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丛晓峰  章军  胡强 《应用光学》2020,41(1):94-99
针对光学成像设备在雾天搜集到的图像存在的降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对偶学习的从源域到目标域转换的对偶去雾网络以实现图像去雾功能。网络首先采用对偶生成对抗网络直接学习有雾图像与无雾图像之间的双向映射关系,并将有雾到无雾图像的映射作为初步的去雾结果,随后采用预训练模型在特征空间计算去雾图像与真实无雾图像的特征向量,运用欧式距离作为损失函数最小化特征向量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去雾图像在特征层面与真实无雾图像接近。实验结果表明,对偶去雾网络得到的去雾结果具有较高的峰值信噪比和较低的色差值,并能够有效保留图像的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2.
丛晓峰  章军  胡强 《应用光学》2020,41(6):1207-1213
雾天拍摄的图像存在颜色失真、图像细节模糊的问题,对成像设备采集到的图像质量造成了负面印象。针对雾天搜集图像存在的降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空洞卷积的对抗去雾网络。去雾网络的生成器由不同空洞率的卷积模块组成,结合多尺度的策略增加感受野并增强去雾效果;判别器采用多个卷积模块构成,用于区分生成的去雾图像与真实无雾图像;通过计算去雾图像和真实无雾图像之间的感知距离,优化图像的纹理结构并减少噪声信号。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算法在公开数据集上获得的峰值信噪比值为22.410 dB,结构相似性值为0.844,色差值为10.545。定量和定性评估表明,采用空洞卷积和感知损失技术设计的去雾网络能够有效地恢复图像的颜色信息和纹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类图像去雾方法存在的细节丢失、颜色失真、去雾不彻底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阶梯网络与注意力交叉融合的端到端图像去雾算法.整体网络模型包含特征提取、特征融合、图像重建三个模块,其中特征提取包括有雾图像细节和轮廓特征的提取,由阶梯网络的不同阶梯层提取实现;特征融合模块以注意力机制的交叉融合实现,并结合自适应残差...  相似文献   

4.
针对遥感图像背景复杂及有监督场景分类算法无法利用无标签数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半监督遥感图像场景分类方法.首先,引入谱归一化残差块代替传统生成对抗网络中的二维卷积,利用残差块的跳跃连接解决梯度消失问题;其次,引入特征融合思想,将浅层特征与深层特征进行融合,从而减少特征损失;最后,在生成对抗网络的判别器中加...  相似文献   

5.
针对单幅偏振图像在一定场景下无法提供充足信息的问题,结合强度图像和线偏振度图像的优势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密集梯度生成对抗网络的偏振图像融合算法。利用密集连接卷积网络和梯度算子构建密集梯度卷积模块,并将该模块应用在生成器中,用以增强融合图像的纹理细节;构造多尺度结构相似度和L1范数相结合的损失函数,用以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在ZJU-RGB-P数据集进行定性比较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更好的主观视觉感受,同时各项评价指标均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6.
《光学学报》2021,41(7):160-173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与光学遥感图像模式差异大、相互转换困难的问题,基于现有空间分离图像转换框架,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分离表征的循环一致性生成对抗网络(GAN)。以更深的网络层和跳跃连接完成图像风格和内容分离,通过学习内容映射关系,完成内容特征转换,而后组合目标风格特性实现图像转换。利用PatchGAN判别器,强化模型的图像细节信息生成能力,并新增目标误差损失和生成重建损失将转换任务限制为一对一映射,减少信息添加,约束生成网络。在SEN1-2、SARptical、WHU-SEN-City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相较于其他图像转换算法,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实现两类遥感图像互转,生成图像清晰度高、细节特征完整、真实感强。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部分基于物理模型的图像去雾算法存在复原图像色彩失真和天空边界区域出现光晕效应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将光场深度计算与大气散射模型相结合的图像去雾方法.该方法通过光场极平面图像计算得到场景深度,将场景深度信息计算所得的透射率与暗通道透射率融合得到最终透射率.同时利用场景深度对天空边界进行判定,单独对天空区域进行处理.在合成雾天图像和真实雾天图像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单幅图像去雾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峰值信噪比以及结构相似性上均有提升.同时对去雾之后的图像的色彩保真度以及光晕效应的抑制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  相似文献   

8.
谢江荣  李范鸣  卫红  李冰 《光学学报》2019,39(3):142-148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红外目标仿真的模型。利用训练后的条件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只需输入随机噪声和类别标签,便能够自动产生预期类别的红外目标仿真图像。在手写数字数据集(MNIST)和红外数据集上分别训练模型参数,再进行自动生成实验,均可以产生高真实度的样本图像;将判别网络提取的特征用于分类实验,并将所提方法合成的图像用于数据增强,以提升分类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模仿红外辐射特征。  相似文献   

9.
针对遥感图像背景复杂且存在某场景图像中关键物体小且尺度变化较大,需提升模型表征能力来准确辨别各类场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深度多分支特征融合网络的方法进行遥感图像场景分类.利用多分支网络结构提取高、中、低三个层次的特征信息,将三个层次的特征进行基于拆分-融合-聚合的分组融合,最后为了关注难辨别样本和标签位置损失,提出一种损失函数.试验结果证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对于提高分类准确率十分有效,在UCM、AID和OPTIMAL三个数据集上的准确率超过其他算法.在数据集UCM上80%样本训练,准确率达到了99.29%,与ARCNet-VGG16算法相比分类准确率提高了1.35%.在数据集AID上50%样本训练,准确率达到了95.56%,与Two-Stream算法相比提高了0.98%.在数据集OPTIMAL上80%样本训练,准确率达到95.43%,与ARCNet-VGG16算法相比提升2.73%.  相似文献   

10.
王一斌  郑佳  尹诗白 《光子学报》2021,50(3):159-166
针对雾图成像时变化的场景光及去雾过程中不同雾相关信息在处理上的差异性,提出了通道注意网络和模糊划分熵图割的单幅图像去雾算法。以考虑变化场景光的大气散射物理成像模型为基础,首先使用通道注意的编码解码网络来估计透射率,并在编码器最后及解码器起始处添加通道注意模块,以便为编码器提取的不同雾相关特征图分配不同的权重,准确地计算透射率;然后利用所提出的模糊划分熵图割算法将透射率划分为不同场景光覆盖下的近景、中景、远景,此分割策略将考虑空间相关性的图割算法与模糊划分熵的阈值分割算法相结合,解决了单一阈值分割算法产生的区域误分问题;最后估计场景光和大气光,得到去雾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合成雾图及真实雾图上均有较好的去雾效果。与已有的去雾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在峰值信噪比及结构相似性上均有提升,单张图像的平均处理时间为3.9 s。  相似文献   

11.
《光子学报》2021,50(5)
针对雾天条件下成像设备采集到的图像目标主体不清晰,细节信息不明显,可辨识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幕约束和分段调整的图像去雾算法。首先将大气光幕的基本不等条件映射至正方形及其内切圆平面模型中,得到约束后的初始大气光幕;然后利用饱和度逼近构造粗糙大气光幕,以模糊无用的边缘信息,并通过梯度约束求取边缘代价对初始大气光幕进行修正。为了改善近景失真和远景去雾不彻底,建立自适应分段调整函数对大气光幕进行优化;最后通过复原模块得到清晰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一些经典的去雾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可以应用于各类图像,去雾效果良好,不仅保留了原图像特性而且得到的复原图像色彩明亮,清晰自然,各项指标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单幅图像去雾算法容易受到雾图先验信息制约而导致颜色失真,以及现有深度学习去雾算法受网络模型限制而存在去雾残留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域分解的多尺度深度学习单幅图像去雾方法,设计了一个包含低频去雾子网和高频去雾子网的多尺度深度学习网络模型。首先采用双边滤波器对有雾图像进行分解,得到雾图的高、低频子图,然后通过设计的网络模型分别学习雾图高、低频子图与高、低频透射率之间的映射关系,再将模型学习得到的高、低频透射率进行融合,得到原始雾图对应的场景透射率图,最后根据大气散射模型实现有雾图像到无雾图像的恢复,采用雾图数据集对该模型进行训练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合成有雾图像和真实自然雾图的实验中均能取得良好的去雾效果,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方面均优于其他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微动脉瘤的检测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重要疾病至关重要,但该病灶尺寸相对较小,属于眼底图像中的微小目标,现有的微动脉瘤检测算法难以实现该病灶的精准检测,为此提出了基于多特征尺度融合的改进Faster-RCNN微动脉瘤自动检测算法。该算法在Faster-RCNN网络模型的基础上,首先采用多特征尺度融合对特征提取网络与RPN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网络对于微小目标特征的利用;然后,通过感兴趣区域齐平池化以消除感兴趣区域池化过程中引入的量化误差;最后,通过对损失函数中的smooth L1损失函数进行重新设计得到平衡L1损失函数以实现损失函数优化,从而有效降低大梯度难学样本与小梯度易学样本间的不平衡问题,进而使得模型能够得到更好地训练。针对眼底图像中微动脉瘤的自动检测,将优化后的Faster-RCNN网络模型在Kaggle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及测试,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各种结构的Faster-RCNN网络模型相比,所提出的基于多特征尺度融合的改进Faster-RCNN算法能显著提高检测结果(F-score与原始FasterRCNN相比提升了9.36%);与其他网络模型以...  相似文献   

14.
陈广锋  王军舟 《应用光学》2020,41(5):947-955
针对雾线先验去雾算法存在的颜色过饱和现象、图像初始透射率估算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窗盒子滤波和透射率修正的图像去雾算法。为了解决初始透射率估算不准确带来的边缘细节信息丢失的问题,首先利用非局部总广义变分(TGV)正则化的方法估算初始透射率,并将二阶的非局部总广义变分(TGV)正则器来作为正则项,以确保对由图像颜色和深度之间的噪声和歧义引起的异常值具有鲁棒性。随后利用边窗滤波算法对初始透射率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对图像中纹理信息和边缘信息的保留。最后利用大气散射模型和多角度优化后的透射率复原出无雾的原始图像。实现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解决图像颜色过饱和与边缘处的细节纹理信息丢失的问题,且无色调偏移和光晕效应。在定性评估上,复原后的图像视觉效果好;在定量评估上,本文算法的去雾后图像的评价指标皆高于基于雾线先验算法。  相似文献   

15.
刘坤  王典  荣梦学 《光学学报》2019,39(8):109-117
利用半监督学习体系结构中的生成对抗性网络,围绕标注数据稀缺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在传统无监督生成对抗网络的基础上用softmax替代最后的输出层,使其扩展为半监督生成对抗网络。对生成样本定义额外的类别标签,用于引导训练,采用半监督训练方式对网络参数进行优化,并将训练得到的判别网络运用于X光图像分类中。对于胸部X光图像,结合自动化分类诊断选取了6种肺部疾病的X光前视图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提高了利用标注数据的监督学习性能,与其他半监督分类方法相比具有优越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矿井下图像的对比度,并同步地抑制图像的雾尘和噪声,提出一种基于双域分解的矿井下图像增强算法.首先,采用双边滤波器将输入图像分解为低频图像和高频图像;其次,采用快速暗原色去雾算法和Gamma变换,实现低频图像的去雾和对比度提高;接着,采用非下采样Shearlet变换和二阶微分算子,实现高频图像降噪和增强;最后,将增强的低频、高频图像合成基础增强图像,并抑制粉尘散射模糊和过曝光白色伪影,得到最终增强图像.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矿井下图像的对比度,还能有效抑制图像的雾气和噪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陈清江  张雪 《应用光学》2019,40(4):596-602
针对雾天环境下采集的图像对比度降低,饱和度下降以及色彩偏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去雾算法。首先,提出的三个尺度的全卷积神经网络用来学习雾天图像与介质传输图之间的映射关系,逐步生成精细的介质传输图;其次,通过雾天图像引导滤波优化预测的介质传输图,使得图像边缘信息更加平滑;最后,根据暗原色先验理论估计大气光的值,通过大气散射模型恢复出无雾图像。该方法获得的无雾图像不但未造成图像中有用信息的损失,并且恢复的图像色彩自然。实验结果表明,该去雾算法在自然雾天图像和利用Middlebury Stereo Datasets合成的雾天图像上均优于其他对比算法,恢复的图像具有更好的对比度与清晰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偏振去雾算法鲁棒性不强和图像增强效果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奇异值分解的图像融合去雾算法。首先,利用偏振测量信息的冗余特性,采用最小二乘法,提高了传统偏振图像去雾算法中偏振信息的准确度;然后,从传统偏振图像去雾算法的局限性出发,定性分析了偏振图像融合去雾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奇异值分解的偏振图像融合去雾算法;最后,设计了不同能见度条件下的验证实验并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表明,与经典偏振图像去雾算法相比,该算法不需要进行人工参数调节,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能够有效改善传统算法中出现的光晕以及天空区域过曝的问题,图像信息熵与平均梯度最大可分别提高18.9%和38.4%,有效地增强了复杂光照条件下的视觉成像质量,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针对暗通道先验算法在天空区域透射率估计不准确的问题,利用三个不同尺度的高斯函数分别作用于有雾图像的RGB通道来获得"伪"去雾图像;其次,利用有雾图像的混合通道得到自适应参数,将该参数和最小值滤波共同作用于"伪"去雾图像,接着用联合双边滤波消除纹理效应得到透射率的精确估计;最后,采用局部大气光估计方法,结合大气散射模型复原出无雾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降低了时间复杂度,且复原出的图像细节明显,明亮度适宜,对于大面积天空区域有良好的去雾效果,改善了天空区域的颜色失真.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单幅图像去雾算法容易产生光晕现象且去雾后图像细节不突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各向异性扩散的去雾算法.首先在基于像素的暗通道先验假设的基础上计算出初始大气传输函数,使用Perona-Malik偏微分方程模型求解出精细化的大气传输函数,再经过最小值校正,最终得到准确的大气传输函数。为了估计大气光,对基于像素的亮通道图像进行像素排序,从中选取出可靠的大气光向量。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恢复更多的图像细节,同时有效地抑制了光晕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