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在考虑顾客策略行为情形下,利用条件风险度量准则建立了带有联合促销努力供应链协调模型,研究了风险规避对销售商和供应商决策行为的影响,得到了如下研究结论:(1)集中决策情形,价格承诺策略既可以激励供应商提高生产量,还能够有效降低顾客策略行为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2)分散决策情形,销售商风险规避度增大,销售商的订购量将增加,供应商的销售努力也将增加;供应商风险规避度增大,销售商的订购量将减小,供应商的销售努力也将减小;无论供应商和销售商的风险规避如何变化,销售商的销售努力不变。(3)利用回购和成本分担组成的混合契约可以实现供应链完美协调。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一类在产品订货模型中考虑客户退货和产品间替代的两产品联合最优订货决策问题.假定客户以一概率退回其所购产品,退货产品经修复后可重新在市场上进行销售,销售期末未售出的商品只能在二级市场上降价处理,且不同产品间存在替代关系,销售商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确定两产品的订货量,得到其最优订货量及一些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允许退货的背景下,替代策略的采用将会进一步提高销售商利润.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一个风险厌恶销售商与风险中性供应商所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背景,以条件风险价值(CVaR)和期望利润的加权平均作为销售商的决策目标,对期权契约下销售商的订购策略及供应链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比分析了销售商以CVaR为目标时的情形。在给出销售商在不同风险厌恶程度下的最优订购策略后,文章进一步给出了供应链相应的协调条件,并分析了此时期权权利金,销售商的风险厌恶程度和期望利润权重等参数对供销双方收益的影响,发现“利润-CVaR”法下销售商的风险厌恶程度对供销双方利润的影响与CVaR法下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权利金依然起到了分配整体供应链利润的作用,且销售商期望利润权重的增加会降低自身收益水平而提高供应商利润。最后,文章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上述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蒋敏  孟志青  周娜  沈瑞 《运筹与管理》2020,29(10):40-48
以智能产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差价补偿策略下制造商与销售商的博弈模型,分别通过纳什均衡博弈和斯塔克尔伯格博弈协调优化对制造商和销售商的决策行为进行探讨,得到了Nash均衡下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交易策略,讨论了斯塔克尔伯格博弈下制造商的最优订购、最优补偿系数和销售商的订购量之间关系,提出了求解在给定补偿系数下斯塔克尔伯格博弈协调优化的近似最优批发价与最优订购量的算法。通过数值实验表明,制造商占优势地位时,差价补偿策略能实现整体供应链的协调优化,提高销售商的订购量以及制造商和销售商的利润,说明差价补偿策略可以有效地改善零供关系。  相似文献   

5.
刘俊 《大学数学》2014,30(6):32-37
针对单个销售商和单个生产商组成的两层供应链,假定需求依赖于当前库存水平,考虑运输费用与订货量相关,研究了采用分摊运费策略的供应链协调问题.首先在分散式系统下,建立了供需双方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然后设计了分担运输费用的协调策略,建立了供需双方的利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协调策略不仅能提高供需双方的利润,而且使得供应链达到了完美协调.  相似文献   

6.
不同情形下供应链优化决策模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三种不同情形(制造商与零售商追求各自利润最大化,并且没有价格折扣策略;制造商与零售商共同追求总利润最大化,不实施价格折扣策略;制造商与零售商共同追求总利润最大化,并实施价格折扣策略)下供应链价格和库存补充策略的优化决策模型,并通过具体数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合作并实施价格折扣策略时的供应链总利润最高,而供应链双方利润分配系数的变化对基于供应链总利润最大化的供应链优化决策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短生命周期产品价格随时间连续下降情况下单供应商和单销售商渠道中的供应链协调。分别建立了分散决策、集中决策和基于收入共享合同的最优订货策略模型,讨论了模型的相关性质,提出了一种基于收入共享合同的供应链协调策略,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并指出该策略不仅适用于价格时变情况,能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期望利润最大化,并且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最后,用实例仿真验证了本文所给出的模型和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管制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倾向于定价高于成本较多,而管制者为了社会福利最大化期望管制企业的定价等于成本.考虑管制企业与管制者间的定价博弈问题.通过对问题的仔细分析,得到了在成本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管制企业与管制者间关于定价博弈的一个双赢定价策略.最后给出了一个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品的可替代性,考虑零售商有无能力限制两种情况,订购环境质量和价格不同的两种产品,建立利润最大化模型,确定两种产品的最优订货量和消费者低碳偏好对其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库存能力的提高使得订货量增大,订单数量和利润随环境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算例计算的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数值分析表明:提高库存容量和订购替代率大的两种产品有利于利润的增加,当库存无容量限制时,订货量和销售商利润水平不再受容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集中式和分散式决策条件下,应用两阶段优化技术和Stackelberg博弈的理论与方法,对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重点考虑了制造商在网络渠道的服务决策,建立了利润最大化模型,得到了最优的价格策略和服务策略,研究表明,网络渠道的服务水平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的价格决策有着重要影响,而且消费者对网络直销渠道的偏好对制造商和零售商价格决策和服务决策会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磊  梁樑  熊立 《运筹与管理》2005,14(5):134-138
“引商进店”是商场的新式经营策略,它通过把柜台出租给品牌零售商,从中收取租金获利.该模式目前被绝大多数的商场所采用,其本质就是零售租赁.本文在假设零售商支付给商场固定租金加分成租金的基础上,探讨了两种博弈类型下系统的均衡结果.  相似文献   

12.
小微型供应商由于产能、资金等限制,其目标可能是实现成本利润率最优,从而提高企业生存能力。基于该观察,区别于多数文献采用利润最优决策准则,本文研究由小微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单周期供应链决策问题。小微供应商面临产出随机风险,以成本利润率最大为目标进行产能决策,零售商以利润最大为目标确定最优订购量。研究发现小微供应商的成本利润率受到自身成本偏重系数以及零售商盈利能力的共同影响,将出现亏损、合理盈利、超额盈利三种情况。并且,零售商采取不同订货策略也会对小微供应商盈利情况产生差异影响。保守(积极)订货策略下,零售商是否盈利取决于自身单位净利润能否弥补单位缺货损失(自身可盈利空间)。本文研究融合现实普遍存在的产出随机问题,为小微供应商和其他供应链成员的产能/订购决策问题提供有益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3.
金亮 《运筹与管理》2022,31(9):113-119
为研究退款保证对竞争供应链的影响,从顾客退货行为视角构建消费者效用函数,建立竞争制造商与在线零售商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退款保证对供应链均衡的影响。研究发现:高质量产品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总是更高,但高质量产品制造商可能并不能获得更多利润;退款保证会影响消费者的产品购买选择,对低质量产品需求有利。然而,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在线零售商只有在退货损失足够低时,才会有动机提供退款保证,而退款保证对制造商利润的影响取决于退货产品残值。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models a finite horizon inventory problem for deteriorating and fashion goods under trade credit and partial backlogging conditions. Demand may vary with price or time. The supplier can extend credit to the retailer. As a result, the retailer does not have to pay for goods immediately upon acquiring them, and can instead earn interest on the retail price of the goods between the time they are sold and the end of the credit period. The proposed model considers two-phase pricing and inventory decisions. In other words, it determines both the optimal prices and the lengths of the in-stock and stock-out period. This paper is the first to consider different price decisions for in-stock and stock-out periods under trade credit. We develop an algorithm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ricing and replenishment strategy while still maximizing the total profit. Further,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two-phase pricing strategy is superior to a one-phase pricing strategy in terms of profit maximization. Computational analysis illustrates the solution procedures and the impacts of the related parameters on decisions and profit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serve as references for business managers or administrators.  相似文献   

15.
考虑消费者溯源偏好与食品供应链可追溯水平对市场需求的影响,构建由一个食品生产企业和一个食品零售企业组成的可追溯食品供应链博弈模型,研究政府补贴、可追溯努力成本分担和公平偏好对可追溯食品供应链决策及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与可追溯努力成本分担均能促进食品生产企业提高可追溯努力水平,进而提升食品供应链可追溯水平.政府补贴行为对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零售企业均有利,而食品零售企业成本分担行为只有在分担比例较小时才对自身和可追溯食品供应链整体有利.在公平偏好信息对称时,食品零售企业的公平偏好能够增加自身最优利润,但会削弱食品生产企业的可追溯努力水平、批发价格和最优利润以及可追溯食品供应链整体最优利润;在公平偏好信息不对称时,食品零售企业的公平偏好不影响食品生产企业决策,但会促使自身零售价格的增加,从而降低市场需求并削弱所有供应链成员的利润.  相似文献   

16.
Promotions are important tools for matching supply and demand in many indust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utomotive industry, promotions are frequently offered, which may be given directly to customers (rebates) or given to dealers (incentives) to stimulate demand. We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customer rebate and retailer incentive promotions under competition. We study a setting with two manufacturers making simultaneous pricing and promotion decisions, and with two price-discriminating retailers as Stackelberg followers making simultaneous order quantity decisions. In the benchmark case with no promotions, we characterize the equilibria in closed form. We find that retailer incentives can be used by manufacturers to simultaneously improve each of their profits but can potentially lead to lower retailer profits. When manufacturers use customer rebates, we show that a manufacturer is able to decrease the profit of her competitor while increasing her own profit, although she is also at risk for her competitor to use rebates in a similar fashion. Unlike the monopoly case where the manufacturers are always better off with retailer incentives, customer rebates can be more profitable under some cases in the presence of competition. Using numerical examples we generate insights on the manufacturers’ preference of promotions in different market settings.  相似文献   

17.
在由单个批发商与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时滞变质品供应链中,分别建立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系统的单位时间利润函数,通过比较得到集中决策优于分散决策的条件。引入数量折扣契约对时滞变质品供应链进行协调,促使整个供应链系统实现集中决策下的最优状态。设计收益共享合同来合理分配协调后的利润增量,保证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单位时间利润都比协调前有所增加,从而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帕累托改善。最后,通过数值算例演示了两种决策模式的单位时间利润情况,并分析了关键参数对供应链系统及各成员企业单位时间利润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考虑消费者退货下,构建由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模型,研究了双方的订货量决策问题,并分析不同策略以及决策顺序对均衡结果和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单渠道中,提供退款保证可提高订货量、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当直销成本较大时,制造商将不开通直销渠道;提供退款保证有利于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在双渠道中,提供退款保证能够提高直销量、总订货量和制造商利润;直销量、总订货量、制造商利润和总利润都随直销成本递减;在顺序决策下,制造商利润和总利润更高。  相似文献   

19.
以包含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考虑零售商居于主导地位并付出销售努力时供应链各成员的决策。结合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将市场需求函数和制造商的制造成本、零售商的经营成本视为模糊变量;运用斯塔克尔伯格模型刻画零售商和制造商之间的博弈过程,并引入期望值模型、机会约束模型来解决最优决策问题;通过一个数值算例证明了供应链博弈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在均衡结果中,考虑到零售商所承担的销售努力成本,其总体期望值利润相比于制造商而言偏低,但单位产品边际利润较高。原因在于,零售商的主导地位使其不仅通过销售努力提高产品销量,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利润,同时也能够采用压低批发价格的方式,使自身在供应链中获取更多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