mm]典型解析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本文对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给出其变工况特性解析解并加以规律性的总结,它虽不能严格表达某一具体机组的准确特性,但可将其视为这类动力装置通用特性的典型表达。  相似文献   

13.
冷热电联产系统的评价准则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文通过对以燃气轮机回热循环为动力系统的冷热电联产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对几种常用的评价准则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认为能量利用系数将冷、热、电等各股能量等价看待,(火用)效率过分看重能量的作功能力,折合发电效率过分关注冷、热能的输出,均不适于冷热电联产系统的评价;节能率反映的是输入能量的使用情况,经济(火用)效率在某种程度上是经济性的表现,比较适于冷热电联产系统的评价。研究中发现,燃气轮机温比有利于系统性能的提高,但针对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最佳压比;在节能率的使用中需要明确参照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在冷气干扰下叶栅绕流的控制方程及求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控制方程高温涡轮的冷却空气量随着燃气轮机性能的提高而在不断增加,因而在数值模拟气冷涡轮流场时则须考虑喷射冷气对燃气主流的影响。本文采用文献[1]的“质量源”模型,推导出具有统一形式的适用于叶栅三维和周向平均混合流动的控制方程。在绝热和忽略粘性应力作功率条件下,将文献出中的通用形式的控制方程在柱坐标系中展开,然后再经坐标变换,将其转换到任意曲线坐标系《,刀J中,得到了在冷气干扰下的叶栅三维绕流的双曲守恒型控制方程(用矩阵形式表示):aU/&+aE/a+OF/的十OG/0(一H(1)式中仅三项含有冷气参数,…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微燃机的HAT循环变工况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某微燃机构建了HAT循环,研究了其在功率下降(ISO条件)、环境温度变化时的变工况性能,并与简单循环、回热循环和RWI(注水回热)循环的设计工况、变工况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HNI、循环和RWI循环的变工况性能相似且好于简单循环和回热循环。其中,空气湿化程度的调整对于HAT循环变工况性能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设置中冷器,且微燃机循环中可资利用的(火用)较少,HAT循环设计工况和变工况性能相对于其它循环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6.
燃气轮机具有效率高、排放低、启停迅速、能量密度高等优势,在我国能源结构改善中起重要作用,天然气的大规模利用也为我国燃机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机遇。而燃气轮机集成度高,高温部件工作环境恶劣,使得电站燃气轮机测点少,可获取现场运行数据有限。本文采用了主导因素法,基于MATLAB平台,建立了简单循环单轴燃气轮机数学模型,并以某典型M701F燃气轮机的现场运行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建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反映燃气轮机性能。  相似文献   

17.
交变流动回热器的热声功能和回热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解析的角度论证了交变流动回热器不仅具有经典热力学理论所认为的回热功能,而且具有热声理论所论述的热声功能,并指出交变流动斯特林热机进行的不是传统热力分析认为的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等容回热过程组成的斯特林循环。  相似文献   

18.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gas turbine blades’ 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greatest challenges encountered in gas turbin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Within an enclosed gas turbine environment with surfaces of varying temperature and low emissivities, a new challenge is introduced into the use of radiation thermometers due to the problem of reflection error. A method for correcting this error has been proposed and demonstrated in this work through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The method assumed that emissivities of all surfaces exchanging thermal radiation are known.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considering targets with low and high emissivities of 0.3 and 0.8 respectively whil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blades with emissivity of 0.76. Simulated results showed possibility of achieving error less than 1% while experimental result corrected the error to 1.1%. It was thus concluded that the method is appropriate for correcting reflection error commonly encountered i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of gas turbine bla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