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组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综合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分别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投影法对西部7省(区)1市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Borda法对两种单一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组合,得出组合评价结果.与单一方法相比,组合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作为全面提升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引入空间统计学的相关方法来分析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差异性问题.首先选取若干反映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来综合评价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旅游业整体的发展水平.然后基于因子分析得到的"因子得分",通过绘制我国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分位图来直观地表现和分析2009年我国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差异问题。接着,从旅游资源、旅游交通、旅游接待设施以及旅游服务等方面选择了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9个指标,分别构建普通线性回归模型和空间自回归模型来分析造成这种发展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社会发展水平资料进行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给出全国30个省(市,区)社会发展水平的排行榜。  相似文献   

4.
建立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18个县(市)作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提取出综合经济实力因子、农业发展实力因子、生活质量因子、投资因子和第三产业发展因子5个主因子,并基于主因子得分矩阵对18个县(市)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反映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和工业生产规模的综合经济实力因子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农业发展实力因子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论文认为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县域经济,所得结论客观、可信,能够较好地反映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建立人才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各个主因子得分,通过聚类将中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若干类别;对于每一类别,分别构建物质资本、人才资本、一般人力资本等到经济产出之间的改进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得到不同类别地区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而计算全国人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总体水平.研究表明:2001-2010年期间,31个地区按照人才环境可分为3类.第一类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人才环境发展水平最高,人才经济贡献率为27.13%;第二类地区包括广东、浙江等东部沿海6个省份,人才环境发展水平居中,人才经济贡献率为24.91%;第三类地区为其余22各省份,人才环境发展水平偏低,人才经济贡献率为18.78%.全国人才经济贡献率总体水平为22.68%.  相似文献   

6.
选取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1年至2017年相关指标项数据,通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对各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根据提取的因子对各地区进行了K-Mean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各省市水资源承载能力总体差异显著,广东、山东、江苏、四川承载能力较强,海南、青海、宁夏的承载能力较差.2)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5类地区,各类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和开发利用程度均不一样.建议各地区把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的利用有效结合在一起,保证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技术产业以其特有的创新性、战略性等优势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以广义DEA模型为基础,首先测算了中国其中27个省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然后分别应用激进型、平均型和保守型效率测算方法对27个省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2007-2016年的创新效率进行研究,并对中国七大城市群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平均型效率测算方法得出的结果更接近实际值;2)中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效率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3)省际间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呈现"东强西弱"的特点;4)尽管中部地区创新效率仍低于东部地区,但近几年有明显改善;5)七大城市群中,京津冀和成渝城市群发展潜力巨大,而哈长城市群则应借助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扭转效率低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数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信息化与经济指标资料为基础,运用加权回归、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讨论了全国31个省(市、区)信息化水平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给出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排行榜。并提出若干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因子分析模型成功实现了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本文首先剖析了因子分析模型的基本原理与评价实施过程;其次,针对全国31个省份畜牧业发展水平的8个关键指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最终求得涵盖猪牛羊生产能力、畜牧业贡献能力在内的黑龙江省畜牧业整体竞争能力位列全国第12位,有效证明了应用因子分析模型解决畜牧业发展水平评价问题具有较强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面向对象的稳健性因子分析R软件包Robustfa,对2011年全国除港、澳、湾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家庭现金消费支出的8个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通过使残差矩阵的元素平方和达到最小,发现了一个组合一主因子法与稳健性Mve估计量.通过由稳健性Mve估计量计算的马氏距离大于临界值,我们发现共有10个异常点.用经典估计量和稳健性Mve估计量计算的样本相关阵、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因子对原始变量的贡献、贡献率、累积贡献率、样本相关阵的特征值的碎石图、前两个因子得分的散点图、因子得分、按因子得分排序等结果均有较大的不同.最后通过组合主因子法与稳健性Mve估计量将8个指标归结为两个因子:基础消费因子和消费倾向因子,根据每个省份的两个因子得分情况对该省份的家庭现金消费支出情况作出综合评价,并根据稳健性因子分析的结果给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科学地评价我国各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选取10个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收入因子、对外开放度因子和资本投入因子从不同层面上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水平差距极大,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领先,中东西地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较落后.根据地区经济状况,给出提高其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贾颖颖  郭鹏  赵静 《运筹与管理》2015,24(2):208-214
采用匹配基尼系数对我国创新系统投入产出匹配性程度进行了测算。通过构建基于基尼系数的TOPSIS熵权评价模型,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创新投入产出匹配性进行了评价,对各地区投入产出匹配性评价值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新系统投入产出呈现出不匹配的状态,形成了京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个极化区域。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构建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区域创新投入产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海选省级信息化初始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定量筛选方法对初始指标体系进行变量筛选;保证筛选出的指标对评价结果有显著影响的前提下,构建了省级信息化评价简约指标体系;用22%的指标反映了99%的原始信息.最后综合各主成分构造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31个省的信息化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了较好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从需求因素、供给因素、技术因素、可持续发展和对外贸易五方面构建了中国工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反映指标变异程度差异信息的熵值法和离差最大化法以及反映指标关联程度差异信息的BP-DEMATEL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运用最小距离—最大熵方法对不同的权重结果进行集成得到组合权重,以此权重对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静态与动态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中国工业结构转换能力各省份非均衡发展现象突出,呈现从东向西阶梯状递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学视角构建了科技人才效能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生态位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了我国30个省市的科技人才效能的发展程度和产出效率,结果表明,第一,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科技人才效能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第二,技术进步效率对我国30个省市科技人才效能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明显的影响,应该引起重视;第三,从分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变动情况来看,全要素生产率最高的为中部地区,其次为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最低为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省域低碳经济发展分类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区域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在省区低碳经济分类评价中,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聚类分析和系统工程学中的密切值法,结合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对相关指标的数据样本进行了聚类分析,将低碳经济发展相类似的地区划成群体,再用密切值法对聚类所得的群体进行排序,从而评价出各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余鹏  马珩  周福礼 《运筹与管理》2019,28(12):170-177
针对传统碳效率评价多为单一经济产出的静态评价的不足,从经济、福利及人口等角度构建碳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把TOPSIS、灰色关联理论和矢量投影法引入到碳效率评价中,在传统加法合成和乘法合成组合赋权的基础上利用级差最大化法对评价指标赋权;并进一步引入时间变量对时间序列赋权,利用时序算术平均算子对前后两次加权进行集成,提出一种基于级差最大化组合赋权的TOPSIS灰关联投影动态评价模型。以泛长三角区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显示:该区域碳效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产业发展不均衡。研究认为,应充分挖掘该区域的战略优势和发展潜力,协同发展,实现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8.
海岛旅游绩效是衡量海岛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准.基于中国12个海岛县2001-201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海岛旅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旅游综合绩效指数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海岛旅游绩效的影响因素,剖析海岛旅游绩效的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海岛旅游绩效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普陀优势突出,长海和平潭弱势明显;2)海岛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海岛生态环境质量是海岛旅游绩效的连续影响因素,腹地经济发展水平、海岛地区产业结构、海岛交通条件、海岛旅游服务水平、海岛科技信息水平等项要素在各时期分别起到显著的影响作用;3)诸多影响要素相互作用驱动海岛旅游绩效不断发展变化,形成海岛地区旅游绩效的综合驱动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