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a石英的晶体结构,将红外发散响应模型和双势阱模型应用到含Al杂质的a石英中Al ̄(3+)-空穴的取向变化弛豫过程,研究其低温介电损耗特性,结果表明T<6.5K时,介电损耗的主要贡献来自于单声子助隧道弛豫过程;T>10K时,主要贡献来自于热跃迁弛豫过程;而在中间温区,介电损耗是两种过程的迭加,同一弛豫体不同的弛豫过程对应于不同的红外发散响应,还讨论了同一弛豫体引起的超声弛豫损耗。  相似文献   

2.
刘砚章  范希庆 《物理学报》1990,39(3):424-428
本文将红外发散响应理论应用到晶态KCl:OH中OH-的取向变化弛豫过程,研究KCl:OH的低温超声吸收特性。结果表明T>4.5K时,超声吸收的主要贡献来自于热激活弛豫过程;T<4.5K时,超声吸收是热激活弛豫过程和隧道弛豫过程贡献的迭加。 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红外发散响应理论应用到集团自旋玻璃体系中磁集团取向变化弛豫过程,研究自旋玻璃体系(COF_7)_(0.5)(BaF_2)_(0.2)(NaPO_3)_(0.3)的低温超声吸收特性。结果表明T<4.0K时,超声吸收的磁贡献部分主要来自于磁集团的集体转向弛豫过程;T>4.0K时,超声吸收的磁贡献部分是集团集体转向过程和集团内部贡献的迭加。  相似文献   

4.
王养璞  金其淑 《物理学报》1988,37(7):1083-1088
本文依据红外发散理论讨论超离子玻璃中无序引起的多体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红外发散响应。在研究新的弛豫机制的基础上,修正了滞弹性应变的速率方程,并利用玻耳兹曼叠加原理,导得具有红外发散的超声吸收公式。由此导出超声吸收与频率的ωn关系和表观激活能。这些都与超离子玻璃(AgI)x(Ag2O·nB2O3)1-x的实验数据符合。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冰晶石类氟化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K3AlF6,α-Rb3AlF6,β-Rb3AlF6和Cs3AlF6等注晶石类氟化物的远红外及中红外光谱,并对远红外光谱和部分中红外光谱带进行了指认。  相似文献   

6.
王养璞  金其淑 《物理学报》1988,37(9):1401-1405
本文基于多体相互作用导致红外发散响应的弛豫机制,研究无序铁磁合金中的热激活磁弹性弛豫。即认为:引起磁畴壁弛豫的磁取向有序,除取向有序原子的热激活跃迁外,还应包括多体相互作用引起的两种不同的位形隧道效应。在此新机制的基础上,导出了分指数的磁化强度弛豫规律和磁导率减落公式。再利用波耳兹曼迭加原理,得出普适的磁弹性内耗公式,此公式得到实验数据的证实。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王国樑  戴培英 《物理学报》1990,39(7):95-100
本文采用时间连续无规行走(CTRW)的分形理论(Fractal),讨论玻璃超声弛豫过程中时间和空间无序对缺陷态激发寿命几率分布和特征弛豫时间的影响,并由此修正红外发散响应(IDR)理论,使其可能解释金属玻璃态超声弛豫现象。 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王国樑  戴培英 《物理学报》1989,38(7):1146-1153
本文采用红外发散和隧道态模型,讨论玻璃超声声速在3K温度以下的行为。我们把声速的改变看作两部分组成:无弛豫过程和有弛豫过程。前者采用“玻色型元激发”理论处理;后者采用“含红外发散的隧道弛豫”理论处理。我们不但得到与实验符合较好的声速-温度曲线,并且解释了一般频率下(107Hz,T为0.3—1K),声速与频率无关的lnT规律和高频下(2GHz,T<0.1K)声速存在极小值的现象。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刘军民  张进修 《物理学报》1996,45(11):1859-1864
用低频强迫振动模式测量Zn-22%Al合金动力学性质,观察到共析转变时具有典型的一级相变特征的内耗峰及共析转变温度以下的Al原子沿α/β相界以及α/α晶界扩散的弛豫过程。结合实验3结果,对界面的稳定性和模量的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赵学童  廖瑞金  李建英  王飞鹏 《物理学报》2015,64(12):127701-127701
在电场为3.5 kV/cm的条件下, 对CaCu3Ti4O12陶瓷进行了60 h的直流老化, 研究了老化过程对CaCu3Ti4O12陶瓷介电性能和电气特性的影响. J-E特性测试结果表明, 直流老化导致CaCu3Ti4O12陶瓷击穿场强、非线性系数和势垒高度明显降低. 介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低频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明显增大, 并且介电损耗随频率的变化遵从Debye弛豫理论, 可分解为直流电导损耗和弛豫损耗, 直流老化主要导致了电导损耗的增加. 在低温233 K, 介电损耗谱中出现两个弛豫峰, 其活化能分别为0.10, 0.50 eV, 认为对应着晶粒和畴界的弛豫过程, 且不随直流老化而变化. 通过电模量谱对CaCu3Ti4O12陶瓷的弛豫过程进行了表征, 发现直流老化导致的界面空间电荷在外施交变电场的作用下符合Maxwell-Wagner极化效应, 并在低频区形成新的弛豫峰. 在高温323-473 K的阻抗谱中, 晶界弛豫峰在直流老化后明显向高频移动, 其对应的活化能从1.23 eV 下降到0.72 eV, 晶界阻抗值下降了约两个数量级. 最后, 建立了CaCu3Ti4O12陶瓷的阻容电路模型, 分析了介电弛豫过程与电性能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史金荣  徐永晨 《光学学报》1996,16(6):27-731
在5K~300K温度范围内对六氯铅铵晶体进行了拉曼散射测量,该晶体在Tc=78K发生从立方结构(O^54)至三方结构(C^23i)的二级相变,PbCl^2-6八面体A1g模和NH^+4四面体A1模的拉曼频移在Tc时出现极大值,八面体T2g模,四面体T2模和外振动T2g模在Tc以下发生连续分裂,另外在Tc以下观测到对应于高温相PbCl^2-6八面体T1g模的软模。  相似文献   

12.
刘军民  张进修 《物理学报》1996,45(11):1859-1864
用低频强迫振动模式测量了Zn-22%Al合金的动态力学性质(实模量、虚模量和内耗),观察到共析转变时具有典型的一级相变特征的内耗峰及共析转变温度以下的Al原子沿α/β相界以及α/α晶界扩散的弛豫过程.结合实验结果,对界面的稳定性和模量的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高压下与Al发生扩散反应的非晶(Fe0.99Mo0.01)78Si9B13(FMSB)的不同。与Al反应的FMSB非晶在3.0 ̄5.0GPa,780 ̄900K热处理时,晶化为α-Fe(Al)和次亚稳非晶合金;在这一压力范围以外,720 ̄900K热处理时,晶化为α-Fe(Si),Fe3B或Fe2B。与Al发生反应的FMSB非晶可能通过与Al的扩散反应在Al/FMSB界面开始晶化。压力和温度对晶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通过X光电子能谱(XPS)、阳极氧化电压谱(AVS)和Fiske台阶电压的测量,研究了约瑟夫森结中AlOx-Al隧道势垒.发现结的隧道势垒最佳沉积Al层厚度为7nm,Al上形成AlOx厚度只取决于氧化条件,与沉积Al厚无关,势垒Al氧化物可能含有一个像AlOOH态的OH基团.同时,估算了剩余Al厚度,证实了结中Al/Nb间在4.2K时,由常态Al而产生临近效应的存在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樊沁娜  李蔚  张林 《物理学报》2010,59(4):2428-2433
采用基于嵌入原子方法的正则系综分子动力学研究熔融Cu57团簇在急冷过程中的弛豫及其局域结构变化.通过对弛豫过程中均方位移、非相干中间散射函数和非Gauss参数三种函数和原子键对随急冷温度不同所发生变化的分析表明,在经过短时间的原子剧烈运动后,急冷温度极大地影响着团簇内原子结构弛豫过程.急冷温度较高时,原子在经历短时间剧烈运动的β弛豫后,进入α弛豫区后以扩散运动为主,随后原子运动表现为非扩散性的原子局域结构重排,团簇内没有出现明显的成核结构.随着温度的降低,原子局域结构的变化在经过短时间原子剧烈运动的β弛豫后,在α弛豫区原子运动表现为扩散性运动,并出现一定数量的不稳定二十面体结构.当急冷温度很低时,在进入α弛豫区后,团簇结构变化逐渐表现为非扩散性原子局域结构重排,形成相当数量的稳定成核二十面体结构. 关键词: 团簇 分子动力学 计算机模拟 表面  相似文献   

16.
陈长虹  黄德修  朱鹏 《物理学报》2007,56(9):5221-5226
从器件构成材料中α-SiN:H,VO2,Al薄膜介电常数弥散特性的Lorentz多谐振模型出发,研究了器件在金属表面等离子体与VO2,特别是α-SiN:H薄膜光学声子共同作用下的红外吸收特性;得到了在不同的光谱范围器件的红外吸收特性随着α-SiN: H钝化层几何厚度的变化关系,与中心工作波长10μm对应的且经过位相修正以后钝化层的几何厚度为λ/4n时的红外吸收光谱、以及VO2的相变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关键词: 红外吸收特性 Mott相变 场效应晶体管 二氧化钒  相似文献   

17.
用非极性喇曼散射光谱研究了混晶(RbxK1-x)2SnCl6性质随组份(0〈x〈1)及温度(10K〈T〈300K)的变化,发现在纯K2SnCl6晶体中用Rb^+部分替代K^+后,将降低原K2SnCl6的相变温度Tcl。当混晶中Rb^+成份超过极限浓度(x〉0.7)后,该相变就被抑制,不同组份样品的同一喇曼模频率,随Rb^+的增加,向低频方向移动,用平均力常数拟合给出很好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8.
射线引起DNA双链断裂的统计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志勇  臧黎慧  李明  范我  许玉杰 《物理学报》2005,54(10):4955-4960
辐射过程引起的生物细胞的DNA双链断裂是一种很重要的细胞损伤过程.射线在细胞中能量沉积比较大时,DNA双链断裂的碎片分布会偏离随机断裂模型给出的结果,为此发展了新的模型分析方法-统计碎裂模型.根据统计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放射性射线照射细胞后,将射线的能量传递给细胞中的DNA分子,当沉积的能量比较大时,体系会经过一个弛豫过程,DNA碎片大小l按照统计规律分布.体系熵值取极大的分布是最可几的分布,从而得到了辐射导致DNA双链断裂后碎裂片段随其大小l的分布函数exp(αl+βl2),它对应于 两种成分,一种成分随碎裂片段的大小l的增大而迅速减小,这对应于分布函数中的exp(βl 2)项,对于质量比较小的碎裂片段,这种成分是主要贡献;另外一种成分随碎 裂片段的大小l的增大而缓慢减小,这对应于分布函数中的exp(αl)项,对于质量比较大的 碎裂片段,这种成分是主要贡献.根据实验所测的碎裂片段分布,通过数值解法解积分方程 ,将热力学参数α,β解出,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的结果支持了DNA双链断裂后碎裂 片段分布的统计碎裂模型. 关键词: 熵 统计碎裂模型 DNA双链断裂  相似文献   

19.
用非极性喇曼散射光谱研究了混晶(Rb_xK_(1-x))_2SnCl_6性质随组份(0<x<1)及温度(10K<T<300K)的变化。发现在纯K_2SnCl_6晶体中用Rb ̄+部分替代K ̄+后,将降低原K_2SnCl_6的相变温度Tcl。当混晶中Rb ̄+成份超过极限浓度(x>0.7)后,该相变就被抑制。不同组份样品的同一喇曼模频率,随Rb ̄+的增加,向低频方向移动。用平均力常数拟合给出很好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20.
测量了CuAl 混合粉末经过不同时间球磨后的27Al 核磁共振(NMR) 谱,分析了27Al NMR 谱的特征参量随球磨时间的变化.根据27Al NMR 谱所提供的信息,研究了CuAl 混合粉末机械合金化反应的微观过程.CuAl 混合粉末的27Al Knight 位移随球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对于CuAl 混合粉末,球磨不仅改变了27Al 附近的化学短程序,而且也直接地影响了27Al 的外层电子态,后者使传导电子的s 态成分减小.实验结果表明,CuAl 混合粉末在球磨过程中发生了真正的合金化反应;经过90 h 球磨完成了合金化反应;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的CuAl 合金与用熔融法制备的同成分合金有相同的化学短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