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等待型转镜高速相机的一种新的光学方案。由于应用特殊的分光系统的排镜结构,相机不仅能直接进行分幅或扫描摄影,而且还可以通过简单的附加透镜实现与阴影(纹影)装置或干涉装置的结合使用,从而扩大了相机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转镜高速相机通用型微机控制台是以TP801——Z80单板机、TP801P打印机、接口线路为主组成的相机控制台。采用分离型的仪器结构。它能控制SJ7——15型扫描相机、FJZ——250型分幅相机使用,也能控制GSJG相机使用,可控制压缩空气驱动透平转动,也可控制电机转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自1964年以来,西安光机所研制成功及部分小批量生产的八种转镜高速摄影机的主要性能和特点。它们是等待转镜分幅相机ZFD—20、ZFD—250、ZFD—50和ZFD—180型;同步型转镜分幅相机ZFK—250和ZFK—500型;同步型转镜扫描相机、ZSK-29型以及等待型转镜扫描瞬时摄谱仪D36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一种高速全息摄影分幅的新方法——利用付立叶变换全息图,对瞬变物体用透射式拍摄了它的动态全息图,在0.5毫秒内拍摄了10幅透射阴影全息图,每幅的曝光时间为25ns,分别记录在记录介质的不同部位,再现时,单独分别再现。文中不但叙述了此方法的原理,而且介绍了它的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陈良益 《光子学报》1980,8(1):42-55
在象平面上安置一个狭缝的摄影仪器都可称之谓狭缝摄影机。用它可以进行同步弹道摄影和扫描摄影。在进行同步弹道摄影时,目标象的飞行方向与胶片的运动方向一致,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分幅光学探针诊断系统研究激光等离子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六路钕玻璃激光等离子体实验装置上,建立了波长0.63μm,脉宽50ps的多幅可见光探针诊断系统。利用该系统对激光产生的等离子体进行了干涉和阴影照相、干涉和法拉第旋转测量等分幅综合诊断研究,并且进行了五时间点分幅的干涉或阴影照相及条纹相机快速扫描诊断研究,得到了等离子体中电子密度轮廓的变化、不均匀性喷流结构、自生磁场等重要物理信息。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阳加速器上进行的Z箍缩内爆实验所要求的超快分幅摄影技术研究,主要利用八个微通道板构成摄影系统的快门以达到时间分辨的要求,同时解决了在阳加速器上的精密同步问题以使系统可以稳定、可靠地一次拍摄到八幅图像,图像间隔最小为10 ns,曝光时间可达到3 ns.该技术以分幅原理获得大幅面的图像数据,具有图像特征清晰、空间信息详细的特点,为Z箍缩过程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光弹性法是应力分析的重要方法,它将“应力”这样一个看不见的抽象的概念以条纹图象的形式反映出来。以往一般光弹性试验都是在静载荷情况下来求应力的静态分布。现在我们将一般的光弹性试验与高速摄影结合起来,用分幅和狭缝扫描两种高速摄  相似文献   

9.
激光推进流场演化的高速阴影测量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高速阴影技术在激光推进流场演化诊断过程中的应用。采用了阴影技术和高速摄影相结合的方法,对激光推进流场演化过程进行了考察。由高速相机提供时序零时,控制激光器和闪光源的延迟时间,再对高速相机进行同步曝光,解决了高速阴影测量过程中高速相机、闪光仪和激光器的时序控制问题,实验获得了清晰的流场演化图像,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和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高时间分辨的变象管分幅/扫描摄影技术与高光谱分辨的光棚光谱技术相结合,提供了光谱随时间变化过程的精密测量。它对于揭示快速变化的原子分子的微观动力学过程及鉴别中间产物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减少能量损失,尽可能缩小仪器体积,光谱头采用了平面反射闪耀光栅作为色散元件,以球面反射镜作为聚焦系统。  相似文献   

11.
常增虎 《光子学报》1990,19(4):312-315
本文简要介绍和评述了在第十九届国际高速摄影与光子学会议上发表的有关变象管高速摄影技术的结果,据报道,飞秒条纹变象管的时间分辨率设计值达50fs,皮秒分幅相机的最短曝光时间实验值为50ps。CCD两维图象读出系统已普遍用于皮秒条纹相机系统。纳秒分幅/扫描摄影向高性能、程控化发展。本文还涉及了超短光脉冲技术的新成果在变象管动态测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转镜式高速相机的研制始于1958年,近三十年来,为了满足爆轰学、爆炸力学、等离子体物理和火花放电等方面研究工作的需要,研制了一系列不同性能的同步式、等待式扫描相机和分幅相机。其中包括两种铍镜扫描相机;具有特色的电机驱动摩擦增速机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反射镜并成功地研制了以微处理机为核心的电控制台。同时对扫描速度、动态象质、时间分辨本领建立了相应的检测装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报导了激光弹道列阵高速摄影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几种方法获得的飞行弹体照片进行了分析比较。 激光光源配合阴影或纹影光学系统。采用适当的同步触发装置。在超高速弹道靶真空靶道上,拍摄了速度为2公里/秒到4.5公里/秒的高速飞行弹体阴影和纹影照片。多台联动也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4.
一、仪器结构1.光路 仪器光路采用单通和双通合一,单色仪和摄谱仪合一的结构,光路系统是典型之字形排列的彗差相消的C-T型,光路主要组成部分为一块全息光栅,两块凹球面反射镜,两个狭缝,一组滤光片,摄谱转向镜和暗盒,以及为达到两次色散(双通)而设置的二块平面反射镜.2.扫描机构 仪器由微机或驱动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带动正弦机构实现波长扫描,在自动控制器控制扫描时,通过按键可以进行正常扫描,重复扫描,快速返回及停止等操作功能,改变电阻和用分频方式控制步进电机可得0.05~50nm/分10种扫描速度.  相似文献   

15.
陆玲明 《光子学报》1982,11(3):15-22
LGS—1型流光摄影仪是我国研制的第一台拍摄模型流光室内流光径迹的专用设备。它由三台等待型同步摄影机组成,每台摄影机的控制系统采用了以步进电动机为执行元件的开环控制方案,控制简单,拍摄频率调节范围大;适应于摄影机在暗室内工作的条件;在设计中考虑了有效的抗干扰措施,实际使用表明,设备在强干扰条件下工作稳定可靠。设备最高卷片速率为10幅/秒,整机不稳定工作<0.2%。  相似文献   

16.
根据胶片图象形式的不同,转镜相机可分为两类,即扫描摄影机和分幅摄影机。由于它们各有利弊,因此,最好的方法是能用一台摄影机,同时得到现象的扫描和分幅图象。国际上有美国的330A型相机,但它采用空间光路,三面体铍转镜及整体充氦技术,这就给技术、工艺带来许多困难。本文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种新颖方案来同时实现分幅、扫描,它包括以下内容: 采用两层共面光路可实现同时分幅扫描。研究了几种可能的等待形式,以尽量减少整体尺寸,入口角,增大光力,提高象质。同时,进行了结构优选,对空间光路的实现方式作了比较研究,给出了光学系统的设计参数。 实验中,首先采用了高强度铝合金六面体转镜。用弹性力学理论,对六面体铝转镜的强度及变形进行了精确计算,证明其变形量仅为同样回转半径三面体铍转镜的1.45倍,边缘线速度达816m/s。此外,对铝转镜进行了强度及变形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其性能与理论相符,满足役计要求。 采用了国内较成熟的真空球罩技术,与充氦气相比,大大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7.
爆轰波对碰驱动下金属圆管对碰区易出现过早断裂现象,为了推迟圆管对碰区的断裂时间,文中在紫铜圆管对碰部位设计了铝保护环结构,以研究加环后紫铜圆管对碰区的膨胀变形特性及其对圆管对碰部位破裂时间的影响。采用高速分幅摄影、脉冲x光照相两种观测技术,对加环紫铜圆管在爆轰波对碰驱动下的膨胀变形及破坏过程进行了观测。实验装置示意图及高速分幅摄影实验结果见图I。  相似文献   

18.
截面信息检测技术在多相流流型识别和参数测量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由于多相流动过程复杂多变,对截面信息检测系统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基于NI-PXI模块化仪器设计了一套高速截面电阻信息检测系统,通过PXI模块化仪器与FPGA配合的方式实现了对系统的高速逻辑控制,并采用可重触发和队列结构实现了对截面电阻信息的高速同步采集。60kHz激励频率下的采集速度达到了单截面1250幅/秒,双截面625幅/秒。多物体分布静态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对物场内介质的位置与大小有较好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这套组合式激光高速摄影机是由两台GSJ型高速摄影机、一台序列脉冲激光器、一台同步机和两个高压脉冲发生器、两个粉末快门组合而成的。由于这个组合使高速摄影机的性能大大地扩展了,它不仅可拍摄自发光的快速过程也可拍摄非自发光的快速过程;既可分段测试同一快速过程又可做不同角度的立体高速摄影。更加突出的是可利用  相似文献   

20.
王德生  胡海波等 《光子学报》2000,29(Z1):228-232
本文介绍了小药量大面积氩气弹照明光源结构、尺寸和不同照明条件下分幅摄影效果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照明光源具有炸药量小、照明面积可调、制作简单等优点,由于研制了大面积氩气弹照明光源,实现了采用高速分幅摄影测试方法研究大尺寸爆轰实验装置的壳体变形和断裂;研制结果还表明,采用含有前、后照明光源的场外布局拍摄的成像效果较好,它可提供更多的实验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