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J/ψ衰变终态为三个光子的衰变道,测量得到了衰变道J/ψ→γπ0和J/ψ→γη’的分支比分别为Br(J/ψ→γπ0)=(4.6±1.1)×10-5和Br(J/ψ→ッη')=(4.12±0.82)×10-3;相对分支比F(J/ψ→γη’)/F(J/ψ→γη)=4.79±0.85,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与两个理论模型的预言都能一致。  相似文献   

2.
罗亦孝 《物理》1998,27(7):403-408
远离稳定线原子核的实验研究(Ⅱ)罗亦孝(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兰州730000)42丰质子轻稀土核素的合成和衰变性质研究421轻稀土区质子滴线Z=0743N+116附近新β缓发质子先驱核的合成和研究[16—1...  相似文献   

3.
重离子物理实验技术和重离子加速器研制的迅速进展,使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出现了新的突破,发现了重离子放射性。本文首先对重离子放射性的发展进行了简短的回顾,然后依次讨论了业已发现的重离子衰变方式、实验方法和有关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J/ψ强子衰变过程中,伴随f0(975)产生的玻色共振态X,若衰变为一对正反赝标介子,它的自旋-宇称只能是产JPC=(奇)--.这里给出了过程的角分布螺旋度形式,并就如何确认X为1--或3--介子作了讨论.认为北京谱仪在K+K-π+π-四叉道中见到的反冲f0(975)的共振态X1(1573)是一个可能的新共振态.  相似文献   

5.
用46.7MeV/A12C轰击159Tb、197Au和209Bi,测量关联裂片的速度和角度.研究了线动量转移、质量和出平面角分布,提取了核温度.应用级联两体统计衰变理论进行了拟合与解释,结果表明:在入射能约为50MeV/A的中能重离子碰撞中,以非完全熔合方式形成了核温度高达4-5MeV的类复合核,其后通过裂变、蒸发级联统计两体衰变而退激.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中能重离子核反应的一般特征及热核反应与衰变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和化学(同位旋组分)效应。尤其是,综合了作者在当前中能重离子核物理研究热点,如多重碎裂,“颈”发射,集体流及其同位旋物理等这些方面的系统性工作,作了较为完整深入的介绍,最后我们还对当前中能重离子核物理的发展前景作了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利用北京谱仪(BES)在4.03GeV正负电子对撞能量下获取的数据,[研究了,τ+τ-产生过程.借助双标记方法分析了τ±→π+π-π±υτ衰变事例.测定分支比Br(τ±→a1±υτ→ρ0π±υτ,ρ0→π+π-=(7.3±0.5)%,Br(τ±→K*±υτ→Ks0π±υτ,Ks0→π+π-)=(0.6±1.5)×10-3.并由Daliz投影分布的分析,确认a1的主要衰变方式ρπ.同时,也观察到a1衰变中以S波贡献为主的现象.采用Kuhn模型拟合实验数据,得到:ma1=1.24±0.02GeV,Γa1T=0.57±0.07GeV.  相似文献   

8.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上的北京谱仪(BES)收集的7.8×106个J/事例,测量得到J/-A,AAv和八八三个衰变道的分支比分别为Br(J/一A八):(l.08::0.06::0.24)x10-a,(VAAN<l.6xl0-‘(90%Cu,和&(U’)=(23l0.7ll0.8)l10-t:第一个衰变道的角分布为:(1、acos‘0),a=0.520.330.13。  相似文献   

9.
利用北京谱仪(BES)上取得的ψ(2S)数据,对ψ(2S)→π+π-J/ψ,J/ψ→1+1-和J/ψ→任意末态两个过程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得到J/ψ的轻子道衰变分支比为B(J/ψ→e+e-)=(5.90±0.07±0.16)%和B(J/ψ→μ+μ-)=(5.96±0.08±0.16)%,由此给出Be/Bμ的值为0.990±0.018±0.024.假定Be=Bμ,J/ψ的轻子道衰变分支比为B(J/ψ→1+1-)=(5.93±0.05±0.16)%.上述结果可用来估计强相互作用耦合常数αs和QCD减除参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J/ψ辐射衰变到K+K-πO和终态中iota能区的振幅分析,发现iota峰下有一个0-+共振态(M=1467±3MeV,=89±6MeV)和两个1++共振态(M=1435±3MeV,=59±5MeV;M=1497±2MeV,=44±7MeV),分别对应于η(1440),f1(1420)和f1(1510).  相似文献   

11.
利用TOF- E和0°注入探测器的方法,鉴别并测量了23Alβ+延发质子衰变能谱,通过精密脉冲发生器和计数器测得23Al的半衰期 T1/2=(476±45)ms.实验中重现了能量为0.216,0.278,0.438,0.479MeV的低能衰变质子.另外,还观察到了一个新的β+延发衰变能级 Ex= 8.916MeV,并给出了它们的相对强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一种集团Monte-Carlo模拟方法对一维量子X-Y模型作了研究。在L=32、64和128的自旋点阵上和βJ=1.0—10.0的温度区域内,仔细分析了该方法的动力学性质,给出了相应的热力学量的模拟计算结果。该方法可以发展应用于格点费米子系统。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所提供的60MeV/u的^18O离子束照射天然铀靶,通过多核子转移反应生成^238Th,由快速放射化学分离技术从铀及其反应产物的合物中分离出钍。使用2台高纯锗(HPGe)探测器对样品的γ(X)活性进行测量,观测到了^238Th的β-衰变子本^238Pa的635.0keV和1060.5keV2条γ射线峰的增长、衰变行为,利用分析递次衰变的计算机程序对其后一条进行了拟  相似文献   

14.
在能量为s=5.5TeV的LHCPb?Pb重离子碰撞实验中,研究了和手征相变相关的π弦的可观测效应.利用Kibble-Zurek机制讨论了π弦的产生和演化.在LHCPb-Pb重离子碰撞实验中,如果手征相变发生并且是二级相变,那么π弦将会产生然后衰变.π弦的主要效应是:π弦衰变成大量的末态π粒子,这些大量的π粒子,主要分布在动量为143MeV的低动量空间;同时π弦的衰变还伴随着大量中性π粒子,这些中性的π粒子主要分布在动量为21MeV的低动量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中能重离子核反应的一般特征及热核反应与衰变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和化学 (同位旋组分 )效应。尤其是 ,综合了作者在当前中能重离子核物理研究热点 ,如多重碎裂、“颈”发射、集体流及其同位旋物理等这些方面的系统性工作 ,作了较为完整深入的介绍 ,最后我们还对当前中能重离子核物理的发展前景作了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用一个简化模型概括的低激发态重子主要衰变分支比和我们在文献[2]中给出的基本关系,得出L=1激发态重子对∑(1385),∑+,(1530)和的衰变贡献,进而用γ共振能量下的实验值R1=(1530),R2=∑(1385)/∑和R3=∧(1520)/∑(1385)作输入,估算了L=1的各激发态重子的产生比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近十年来已在运行、正在建造和计划建造的高能加速器,包括正、负电子对撞机,质子-反质子对撞机,电子-质子对撞机,K工厂,高能重离子加速器和重离子对撞机等.介绍了它们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布局和性能等.  相似文献   

18.
重味夸克(即粲和底),尤其是底夸克,具有预期不同于轻夸克的性质,被认为是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理想探针。然而,很少有对底强子或其衰变的轻子的测量。利用最近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上$\sqrt{s_{\rm NN}}=200\;{\rm{GeV}}$ 的金核-金核碰撞中产生于中心快度下的粲强子和重味衰变电子的测量数据,我们发展了一种数据驱动的方法,用于分离重味衰变电子中粲和底的成分。从粲强子的测量数据出发,通过模拟其半轻子衰变得到粲衰变电子,从而从重味衰变电子中提取出底的成分。初步的结果展示了在最小偏向的金核-金核碰撞中粲和底衰变电子的横动量谱、核修正因子和椭圆流的分布。在中等至较高横动量区,相比于粲衰变电子的核修正因子,底衰变电子的核修正因子受到了较小的压制;在较低至中等横动量区,底衰变电子获得了比粲衰变电子更小的椭圆流。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北京谱仪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采集的350万(2S)事例,通过(2S)→γπ-和γK+K-反应道测量了Xc0的总宽度.由MonteCarlo模拟给出的质量分辨函数,利用拟合Xc2谱形得到的质量分辨作标定后,用于Xc0宽度的拟合,得到Xc0的宽度为(15.0)MeV.同时定出了XcJ(J=0,2)到π+π=和K+K-的衰变分支比.结果为B(Xc0→π+π-)=(4.27±0.23±O.60)×10-3;B(Xc0→K+K-)=(3.44±0.21±0.47×10-3;B(Xc2→π+π-)=(1.52±0.17±0.29)×10-3和B(Xc2→K+K-)=(5.2±1.1±1.8)×10-4,其中第一项误差为统计误差,第二项为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20.
采用脉冲辐解动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Br^-2和Cl^-2自由在诱导氧化N-二异丙基磷酰化甲硫氨酸(NDM)水溶液的过程,结果表明:Br^-2和Cl^-2进攻NDM中的硫原子形成含硫三电子键NDM(S∴X)(X=Br,Cl)它们分别在400nm和39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形成和衰变均呈一级反应,测定了不同条件下氧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推导了反应机理,并从分子结构观点与甲硫氨酸水溶液的Br^-2.Cl^-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