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对于典型题目,我们若能从不同角度多思多想,激活思维的源泉,往往能获得多种不同的解题途径.题目已知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1,求直线DA′与AC的距离.思路一直接寻找公垂线段较难,可转化为求平行的直线和平面的距离,打开了局面.如图1,连A′C′,则AC∥面A′C′D.连A′D,DC′,DO′,过O作OE⊥O′D与E,因为A′C′⊥面BB′D′D.所以A′C′⊥OE.  相似文献   

2.
马春华 《中学数学》2006,(11):40-4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下B),习题9.8第4题:已知正方体ABCD-A′B′C′D′棱长为1,求直线DA′与AC的距离.(图1)图1该题的一般思路便是找到它们的公垂线段,在如何寻找这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过程中引发笔者一些思考.我们先来看正方体中经常用到一个  相似文献   

3.
新题征展(64)     
A 题组新编 1.已知平面上不同的四点A、B、C、D. (1)若((DB) (DC)-2(DA))·((AB)-(AC))=0,则△ABC是( ).  相似文献   

4.
新题征展(64)     
A 题组新编1 .已知平面上不同的四点 A、B、C、D.( 1 )若 ( DB+ DC- 2 DA) .( AB - AC)= 0 ,则△ ABC是 (   ) .( 2 )若 DB.DC+ CD .DC+ DA .BC=0 ,则△ ABC是 (   ) .( 3)若  ( DA - DB) .( BD + DC) .( | DB - DA| 2 - | DC - DB| 2 ) =0 ,则△ ABC是 (   ) .( 4 )若 ( DA - DB) 2 =( DB - DC) 2 ,且DA .DB+ DB.DC- DA .DC- | DB| 2 =0 ,则△ ABC是 (   ) .( A)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但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但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2 .( 1 )已知 A…  相似文献   

5.
A 题组新编   1.(袁保金)在坐标平面内,已知两点A(1,5),B(4,1),则   (1)与点A的距离为1,且与点B距离为3的直线有______条;   (2)与点A的距离为1,且与点B距离为4的直线有______条;   (3)与点A的距离为1,且与点B距离为5的直线有______条;   (4)与点A的距离为1,且与点B距离为6的直线有______条.……  相似文献   

6.
定理一若四面体的体积为V ,三组对棱的距离分别为R_1、R_2、R_3,各组对棱中点连线长分别为l_1、l_2、l_3,则有 k_1k_2k_3≤3V≤l_1l_2l_3 当且仅当四面体是正四面体时,等式成立。证明设四面体为DABC,如图,过A、B、C分别作BC、CA、AB的平行线,得新四面体DA′B′_(D′)C′,其体积V′=4V。先证 k_1k_2k_3≤3V 因为AB是△A′B′C′的中位线,所以AB∥平面DA′B′,AB到平面DA′,B′的距离就是AB与CD的距离k_1,故E到平面DA′B′的距离也为K_1,故C′到平面DA′B′~(C′)的距离为2k_1。  相似文献   

7.
学习了《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这一章后 ,经常遇到求点到面的距离和二面角以及直线与面的夹角的问题 .这类题若直接按定义做 ,许多同学都感到困难 .倘若采用法向量的知识解这类题 ,就变得十分容易了 .这里就谈谈运用法向量解这类题的方法 .1 求二面角、点面距离例 1  (湖南省 2 0 0 2年高中数学竞赛试题 )如图 1,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 B1 C1 D1 中 ,E ,F分别是棱AB与BC的中点 .图 1 例 1图1)求二面角B -FB1 -E的大小 ;2 )求点D到平面B1 EF的距离 .解 如图 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D( 0 ,0 ,0 ) ,B1 (a ,a ,a) ,E(a …  相似文献   

8.
2004年重庆市高考题有这样一道题: 四面体ABCD,在面ABC内有一点P,P到 平面BCD的距离等于P到AB的距离,则在平 面ABC内的P点轨迹为(  )? 图10图2 解 如图2所示,作PE⊥AB于H,PE⊥ 平面E,PF⊥BC于F,设PH=PE=a,平面 ABC与平面BCD所成的角为α,则PH=PE= PF·sinα,所以P在平面ABC的轨迹是直线, 答案(D) 同样的,在2004年北京市高考题有这样一 道题 P是正方体ABCD—A1B1C1D1面BCC1B1 上的任意一点P到棱B1C1的距离等于P到棱 CD的距离,则P的轨迹是(  ) (A)直线    (B)椭圆 (C)双曲…  相似文献   

9.
例题已知平面内有一定点A与一定直线l,点P是平面上的动点,且点P到l的距离比到点A的距离小2,则点P的轨迹是().(A)椭圆(B)双曲线(C)抛物线(D)无法确定许多同学都认为答案是(C),因为大家习惯上都会像图1那样在平面内任取一点P,然后将l向右平移2个单位,成为直线l′,则P就是到定点A与到定直线l′距离相等的点,根据定义,其轨迹是抛物线,这种解法看似无懈可击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口小题,共60分.1.复数11 -ii i3的值是A.0B.1C.-1C.12.函数f(x)=1 log2x与g(x)=2-x 1在同一3.直角坐标系下的图象大致是li mx→1x2-12x2-x-1=4.A如.图0,ABCBD.1-AC.12D.231B1C1D1为正方体,下面结论错误的是A.BD∥平面CB1D1B.AC1⊥BDC.AC1⊥平面CB1D1D.异面直线AD与CB1角为60°5.如果双曲线x42-y22=1上一点P到双曲线右焦点的距离是2,那么点P到y轴的距离是6.A设.球43O6的半B径.是2316,A、BC、C.26D.23是球面上三点,已知A到B、C两点的球面距离都是π2,且二面角B-OA-C的大小为3π,则从A点沿球面经B、…  相似文献   

11.
<正>如图1,在凸四边形ABCD中,∠BAD=∠BCD=120°,BC=CD=10,则AC=_.本题为2017年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初二年级填空第2题,可以利用全等得出问题的解答.解法1 (利用全等)如图2,以AC为一边构造∠ACA′=120°,在射线CA′上截取CA′=CA,连接A′B,A′A,BD.∵∠BAD=∠BCD=120°,∴∠ACD=∠A′CB.又∵CB=CD,∴△A′CB≌△ACD(SAS).∴A′B=DA,∠A′BC=∠ADC,∵∠BAD=∠BCD=120°,  相似文献   

12.
一、试题与答案回放题目:(江苏盐城市第27题)(1)情境观察.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剪开,得到△ABC和△A′C′D,如图1所示.将△A′C′D的顶点A′与点A重合,并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点D、A(A′)、B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2所示.观察图2可知:与BC相等的线段是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道题目:在平面N内有一正三角形A′BC,直线DE∥BC,且分别交A′B、A′C于D、E。沿DE将△A′DE折起来,使△A′DE所在的平面与平直N垂直,这时点A′的位置在A,连结AB,问直线DE取在何(?)时AB最短。这是一道流传较广的立体几何题(下称[原题]),它见于北京市82年高考复习资料239面,  相似文献   

14.
题目 (武汉市2011年九年级四月调考第24题)在等腰△ABC中,AB=AC,分别过点B,C作两腰的平行线,经过点A的直线与两平行线分别交子点D,E,连接DC,BE,DC与AB边相交于点M,BE与AC边相交于点N.  相似文献   

15.
翁海芳 《中学数学》2012,(14):69-70
一、问题的提出在2011年浙江金华数学中考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将一块直角三角板OAB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B(2,0),∠AOB=60°,点A在第一象限,过点A的双曲线为y=kx.在x轴上取一点P,过点P作直线OA的垂线l,以直线l为对称轴,线段OB经轴对称变换后的像是O′B′.(1)当点O′与点A重合时,点P的坐标是().(2)设P(t,0),当O′B′与双曲线有交点时,  相似文献   

16.
求空间距离(点到平面距离、直线与与之 平行的平面间的距离、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点到空间直线的距离,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的问题是立体几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其解题 步骤一般是:一作、二证、三计算.解这种题型 的困难之处在于要作出该距离,是否存在一种 不需作出该距离的既简单又通用的解法呢?  相似文献   

17.
2010年高考四川卷文科21题:已知定点A(-1,0),F(2,0),定直线l:x=1/2,不在x轴上的动点P与点F的距离是它到定直线l的距离的2倍.设点P的轨迹为E,过点F的直线交E于B、C两点,直线AB、AC分别交l于点M、  相似文献   

18.
张素勤  李世臣 《数学通讯》2021,(5):29-31,F0004
文[1]由二次函数的两点式导出了二次函数图象的一个几何性质,巧妙的探讨了抛物线弓形面积问题,本文换种思路给出这一几何性质的证明,并用它证明抛物线的一组性质,较常规解法显得既新颖又美妙.定理直线l与抛物线y=ax2(a>0)交于点A,B,点P在抛物线上,点C在直线AB上,PC//y轴,点A,B到直线PC的距离分别为,直线l的倾斜角为θ,斜率为k,则PC=amn=acos2θ·AC·CB=a/1+k2·AC·CB.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利用向量法给出求解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点面距离、线面距离、面面距离的统一公式d =|AB·n|n ,能起到化隐为显、化难为易之作用 .1 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图 1 证明公式用图如图 1,已知a ,b为两异面直线 ,CD为a ,b的公垂线段 ,A ,B分别为a ,b上的任意两点 ,n⊥a ,n⊥b,则n∥CD .又AB =AC +CD +DB ,∴AB·n =(AC +CD +DB)·n =AC·n +CD·n+DB·n =CD·n ,∴ |AB·n|=|CD|·|n|,∴ |CD|=|AB·n||n|,即异面直线a ,b间的距离d =|AB·n||n|,其中n与两异面直线都垂直 ,A ,B分别为两异面直线上任意点 .图 2 例 1图例 1 …  相似文献   

20.
在平面解析几何教学中,就可以循着问题的构造性解法发展为非构造性解法的过程,有计划地、分阶段地完成平面解析几何教学所承担的思维训练任务.一、构造性解法的特征:1.直观性.构造性解法具有直观背景,以作图步骤为依托.例如:平面解析几何课本在推导点P到直线l的距离公式时,就首先提出了一个构造性解题方法:求出过点P,垂直于线l的直线l′的方程,解出垂足Q的坐标,算出距离PQ.这个解题方案是和作出点P到直线l的距离d的作图步骤相吻合的.2.综合性.构造性解法较多地使用了从已知到未知的综合法的思维路线.例1已知直线l:ax+by+c=0及直线l的外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