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超声耦合振动与“局部共振”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鲍善惠 《应用声学》1998,17(4):6-10
本文从耦合振动的角度出发,对超声加工系统中出现的“局部共振”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振动系统的分析用计算,指出“局部共振”流言是耦合振动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
张威  翟明浩  黄子龙  李巍  曹毅 《应用声学》2020,39(2):231-235
针对国内外缺少对振动轮噪声预估的问题,以某型振动轮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动力学有限元理论对振动轮进行频率响应分析,其次采用声学边界元技术对振动轮辐射噪声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然后比较了垂直振动与圆周振动两种不同激振形式对辐射噪声的影响,得出垂直振动辐射噪声低的结论,最后对驾驶室声腔模态进行了仿真,与振动轮激振频率相近发生共振。通过调整激振频率,降低了司机耳旁噪声。所得研究成果可为振动轮辐射噪声的预估与改进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超声复合振动系统中的“局部共振”现象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从实验的角度出发,对超声复合振动系统中细长杆的“局部共振”现象进行了较为精确的测量,主要研究了细杆长度与谐振频率之间的关系,超声振子对“局部共振”的影响,以及“局部共振”中细杆长度对振幅的影响,从而为深入研究“局部共振”现象产生的机理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许龙  范秀梅 《应用声学》2021,40(6):878-888
提出了一种阶梯圆环径向振动压电超声换能器,根据力电类比原理建立了阶梯圆环及阶梯圆环换能器的径向振动等效电路,推导了阶梯圆环的径向共振频率方程和位移放大系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了换能器的径向共振和反共振频率方程。通过理论推导和有限元仿真模拟分析了阶梯圆环压电超声换能器的径向振动性能。结果表明,增大阶梯圆环中内外环的径向厚度之比K1或减小轴向厚度之比K2,阶梯圆环的一阶径向共振频率减小,二阶径向共振频率增大;在二阶径向共振模式下,K1、K2值在一定范围内阶梯圆环可实现由内向外的径向位移振幅放大;随着压电陶瓷圆环的内半径增大,阶梯圆环压电超声换能器的一阶、二阶径向共振和反共振频率减小,二阶径向共振下的有效机电转换系数趋于零;增大阶梯圆环内环的外半径,换能器的一阶径向共振和反共振频率减小,二阶径向共振和反共振频率先增大后减小,理论推导与仿真模拟结果符合良好。本文研究结果为阶梯圆环压电超声换能器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四激励二维正交复合夹心式压电超声换能器,换能器由四组纵向极化压电陶瓷晶堆、一个中心耦合金属块和四个外部金属圆锥组成。基于二维耦合振动机理和机电类比原理,建立了换能器的等效电路模型并推导了其谐振频率方程。利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了四激励正交复合换能器的频响特性和振动特性,并与其单独一个方向振子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对比。加工了反相和同相模态的换能器,利用阻抗分析仪和激光测振仪测试了其频率响应和二维四向纵振动输出特性,并进行了大功率二维四向超声乳化实验测试。理论、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换能器具有反相和同相两个纵向正交共振模态,在这两种共振模态下均可实现二维四向纵振动输出,且换能器两个正交方向振子的纵向振动具有相互耦合加强的作用;等效电路法和有限元法所得换能器的共振频率和有效机电耦合系数与实验测试结果吻合,通过与单激励正交复合夹心式压电超声换能器的有效机电耦合系数对比,发现该换能器具有更高的有效机电耦合系数。  相似文献   

6.
许龙  李伟东 《声学学报》2019,44(5):826-833
基于机电类比原理和变厚度薄圆环的平面应力方程,推导了幂函数型环形聚能器径向振动的等效电路、共振频率方程和位移放大系数。讨论了第一、二阶径向共振频率及相应的位移放大系数随圆环半径比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幂函数型环形聚能器径向振动的等效电路是一种非互易二端口等效网络;一阶和二阶共振频率随圆环内外半径比的增大而增大;一阶径向共振模式下位移放大系数随圆环半径比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二阶径向共振模式下位移放大系数随圆环半径比的增大而降低,但二阶时的位移放大系数整体大于一阶,因此二阶径向共振模式具有更好的径向振动性能。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对解析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仿真模拟结果与解析理论符合良好。根据幂函数型环形聚能器的等效电路模型,进一步设计了一种压电环形换能器,计算了第一、二阶径向共振频率、反共振频率及有效机电耦合系数,通过与COMSOL有限元软件模拟结果对比,符合良好。本文研究结果为幂函数型环形聚能器及压电环形换能器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简明设计理论,文中研究结论可作为一种径向超声切割刀在超声工程中获得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真空熔炼的方法制备了铁镍金属振动管,采用XRD对振动管的晶体结构及热处理温度等对振动管晶体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用阿基米德密度测量方法对金属管的密度进行了测量,用显微硬度计测量了振动管的维氏硬度;采用共振的方法测量了振动管的振动频率及热处理温度对振动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振动管的显微硬度增加、振动管的振动频率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8.
王世辉  张磊  李铁  张昱  云杰  石鹏 《应用声学》2017,25(4):52-52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振动试验过程中出现局部过试验情况影响振动试验质量以及由于响应测点分布的局限性导致试验周期延长等问题,采用有限元技术与实际试验方法相结合,构建振动力源、试验夹具和固体火箭发动机一体化有限元模型。应用此模型进行振动试验系统动态力传递特性研究,找出振动力源、试验夹具和发动机之间动态力传递规律,选择合适的控制点与控制策略,改善振动试验局部过试验问题,提高振动试验质量,缩短试验周期。  相似文献   

9.
杨建华  刘先斌 《物理学报》2012,61(1):10505-010505
研究了高频信号和微弱低频信号同时激励下线性时滞反馈对过阻尼双稳系统和Duffing振子系统中振动共振现象的影响. 解析分析和数值结果都表明, 系统对低频信号的响应幅值增益随时滞参数的变化同时呈现两种不同的周期性关系, 其周期分别为输入的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的周期. 数值结果还表明, 对不存在经典振动共振现象的单稳Duffing系统, 通过调节时滞参数也可以引发振动共振现象. 使用时滞反馈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振动共振, 还可以进一步增强系统对微弱低频信号的响应. 关键词: 双稳系统 Duffing 系统 线性时滞反馈 振动共振  相似文献   

10.
林敏  黄咏梅 《物理学报》2007,56(11):6173-6177
分析了非线性双稳系统在高、低两种不同频率信号作用下的动力学特性,给出了高频信号参数与双稳系统输出信号的信噪比和功率谱放大率关系的解析表达式,提出了基于振动共振的随机共振控制方法.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调节高频信号的幅值或频率大小,能有效地控制双稳系统输出信号的信噪比和功率谱放大率.  相似文献   

11.
朱承纲 《物理》1998,27(10):625-629
文章系统论述了利用弯曲共振和纵向共振两种方式测量拉伸波速的方法,作者改进了传统的纵向共振测试装置,指出了两种方式各自的适用性.在理论上纵向共振方法更为严谨,且误差来源较少,从而具有较高测量精度,实验上测量操作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12.
利用稀土永磁性材料钕铁硼(Nd-Fe-B)设计制作出了新型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及共振演示仪.该演示仪器可演示阻尼振动的3种状态(欠阻尼状态、临界阻尼状态、过阻尼状态)、受迫振动及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13.
路峻岭  汪荣宝 《大学物理》2005,24(12):25-27,29
对一端固定钢条弯曲振动的共振进行了分析,指出它有一系列的振动模式,满足一定条件的策动力若频率接近其某一振动模式的频率时,则可以激发钢条共振.  相似文献   

14.
赵甜甜  林书玉  段祎林 《物理学报》2018,67(22):224207-224207
利用声子晶体的带隙理论以及耦合振动理论对大尺寸矩形超声塑料焊接工具的耦合振动进行了研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大尺寸工具的横向振动将严重导致工具头辐射面位移不均匀,影响系统的焊接质量及工作效率.为提高其工作效率,改善工具头辐射面位移的均匀程度,利用类声子晶体结构对大尺寸超声塑料焊接工具的横向振动进行抑制,分析并得出了类声子晶体结构的横向振动带隙,同时分析了工具头横向振动未抑制与抑制后其辐射面位移的大小与均匀程度.研究表明,通过合理设计类声子晶体的结构及尺寸,可以有效抑制超声塑料焊接工具的横向振动.不但改善了焊接工具辐射面纵向振动位移的均匀程度,而且提高了焊接工具的纵向振动位移幅度.  相似文献   

15.
应崇福 《应用声学》2006,25(6):380-383
对超声复合振动系统中的“局部共振”现象,基于熟知的棒或管中声波产生和传播的理论,提出一种机理解释。  相似文献   

16.
林书玉 《应用声学》1996,15(5):27-30,5
本文对夹心式纵-扭复合振动模式压电超声换能进行了研究,从换能器的等效电路出发,在无耦合时,得出换热能器纵向振动模式及扭转振动模式的各自共振频率方程,实验表明,换能器各自共振频率的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7.
Local vibration has shown promise in improving skin blood flow (SBF). However, there is no consensus on the selection of the best vibration frequency. An important reason may be that previous studies utilized time- and frequency-domain parameters to characterize vibration-induced SBF responses. These parameters are unable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SBF response to local vibrations,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inconsistent findings seen in vibration research.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evidence that nonlinear dynamics of SBF responses would be an important aspect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local vibration on SBF. Local vibrations at 100 Hz, 35 Hz, and 0 Hz (sham vibration) with an amplitude of 1 mm were randomly applied to the right first metatarsal head of 12 healthy participants for 10 min. SBF at the same site was measured for 10 min before and after local vibration. The degree of regularity of SBF was quantified using a multiscale sample entropy algorith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00 Hz vibr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ultiscale regularity of SBF but 35 Hz and 0 Hz (sham vibration) did not.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regularity of SBF after 100 Hz vibration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increased regularity of SBF oscillations within the frequency interval at 0.0095–0.15 Hz.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use of multiscale regularity to assess effectiveness of local vibration on improving skin blood flow.  相似文献   

18.
林书玉 《应用声学》1996,15(5):27-30,5
本文对夹心式纵-扭复合振动模式压电超声换能器进行了研究.从换能器的等效电路出发,在无耦合时,得出了换能器中纵向振动模式及扭转振动模式的各自共振频率方程.实验表明,换能器各自共振频率的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