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于应用ESD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例上消化道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先行超声内镜检查,再采用ESD进行治疗,比较术前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治疗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记录手术耗时、整块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局部残留复发率。结果食管病变6例,其中早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各1例,平滑肌瘤4例;胃内病变14例,其中胃早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各3例,异位胰腺1例,间质瘤7例。术前EUS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100%。手术时间16~100(32.8±15.7)min;整块切除率85%,出血率为20%,穿孔率10%,术后随访1~12个月,无残留与复发。结论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断准确率高,超声内镜辅助下ESD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或手术方式非常关键,因此术前准确分期显得尤其重要。良、恶性胃溃疡的鉴别一直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但有时内镜检查及活检很难及时给以准确判断。近年来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原sonography,EUS)检查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1-2]。EUS检查能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5层结构及其周围情况,判断胃癌浸润深度及有无局部邻近脏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本研究通过对65例常规内镜检查怀疑为恶性胃溃疡的患者进行EUS检查,分析其在良、恶性胃溃疡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同时对恶性胃溃疡进行TN分期,评估其在手术前的分期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静脉实时超声造影在产科异常子宫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对47例产科异常子宫局灶性病变患者行经静脉超声造影,观察病变部位的微血管灌注情况,与手术和病理检查所见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病因的子宫局灶性病变造影表现特点.结果47例患者子宫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充盈方式及增强程度各有特点,通过对各类病变造影灌注情况的观察,可为病灶部位、大小,与周边组织的关系提供直观可靠的依据.结论超声造影可为产科异常子宫局灶性病变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有其特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成为治疗消化道早期恶性肿瘤和较大的良性病变的新技术[1]。它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疗效等同于外科手术等优点[2],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多处病变,切除深度包括黏膜全层、黏膜肌层及大部分黏膜下层,明显降低肿瘤的残留及复发率[3]。ESD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是一项高难度和高风险的介入治疗,由于其操作的空间狭小,消化道管壁薄、血管丰富,故并发症发生率高,主要以出血和穿孔多见[4],因此临床护理配合及观察尤为重要。笔者总结了我院2010-08—2012-10进行ESD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袁媛  高旭宁  范一宏  许茂盛 《应用数学》2013,35(13):1269-1271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检查和消化内镜对克罗恩病(C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4例CD患者,先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检查,再行消化内镜检查,其中小肠MSCT检查24例,结肠镜检查22例,胶囊内镜检查2例。结果24例CD病患者小肠MSCT检查显示节段性肠壁增厚并异常强化,肠腔狭窄5例,木梳征5例,肠系膜淋巴结增生10例,腹腔脓肿1例,不完全肠梗阻2例。小肠MSCT检查中病变范围累积结肠22例,回肠24例,盲肠5例,直肠1例。小肠MS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0%、77%、67%、67%,消化内镜为36%、61%、44%、53%。结论小肠MSCT检查是诊断小肠CD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并可判断病变的活动期,能较好的评估活动性CD,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微钙化对乳腺癌尤其是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意义重大。乳腺钼靶及高频探头超声检查为触诊阴性的乳腺病变的检出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而确诊尚需要病理学的支持。微钙化是乳腺病变中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之一,有报道指出50%触诊阴性的乳腺病变行钼靶或超声检查均可探及微钙化[1]。超声引导下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系统活检术(简称Mammotome活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触诊阴性或有微钙化乳腺病灶的病理活检,由于其可在同一病灶处反复多次取材,故可以提供足够的组织样本。有研究指出,相对于传统的针吸细胞学穿刺检查,Mammotome活检术在确定微钙化病灶性质方面优势明显[2]。我院已开展此项手术并用于触诊阴性或微钙化乳腺病灶的诊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并对其在乳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侯春杰  蔡秀军  范小明  汤靖岚 《应用数学》2013,35(14):1378-1379
血精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症状,其病因复杂多样,单纯的炎症直至泌尿系统的恶性病变均可导致该症状的产生[1]。单纯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不易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故以往血精症常因无法确定病因而被诊断为“特发性”。随着现代影像医学的发展,尤其是经直肠超声检查在临床的应用,使以往被诊断为“特发性”的病例数量大幅度降低[2]。经直肠超声检查可近距离观察靶器官,图像分辨率高,可准确显示精囊、前列腺、射精管的病变,为血精症病因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通过对172例血精症患者行经直肠超声检查,旨在探讨该技术在血精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通信作者:蔡秀军,E- mail:cxjzu@hotmail.com   血精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症状,其病因复杂多样,单纯的炎症直至泌尿系统的恶性病变均可导致该症状的产生[1]。单纯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不易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故以往血精症常因无法确定病因而被诊断为“特发性”。随着现代影像医学的发展,尤其是经直肠超声检查在临床的应用,使以往被诊断为“特发性”的病例数量大幅度降低[2]。经直肠超声检查可近距离观察靶器官,图像分辨率高,可准确显示精囊、前列腺、射精管的病变,为血精症病因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通过对172例血精症患者行经直肠超声检查,旨在探讨该技术在血精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检测在脑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9例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按术中是否采用实时超声检测引导手术分为两组.超声引导组20例,术中通过超声检测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深度及其与周围组织和血管的关系,制定最佳手术入路,并通过实时扫描,监测病灶的切除情况,病灶切除后再次超声探查有无残留病灶和血肿.另19例为对照组,术中不用超声引导,其他均按传统方法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切除时间、脑组织切开次数、切口肿瘤直径比值以及患者症状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病灶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全切除.影像学与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达100%.(2)两组患者病灶在手术显微镜下均被发现,超声引导组患者术中病灶显示率为100%,并完整显示病灶的大小、位置、范围及形态,准确定位.(3)脑组织切开次数超声引导组均在3次以下,而对照组仅10例(52.63%)在3次以下,7例(36.84%)达3次以上;切口肿瘤直径比值超声引导组为1.22±0.22,低于对照组的1.45±0.36;病灶平均切除时间超声引导组为(55.70±12.66)min,少于对照组的(82.16±31.23)min;并发症发生率超声引导组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9%;两组上述数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中实时超声引导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的定位准确、可靠,能指导术者准确选择手术入路,避开重要的脑功能区、血管和其他重要结构,精准切除病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神经组织损伤和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后残端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2008年1月至2013 年12 月收治子宫切除术后残端阴道VaIN 43例,对其先期疾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先期疾病有宫颈上皮内瘤变17 例(39.5%),子宫颈癌24例(55.8%),子宫肌瘤1例,子宫内膜癌1 例。继发VaIN的中位时间为术后21个月。24例(55.8%)无临床症状,13例(30.2%)阴道分泌物增多,6例(14.0%)有阴道烧灼感。病变多位于上段阴道(34/43,79.1%)。38例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阳性率为92.1%(35 /38),其中30例在两次病程中均为阳性。40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4例经腹行全阴道切除术,7例经会阴行阴道部分切除术,29 例行高频氩气刀黏膜剥脱术。术后2 例(4.7%)病变持续,5例(11.6%)缓解后复发,均为VaIN。4例再次行黏膜剥脱术,无一例进展为浸润癌。结论子宫切除术后残端阴道VaIN多见于子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位发病时间为术后21个月。HPV 感染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手术导致的阴道黏膜受损可能促进了VaIN 的发生。高频氩气刀阴道黏膜剥脱术治疗VaIN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鼻咽癌放疗后颈动脉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接受放疗并随访2年以上的鼻咽癌患者40例作为放疗组,对照组30例为新诊断还未实施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患者颈动脉狭窄部位和狭窄程度,主要检测指标有:颈动脉管腔内径,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部位、大小、形态、回声及颈动脉血流情况,同时分析两组间相关危险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结果两组间相关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吸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间颈动脉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患者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发生狭窄情况远远高于对照组。颈动脉狭窄率>50%仅见于放疗组。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可导致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增加、形成斑块继而发生狭窄,而超声检查在颈动脉损伤的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及术后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了样本相互独立,但不同分布的情况下后验概率函数的表达式及其与序贯后验概率函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先验分布和条件分布为0-1分布情况下贝叶斯后验概率大小的比较方法,结合贝叶斯检验分析法安排医疗检查,使其在不降低诊断准确率的前提下,节省检查费用,提出了合理安排医疗检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8例女性乳腺患者进行MRI检查,先进行双侧乳腺常规MRI平扫,再进行双侧乳腺扩散加权平面回波(EPI)序列扫描,最后行乳腺动态增强扫描。通过后处理,得到病灶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根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特点及ADC值,结合常规MRI形态学特点进行良、恶性病变诊断。MRI诊断为恶性肿瘤19例,良性病变29例。手术或活检病理结果证实MRI诊断为恶性肿瘤的19例患者中,18例为恶性肿瘤,另外1例为良性肿瘤(旺炽性腺瘤);MRI诊断为良性病变的29例患者,手术或病理活检均证实为良性病变。MRI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7.9%(47/48),与手术或病理活检准确率(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044,P=0.834)。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可提高乳腺疾病影像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渤海周围25个地磁台站1973—1979年急始、湾扰等短周期事件,以及静日、抗日和磁暴的频谱成分,发现包括唐山震区在内的渤海地区存在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北部的昌黎、宁河、宝坻一带异常最强,垂直分量的变化△Z为正,南部的烟台附近异常最强,△Z为负,周期为5分钟至2小时的异常变化最为明显。应用三维电磁感应的数值理论,拟合了与这种短周期地磁异常变化相应的上地幔高导层电性结构,发现渤海地区有一上地幔高导层的局部隆起,唐山地震位于隆起部位的北侧边缘。与隆起构造相应的附加热应力,其量级高达千巴,很可能是唐山地震的重要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75岁,农民。因“畏寒、发热伴咳嗽、胸痛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畏寒、发热伴咳嗽、胸痛,最高体温39℃,疼痛以胸骨下及左侧胸部为主,深呼吸加重。2012-12-04当地医院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上叶纤维硬结灶、右下肺感染性病变,左上肺及右下肺可见散在小结节影;血常规:红细胞2.31×1012/L,血红蛋白69g/L。住院期间给予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针抗感染治疗,症状未见好转,2012-12-10转入我科,查体:T37.8℃、BP128/72mmHg;神志清晰,消瘦明显,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皮疹、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桶状胸,胸骨中段压痛明显,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浮肿,双侧巴氏征(-)。患者有吸烟史40年,1包/d,近来吸烟较前减少,有饮酒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肝炎及结核等传染病史,曾经从事山货贩卖数年。入院后给予头孢吡肟针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同时联合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入院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5×109/L,中性粒细胞68.20%,淋巴细胞14.50%,嗜酸性粒细胞6.80%,红细胞2.50×1012/L,血红蛋白74g/L,红细胞压积0.21;C 反应蛋白74.50mg/L;红细胞沉降率>140mm/h;肝肾功能基本正常;白蛋白24.3g/L,球蛋白38.2g/L;抗结核抗体阳性;大、小便常规、急诊肌钙蛋白、血凝常规、肿瘤指标、抗核抗体、肝炎抗体、抗HIV抗体、梅毒抗体均无异常;总IgE 3765.00IU/ml;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1.90;腹部B超检查肝、脾未见肿大,肾上腺未见占位;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入院当天由于患者胸痛明显,急诊胸部增强CT检查显示:肺门及右下肺斑片影,肿瘤考虑;两肺感染性病变伴少量支气管扩张;双侧胸膜病变,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右侧肩胛骨及胸骨中段骨质缺损,转移灶考虑(图1、2)。入院第2天行胸骨病变部位穿刺针吸涂片检查结果提示:涂片内大量脓性渗出组织中见小块状红染坏死样物及数个多核细胞,结核性炎首先考虑。由于入院后抗感染治疗1周体温未见明显下降,多次痰涂片找抗酸杆菌及癌细胞菌阴性,痰培养未见致病菌,于2012-12-17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右下叶支气管开口脓性分泌物,吸出后管腔通畅,分泌物及刷片、灌洗液检查未见异常;胸腰椎MRI检查示:胸腰骶椎及部分附件、双侧骶髂关节多发异常信号,转移首先考虑;头颅MRI检查显示老年性脑改变,骨骼ECT检查显示:胸骨、右侧锁骨、双侧多根肋骨、右侧肩胛骨、胸腰椎、右侧骶髂关节、右侧髋骨、左坐骨、右股骨上段示踪剂分布浓聚,提示骨转移灶存在。由于不能排除肺癌骨转移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分别于19日、24日行经皮肺穿刺、右肩胛骨病变部位穿刺及骨穿检查。骨髓涂片显示:粒系增生活跃,红系增生减低;骨髓活检显示造血组织增生底下。肺穿刺及肩胛骨穿刺组织病理提示:肺组织内见多量泡沫状细胞聚集,胞浆内可见PAS染色阳性之红色小孢子(图4、5),病变符合组织胞浆菌感染。2013-01-01给予伊曲康唑针静脉滴注(前3天0.2g,2次/d,此后0.2g,1次/d)抗真菌治疗;治疗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14d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8.0×109/L,中性粒细胞76.80%,淋巴细胞12.00%,嗜酸性粒细胞4.10%;14d后给予伊曲康唑片0.2g,2次/d口服治疗,服药时与可乐同服。患者出院后一直门诊随诊,体温正常,2013-03-14复查胸部CT显示右下肺病灶明显吸收,仅遗留少许纤维条索病灶(图3),复查总IgE 2753.00I-U/ml,较前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miR-129在食管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期、分化程度及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提取106例患者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的总RNA,应用real-time PCR检测两者miR-129的表达差异.结果106例食管鳞癌标本中,有36例(33.9%)出现了不同程度的miR-129表达上调,另有58例(54.7%)出现了miR-129的表达下调.男性、有饮酒史的患者癌组织中miR-12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女性、不饮酒者(P<0.05),miR-129相对表达的升高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均存在相关性(均P<0.05).miR-129表达升高的患者无病生存期较表达不高的患者缩短(P<0.01),miR-129相对表达水平、肿瘤分化程度和性别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因素(P<0.05).结论 miR-129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癌进展,miR-129表达的升高可能提示食管鳞癌患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宝石能谱CT(gemstone spectral CT,GSCT)对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2例胃镜下组织学活检证实为胃癌并行GSCT(GSCT 组,24 例)或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DSCT 组,28 例)的患者,两组除常规CT增强检查外,GSCT在动脉期应用能谱成像GSI(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软件,获得区域转移淋巴结与胃癌病变的能谱衰减曲线,对比分析两组CT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符合率及GSCT 对转移淋巴结评估的准确性。结果 通过计算淋巴结大小、CT 值差值及短长径比值的方法,GSCT 组评估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符合率高于DSCT 组(P<0.05);胃癌及转移淋巴结能谱分析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SCT 检查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高于DSCT;GSCT可对胃癌术前转移淋巴结进行详细判断,并对术前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在腹部创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32 例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 和彩色超声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 检查对腹部创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3.67%、97.06%、94.69%;彩色超声检查对腹部创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6.96%、86.36% 和86.73%;两种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T 对腹部创伤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都较高,可作为腹部创伤后对实质脏器损伤情况评价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国内某三甲医院内镜中心的内镜作业时间进行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分析。以估计出的内镜作业时间统计模型为基础,提出优化内镜作业次序策略,即作业时间显著较小者作业次序提前,否则仍遵循先到先服务原则。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本策略能在尽量不打破先到先服务公平性前提下,减少平均停留时间,进而减轻医护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结节性甲状腺肿背景下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疾病中的105个可疑结节均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增强特点,所有病灶均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结果恶性结节主要呈低增强(44.8%,30/67),良性结节主要呈等增强(39.5%,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结节均以不均匀增强表现为主(60.5%、6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主要呈慢进同出(62.7%,42/67),良性结节主要呈同进同出(50%,1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造影对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背景下良、恶性结节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股票市场整体出发,研究投资者当期损益结果和前期损益结果对风险偏好的影响,以考察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动态特征.主要将GARCH-M模型中的风险补偿系数拓展为随投资者的损益结果发生变化,考察不同时期下投资者的损益状态和损益大小对风险偏好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在当期收益状态下是风险规避的,在当期损失状态下是风险寻求的;而在前期损失状态下是风险规避的,并且不受前期收益状态的影响.同时,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还受不同时期损益大小的影响,其风险规避程度与当期收益大小成正比,风险寻求程度与当期损失大小成正比;对于前期损益大小,其风险规避程度与前期损失大小成正比,并且其风险偏好也不受前期收益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