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吉林陨石中,经光性、X射线粉晶鉴定、单矿物微化和电子探针分析,共发现了39种矿物.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包果体测温及理论分析,吉林陨石的矿物可划分为7个形成阶段.由陨石的化学分析数据进行了标准矿物和化学参数的计算,按化学-岩石学特征,吉林陨石属H5型.文中初步描述了吉林陨石的结构构造,陨石球粒划分为17种类型,并对球粒成因的三种可能机制作了讨论.吉林陨石母体受到明显的热变质和中等程度的冲击变质作用,文中对其主要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陨石的形成演化过程共划分为4个阶段和12个过程:即(1)太阳星云的凝聚阶段,(2)母体的聚集和热变质阶段,(3)母体的冲击变质和破裂阶段,(4)陨落阶段.最后,对每个演化过程的物理化学环境,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束箔技术研究47MeV能量的氖离子和不同材料、不同厚度的C箔(39μg/cm2)和Al箔(3.4mg/cm2)相互作用,产生高离化态的类H(Ne X)、类He(Ne Ⅸ)、类Li(Ne Ⅷ)、类Be(Ne Ⅶ)等少电子离子,并测量了这些离子的激发光谱和能级寿命.  相似文献   

3.
吉林陨石的有机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A辑》1979,22(5):474-480
本文对吉林陨石有机质进行了初步分析、鉴定,其中有nC17-nC31正烷烃、多烷基取代芳烃、植烷、姥鲛烷、卟啉、色素和α-丙氨酸、缬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β-丙氨酸、亮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等,可能有胞嘧啶、嘌呤、胍衍生物,文中对结果进行了讨论,提出这些化合物不象是污染所致,吉林陨石有机化合物与其它碳质球粒陨石有机化合物相似,但由于吉林陨石母体形成阶段的条件造成了它和碳质球粒陨石有机质数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黄永年 《中国科学A辑》1983,26(5):479-484
本文推导了用以计算宇宙线中长寿命同位素锰-54的半寿命和相对于稳定锰同位素的含量的方程.推导是基于:1.宇宙线路径长度分布为指数模型,2.初级宇宙线和星际介质的高能核碰撞产生锰和铬的同位素有相同的微分能谱指数。 利用HEAO-3的宇宙线谱仪测得的锰对铁的相对含量资料,由方程求出: 1.宇宙线中锰-54和锰的稳定核在产生时的相对含量Mr/Ms≌0.342, 2.宇宙线穿过的星际介质平均数密度n和衰变半寿命τ0的乘积n·τ0≌0.758×10~6年·厘米~(-3).  相似文献   

5.
在类星体宽线区,通常的复合与碰撞激发发射线和Cerenkov 线三者并存。但是,由于“Cerenkov红移”使Cerenkov线光子避开了原子的共振吸收,从气体纵深处逃逸出来,即气体对Cerenkov线显得更为“透明”。对于光学厚的致密气体,只要有足够的相对论电子,Cerenkov线强就会超过通常的复合与碰撞激发线,成为主要机制。文中以 3C 273为例,表明只要Ne?104—106cm-3,则计算的La线总光度即可与观测相符。  相似文献   

6.
尤峻汉  程富华 《中国科学A辑》1983,26(11):1018-1025
本文进一步论证,类星体的发射线有可能来自erenkov线状发射机制,并针对样品3C 273完成了Lα观测谱线和理论谱线的拟合。从而定出3C 273的物理参量的估值。平均气体密度为N≈1.8×1016厘米-3,平均气体温度为T≈13000K,相对论电子密度则为Ne≈108厘米-3。  相似文献   

7.
对新概念指导下而设计的 (La1-xSrx)2Cu1-xSnxO4超导体进行了119Sn MÖssbauer谱研究 .对不同掺杂量样品的系统研究表明 ,MÖssbauer谱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n以Sn4+价态存在并占据Cu晶位 ,不存在占据La晶位的Sn2 +离子 .Sn4+离子附近的局域晶格畸变较小 ,但是随Sn掺杂量有增加趋势 .在对La2 CuO4母体进行Sr和Sn同时掺杂所引入的载流子对超导电性的影响存在新的机制 .在新的额外氧机制下 ,讨论了Sn掺杂所导致的额外氧对超导电性的影响 .  相似文献   

8.
1972年云南宇宙射线站观测到的奇特事例有可能是1个高能重粒子和核子碰撞,产生3个带电粒子,其中有1个带单位正电荷的长寿命重粒子C+,如果碰撞后没有未被记录到的中性粒子,则C+的性质为:质量M+>43GeV;寿命i>0.406×10-9s.如果它不稳定,则应可以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到一个比它略轻的重中粒子C0和1对轻子,C+和C0的质量差小于0.270GeV.这个奇特事例可能来自冷暗物质宇宙线粒子和核子的碰撞.  相似文献   

9.
以Ar气为工作介质 ,研究了激光强度、工作介质密度对高次谐波辐射的影响 .结果表明 ,足够高的激光强度和气体密度是获得更大强度更高次谐波的基本条件 .观察到可分辨的最高谐波次数为第81次(相应的波长为969nm) ,不可分辨的谐波辐射不低于第91次 (相应的波长为863nm) ,这是目前世界上从Ar气中观察到的最高级次(最短波长)的谐波辐射 .理论分析表明 ,更高次谐波是从Ar+产生的 .以Ne气为工作介质 ,通过观察Ne+的特征谱线 ,研究了气体电离产生的自由电子对高次谐波辐射的破坏作用 .目前 ,以Ne气为工作介质观察到的可分辨的最高次谐波为第107次(相应波长为7.33nm) .而观察到的不可分辨的谐波辐射不低于第131次谐波(相应波长短于5.99nm) .  相似文献   

10.
对近代物理研究所建成的用于研究高电荷态离子与原子碰撞中多电子转移过程的符合关联实验测量系统;该系统的飞行时间谱仪、位置灵敏探测器、多参数数据获取系统分别进行了介绍;给出了利用加速器提供的离子束Ar12+→Ar调试的反冲氩离子飞行时间谱仪和O2→He离子束调试位置灵敏探测器的实验结果,给出了104keV的Ar8++Ar碰撞的最新实验结果,并对Ar8++Ar反应的二维关联谱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鉴定了这一碰撞反应中的多电子转移过程和残余气体引起的多次碰撞.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电子显微镜对不同的陨石样品进行观察研究,发现了陨石中有小于1微米的原生及次生微包裹体;在吉林、东台、溧水的陨石及熔壳中,观察到多种不同成因的微结构类型,反映出陨石在形成至陨落过程中经历了凝聚、熔融、旋转、冷凝及星体间撞击等作用。为了探讨陨石陨落时的溶融特征及温度,对陨石样品加温后,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的陨石样品具明显不同的熔融结构,吉林陨石在900-1050℃产生熔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改进的共振粒子谱仪在相应于质心系角度θc=(107°±2°) 的一系列实验室角度对上测量了双质子态2P破裂时放出的两个质子的二维能谱,观测到了2H(d,2He)2n电荷交换反应,并测得了2P态的共振谱.谱的峰值位于0.42MeV处,破裂能的平均值为0.45 MeV.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用部分熔化法制备T1-1223超导体的工艺,样品的名义组成为(Tl0.5Pb0.5)(Sr0.8Ba0.2)2Ca2Cu3Oy,调整样品中Ba的含量,出现了织构的迹象,经烧结一部分熔化—退火的样品,其磁化电流在77K和1T下大于2×104A/cm2,用这样的样品作原料所制备的Tl-1223复Ag带短样,在77K和0T下,Jc达2.1×104A/cm2,超导带横断面的SEM显微观察表明,在1223相中夹杂了BaPbO3和Sr-Ca-Cu-O相.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Ne(p,n)20Na反应,对核天体物理反应中引人注意的20Na衰变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发现了20Na的1个新的β+延迟a衰变道,其a能量和相对强度分别为(5896±6)keV和(0.0024±0.0003)kev(以2150 kev a峰强度为100)。同时在实验上观察到了20Na β+延迟16O反冲,并由此推断出了β+延迟低能a衰变,a平均能量约为780kev,相对强度约为1.4。另外,还就此16O反冲和低能a衰变,讨论了低能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的能量损失规律。最后还对如何进一步甄别20Na β+延迟低能a衰变提出了新的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光学方法测量了O5+离子(4.06~5.31 kev·amu-1)与He原子碰撞引起的200~800nm波长范围的可见光发射谱。分析表明,在O5+与He碰撞中存在着入射离子的单电子俘获激发和双电子俘获激发以及靶原子直接激发过程,并且有较高nl态间的跃迁。经计算得到了各发射谱线的绝对发射截面,并探讨了这些发射截面与入射离子能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用35MeV质子轰击稀有放射性同位素靶238Pu生成了一种新的超铀缺中子同位素235Am.产物借助氦喷嘴系统的传输及收集、放射化学方法的分离与纯化,γ射线、X射线及γ-X(γ)符合关系的测量等,明确地鉴别出235Am的合成,并测得其半衰期为(15±5)min.  相似文献   

17.
高崇寿 《中国科学A辑》2000,30(6):537-543
对于质量介于 1 .2和 2 .9GeV之间的I =0 ,JPC等于偶++ 无味强子 ,基于粒子衰变到两个赝标介子的衰变宽度和各衰变道的分支比的普遍分析 ,给出判别这粒子是介子还是胶球的两组判别式 .判断已知的I=0 ,JPC=2 ++,f2 (1 5 2 5 )是一个典型的介子 .讨论了判断新的I=0 ,JPC等于偶++ 无味强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给出了波长1.3cm和2cm上,恒星形成区ON1的VLA连续辐射射电图。用壳模型计算获得氢Ⅱ区的电子数密度大约为104/cm3量级,整个氢Ⅱ区的总质量为10-3太阳质量,电离气体的中心很可能是一颗非常年青的B类恒星。详细分析了壳型氢Ⅱ区辐射的谱形态,并导出一组从谱分析获得氢Ⅱ区物理参量的方程。对于ON1,热星风扫积而成的壳层大约为0.005pc,电子数密度随径向分布的幂指数为2.6,壳层中的平均电子数密度为104/cm3。我们认为对于那些不能分辨而又有壳型结构的氢Ⅱ区,谱分析可能是获得源结构讯息和物理性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等效势散射模型和Morse等人的波函数,计算了入射电子与亚稳态He(23S)的相互作用势,考虑了极化和交换效应;利用求出的势能函数。采用分波法计算了入射电子(能量为0.4eV~10eV)被He(23S)散射的分波相移、分波截面及总截面;研究了极化势和交换势的影响。计算结果还与实验结果及其它理论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模型为低质量AGB星的热脉冲氢氦混合燃烧模型,并考虑了恒星核心质量随脉冲的变化及星风质量损失的影响.采用了一个从56Fe-210Bi的无分支“s-过程”反应通道及从12C到22Ne的相关核素反应网络,计算了MS星及S星碳氧比(C/O),氟,及“S-过程”重元素的超丰并同观测做了比较 结果表明:对于内禀MS星及S星,氟的核合成与“S-过程”重元素的核合成,是在AGB星氦燃烧壳层进行的两个不同的物理过程,在热脉冲条件适宜时能够同时进行的;核合成产物通过第3次挖掘到达表面,从而使表面碳、氟以及重元素超丰.由于氟的核合成是在一个较窄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因而对温度的变化较敏感.还特别讨论了由此可能产生的观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