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什么最大静摩擦力总是大于滑动摩擦力呢?摩擦力是分子力的表现,当两个面相互接触时,两个面的部分表层分子产生了相互作用,就会出现接触力(一般来说,接触力是倾斜的)。把这个接触力正交分解,法向作用为弹力,切向为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f=μ×N,N为弹力,μ为摩擦因数,它与两个因  相似文献   

2.
关于摩擦力的功的佯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是基本的力学概念之一。力f所作的机械功定义为式中dr是力f的作用点的位移。这一切看起来似乎十分简单明了。然而,“作用点”一词颇有点讲究,不把它弄清楚,有时就会遇到困难。 试看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方向平动的两个物体(图1)。物体Ⅰ速度较快,它尾部的钩子与物体Ⅱ的上表面接触。图1a和图1b分段时间里,物体Ⅱ对钩子的摩擦力f1作功钩子对物体Ⅱ的摩擦力f2所作的功似乎是由于 ,将式(2)与(3)相加即得按照动能定理,上式意味着两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并不改变系统的动能。这显然是荒谬的,因为滑动摩擦必将部分动能转化为热。 如何消除这个佯谬?…  相似文献   

3.
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摩擦力,本文向同学们介绍几种摩擦力的分析方法.1滑动摩擦力1.1滑动摩擦力是成对出现的例如,一物体由斜面上滑下时如图1-a,物体受到斜面对它沿斜面方向向上的滑动摩擦力f和物体对斜面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图1-b).1.2滑动摩擦力...  相似文献   

4.
在中专物理课程中 ,滑动摩擦力是学习重点 .由“工科中专物理教材编写组编 ,陕西省中专物理教材编写组修订”的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材上册中 ,是这样定义滑动擦力的 :“实验证明 ,滑动擦力f的大小跟两物体间的正压力N的大小成正比 ,即f=μN”在计算滑动摩擦力时 ,必须先知道  相似文献   

5.
 利用“摩擦力器”能直接观察物体在各种状态下图1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能测量出两种物体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使抽象的摩擦力概念变为更直观、更容易理解,大幅度降低了摩擦力的教学难度。教具“摩擦力器”把摩擦力的传感器和显示器设计在一个箱体内,如图1所示。箱体的上下底板就是摩擦力传感器,它通过小轮(上下各4个)跟箱体相连,可使上下底板相对于箱体左右移动。当底板受到摩擦力(包括静摩擦或滑动摩擦,下同)的作用时,在箱体与底板间的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连接箱体与底板间的左、右弹簧的形变相同(相同弹簧),合力为零。  相似文献   

6.
《技术物理教学》2003,11(3):46-46,F003,31
一、填空题 1.力是_量(填矢量或标量),二个相同的力是指_ 2.轻质弹簧一端挂起来,另一端空载时长10二。.巧m.当挂上重力为‘,二0.6N的物体时弹簧长为l,二。.18m,若换为q二1.2N的物体挂在弹簧上,这时弹簧长l:二_,此弹簧的劲度系数k=空中匀速下降时,人和伞受到空气的阻力大小是 N,方向是 14.甲、乙两物体在同样外力作用下,使甲产生0.7而s,的加速度,使乙产生2.8耐扩的加速度,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_ 巧.工人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将木箱沿斜面匀速拉上去,若木箱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拜,则拉力的大小等于_.二、选择题竺 3.物体受两个互…  相似文献   

7.
《物理》2016,(6)
正这是由于书页交错的方式使得你越用力拉,书页间的摩擦力就会越大。摩擦学的研究渊远流长。列奥纳多·达文西告诉我们,一个物体开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或叫牵引力),可由一个简单的公式描述:T=μN,其中N是负载,或正压力,μ是摩擦系数。达文西认为μ的值是固定的,等于1/4。然而阿蒙顿和库仑后来发现μ并不是普适的,它的值取决于滑动物体和滑动物体所在  相似文献   

8.
根据斜面上一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力图的正确画法应如图1所示。图1虽然正确无误,但画起来很不方便,有必要将其进行合理的简化。根据力学公理:作用在刚体上任意点A的力与作用在另一点B的同样的力(大小和方向都相同)加上一个矩为r_(BA)·F_A的力偶等效,即作用在A点的力F_A所产生的效果,等于作用在B点的力F_B加上力偶[F_A,F_B']所产生的效果。其中F_B=F_A,F_B'=-F_B,F_A和F_B'的力偶矩m_B(F_A)=r_(BA),F_A(如图2)。根据上面的公理,物体和斜面间的摩擦力f可以用作用在物体重心C上的力f_c(f_c=f)和力偶[f,f_c'(其中f_c'=-f_c)来代替而不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如图3)。  相似文献   

9.
事情发生在“摩擦力”这节课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表面越粗糙,同样压力下摩擦力越大;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说这段话的时候,我很自信,因为实在是太熟悉了,我也丝毫没有对这句话的科学性产生过怀疑.但接下发生的事让我大感意外.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滑动摩擦力"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滑动摩擦力一直都是教学的重难点.然而传统探究实验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惯性思维".针对该问题,通过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得到了较好的实验结果,解决了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无关,滑动摩擦力即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静止的物体也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3个教学重难点问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现行初高中物理课本中有关摩擦实验的效果总不理想,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1.初中物理课本关于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两个演示实验和研究滑动摩擦的学生实验,都是在测力计拉着滑块运动时测量摩擦力的。只有手对测力计拉力保持水平且恒等于滑动摩擦力(或滚动摩擦力)时,滑块才能匀速运动,测力计示数才等于摩擦力。然而手拉测力计的力一般很难做到既保持水平又恒等于摩擦力,测力计也就很难有一个确定的示数。  相似文献   

12.
黄莹 《物理通报》2003,(6):28-28
静摩擦力属于被动力,它产生的条件是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接触面粗糙,两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因此,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要由物体所受到的其他力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决定.如何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点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了一个能定性地判定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的学生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实验和教学设计的思路如下.  相似文献   

13.
当两个互相接触并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时,就有静摩擦力产生.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接触面相切.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现介绍以下两种方法.1 根据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分析  相似文献   

14.
如图1所示,把质量为m的物体A铅直压在斜面上,慢慢增大斜面的倾角θ,当倾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物体开始下滑,斜面上物体受力如图所示,除铅直压力F外,还有重力G,斜面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物体刚开始下滑时,静摩擦力最大为fmax=μ0N(μ0为斜面与物体的静摩擦因数).  相似文献   

15.
梁志梅 《物理通报》2012,(3):122-123
在计算摩擦力的教学中,对物体做受力分析时,常涉及到有多个弹力N,由于学生对f=uN公式中摩擦力f与弹力N关系的不够理解,因而容易忽略f与N之间的内在联系.下面通过实例来谈谈摩擦力计算中的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6.
滚动摩擦     
我们都知道摩擦分为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在讲静摩擦和滑动摩擦时提到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在滚动摩擦中是否有滚动摩擦力呢?教学中,不少人提到:"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这种提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来分析有关滚动摩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f=μN是从实验得出来的规律,但在一般的教材上只定性地给予说明。既使设计了验证实验,也是很粗糙的。比如高中课本上,是采用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为零这一原理,通过测量对物体的拉力,求出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从而得到滑动摩擦系数。从理论上分析这是可行的,但实际上在测量中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验中,是凭着肉眼的观察来判断物体是不是作匀速  相似文献   

18.
一.纯滚动中静摩擦力方向直观判断方法 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趋势时,则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点)上就存在着阻碍相对滑动趋势的静 摩擦力,其方向与相对滑动趋势方向相反. 在刚体滚动中,物体间相对滑动趋势不象平动那样直观,静摩擦力方向不易给出.在图1中,质量为m,半径为 R的匀质实心圆柱体,受一水平外力F作用,在水平面上作纯滚动.作用在圆柱体P点处的静摩擦力方向由于相 对滑动趋势不明显,难以直接判定.为了能比较直观地确定滚动中静摩擦力方向,可以应用下述方法:先隔离研究 的滚动体,再设想 P点不受静摩擦力作用,然后找出在外…  相似文献   

19.
摩擦力是力学中常见的一种力,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段的不足,本人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个课件,在计算机上模拟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形成、方向、大小变化,将静摩擦到滑动摩擦物体的整个受力情况清晰地展现出来,给学生建立起直观的、动感很强的物理图景,解决了教学中难以表达清楚、演示实验也无法演示清楚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第一章力本章知识要点为;两个概念─—力、力短;两种方法─—受力分析方法和力的计算方法;两种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和力矩平衡条件.1如何分析判断力1.1重力的分析判断1.1.1重力的产生:由于地球对物体吸引而产生的力,是一种非接触力.1.1.2.重力的大小:G-mg.1.1.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注意:重力只近似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1.2弹力的分析判断1.2.1弹力的产生:发生了形变的物体,对与它接触,并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弹力的产生,一定有接触和弹性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