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通过运用四阶段DEA的方法,首先分析环境变量对各地区技术效率的影响,并得到过滤掉环境因素影响的技术效率;再运用Bootstrap技术,得到各地区纠偏后的技术效率.结果分析表明:可节约劳动的调整对东中部地区效率变动产生较大的影响,资本调整仅起次要作用;可节约资本与劳动的调整对西部地区效率变动都产生重要影响.环境变量的作用表现为:民营资本、基础设施、产业升级、FDI等因素对提升地区技术效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知识集成与技术创新、资本投入与收益激励、市场需要与成果转化中资源配置的作用特征,结合产学研合作过程的构成要素与相互关系,利用Vensim PLE软件构建了多元反馈的动力机制模型.通过模拟仿真对产学研合作过程的演化趋势、作用绩效和反馈机制展开分析.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知识链与技术链具有明显的协同特征;加强原有产学研合作模式,对创新驱动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效果不明显;嵌入多元反馈路径后,能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显著提升产学研合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税收优惠-行为-经济后果"的研究范式,利用2012-2016年191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以研发投入为中介变量,研究税收优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并探索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实证结果显示:税收优惠对企业绩效和研发投入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在税收优惠与企业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当有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增大研发力度以提升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4.
崔玮  王三银 《运筹与管理》2016,25(2):156-164
本文从生产系统角度构建全面分解城市非农用地碳排放驱动因素的PDA模型。基于非参数距离函数和环境DEA生产技术,借助生产分解分析的方法将中国28个省区市的城市非农用地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分解到三个层次。结果表明,全国水平的技术进步、农用地利用结构碳强度、潜在非农用地利用强度、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绩效是正向驱动;规模效应、技术效率、资本投入绩效、劳动投入绩效和非农用地投入绩效是负向驱动。三大区域的正负驱动因素与之稍有不同。因此,提高资源的投入绩效和技术效率是缓解城市非农用地碳排放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2004-2013年对30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面板数据,采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依次从总体样本、模仿威胁和研发能力三个层面,实证检验了进口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从总体看,进口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升对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考虑模仿威胁,发现模仿威胁程度不同的进口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都会增加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考虑研发能力,发现知识产权保护的促进作用依然显著.  相似文献   

6.
随着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予以扶持.研究选取我国31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其经营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剔除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后,这31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无论是综合效率还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有所提高;纯技术效率对公司综合效率的影响更为直接,其效率提升或下降影响着综合效率提升或下降;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经营效率水平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分别表现为GDP的增长和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对经营效率的提高具有消极作用,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经营效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研究就此提出:应把握发展契机、协调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继续增加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不断创新投入途径、适度缩减政府财政扶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水利  李雷 《运筹与管理》2021,30(3):190-198
如何提升产业创新效率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选取2009~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 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双视角探讨了互联网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互联网显著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 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 同时这种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与区域差异, 有助于缩小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间的创新效率差距; 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 互联网可以通过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与成果转化能力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产生促进作用。本研究可为有效推进“互联网+”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许伯桐 《运筹与管理》2018,27(11):193-199
本文选择创新型上市公司2006~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专利产出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专利数量的剧增对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专利质量才能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专利质量对高科技企业、国有企业和知识产权保护好地区的企业经营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专利质量通过影响企业在产品市场中的市场势力进而作用于经营绩效。最后,为提升企业的专利质量,本文从企业自身和政府部门两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将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和经济转化两个阶段,考虑初始创新投入在两阶段分配、非研发投入及新产品开发费用等因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构建共享投入关联型两阶段DEA模型,并测度了2013~2015创新年度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整体效率与两阶段效率。结果表明:大多数区域高技术产业初始创新投入对研发产出和经济产出均有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整体效率与两阶段效率都较低,且各区域创新效率水平差异较大;技术研发效率水平高于整体效率水平,而经济转化效率水平低于整体效率水平。最后,依据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两阶段效率及其在整体效率中的权重对各区域进行重分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单边突破式、双向协调式等多条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0.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3):495-505
本文运用2010-2016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样本,系统考察了现金流不确定性对于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价值的影响及对于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相关关系的调节作用。随后,依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融资约束理论将样本分组,进一步的验证企业生命周期和融资约束程度差异对于现金流不确定性调节作用的效果差异。研究发现,在当前"赢家效应"较强的背景下,现金流的不确定性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提升企业价值,且能够对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的,本文发现现金流不确定性发挥的正向调节作用在成长期企业和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作用显著,而在成熟期和融资约束程度低的企业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有关现金流和研发创新领域的相关文献,而且可以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企业的研发创新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A supplier sells to a retailer who serves a market with uncertain demand. Before the season starts, the retailer preorders from the supplier, who stocks to satisfy at least the preorder. After the actual demand is realized, the retailer can place an at-once order, which is satisfied up to stock availability. Market demand, as perceived by a firm, can differ from what it actually is. We find that a firm can benefit from holding an inaccurate market belief.  相似文献   

13.
高洁 《运筹与管理》2015,24(5):245-250
本文考虑了一个零售商占主导地位但制造商具有市场需求信息优势的二级供应链系统;具体来说,制造商具有确定的市场需求信息,而零售商对市场需求信息仅仅有一个随机先验分布。本文讨论的问题是,当零售商设计采购合同时,制造商是否有意愿去改善零售商的需求信息?如果可能,是否零售商提供的合同越复杂越能激励制造商这么做呢?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i)制造商希望零售商需求估计的均值(即信息趋势)尽可能地低。但是对于需求估计的方差(即信息精度),则存在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值时,制造商希望零售商需求的方差越大越好;高于这个值时,制造商希望零售商需求的方差越小越好,这意味着制造商在某种程度上愿意与零售商共享信息;(ii)复杂的合同并不能提供更多的激励去促使制造商共享信息。本文的结论意味着需要设计新的机制去促使制造商能够诚实地披露他的私有信息。  相似文献   

14.
聂佳佳  林晴 《运筹与管理》2016,25(6):274-281
在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的情形下,建立了一个大企业作为领导者与多个小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在小企业生产普通产品情形下,研究了大企业低碳产品选择策略。研究发现:当小企业对称时,较大的碳减排量会促使大企业生产低碳产品以获得较高的零售价格,且小企业在大企业选择普通产品时有较高的销量;大企业制造商是否生产低碳产品取决于小企业的个数、消费者对小企业产品的认可度以及低碳产品低碳减排量的综合影响。当小企业不对称时,较少的小企业数量会促使大企业选择生产普通产品,而小企业数量较多时,大企业会生产低碳产品。  相似文献   

15.
在位创新厂商对潜在进入者的专利许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技术市场竞争性对创新者许可激励的影响,为在位创新厂商确定对潜在进入者的固定费用许可策略提供理论指导.首先利用消费者效用函数推导出在位创新厂商向潜在进入者发放许可时的差异C ournot寡占均衡一般式.然后,利用特定寡占均衡,研究多个对称创新厂商(技术市场存在竞争)与唯一创新厂商(技术市场无竞争)向潜在进入者发放许可的最优策略.着重分析了产品替代系数、厂商数量与知识可占有程度对创新者许可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技术市场竞争压力下,多家对称创新厂商的最优策略是不向潜在进入者发放许可;而唯一创新厂商的均衡许可数量与知识可占有程度、产品替代系数以及在位厂商的数量成正比与交易费用成反比.  相似文献   

16.
基于Stackelberg博弈均衡的双寡头企业竞争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的Hotelling模型中,放松厂商定位必须局限于消费者空间的假设,运用Sackelberg博弈来研究产品具有不同边际成本结构的企业竞争策略。相比较于传统的Nash博弈价格均衡结果,当不局限厂商定位空间时,两厂商通过Sackelberg价格博弈可以选择更大的产品差异性。如果边际成本相等,两厂商在Stackelberg博弈均衡中都获得比在Nash博弈均衡中更大的市场利润,当不局限厂商定位空间时,市场先进人者获得先动优势,当局限厂商定位空间时,市场后动者获得后动优势。  相似文献   

17.
We propose a dynamic model to analyze the credit quality of firms. In the market in which they operate, the firms are divided into a finite number of classes representing their credit status. The cardinality of the population can increase, since new firms can enter the market and the partition is supposed to change over time, due to defaults and changes in credit quality, following a class of Markov processes. Some conditional probabilities related to default times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ole of occupation numbers is highlighted in this context. In a partial information setting at discrete time, we present a particle filtering technique to numerically compute by simulation the condit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firms in the credit classes, given the information up to time t.  相似文献   

18.
应用RCE(RationalConjecturesEquilibrium)条件来分析双头垄断企业(厂商)在成本不对称、需求不对称、产品差异化条件下对社会福利产生的不同影响,并说明了RCE条件下的双头垄断模型与Cournot模型及社会最优模型的关系,提出在“结构—行为—绩效(SCP)”研究中,行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即使在同一结构下,不同的行为将会产生不同的绩效与福利.  相似文献   

19.
We present a general model of a network of interacting individuals, each of whom derives a known, real-valued benefit from each possible dyadic interaction. The model views interactions as knowledge-transfer exchanges that add value to the organization. We use this model to derive interaction patterns within an organization. We assume that the value of dyadic interaction benefits is distributed as a randomly permuted geometric series. Moreover, interactions only add value when a large enough waiting period is observed between interaction attempts. We show that an organization optimized for knowledge transfer has a distribution of interaction frequencies which correlates well with observations. Organizations of differing sizes can have similar optimal structures as long they have similar normalized levels of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interactions, and distribution of interaction benefit values. This research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in a growing organization, as well as for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modeling organizations at different scales.  相似文献   

20.
We consider a duopoly competing in quantity, where firms can invest in both innovative and absorp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reduce their unit production cost, and where they benefit from free spillovers between them. We analyze the case where firms act non-cooperatively and the case where they cooperate by forming a research joint venture. We show that, in both modes of play, there exists a unique symmetric solution. We find that the level of investment in innov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s always the highest and that the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 in absorptive research has almost no impact on the equilibrium so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