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弹道修正技术是为了解决射程与精度的矛盾而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光半主动弹道修正是采用激光半主动检测落点误差,通过对鸭舵进行弹道修正来提高打击精度的。分析了激光半主动弹道修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尾翼式微旋火箭弹鸭舵执行机构控制力,建立了尾翼式微旋火箭弹的刚体弹道,在最大周期平均控制力下持续对由弹道修正的弹道修正能力进行了仿真,得到不同启控时间的弹道修正能力。为激光目标指示器、探测器、鸭舵执行机构协调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激光在雾中传输的衰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雾滴的尺寸分布模型及辐射雾和平流雾含水量与能见度的经验关系,运用Mie理论及其Van de Hulst近似计算了衰减效率因子, 并结合Deirmendjian对其进行修正,详细分析了激光在雾中的衰减计算公式。 在考虑前向散射时进一步结合Adarsh Deepak和O.H.Vanghan提出的前向修正系数, 得出前向散射修正后的衰减公式, 分析了雾的前向散射对激光传输的影响。 最后将修正后的衰减与常用经验衰减模式相比较, 表明前向散射修正后雾对激光的衰减更加接近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3.
詹玉书  周之奎 《光子学报》1996,25(5):475-475
本文首次提出一种新型内弹道速度诊断技术──半导体激光微波多普勒测速技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组装了半导体激光微波多普勒测速计实验样机,对测速装置的实验研究表明,这种新颖技术完全可以用来诊断内弹道速度。  相似文献   

4.
Yoshida等人提出的惯性流体模型只能解释脉冲激光烧蚀制备纳米硅晶粒平均尺寸随环境气压的变化规律.在此模型基础上,考虑到烧蚀粒子的初始速度分布(Maxwell分布),得到了纳米硅晶粒尺寸分布的解析表达式,数值模拟结果与Yoshida等人在不同环境氦气压下制备样品的晶粒尺寸分布的实验统计数据基本相符.还利用修正后的模型对不同环境气体种类(氦、氖、氩)中制备的纳米Si晶粒尺寸分布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结论可为实现纳米硅晶粒尺寸的均匀可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纳米硅晶粒 脉冲激光烧蚀 惯性流体模型 尺寸分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CCD摄像法测量激光远场光斑的工作原理。依据CCD摄像机拍摄激光远场光斑的倾斜角度,在处理算法中利用透视投影原理,将采集光斑的畸变图像进行了校正;针对CCD摄像法摄取的漫反射激光光斑图像,构建了朗伯漫反射模型,利用朗伯修正算法将漫反射激光光斑的能量密度修正到直射激光光斑的能量密度,推导出了具体的修正计算公式。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该算法在激光远场光斑测量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任意反射面激光干涉测速(VISAR)系统以及全光纤位移干涉仪(FDI),测量了线膛炮弹丸速度,获得了线膛炮弹丸在0~491 μs内从零加速到140 m/s的速度历史,弹丸运动了20.7 mm,出炮口时的弹丸速度为817 m/s。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激光干涉测速技术在内弹道测量中应用的主要因素是炮口烟。研究结果对于深入探索激光干涉测速技术在内弹道测量中的应用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二级轻气炮,进行了980~1870m/s速度范围内小尺寸弹体非正侵彻半无限混凝土靶实验,详细测绘了弹道轨迹及特征参数,重点研究了高速非正侵彻的弹道特性,并根据侵彻机理进行了侵彻过程分区。研究结果表明:与中、低速条件下的弹道不同,高速弹体非正侵彻半无限混凝土靶的侵彻弹道偏转更为明显,表现为典型的“J”形弹道,弹体终点姿态变化很大,弹道末端的偏转角可达130°。  相似文献   

8.
基于激光尾场加速的全光汤姆孙散射能够提供高质量X射线束并大大减小装置的尺寸.与分光式相比,自反射式的构架可以降低实验的时空同步难度,但是由于激光尾场电子加速和汤姆孙散射过程耦合, X射线优化难度大,目前缺乏参数优化的相关报道.本文用数值模拟修正解析理论的方法,定量分析了激光尾场电子加速和汤姆孙散射过程中激光和电子束的焦斑、脉宽、能量等参数变化情况,并给出了激光在等离子体镜上的反射率,从而实现了用解析公式计算而非数值模拟跟踪参数变化,在保证精度的同时节约了计算时间.另外,利用修正后的公式优化了给定激光条件下的自反射式全光汤姆孙散射X射线,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密度和等离子体镜位置这两个参数给出了最优X射线亮度和光子产额,该方法为将来结合人工智能优化控制全光汤姆孙散射光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报导了激光弹道列阵高速摄影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几种方法获得的飞行弹体照片进行了分析比较。 激光光源配合阴影或纹影光学系统。采用适当的同步触发装置。在超高速弹道靶真空靶道上,拍摄了速度为2公里/秒到4.5公里/秒的高速飞行弹体阴影和纹影照片。多台联动也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0.
弹道相机图像分析系统与普通扫描仪精确标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制该系统的目的是对弹道干板进行数字化、高精度、高自动化的判读,代替传统上低效率的人工判读方法。该系统使用普通平板扫描仪将弹道相机拍摄到的干板图像进行数字化并对扫描图像进行高精度的标定和修正,再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于板图像进行分析判读。着重叙述了用分布于待测图像四周的标准正交网络对包括待测图像在内的全场进行标定和修正的方法及实验结果。经过本方法标定和修正后,扫描图像几何标准偏差在2~3μm以内。该判读系统及所用到的扫描仪标定方法,实现了弹道干板的数字化、自动化的高精度判读,使普通扫描仪可用于精度要求极高的工程测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对抗激光制导武器,提升车载武器系统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提出一种车载主动防护系统的激光诱偏干扰对抗技术。根据半主动制导武器系统的来袭威胁信息和特性,探讨了激光诱偏干扰技术实现的可行性;采用同步转发式干扰模式,通过实验装置记录了跟踪系统从跟踪识别目标到启动干扰系统的运动轨迹,验证了该系统能够在7s有效反应时间内实施对抗干扰,达到主动防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红外焦平面阵列的非均匀性噪声是制约红外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基于场景的非均匀校正算法通常利用图像序列并依赖帧间运动对焦平面阵列的非均匀性进行校正。介绍和分析了全局非均匀性校正,Kalman滤波器法,自适应滤波法,轨迹跟踪法,基于场景运动分析的校正算法,基于小波变换实现低通滤波的校正算法,高通滤波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算法,基于小波去噪、序列图像配准和正交最小二乘拟合的校正算法,改进的神经网络算法以及代数算法等,对算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全捷联半主动导引头大线性视场的要求,分析了四象限光电系统线性视场与目标距离的关系。首先根据系统参数计算不同能见度、不同目标反射率下的目标距离与导引头接收光功率关系;通过建立光学系统的仿真模型,利用光线追迹方法获得不同视场对应的探测器光敏面光斑功率分布;最后结合探测器灵敏度阈值,得到线性视场与接收激光功率的关系:随着目标距离减小,线性视场从0°增大到光学设计理论值。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线性视场随着接收功率增大,从0°增大到±9°,与理论分析一致。因此,全捷联半主动激光制导系统设计应该考虑导引头线性视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激光制导武器能量特性半实物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导引头接受激光能量特性,提出了激光能量特性半实物仿真系统.根据半实物仿真条件下导引头接受能量与实战条件下导引头接受能量应一致的原则,建立了半实物仿真条件下的能量传输关系.根据假设的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特性,对实现激光能量特性半实物仿真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激光半主动比例导引头工作原理和导引头光学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总体设计要求,提出设计一套波段为1.064 m,焦距38 mm, 瞬时视场3,线性区1的激光半主动比例导引头光学系统。用Zernike多项式模拟一个带有较大垂轴球差的波前,叠加在入射波面上,然后对系统进行优化,通过调整加入垂轴球差的大小来控制成像光斑的大小及光斑的均匀性,确定光斑直径为1.5 mm。  相似文献   

16.
半主动激光制导技术在军事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分析半主动激光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着重对国外半主动激光末制导迫击炮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对迫击炮弹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靶场试验装备布局很难做到激光器与阵列面垂直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激光探测器阵列系统处理激光光斑能量密度算法的不足。根据激光束照射靶面的倾斜角,研究了激光束与每个探测器形成夹角的计算方法,并推导出了具体的余弦角计算公式,对激光光斑每一点的能量密度进行了相应的修正计算,通过试验应用,验证了该算法在激光远场光斑测量中能够有效提高光斑能量密度的处理精度。  相似文献   

18.
19.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multi-target and pseudo-random coded laser semi-active terminal guidance, as well as the fast target ranging and other application environments, a hundred hertz and hundred millijoules all-solid-state nanosecond laser was design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integrated, miniaturized and practical prototype. Based on the modular time-sharing pump mode, the heat dissipation pressure of the unit volume laser working material and its pump source was effectively reduced. At the same time, the unstable laser resonator technology was adopt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outgoing laser beam. Finally, the two resonant lasers were combined into one beam through polarization control to realize the output of a high beam quality hundred hertz and hundred millijoules nanosecond pulse laser. The weight of the integrated prototype is only 15.5 kg. At the operating frequency of 100 Hz, the average output laser energy is 112 mJ, the energy stability is better than 8%, the pulse width is 10.8 ns, and the beam quality reaches 11 mm·mrad. This results can basical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ulti-target and pseudo-random coded laser semi-active terminal guidance and fast target ranging for laser source excitation. © 2022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Applied Optic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