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前,一些中学或中专物理教材中,对自感现象的演示装置常采用图1和图2所示的电路.图1用于演示通电自感现象,图2用于演示断电自感现象.实际教学中,由于实验装置常采用1.5V小灯泡亮度较小,A、B两灯泡达到相同亮度的时间差也较短,自感现象不是太明显.另外由于两个电路是独立的,容易让学生产生这样的误解:图1所示的装置,在通电时有自感现象,在断电时没有自感现象;图2所示的装置,在断电时有自感现象,在通电时无自感现象.为了使自感现象明显,同时消除学生的误解,我们对这一演示装置重新进行了设计和改进.  相似文献   

2.
1引言 文献[1]中为了让学生了解自感电动势的作用,推荐了两个演示实验.其中一个是演示通电自感现象(图1),另一个是演示断电自感现象(图2).  相似文献   

3.
熊小兰 《物理通报》2012,(6):106-108
本刊2011年第10期刊登了《自感现象实验的改进》一文.在实验改进方案一“用‘通电自感’电路演示通、断电自感现象”中,提出用如图1(原文图3,下同)所示电路演示通、断电自感现象.笔者按文中内容操作,使用图1电路进行的通电自感实验,不能观察到原文描述的“D1滞后于D2正常发光”的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4.
景文波 《物理通报》2011,40(10):123-124
1引言文献[1]指出:现行高中教材中设计的分别演示通、断电自感现象的两个实验(如图1、图2所示),最大缺点在于把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两种现象割裂开来.且两实验分开做浪费时间,也不易解释断电自感实验中接通瞬间灯泡的突然闪亮.因此完全可以用断电自感实验装置同时观察通、断电自感现  相似文献   

5.
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学生对自感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教材是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讲述自感现象的.传统的演示是先演示通路时的自感现象,再演示断路时的自感现象,这种演示分别用两个电路来完成,如图1、2所示.  相似文献   

6.
1传统自感现象演示器 目前广泛使用的自感现象演示器和现行高中物理教材都是分别用图1、图2所示两个电路演示和讲授通电和断电自感现象的,这种演示方法往往会使学生形成一个电路只出现一种自感现象的错觉,不能准确地表现客观事实.此外,这种仪器还存在如下缺点:  相似文献   

7.
在断电自感实验中(实验电路图参见图1),开始时开关S闭合,小灯泡D以一定的亮度发光.当切断开关时,看到小灯泡先是猛然一亮,然后逐渐熄灭.然而要想使小灯泡在断电瞬间出现闪亮现象是有条件的,一般认为,要求流过小灯泡的感应电流大于原来的稳恒电流.但这是不够的,我们通过用计算机接口对该实验进行采集处理,如图1所示,发现该实验还有些问题值得研究,希望与同仁们讨论.  相似文献   

8.
演示RL电路暂态过程的常用方法是用示波器演示.这里介绍用大型演示电表显示暂态过程中电流变化的方法,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 演示电路如图所示,其中K为一特制的“先通后断”开关(一般电磁学教材上画的都是普通的单刀双掷开关,并说“将开关很快地由b拨到c,……”.这在实际的实验中是行不通的.因为在通电的RL回路断开的瞬间,电感的储能就以电弧的形式释放掉了,结果后来得到的是一场空.采用“先通后断”开关可以避免这一放电过程,电池由于短路过程很短也不会有多大损害),④为一般的大型演示电表.L为自感线圈,为了使时间常数足够大,要求其自感…  相似文献   

9.
蔡志东 《物理通报》2006,(12):25-26
1反常现象的由来 人教版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二册第十四章“电磁感应”中“自感现象”一节,推荐了两个演示实验.其中一个为演示通电自感现象(如图1所示),另一个为演示断电自感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讲述电容器充放电规律时,特别对于因电容器的充放电作用而产生的电振荡过程,就必须结合演示进行教学.我们制作了一种演示的简易装置,不用方波发生器和220V市电,用普通的旧继电器改装成机械自动开关来代替方波发生器,继电器和充电都使用同一干电池(3V)作电源。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它具有工作可靠,使用方便和显示效果好等优点.一、演示装置 演示装置的组成:如图一所示是演示装置的示意图.它由演示实验板、SB型示波器、干电池盒(3V)和开关K组成.L是一般电子管收音机用扼流圈(约1H左右,选有抽头的最好,这可以改变L的大小)或晶体管收音机用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