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制造商和零售商联合促销产生协同效应影响供应链成员的策略选择.利用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了制造商和零售商联合促销互动进程中的演化路径,并仿真了初始意愿、协同效应、促销补助等参数对演化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协同效应高于一定值才能形成制造商和零售商稳定的联合促销;如果制造商对零售商的处罚收入小于促销投入且零售商促销额外收益不能弥补促销费用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初始意愿影响联合促销稳定演化路径.随着协同效应的提高,演化系统收敛速度先提高后下降.联合促销协同效应一定时,制造商对零售商的促销补助和处罚均存在最优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包含一个供应商和两个零售商的供应链中的广告博弈协调问题.将该问题构造为一个两层次的博弈: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以及零售商之间的合作博弈.供应商作为整个供应链上的主导者,拥有产品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决策权,而零售商则通过在当地市场上的广告促销投入来影响需求,进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收益.研究发现,供应商可以通过简单地设定适当的批发价来影响零售商的广告促销投入,从而使得整个供应链实现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3.
研究两条供应链相互竞争下决策者风险厌恶程度的影响和链内协调问题。针对两条分别由风险中性制造商和风险厌恶零售商组成、进行订货与促销竞争的可替代产品供应链,假定需求随机且依赖于促销努力水平与产品合格率,利用条件风险值(CVaR)方法和博弈理论建立了对应两条供应链均为分散式供应链(DD模式)、均为集中式供应链(II模式)、一条为分散式供应链一条为集中式供应链(DI模式)的EPEC、Nash和MPEC竞争决策模型,给出了三种模式下的竞争均衡决策、以及零售商为风险厌恶者时可实现链内协调的回购加促销补贴契约。进一步分析了零售商风险中性情况。最后的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协调契约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零售商越厌恶风险,其订货量越低;产品合格率越高,零售商的促销努力水平越大;供应链协调是供应链竞争下的占优策略。  相似文献   

4.
关于C1-积分     
本文利用Riemann和的Moore-Smith极限来定义并研究C1-积分.利用C1-积分的有关性质,讨论了C1-积分与C-积分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一个零测度集特征函数C1-可积的充要条件,从而推广了文献[5]的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批发价格定价权转移条件下,首先研究定价权转移、促销策略以及消费者忠诚度对三种权力结构下竞争渠道均衡结果的影响,然后分析基于权力结构与促销策略的双重选择均衡,最后探讨消费者忠诚度、促销敏感度以及权力结构对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三种权力结构下,不管是否引入促销策略,定价权转移使得强势零售商比竞争对手获得更多利润;在MS权力结构下,制造商和弱势零售商通过促销转移共同分享强势零售商部分利润,而在RS权力结构下,促销转移使得渠道成员达到“共赢效应”;当消费者促销敏感度较高时,双重选择可能会出现双均衡;消费者忠诚度的增加降低了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而引入促销策略将提高社会福利,但未必能够提高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6.
定义了左右等价群的一个子群,给出了在这个子群下映射芽的等价及其开折的同构等概念.利用乘积积分理论,讨论在该子群下映射芽的通用开折,证明了相应开折的平凡性引理,几何引理和代数引理,给出了映射芽的开折是通用开折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定义了左右等价群的一个子群,给出了在这个子群下映射芽的等价及其开折的同构等概念.利用乘积积分理论,讨论在该子群下映射芽的通用开折,证明了相应开折的平凡性引理,几何引理和代数引理,给出了映射茅的开折是通用开折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基于平台零售商存在的满减促销价格问题,考虑由一个平台零售商和两类消费者(投机型/普通型)组成的购物场景,在存在投机型消费者凑单退货情形下,建立了单周期销售决策模型并分别得到了平台商在不允许退货和允许退货模式下的最优促销定价决策。研究发现:在两种模式下均存在最优的促销价格使得平台商利润最大。不允许退货模式下的最优促销价格仅仅与两种产品之间的相关程度有关;允许退货模式下两种产品的最优促销价格随其中一个产品被凑单的概率和投机型消费者比例的变化而变化。通过综合比较两种模式下的利润,发现允许退货下的利润并不始终高于不允许退货下的情况,进一步给出了平台商采取不同模式的临界条件。  相似文献   

9.
轮换对称性在积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某些积分的计算过程中,若积分区域具备轮换对称性,则可以简化积分的计算过程.本文讨论了利用轮换对称性简化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第一,二类曲线积分,第一,二类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以下都在积分存在下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由单一供应商和三个相互竞争零售商组成的两层分销供应链系统,在三种不同的博弈框架下,采用合作博弈论中短视的Nash稳定性概念与远视的最大一致集(LCS)概念研究了供应商与不同零售商联盟间的定价博弈,分别讨论了不同类型零售商联盟的稳定性。发现不论是在供应商处于领导地位,还是在零售商处于领导地位的市场中,当竞争强度较弱时,大联盟不是短视零售商联盟的稳定结构,却有可能是远视零售商联盟的稳定结构;当竞争强度较强时,则无论是短视零售商还是远视零售商都以大联盟为稳定结构,但是,在供应商处于领导地位的市场中,远视零售商形成大联盟的阈值较高;在供应商和零售商地位相同的市场中,大联盟则是远视零售商和短视零售商共同的稳定结构。  相似文献   

11.
We analyze retail space-exchange problems where two or more retailers exchange their excess retail spaces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their space resource. We first investigate the two-retailer space exchange problem. In order to entice both retailers with different bargaining powers to exchange their spaces, we use the generalized Nash bargaining scheme to allocate the total profit surplus between the two retailers. Next, we consider the space-exchange problem involving three or more retailers, and construct a cooperative game in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form. We show that the game is essential and superadditive, and also prove that the core is non-empty. Moreover, in order to find a unique allocation scheme that ensures the stability of the grand coalition, we propose a new approach to compute a weighted Shapley value that satisfies the core conditions and also reflects retailers’ bargaining powers. Ou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space exchange by more retailers can result in a higher system-wide profit surplus and thus a higher allocation to each retailer under a fair scheme.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实际中存在的不同形式合作联盟,研究了零售商库存合作联盟,以及制造商与零售商库存合作联盟所形成混合合作联盟的稳定性。在随机需求情况下,制造商通过自身中心仓库向多个零售商提供数量折扣契约,首先证明了两个合作联盟的最优运作决策都存在且唯一,并给出了制造商向零售商库存合作联盟提供数量折扣契约的形式,然后分析了两种合作联盟的稳定性,并得出混合合作联盟的总期望利润要高于零售商库存合作联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自有品牌的引入使渠道中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市场绩效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构建了两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情境下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的模型,分析了在间接渠道和混合渠道两种条件下引入自有品牌对零售商、制造商市场绩效的影响。通过分析表明,在间接渠道和混合渠道下,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后,一方面会导致制造商品牌的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和制造商利润的降低,对制造商不利;另一方面能增加渠道总利润、零售商利润及零售商在整个渠道中的利润分成,零售商应该将自有品牌的战略定位为高质高价的品牌,而非低价低质的原始状态型品牌,而制造商单纯靠改变销售渠道模式的策略并不足以对抗自有品牌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允许单向横向转载的Newsboy型产品的订货决策问题。以两个Newsboy型零售商为研究对象,在允许单向横向转载存在的前提下,构建了以二者期望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非合作博弈模型,讨论了模型存在纳什均衡解的条件并证明了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给出了均衡解的解析表达形式,进一步分析了转载价格对均衡的影响。最后的算例分析则从期望利润、均衡订货和转载价格三个方面验证了横向转载策略的优势。研究表明:(1)与传统报童模型相比,横向转载策略提高了零售商的期望利润;(2)转载价格显著影响横向转载策略下零售商的订货决策。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制造商一方面考虑是否开拓电子商务市场而建立直销渠道与零售商展开渠道竞争,另一方面为刺激市场需求开展促销活动并对所有消费者提供有偿延保服务。分别针对先后订货和同时订货两种情形,刻画了不同入侵成本下制造商的最优入侵、促销、定价以及销售策略,并分析了制造商渠道入侵策略对零售商订货决策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满足入侵成本阈值条件时,渠道入侵有利于改善制造商利润;同时订货会降低制造商的入侵动机和零售商利润;在延保服务价格敏感系数和促销成本系数满足相关约束时,零售商能够从制造商渠道入侵中攫取更多利润,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互利共赢;无论订货时序如何,渠道入侵总会提高促销努力水平和延保服务价格。  相似文献   

16.
再制造产品的出现,引出了销售渠道决策的新问题。基于博弈理论,分析比较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五种渠道结构,得到了五种结构下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均衡产量和零售价格,以及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均衡利润。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制造商可以凭借零售商之间的竞争提升自身在供应链的权重,使自己获利。然而当制造商通过两个零售商分开销售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时,制造商并不能因此而增加自己的利润。对于零售商而言,双边垄断使零售商地位提升,而新制造产品或者再制造产品分开销售都会伤及零售商。数值结果表明,零售商之间的竞争缓和了供应链上下游的双重边际效应,增加了供应链的总利润,同时也提高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7.
研究质量控制和损失规避背景下供应链网络均衡问题,通过变分不等式原理描述供应链内部成员的最优行为,构建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证实均衡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运用拟牛顿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对损失规避程度、产品合格率和补偿金等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展现质量控制和损失规避等要素对供应链均衡解以及成员利益的作用。研究表明:制造商可以通过提高产品合格率来减少损失规避给其带来的损失;损失规避行为会降低因产品合格率提高给零售商带来的效用的增量;零售商可以通过收取补偿金的方式激励制造商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王艳  高成修 《数学杂志》2005,25(5):583-590
本文研究了一个生产两个竞争零售商的供应链在生产费用发生扰动下的协调问题.生产费用发生扰动后,零售商的投资额与生产商的生产数量都会和原计划不同.研究发现批发价加投资补贴率的合同可以协调扰动后的供应链,通过调整批发价和补贴率,可使供应链总的利润在生产商与两个零售商之间分配,并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所得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Manufacturers can increase the advertising expenditures of their retailers by bearing a fraction of the occurring cost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 vertical cooperative advertising program. We expand the existing research which deals with advertising and pricing decisions in a manufacturer–retailer supply chain contemporaneously. By means of game theory, four differe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hannel members are considered: Firstly, three non-cooperative games with either symmetrical distribution of power or asymmetrical distribution with one player being the leader in each case, and one cooperative game where both players tend to maximize the total profit. The latter is complemented by a bargaining model, which proposes a fair split of profit on the basis of the players’ risk attitude and bargaining power. Our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a)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analyses, we do not limit the ratio between manufacturer’s and retailer’s margin, which provides more general insights into the effects of the underlying distribution of power within the channel. (b) The highest total profit is gained when both players cooperate. This behavior puts also the customers in a better position, as it produces the lowest retail price as well as the highest advertising expenditures compared to the other configu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