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玉楼 《中学生数学》2010,(4):16-16,15
有些简单的结论,看似平凡,但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因而它们往往是某些复杂问题的原型,既具有典型性又呈代表性.研究一些简单结论的作用,不仅可以得到一些问题的简捷解法,而且能开拓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同时亦可实现会一题,通一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常惊叹于各种数学杂志资料上介绍的数学问题的精妙解法,我们也偶尔对自己灵光闪现发现的优美解法洋洋得意,我们更为教学中学生创造的层出不穷的奇妙解法所吸引,感叹数学解题方法真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冷静下来,我们不禁要问:创新解法你从哪里来?构建充满联系的知识结构,探究问题背后的本质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反思解题方法的缺陷不足,坚持策略方法的不断改进,捕捉奇思妙想的灵感闪现,创新解法往往会不期而遇.以下以解析几何问题的求解为例,探究如何发现创新解法.  相似文献   

3.
波利亚曾经说,如果学生得到问题的解答,并且很干净利落地写下论证后就会合上课本,去做其他事情.这样做,学生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解题反思.波利亚认为,学生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重新考虑与检查这一结果及其解答路径,可以巩固知识,发展解题能力. “解题反思”是指对一道数学题经过艰辛尝试,获得正确的解答过程之后,必须认真进行如下探索: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查哪些方面的概念、知识和能力?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命题所提供的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本题有无其他解法即一题多解?众多解法中哪一种最简捷?把本题的解法和结论进一步推广,能否得到更有益的普遍性结论——举一反三,多题一解?如此种种,就是“解题反思”.  相似文献   

4.
张云飞 《数学通报》2000,(11):30-33
本文所说的“两法”是指 :错误解法与正确解法 ;代数解法与几何解法 ;通法与特技 ;繁解与简解等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如何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笔者以为 ;经常引导学生从错误解法到正确解法 ;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几何解法与代数解法的转换 ;经常引导学生从通法到特技 ,从繁解到简解 ,即常架“两法”之桥是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1 在错误解法向正确解法的转化中培养学生能力虽然我们谁也不愿意在解题中发生错误 ,但解题出错的现象却不时发生 .尤其是当纠正过的错误 ,学生再错时除了学生自身的责任 ,教师也应检查自身纠…  相似文献   

5.
颜秀  张松 《数学通报》2007,46(3):44-46
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当前的教学现状,由于受高考升学率的影响,有些教师盲目追求“题海战术”,用大量的练习来强化训练学生,忽视了数学理性思维的锤炼和深化.这样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众所周知,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数学解题紧密相关,而数学能力的提高在于解题的质量而非解题的数量,因而重在研究解题的方向和策略,要善于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解题的思维方法.因此,对于解决了的数学问题我们不要急于收工,苦能加以反思,质疑问难,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便可以举一反三,深化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必须加强解题后的反思这一环节.笔者结合一些典型性和示范性的问题,对学生数学解题后反思什么,如何反思等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玻利亚说:"一个专心的认真备课的老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罗增儒教授在其《数学解题学引论》中给出了提高解题能力的一条好建议:"对已有典型问题的解法进行不断的分析,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经."基于此,笔者对2012年浙江省会考数学试题做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数学解题教学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和同一类型怎么做.遗憾的是,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往往过于重视“怎样做”,对于“为什么这样做”和“同一类型怎样做”却关注甚少,缺少深层次的分析和反思归纳,不利于分析问题能力和“以题会类”迁移能力的有效培养.笔者以各地中考平面几何最值问题为例,对习题教学的三个层次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薇 《数学之友》2013,(24):62-64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反思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解题反思是提高解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学生只埋头于茫茫题海,却未养成解题反思的思维习惯,无疑是“遨游在宝山之中却空手而回”.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反思,培养学生的解题反思思维习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由于解题后的反思要对解题过程进行回顾,对解题方法进行概括,所以它实际上是一个解题学习的强化过程,一个由简单模仿和机械操作上升到解题能力的过程.教师在解题教学中为避免学生陷入“题海”,解题后的反思是对学生不可缺少的要求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解题后反思的能力,提高反思的质量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点看法.1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教学中对解题的要求首先是学生能按部就班地进行逻辑推理,寻求最常规的解题思路,以求问题的解决.同时,教师要求并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后立即进行反思(而不是急于做下…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解题智慧,关键看教师如何去启发和激发.波利亚认为中学数学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会年轻人思考”.高中数学教师要努力启发学生自己发现解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感受数学中的自然美.笔者从一道数学问题人手,谈如何引导学生追求自然解题.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新教材上绝大多数例习题都是很典型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解题后进行积极反思,反思解题过程,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建构.课堂教学中进行课本例习题反思,目的就是给学生以发现、探索、总结、发展的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大胆地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即元认知的意识.这样做用时不多,经过长期积累,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现结合本人的课堂教学实例,以高中数学课本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大目标,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了凸显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培养和解题能力的高效,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与反思中发现,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利用开放题、错题,利用解题后的反思和在解题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等都能有效实现数学教学发展学生思维的目标,从而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使学生步人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元认知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J·Flayell)于1976年提出的,元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简言之是“认知的认知,反思的反思”.元认知概念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的实质在于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解题者在执行解题策略时,均会接受元认知的指示和指导:通过元认知体验,在元认知知识的基础上检验、回顾解题方法,调控解题策略,最终逼近问题目标状态.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自觉性,能让学生实现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波利亚曾说:“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懂得并传授给学生下述看法:没有任何一道题可以解决的十全十美,总剩下一些工作要做。经过充分的探讨总结,总会有点滴的发现.总能改进这个解答。而且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总能提高自己对这个解答的理解水平”.本文通过对一道立体几何竞赛解题后反思与解法的研究,对此谈一点自己的见解和做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与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有些简单的结论,看似平凡,但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因而它们往往是某些复杂问题的原型,既具有典型性又呈代表性.研究一些简单结论的作用,不仅可以得到一些问题的简捷解法,而且能开拓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同时亦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说:"即使是相当好的学生,当他得到问题的解答,并且很干净利落地写下论证后,就会合上书本,找点别的事情来做.这样,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解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知道,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是,解题越多,并不意味着数学解题能力就一定能够提高越快,这还取决于解题的质量.而要提高解题质量,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需要养成解题反思的习惯.如何进行解题反思?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同学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思维历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在解数学题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解题的必要条件,题中并未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充分挖掘隐含条件,明确题目要求,采用合适方法,选择正确答案,是解好这类题的关键.如何挖掘试题中的隐含条件,提高解题能力,笔者通过遇到的几个简单问题做了若干例析.  相似文献   

20.
张涛 《数学通讯》2023,(11):20-21+25
文章记录了一道选择题的教学过程,并形成反思:解题教学应关注学生思维,重视课堂生成;淡化特殊技巧,探求自然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