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马赫反射效应在炸药爆轰合成金刚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爆轰法合成超细金刚石中,利用马赫效应提高金刚石得率。用Whitham方法计算马赫杆上的爆轰参数。实验采用中间为TNT药柱、外边包裹TNT/RDX(30/70)的装药,在爆炸罐氮气介质中爆炸,超细金刚石得率为6%,包裹盐后得率超过10%。  相似文献   

2.
保护介质对爆轰固相产物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权  马峰 《高压物理学报》1998,12(2):129-133
 通过爆轰合成超细金刚石实验,对装药在不同环境下引爆后得到的固相碳产物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不同介质如氮气、水、冰、遇热分解的盐等对爆轰产物中固相碳形成的影响,同时提出用石墨化程度来比较这种影响。结果显示,介质对爆轰产物中固相碳的石墨化和超细金刚石的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几种介质中水的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金刚石的石墨化对于炸药爆轰过程中金刚石的产出率有重要的影响。对碳相图进行了讨论,提出采用金刚石-石墨的动力学平衡线来评价炸药爆轰过程中金刚石的石墨化。通过数值模拟,对炸药爆轰过程中金刚石的石墨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人造金刚石合成中黑色低磁金刚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合成金刚石的原材料和合成产物——石墨、Ni70Mn25Co5触媒、普通人造金刚石、黑色人造金刚石、NiMnCoC熔体的磁化率测试,以及对黑色人造金刚石和普通人造金刚石破碎断面扫描电镜的对比分析,认为黑色人造金刚石形成低磁性的原因是由于合成过程中温度偏高、压力偏低,生长的金刚石质量差、裂纹多。晶体内夹杂了很多石墨与触媒包裹体,同时金刚石表面与金刚石晶体内的触媒包裹体之间形成贯穿性的裂纹。在金刚石化学提纯处理过程中,金刚石晶体内的铁磁性触媒包裹体杂质被通过裂纹进入的酸除去。因而在检测金刚石磁性时,黑色金刚石的磁性很小,呈弱磁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制备纳米石墨粉的新方法——负氧平衡炸药爆轰法. 对合成的黑粉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确认其为石墨结构,平均晶粒度为2.58 nm.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的结果表明,炸药爆轰法制备的黑粉为六方结构的纳米石墨粉,颗粒呈球形或椭球形. 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测定纳米石墨粉的粒度分布在1—50 nm,有92.6wt%的粉末粒度小于16 nm. 平均粒径为8.9 nm. 纳米石墨粉的比表面积约为500—650 m2/g. 在六面顶压机中用纳米石墨粉在Fe粉触媒的作用下进行金刚石的高压合成实验 关键词: 纳米石墨粉 爆轰 金刚石 合成  相似文献   

6.
金属包裹体的变化及对人造金刚石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温度超过1 000 ℃时,人造金刚石中的金属触媒包裹体,在形态、结构和成份上都将发生改变,并且这种变化会在金刚石晶格内造成尺寸更大的缺陷区域,因此在表面氧化不起决定性作用的情况下,金属触媒包裹体的这种变化,就成了导致金刚石强度下降的最直接的原因。我们对在氩气保护下、不同温度处理的一系列人造金刚石样品进行了强度测量,并用SEM、X射线衍射及光学显微镜等手段观测了金刚石断裂表面上的包裹体及其形态变化。我们的实验结果证实了上述结论。我们还发现,金属触媒包裹体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金刚石的热稳定性,它们使金刚石在1 000 ℃左右即可向石墨转化。  相似文献   

7.
多次冲击石墨合成聚晶金刚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能炸药爆轰产物驱动金属飞片,碰撞“硬”回收包套以输入平面冲击波,在24~37 GPa的压力范围内,对纯石墨进行1~4次的冲击压缩实验,合成出了纯度很高、形貌良好的立方型聚晶金刚石。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金刚石的转化率和粒度有增大的趋势。但是,当金刚石粒度较大时(约100 μm以上),如果冲击温度较低(约1 000 K以下),同时冲击压力又较高(约20 GPa以上),金刚石颗粒就容易被冲击波破碎。  相似文献   

8.
秦杰明  张莹  曹建明  田立飞 《物理学报》2011,60(5):58102-058102
本文报道了高温高压下纯铁触媒与石墨体系合成磨料级金刚石的过程,并给出了P-T相图.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控制再结晶石墨量与金刚石生长速度,合成出无色透明的金刚石样品,解决了纯铁触媒合成的金刚石透明度较差及包裹体较多的问题.采用穆斯堡尔谱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测试手段,对金刚石样品内部包裹体以及氮元素含量进行了表征,在揭示包裹体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包裹体的方法,同时阐明了纯铁触媒合成的金刚石样品颜色变浅的原因. 关键词: 铁触媒 金刚石 生长速度 高温高压  相似文献   

9.
石墨是天然金刚石中最常见的包裹体之一,按其形成顺序可分为原生、同生、次生,原生/同生与次生石墨包裹体的存在指示了金刚石形成的环境及形成后可能经历的变化。对湖南沅水流域产出的13粒宝石级-半宝石级砂矿金刚石中的原生/同生石墨包裹体及次生石墨包裹体进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的原位测试。测试显示,湖南沅水流域金刚石中原生/同生石墨包裹体与次生石墨包裹体的G带与D带拉曼位移均存在漂移,其中原生/同生石墨包裹体G带的漂移范围为1 591~1 600 cm-1,次生石墨的漂移范围为1 575~1 588 cm-1,显示其形成压力较低,结晶压力变化范围大。原生/同生石墨漂移程度估算出该区域压力范围为4.01~5.88 GPa,估算结果与利用橄榄石包裹体拉曼位移估算的源区压力范围基本一致。该区域内金刚石中原生/同生石墨包裹体的D带拉曼位移在1 350~1 368 cm-1之间,D带与G带的强度比(ID/IG值)值位于0.36~0.82之间,具有较低有序度结构/结晶程度与橄榄岩型金刚石的高结晶度石墨明显不同指示该区域部分砂矿来源的金刚石的形成深度较浅,成因与榴辉岩关系更为密切,形成过程极可能曾位于石墨-金刚石稳定域附近。研究结果表明,金刚石石墨包裹体拉曼位移的漂移程度可成为探索金刚石原生源区形成环境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矩形截面的爆轰管道中,对C2H2+2.5O2+8.17Ar和C2H2+5N2O在CJ爆轰状态下经过不同楔面所发生的马赫反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由烟膜记录爆轰波马赫反射的胞格结构转变过程;采用纹影技术捕捉爆轰波马赫反射波阵面的不稳定性及波后流场分布。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实验气体在爆轰波马赫反射过程中均存在由CJ区域向过驱区域转变的胞格结构;初始压力对楔面与马赫反射三波点轨迹线之间的夹角(χ)影响明显,楔角θw对χ的影响随θw的增大而增大;根据实验测得的θw+χ与θw之间的关系,可知爆轰波马赫反射三波点轨迹线的斜率随着θw的增大而增大,与CJ区域内胞格轨迹线的相交距离也更短,使马赫杆后的过驱度升高。另外,不稳定气体C2H2+5N2O的不稳定性高于稳定气体C2H2+2.5O2+8.17Ar,导致二者的爆轰波马赫反射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利用平行马赫探针和单探针对金刚石镀膜装置中的等离子体漂移速度、,离子密度及电子温度进行了测量,采用ChungKyu-Sun理论对平行马赫探针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马赫数为0.28,电子温度为5eV,等离子体流速约为980m.s^-1。单探针测行离子密度在10^18~10^20m^-3的范围内,电子温度在2-8eV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在矩形截面的爆轰管道中,对C2H2+2.5O2+8.17Ar和C2H2+5N2O在CJ爆轰状态下经过不同楔面所发生的马赫反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由烟膜记录爆轰波马赫反射的胞格结构转变过程;采用纹影技术捕捉爆轰波马赫反射波阵面的不稳定性及波后流场分布。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实验气体在爆轰波马赫反射过程中均存在由CJ区域向过驱区域转变的胞格结构;初始压力对楔面与马赫反射三波点轨迹线之间的夹角(χ)影响明显,楔角θw对χ的影响随θw的增大而增大;根据实验测得的θw+χ与θw之间的关系,可知爆轰波马赫反射三波点轨迹线的斜率随着θw的增大而增大,与CJ区域内胞格轨迹线的相交距离也更短,使马赫杆后的过驱度升高。另外,不稳定气体C2H2+5N2O的不稳定性高于稳定气体C2H2+2.5O2+8.17Ar,导致二者的爆轰波马赫反射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非晶金刚石膜的性能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品金刚石薄膜具有超高硬度等一系列优异的特殊性能,为工程界孜孜追求的材料表面镀膜。用百纳科技公司研发制造的过滤阴极真空电弧离子镀膜机镀制的非晶金刚石薄膜,SP^3金刚石结构量≥80%,硬度高,膜/基结合力高,摩擦系数小,耐磨损,耐腐蚀,透光率高,在电子,机械,光学,生物医学上有广泛应用前景。我们已在视窗玻璃,丝锥,模具,硬质合金刀头等产品上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4.
纳米金刚石薄膜的沉积实验在自行研制的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系统上完成。基体为金刚石微粉研磨和酸蚀后的硬质合金片,反应气体为CH4和H2混合气,V(CH4):V(H2)=1%-4%,基体温度800-1000℃,沉积时气压为0.8~2.0kPa。SEM观察表明,影响金刚石膜的表面形貌及粗糙度的关键参量是基体温度、反应气压及含炭气体的浓度,这些参数都会影响到薄膜的纯度、结晶习性和晶面完整性。沉积纳米金刚石薄膜工艺是通过高密度形核以及抑制金刚石膜在沉积过程中的晶粒长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液体中激光烧蚀固体靶制备纳米晶金刚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种独特的方法用来制备纳米晶金刚石,即在丙酮溶液中激光烧蚀石墨靶制备纳米晶金刚石。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辨电镜(HREM)分析表明,所制备的纳米晶金刚石为立方金刚石和六方金刚石晶体。  相似文献   

16.
炸药爆轰合成纳米金刚石的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负氧平衡炸药爆轰法合成纳米金刚石,并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仪、激光Raman光谱仪和红外光谱仪等分析仪器对其结构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纳米金刚石为立方结构,由于其内部结构的高密度缺陷、杂质原子的夹杂使谱线偏离,晶格常数比静压合成的大颗粒金刚石大0.72%。由于金刚石晶粒细小,Raman光谱特征峰产生宽化,并且向小波数方向偏移了3 cm-1,此外在纳米金刚石中还含有极少量的石墨。红外光谱测试结果中,3 422 cm-1吸收峰为O—H伸缩振动峰;在1 634 cm-1出现了H2O的弯曲振动峰,表明在纳米金刚石样品粉末中含有水分;2 930和2 857 cm-1是CH2的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2 971 cm-1是CH3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样品中存在极少量的碳氢化合物;1 788 cm-1吸收峰为CO伸缩振动吸收峰。文章从纳米金刚石的生成机理上分析了产生这些峰位的原因,结果表明纳米金刚石属于Ⅰ型金刚石,在它之中含有ⅠaA型和Ⅰb型金刚石,ⅠaA型金刚石的含量比Ⅰb型金刚石多。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形成强碳化物的元素,和触媒金属镍作添加剂得到的超细晶粒度金刚石烧结体在显微组织上的差异。讨论了两种不同类型添加剂在超高压高温下烧结所起的作用。对含不同类型添加剂的金刚石烧结体进行了耐磨性、抗氧化性等性能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纳米引晶法选择性生长金刚石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传统的光刻工艺和纳米引晶技术,在抛光的单晶Si衬底上形成带有 超细金刚石纳米粉的引晶图案,并利用该图案与抛光Si处金刚石成核密度的巨大差异,实现 金刚石薄膜的高选择比生长。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沉积效率高、选择比高、对底无任何损 伤等优点。同时,这种方法很容易在不同衬底上实现金刚石薄膜的大面积选择性生长。  相似文献   

19.
高含硼金刚石合成的原子分子过程及其特点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5.8GPa和1480℃条件下,首次用B4C作碳源,通过触媒合金(Ni70Mn25CO5及Fe55Ni29CO16)的作用,合成出粒度为20~25μm,含硼量高于1wt%的黑色金刚石,晶体中存在大量针形体。最近艹勾清泉教授提出了这种金刚石形成的原子分子过程模型。用模型预言可能形成具有某些优异特性的针形硼皮及硼氮皮金刚石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氢等离子体,实现了碳纳米管向金刚石的结构相变,并实现了金刚石的高密度成核,有效成核密度可达10\+\{11\}/cm\+2以上,处于目前金刚石成核密度的最高行列,为制备优质的金刚石薄膜提供了保证.高分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都证实了金刚石的形成.同时,对纳米金刚石晶粒的生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碳纳米管 纳米金刚石 结构相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