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宋晓平 《数学通报》2005,44(2):19-21
课程目标是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对学生身心发展目标和方向的规定.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第一要素.高中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具体目标是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说明.笔者通过学习,体会到《新标准》的目标体系是整合与发展的目标体系,是数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能力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徐文  杜萍 《中学数学》2023,(21):89-90
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基于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提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路径,即有效的导、有效的学、有效的练、有效的测.  相似文献   

3.
<正>解读新课程标准,发现要实现的目标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体。可见,新课程改革已经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珠心算是以新颖多变且具  相似文献   

4.
在新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有一点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育终身学习的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指出:懂得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数学文化有一定了解并持包容态度.说明《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文化的教育理念,提出数学教学中要体现和渗透数学文化.  相似文献   

5.
吕国袆 《数学通报》2007,46(9):16-18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集合与函数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第一,集合与函数是学生进入高中数学的门户,是初、高中数学的衔接点.通过对集合与函数的教学,既可以检验学生对初中代数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为今后学习高中数学打下基础.第二,从整个数学体系来看,集合与函数是它的基石,每个数学分支都渗透着集合与函数的思想和应用.第三,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在集合与函数的教学中,最能体现新课改理念中的三个维度的教学思想,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端正态度,激发兴趣大家知道,在数学教学中也存在一…  相似文献   

6.
1998年启动的上海二期课程改革,其重要标志是构建起“三维”教学目标,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要求的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既是三个不同维度的目标要求,又是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目标整体.其中,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是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关键,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过程与方法,就可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过程性目标的确定与实现是广大教师普遍感到困难的问题,笔者对此进行探讨. 一、对“过程性目标”的认识 每一次教学活动总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或者质量规格,通常有两种表达形式:行为目标和过程性目标.  相似文献   

8.
2007年秋季升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是我县第一轮初中课改实验的首届毕业生,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程目标、课程的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具备一些新的特点,了解这些变化和特点,有利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相似文献   

9.
“几何概型”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框架中必修3模块第三章第三小节的内容,是新增加内容之一,在教学要求上是“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会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教学上的基本要求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简单化、机械化,恰恰相反,本节内容是极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的重要载体,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本文介绍一节公开课的授课情况并做简单评析.  相似文献   

10.
高一新生学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秋季升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是我县第一轮初中课改实验的首届毕业生,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程目标、课程的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具备一些新的特点,了解这些变化和特点,有利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增强教学针对性,促使学生尽快适应和顺利进行高中阶段学习.下面结合初中数学内容和要求的变化,给高一的数学教学提几点建议.1全面了解学生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习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全面分析了解初中课改后的高一新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2005年,江苏省全面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数学课堂如何将教学内容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来创设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情境,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应的探究模式,开展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达到课改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有效实现,促进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学习的科学素养形成.新课改的重要理念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12.
数学学习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构成学生的"知识基础",蕴含其中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形成学生的"思维与能力",过程中所体现的学习品质与学习心理构成其"人格意志",而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教学的"再创造"与数学应用来加以体现[1].相应地,数学教学设计也就包含了"知识立意""能力立意""人文立意"这三个维度,其本质就是教学设计的目标定位,这恰好与课程标准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这三个维度相呼应.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高中数学教学要以主题教学即单元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将教学的视野从课时拓展到单元,从关注一节课的教学到关注更大范围(如一个单元、一章、一个主题)的教学,应重视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以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更高层次的角度来思考教学.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发生过程,不讲背景和过程,把结论硬塞给学生.不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割裂过程与结果的连续性,没有合理理解数学教学的过程特征,忽视过程本身的丰富的内在价值,数学教学往往是结果取向和目标取向.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强调数学教学的过程特征,彰显数学教学的过程价值是《数学课程标准》的突出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5.
马佑军 《数学通报》2021,(2):41-44,55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即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使学生尽可能好地吸收知识,从而进行“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是对于数学教学的主体——学生而言的,体现在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中.笔者结合“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课,对数学有效教学的相关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针对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称“三维目标”,笔者认为,三维立体目标是一体三面,关键是如何落实“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过程设计要注意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规律、特点等,这样有利于学生透过现象了解本质,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二是通过关注学习的过程、方式、手段等途径来掌握学习的策略,从而达到由“学会”到“会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用新课程标准指导数学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市高中数学二期课改已走过三年历程.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不断增强,数学教学健康发展.高中数学二期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回顾三年来的实践,如何充分发挥二期课改所达到的目标,如何更有效的开展数学教学,谈谈笔者的看法.一、高中数学二期课改的改革与创新1.课程目标的改革与创新仔细研读新的课程方案,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从时代要求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明显的特征.调整后的课程目标突出强调了数学创新精神、数学实践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为目标,养成学生运用…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两个转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孔亚峰 《数学通报》2005,44(12):6-8
回顾课程改革与发展史,我们发现,许多重大的甚至影响深远的课程改革在从改革蓝图转化为改革实现的过程中,在试图实现预期目标的一系列操作之后,改革要么停滞不前,要么面目全非.而目前,我国正处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阶段,但更多的教师在面对它时却是手足无措、彷徨无计.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的现实与改革的理想,现实的结果与预设的目标之问有着较大的差距.这是由于新课程的实施增加了教学中的不稳定因素,教学目标由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元价值取向组成,教学对象不再是统一规格的,而是个性化的,教学内容综合性加大,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却未能及时与新课改接轨,也就造成了教学准备与教学实施的脱节.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实现我国新课程改革所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必须在备课过程中完成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设计应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的教学质量离不开优秀的教学设计,这是不争的事实.什么是优秀的教学设计,可能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应该是统一的,那就是:任何优秀的教学设计应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学生的基础是什么?笼统地讲,就是学生的三维目标基础:知识与技能基础,过程与方法基础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一些示范课、公开课上,教学设计时有背离学生基础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