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高中数学新教材中,每章内容学完均安排有"小结","小结"是一章重要知识的总结.一章内容讲授完,及时小结,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框架,使所学知识变得完整、系统.有些教师往往不注重这一点,在章节小结时,只是进行简单的知识罗列,解决几个典型疑难题,或干脆将小结课上成习题课,丧失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良好时机.在教学实践中,师生对"小结"使用情况如何?师生对新教材的总体满意程度如何?有哪些具体建议和要求?教师对"小结"教学的认识怎样?本文对新教材"小结"进行调查,希望引起师生重视对教材"小结"的教与学,并为数学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胡黎明 《中学数学》2008,(10):12-13
"教材中每章节末的小结与复习该如何上"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笔者有幸现场观摩了2007年湖北省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现在以集合与简易逻辑章末小结与复习为例,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1案例背景在南京师范大学培训期间,笔者在当地的一所中学上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诱导公式小结.诱导公式小结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如何设计教学环节?笔者思考后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梳理和巩固诱导公式,并会熟练应用.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有两种:第一种是和平常一样,把公式写出来,告诉学生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然后  相似文献   

4.
传统单元小结课的模式人为地将单元知识结构和例题教学割裂成“两张皮”(即知识与例题分家),导致学生对单元知识结构的片面认识,甚至只是记住了题型套路,而忽视了该单元的核心知识和思想方法.因此,如何突破单元小结课的固有模式?怎样设计单元小结课才有新意?如何提升单元小结课的课堂效率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一线老师,为此,本刊特邀周远方老师为我们有意选择了在“2009年湖北省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暨观摩活动”中,获得高一数学组一等奖的湖北省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杨郑国老师执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数学1必修》的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小结”的课例与评析,以期引起广大一线教师对有效地上好单元小结课的进一步研讨.  相似文献   

5.
优质的课堂结课方式,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和锻炼.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课堂小结进行优化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课堂小结的过程中,可以立足于不同的方面及层次,有效的课堂小结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能够完善对现有知识的总结,同时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及有效锻炼.在课堂小结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习的相关知识,也能够适度以此为根本进行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完善现有的知识体系.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艺术化结课呢?  相似文献   

6.
何睦 《数学通讯》2015,(4):9-12
课堂小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考察课堂小结的教学现状,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一、现状与反思:数学课堂正经历怎样的课堂小结1.重知识内容的构建,轻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经验的提炼.首先,课堂小结应包含哪些基本内容呢?为此考察"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基本性质"的课堂小结教学案例.案例1"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基本性质"的课堂小结(1)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正>陆剑鸣老师的文章,按"疏理知识、理清脉络"、"归纳提炼、形成方法"和"综合运用、提升能力"三部分,对《对称》单元进行了小结.对用轴对称法解题作了系统的总结;并结合综合应用的例题,对"分类讨论"和"从特殊到一般"的解题思路,作了很好的总结和提升.该文可供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单元小结时参考.在文《如何进行单元小结》[1]中,我们以《直角三角形》这一单元为例,从三个方面谈了怎样进行单元小结.这里我们对《对称》单元进行小结.  相似文献   

8.
罗垚 《中学数学》2023,(14):85-86
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钟善基先生在上个世纪末进行的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展评活动上指出,启发式教学要重视“及时小结”.具体落实在新授课教学中,则要在复习引入时、新知生成时、例题讲评时、变式训练时、课堂小结时、当堂反馈时等环节重视“及时小结”.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艺术很讲究结尾处的余音韵味,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讲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描凤,神在点睛."教学也是这样,要注重课堂教学结尾的设计,一堂课如能做到"虎头-驼峰-凤尾",即由精彩夺人的导课、引人入胜的高潮、耐人寻味的结课三部分组成有机的整体,是最好不过的了.一位高明的教师常常把最重要的、最有趣的东西放在"末场",越是临近"终场",学生的注意力越是被情节吸引.的确,一个恰到好处的结课能起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提炼升  相似文献   

10.
“教材中每章节末的小结与复习该如何上”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笔者有幸现场观摩了2007年湖北省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现在以集合与简易逻辑章末小结与复习为例,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1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教师甲的处理方法:在内容安排上先由教师给出本章的知识框图,然后以选  相似文献   

11.
概念是数学知识中最普通的形式,是数学内容的基本点,是逻辑导出定理、公式、性质、法则的出发点,是建立学生认知结构的着眼点.所以概念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概念课的教学是教师落实基础的关键,是学生打好基础的首要环节.概念课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主要课型.鉴于此,我们有必要熟悉这种课型的教学模式,研究它的教学特点和规律.下面谈谈它的教学过程与设计.概念课的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基本步骤:引入概念、建立概念、认识概念、运用与巩固概念,课堂小结.1引入概念导入新课,引入概念是概念课教学的首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复习课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 型,是深化和提高学生对“三基”的认识,构建学 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促使学生能力的提高的有 效途径.倘若在复习课中合理引入变式教学,能 有效地克服“知识疏理+例题选讲+归纳小结” 套路的不足.下面是笔者在高二年级一节复习 课的教学过程及其评述. (一)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已知正方形ABCD与ABEF所在平面相 交于AB,AB=a,M,N分别为对角线AC,FB 上的动点,且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分别由A、F出 发向C、B移动,试判断在整个移动过程中是否 总能保持MN平行于平面CBE,且有MN⊥ AB,证明你的结论. …  相似文献   

13.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是实行有效教学;实行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是构建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是做好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视角是:引课设计的视角(从最简单的情形开始);上课设计的视角(找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小结设计的视角(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常见错误的反馈纠正过程). 一、引课设计的视角 引课设计的视角是从最简单的情形开始. 华罗庚说过:"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所谓的"退",就是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到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再以这些问题作为引课设计的出发点和根本点,使全体学生在简单的情景中逐渐进入新知识点的学习,并在无理解阻碍的思维状态下学习新知识.  相似文献   

14.
高中数学内容 ,无论是在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在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 ,都较初中有着明显的区别和更高的要求 ,较多的学生一进入高中就感觉到学好数学不容易 .在提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 ,对于我们教者 ,如何设计好每个 45分钟的课堂教学 ,当然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课堂教学 ,都应离不开课堂小结这一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 .因为一个好的课堂小结 ,能使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并且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学到数学思想和方法 .从信息论角度上讲 ,学习实质的主体部分 ,好比是信息的输…  相似文献   

15.
关于“命题的否定”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听课,听到老师这样给学生小结: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不是一回事,否命题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同时否定,命题的否定只要把原命题的结论否定就可以了,例如"若x>3则x>1"的否命题是"若x≤3则x≤1",命题的否定是"若x>3则x≤1",课后笔者与授课老师交换了意见,认为这番小结一半正确,一半不正确,不料这位老师说,他是根据教学参考书上小结的.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7月下期和大家见面了,这一期值得特别关注的有:《〈对称〉单元小结》(陆剑鸣)按"疏理知识、理清脉络"、"归纳提炼、形成方法"和"综合运用、提升能力"三部分,对《对称》单元进行了小结.对用轴对称方法解题做了系统的总结;并结合综合应用的例题,对"分类讨论"和"从特殊到一般"的解题思路,进行了很好的总结.《我对教材阅读材料中三处有不同见解》(屠蕊林)  相似文献   

17.
近期,笔者参加了如皋市的中考复习研讨会,并观摩了一节题为"根据已知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复习课.教者以"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作为课堂教学主线,精心设计配套例题,通过学生的自主解答和师生的互动交流,很好地梳理了"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这一基础知识.现结合这节复习课谈谈笔者对中考首轮复习课设计的一些思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一、课例及简析1.教学目标分析"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教者给  相似文献   

18.
刘东升 《中学数学》2012,(20):25-27
一、写在前面笔者有机会于2012年9月15日赴贵阳上了一堂"有理数复习(1)"研讨课并讲学交流,这次复习课中一个生成片断引发笔者深入反思"通性通法"与"技巧解法",本文即是与之相关的个性化思考,供专家、同行们批评指正.二、研讨课的课堂生成片断在本课"学情反馈"环节,笔者设计了限时5分钟独立完成3道题,其中第3题仅四分之一的学生做出来了,有以下两种典型的解法.  相似文献   

19.
在最近一期的南通市课改现场会上,笔者有机会开设了"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展示课,在经历反复试教"同课复构"的过程中收获颇多.所谓"同课复构",就是同一个教师对所教同一个内容进行多次教学设计,后一轮教学设计是对前一轮设计在实施中发现问题的自我否定,是在前一轮基础上的再改进、再完善,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的每一次自我否定,每一次重新调整,都是对自身教学设计水平的再提升.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因此,笔者回顾三次改课、磨课的历程,梳理成文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0.
1问题的提出在一次反证法的公开教学中,执教老师依照教材要求,通过对概念的讲解、反证法的操作流程及说明、举例与练习,有序地实施教学,在本节课小结时,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反证法?回答出人意料.一位学生说是为了做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