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层次分析法(AHP)和数据包络分析(DEA)相结合构建了两种方法的联用评价模式,对使用该方法评价城市交通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后续决策指导方面进行了探讨.该方法对AHP法在多个决策单元定量对比分析和DEA体现决策者偏好方面进行了改善.从影响城市交通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城市综合发展、道路设施水平、交通运输功能和交通环境质量等方面出发,建立了城市交通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并应用于深圳市实证分析,通过AHP分析认为深圳市2000~2007年城市交通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在波动中缓慢上升,再通过27个城市2005年数据DEA有效性分析和投影分析,得到深圳市在城市交通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总体效率为0.9729,并得到了其要达到DEA有效的调整方案和部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班花费时间是反应交通拥堵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指标的长短可以衡量一个城市产业结构规划的合理性、交通网络构建的合理性、功能分区建设的合理性以及城市人力资源分布的利用程度、居住的适宜程度、人们生活的幸福程度等.因此,计算了2008-2013年中国其中31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均上班花费时间.选取造成交通拥堵的4个主要因素:私家车保有量,城市交通承载力,公共交通系统,科技创新发展中的17个指标对拥堵时间进行时间与空间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中国各省市自治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合理性建议,以期为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城市交通管理提供实践参考,推动我国交通出行更安全、更便捷、更经济、更环保、更舒适的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熊励  杨淑芬  张芸 《运筹与管理》2018,27(1):117-124
近几年来,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极大制约了城市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为了准确掌握交通实时拥堵状况,改善城市交通,便利市民出行,本文深入挖掘城市交通拥堵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基于交通5S要素的城市拥堵理论模型,运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方法工具,以上海静安寺、上海站、陆家嘴周围三大拥堵路段的交通数据集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由该模型获得的城市交通拥堵预测值与上海实际交通路况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表明交通5S模型与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评价城市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4.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先进性的体现,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评价对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石家庄为例,构建由12个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运用样本数据训练BP神经网络模型,评定出2011-2016年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等级,给出结论与建议.结果表明:石家庄城市智慧度较低但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上升比较明显,预计未来智慧建设水平继续提升.建议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强智慧政务能力,为石家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畅通性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城市规模、交通政策、出行结构及交通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影响.运用双重差分的核心思想,结合聚类分析,采用分位数回归,解决了内生性、控制组受影响的问题,从影响武汉交通畅通性的众多因素中,剥离出ETC系统的净贡献.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碳效率评价较多关注经济产出而忽视了福利与人口因素的不足,构建了涉及经济、福利及人口的"全碳效率"评价体系;并针对DEA模型要求评价样本数大于指标数2倍的严格约束,引入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全碳效率"评价指标的精简.首先,选取28个关键生产要素作为投入指标,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降维为8个合成指标;然后,构建涉及经济产出、福利提升和人口承载三要素的"全碳效率"产出指标;最后,应用DEA-VRS评价模型对我国其中30个省域"全碳效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主成分分析与DEA相结合的方法用于评价包含指标较多的区域"全碳效率"是有效的;2011年至2014年,广西的"全碳效率"从弱有效提升为有效,天津、河北、湖南和辽宁的"全碳效率"从无效提升为有效,山西、浙江、广东和重庆的"全碳效率"从有效降至无效,而湖北的"全碳效率"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7.
现有城市交叉口安全评价方法多以交通事故数据统计为基础,方法存在数据收集时间较长、评价时间跨度大等不足,研究综合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和交通冲突理论,对交叉口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研究.首先,建立交叉口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构成.接着,提出基于交通冲突理论的城市交叉口层次分析-可拓安全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多层次性和可拓学的矛盾统一性从宏观角度综合评价城市交叉口的安全状况.其次,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获取全景的交叉口运行情况,提取交叉口渠化形式和交通冲突分布特征,并提出交叉口安全改善措施,运用微观仿真评估改善措施的有效性.最后,以天津市气象台路与平山道交叉口为例,运用无人机进行航拍,从航拍录像中提取交通冲突数据,运用层次分析-可拓安全评价模型,评估得出该交叉口的安全状况一般.另外,提出交通设计和交通信号控制的优化措施,运用VISSIM软件仿真验证,仿真结果显示:采用改善措施后,交叉口的行程时间减少11.02%,延误减少14.68%,排队长度减少13.64%,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得到了较好的提升.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用于城市交叉口的安全评价与优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空气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公共交通将成为居民出行的首选方式.文章对2006-2015年北京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碳排放进行测算,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分析碳排放效率,并借助ML指数分析全要素生产率跨期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公交车的碳排放效率最高,但有明显下降趋势,提高运营效率是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地铁虽有前期巨额资金投入压力,其碳排放效率仍波动上升,进一步扩大地铁运行规模有助于提升系统的碳排放效率;出租车的碳排放效率非常低,应推进更新换代进程,加大技术投入.文章可为北京相关部门制定交通发展规划、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通承载力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二程.根据交通承载力的特点、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的模糊性,将城市交通承载力分为交通设施承载力和交通环境承载力,结合城市交通现状构建了交通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并将其与模糊一致矩阵的主观赋权法相结合,提出基于组合权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表明,组合评价方法比单一评价方法更符合城市交通承载力的实际状况,从而为交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各区的人口-经济分布直接决定了各区之间的车流量,从而决定了城市的交通拥堵程度.充分考虑各区入口经纬度、道路基本路况和人口-经济分布等构建交通指数模型,探究各区入口的拥堵情况.之后从市民出行的角度构建评价模型,评价城市各区布局是否合理.最后,构建非线性规划模型,为城市各区人口经济合理分布提供政策建议.以深圳市为实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接下来应该着重发展罗湖、南山和盐田区的经济,住房规划首先考虑南山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交通部门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制订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而城市公共交通非高峰期的出行人群交通方式选择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几种不同的交通出行方式的分路段成本,建立了具有非高峰期特点的多方式出行路网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计算求解,依据结果对非高峰期公共交通出行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西部地区省会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对于我国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以西部省会11个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构建熵权可拓物元模型比较评价了2016年各个省会城市的竞争力.结论如下:①从总体上来看,11个省会城市竞争力水平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分异.②从综合指标关联度分析来看重庆城市竞争力较强,其次是西安、成都,竞争力较弱的为银川、呼和浩特和贵阳.③由于重庆、西安等市在对外开放竞争力中水平较高,而兰州、银川、呼和浩特等在此指标中水平较低而导致其城市竞争力水平较低.通过构建物元可拓模型,得出西部省会城市竞争力等级及排名,同时也可为西部省会城市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灰色聚类法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评价难以做到客观、全面、准确的问题,构建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递阶层次结构;运用灰色聚类分析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利用该评价模型,对青岛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进行了实例分析,运行表明,评价结果与青岛市就公交现状所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基本吻合,提高了评价效率,从而提供了一条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ITS作为城市交通发展的一项重要投资,对其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价正日益受到普遍重视.使用回归模型评价ITS提升城市交通畅通性的贡献,并以广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2011和2012年ITS对交通畅通性的贡献分别为9.23%和23.74%.研究结果显示,ITS对提升交通畅通性具有一定的贡献价值,但由于其应用的滞后性,价值只有在后期不断积累中才能逐渐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共交通属于社会公共产品,其建设与运营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需要考虑社会效益.从公共服务水平、乘客满意度和可持续发展三个大方面考虑,构建了公共交通运营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从而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然后运用该指标体系和模型对上海市公共交通情况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并指出上海公共交通运营社会效益处于中等水平,提高"安全水平"和"平均出行时间"等指标水平将显著的提高其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运用解析推导方法对收费机制下利己-利他混合交通均衡分配问题的效率损失进行研究.首先,构建了收费机制下利己-利他混合交通均衡分配问题的等价变分不等式模型;然后,通过解析推导方法得到了收费不作为系统总出行时间成本一部分时的效率损失上界;最后,给出了路段出行时间成本函数为多项式函数时的上界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效率损失上界与路段出行时间成本函数类、利他系数以及出行需求划分系数相关,结论以现有文献有关结论为特例.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结构方程(SEM)理论,以2008年统计数据为样本对影响城市现代化的测量指标进行了一阶、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了结构方程模型.并以测量指标在因子上的负荷、路径系数为基础构建权重,建立了城市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重要城市(直辖市、主要省会城市)现代化水平程度进行了相对评价,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道路交通态势判别精度,构建了交通态势判别集对分析模型,该模型从交通态势的同一性、差异性、对立性三个维度,构建了路段饱和度、行程时间比、行程速度的六元联系度函数,以及基于梯形模糊数截集的差异度系数取值函数。基于路段检测器数据,分别利用集对分析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行程时间比模型对交通态势进行判别,并将判别结果与《城市交通运行状况评价规范》(GB/T33171-201)中交通特征参数所表征态势等级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集对分析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行程时间比模型的MSE误差值分别为0.12、0.17和0.46,证明集对分析法误差更小且抗干扰性更强.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能源瓶颈突出表现为结构性矛盾。本文以能源经济学为理论支撑,从低碳经济发展对能源结构要求的角度,提出了社会经济效益、能源规划效益、环境效益等三个维度,并分析了各个维度的构成要素;综合运用粗糙集理论和AHP法进行指标约简和权值计算,构建了低碳经济范式下能源结构优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各评价指标设置分级标准,通过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对2010年我国10个省份的能源结构优化程度进行多指标综合测度与评价,阐明了该评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及评价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承载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和保障城市运行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承载能力面临压力和挑战.在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范畴、种类、配置、衡量标准等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法和德尔菲法从中小学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基础生活设施、道路与交通设施、环保卫生绿化设施七个方面确定17种具体公共服务设施并选取47个衡量指标构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基于德尔菲-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评价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全国35个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承载能力现状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实证,验证了构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评价体系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