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X射线的发现     
 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在瑞典为他举行的诺贝尔奖发奖宴会上说过:“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是从实验产生的.”自从伦琴1901年获得首届诺贝尔奖以来,已经有94人因杰出的实验工作而获奖,占九十年获奖总数的67.1%.这充分说明实验在现代物理学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鉴于此,本刊新辟《荣获诺贝尔奖的著名实验》栏目,除了介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的生平事迹与科学贡献外,还将分析这些实验的物理思想。发展渊源和深远影响,并刊发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图片资料.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中温故知新,获得启迪,增进对物理实验的认识与喜爱.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华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捷报频传。但在斯德哥尔摩,那象征着科学上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至今还没有一个中国籍的人站在上面。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否与它的大国地位相配? 诚然,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滞后,这主要是由于客观历史原因造成的。长期以来,封建帝王闭关锁国的统治,愚弄和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使中国丢掉了原本在世界科技领先的地位。尤其近一个世纪,是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一百年,当西方国家,进入工业革命,普及教育,大力发展科技之时,我国却连年混战。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和掠夺;改朝换代的争权夺利;军阀混战;使我国民不聊生,国力丧失殆尽,人民基本生存条件都难以维持,谈何发展科学技术?解放后,本来应是我们发展科技,赶超世界水平的好机会,可我们又进入了“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误区,十年文革,使我们与世界的距离拉得更大了。我国的科技工作者一直都没有埋头研究的环境和外部条件,这也许是为什么我国至今与诺贝尔奖无缘的主要原因。那么,有了外部环境和条件是否就够了呢?自然不是,还需要科技工作者本人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3.
1998年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崔琦因其在八十年代初关于电流在强磁场中的量子效应的重大发现 ,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已是自 1 95 7年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由于发现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获得诺贝尔奖以来 ,第六位华人科学家获此殊荣了。其中 ,杨振宁、李振道在获诺贝尔奖时 ,尚未加入美国籍 ,所以至今诺贝尔基金会的记录仍然表明 ,有两位中国物理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共有六位华人获诺贝尔奖这一事实不能不说是全体中国人 ,包括海外华人的极大骄傲 ,并引为自豪。因为他们的成功 ,终归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传…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     
《物理》2020,(3)
正内容简介:诺贝尔奖获得者朗道院士为理论物理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发表了一系列出色的论文,编写了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十卷本《理论物理学教程》,开创了极具影响力的朗道学派,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如今活跃在这一学科的各个领域。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还创立了一个关于应该如何生活的"幸福公式",这一理论同样具有非凡的意义。朗道不仅"教书",而且"树人"。有些年  相似文献   

5.
《现代物理知识》2014,(6):F0002-F0002
<正>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日裔美籍科学家中村修二,用以表彰这三位科学家在20世纪90年代分别独立在开发蓝光LED技术上的卓越贡献。诺贝尔奖委员会高度称赞了这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指出他们的发明具有巨大的意义,并强调诺贝尔奖的建立就是要奖励那些旨在造福人类福祉的科学家们。  相似文献   

6.
新书推荐     
《物理》2019,(3)
<正>内容简介内容简介:诺贝尔奖获得者朗道院士为理论物理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发表了一系列出色的论文,编写了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十卷本《理论物理学教程》,开创了极具影响力的朗道学派,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如今活跃在这一学科的各个领域。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还创立了一个关于应该如何生活的"幸福公式",这一理论同样具有非凡的意义。朗道不仅"教书",而且"树人"。有些年  相似文献   

7.
百年超导,魅力不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忠贤 《物理》2011,40(6):351-352
超导电性发现已有百年了,它已经成为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与超导有关的诺贝尔奖已经授予了5次.超导电性的应用也已在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00年虽然已经过去,但人们对超导研究的兴趣依然未减.例如,虽然很多一流的物理学家都在努力,但铜氧化合物超导体以及新发现的  相似文献   

8.
《物理》2021,(9)
正当今世界,诺贝尔奖是公认的科学(不包括数学)界的顶尖奖项。当然诺贝尔奖也有遗珠之憾。没得到诺贝尔奖,不一定意味着水平不够或贡献不大。另一方面,得了诺贝尔奖的工作,也不一定就是得奖者最好的工作。这样的科学家凤毛麟角,极为罕见。在物理学领域除了爱因斯坦,似乎只有杨振宁先生了。  相似文献   

9.
《大学物理》2006,25(7):58-58
本刊消息 由海峡对岸吴大猷基金会主办的科学普及作奖第三届评选结果已经揭晓,并于2006年7月5日上午在台北举行了颁奖仪式,由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主持颁奖.  相似文献   

10.
 由于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委员的个人偏见和理解力的欠缺。致使在1932年反物质被发现之前。量子力学的开创者们一直被拒之于诺贝尔奖殿堂之外。与全球经济萧条和纳粹势力当权相比,1933年的诺贝尔奖显得似乎并不重要。但是,许多物理学家仍然关注着来自斯德哥尔摩的消息。  相似文献   

11.
张平 《物理通报》2008,(3):29-30
有些物理教师抱怨:"这个问题我已经讲了不知多少遍了,学生考试还是错,这能怪老师吗?"出现这种情况有些教师往往归咎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基础知识和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为中国人拿回了第一个诺贝尔奖的华人--杨振宁和李政道,大多数人已经很熟悉了,但对于那个促使他们获奖的“幕后功臣”--吴健雄,很多人对她却知之甚少。吴健雄(1912.5.31 ̄1997.2.16),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在实验物理学研究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对当代物理学的发展起了极重要的推进作用。她在实验中首次证明了李政道和杨振宁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推测,推翻了宇称守恒定律,曾获得除诺贝尔奖以外的很多大奖。  相似文献   

13.
1997年10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朱棣文与另外两名物理学家同获诺贝尔物理奖,这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后,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五位美籍华人科学家.国际科技界称此项成就是"激光致冷及原子捕捉"(laser cooling trapping)技术的重大突破.笔者查阅并整理了有关资料,对此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1988年5月末西柏林技术大学向报界宣布:诺贝尔奖金物理学奖获得者、电子显微镜发明人、物理学家 Ernst Ruska于1988年5月27日去世,享年81岁. E.Ruska 和 M.Knoll 在 1932年发明电子显微镜[1].因 Knoll去世较早,所以 1986年诺贝尔奖金物理学奖授予了Ruska.和他同时分得另一半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是西德的G.Binnig和瑞士的H.Rohrer,这二位科学家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到得奖,经过了五年,而E.Ruska则等了50多年才得到诺贝尔奖金. E.Ruska1907年生于现在西德的海得堡.他的父亲是一位科学史专家,他的舅父是一位天文…  相似文献   

15.
秦克诚 《大学物理》2004,23(12):58-61
每年10月上旬,人们的目光都移向斯德哥尔摩,都在猜测:本年度的诺贝尔奖将花落谁家?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每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对于把公众的注意力引向当前的科学前沿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秦克诚 《大学物理》2003,22(8):47-48,F003,F004
理论上的另一进展是对相互作用中对称性和守恒量的研究.原来以为,在各种相互作用中,都有空间反射变换P、电荷共轭变换C和时间反演变换T下的不变性.不过,这只是人们抱有的一种观念,除了泡利在1955年曾在一般前提下从理论上证明了在CPT联合变换下量子场论的不变性以外,其他的都未曾在实验或理论上得到过证明.1955年,出现了所谓θ-τ之谜.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分析了以往的实验,他们发现,在弱作用中宇称守恒从来没有得到过实验的确证.因此他们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没有空间反射变换下的不变性),这样也就没有θ-τ之谜了.1957年,吴健雄领导的小组按照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建议,进行了极化原子核钴60的β衰变实验,证实宇称不守恒.随后不久,其他的弱作用实验也证实了宇称不守恒,而且C宇称也不守恒.李政道(图12,内维斯1995年,诺贝尔奖设立百年)和杨振宁(图13,马尔代夫1995年,诺贝尔奖设立百年;图14,圭亚那1995年,诺贝尔奖设立百年)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这是华人首次获得诺贝尔奖.他们的得奖,就像半世纪前詹天佑自力修建京张铁路一样,改变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状态,提高了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是国际晶体学联合会成立65周年。早在2012年6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66届会议就宣布将2014年定为"国际晶体学年"。在晶体学的发展和应用领域中,时至今日共产生了23项诺贝尔奖,可见晶体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巨大影响力。1.现代晶体学的发端1895年11月8日下午,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校长伦琴(Wilhelm Conrad R?ntgen,1845~1923)在完全黑暗的实验室中进行阴极射线实验时,发现距离试验台不远处有微弱的荧光。经过反复实验,他推测这  相似文献   

18.
 世界医学界的最高奖项是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从1901年开始颁发诺贝尔奖以来,应用物理学知识(包括物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于生理学及医学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从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的,大约占该奖项总获奖数的1/5左右.而这其中有许多是物理学家获得的.下面是几个典型获奖事例.最早将物理学应用于医学而获诺贝尔奖的是丹麦医学家尼·吕·芬森.他利用光学原理研制出分光滤光聚光器,用以治疗皮肤结核等皮肤病,取得显著疗效,从而荣获190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位临床医生,并成为现代光线疗法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9.
戴闻 《物理》2018,(10)
正没有人会质疑石墨烯是一种令人兴奋的材料,或许它的发现者值得获诺贝尔奖。如果你是一个强关联电子材料爱好者,石墨烯的单层碳原子原本没有多少吸引力。这一印象在今年早些时候发生了变化,当时有两项关于"扭曲石墨烯"的新实验报道。这种非典型形式的石墨烯由一对紧靠的单层石墨烯片组成,扭转使它们的碳原子稍微偏离上下对准(见图)。第一个实验表明,一个小的扭转角使传导电子形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是物理学的黄金世纪.提到20世纪的物理教育大师,一般业内人士会想到汤姆孙、卢瑟福和玻尔,认为这3代师徒是最出色的物理教育家,重要的理由之一是他们培养了多名诺贝尔奖得主.事实上马克斯.玻恩创立了哥廷根物理学派,在哥廷根、在法兰克福、在爱丁堡他培养和影响了十余名年轻科学家,帮助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玻恩的成就使之当之无愧进入20世纪伟大物理教育家之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