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撫順頁岩油残油的高速裂化。在沸点高于200°的裂化产品参加循环的情况下,可得到49.1%的气体(包括C_4),4.7%的五碳餾分和37.8%的汽油餾分。气体产品中含有70%的烯烴,其中乙烯和丙烯各为26%。五碳餾分基本上由烯烴所組成,其中有約10%的2-甲基丁二烯-1,3,正戊烯-1約33%,2-甲基丁烯約13%。汽油餾分經酸碱洗滌后的性貭为:d_4~(20)0.7728,n_D~(20)1.4444,磺化98%,碘价184,含芳香烴和烯烴各約40%。以硅酸鋁催化精制后的汽油餾分可用作馬达燃料的组分,或經精餾而得到芳香烴。  相似文献   

2.
取克拉瑪依原油大于320°的去头原油作原料,經过閃蒸去瀝青和真空蒸餾得到九个窄餾份,測定了这些餾分脫腊前和脫腊后的性貭。另外,分別对輕、中、重三段脫腊潤滑油原料,利用溶剂分析方法考察了它們的組成和性貭的关系。最后,根据一般潤滑油加工条件,切取三段餾份,經过丙烷脱瀝青、酚抽提、溶剂脫蜡和白土处理等工艺过程,制得成品潤滑油并分析其性貭。上述結果說明克拉瑪依潤滑油的腊含量低,酸价、树脂含量較高,环烷烴含量較多,在加工过程中潤滑油收率較高,所得的潤滑油,推測由于組成上以短側鏈环烷烴为主,粘度指数不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紹了撫順頁岩油酸洗油166~350°各窄餾分的化學組成。所應用的研究方法為蒸餾、吸附及尿素結晶抽提等,其中以吸附分離為主.試驗結果說明各餾分含有89~90%(重量)的烴及10~11%的非烴,烷-環烷的含量隨着餾分沸點的昇高而增大,由31.3%增至41.0%,其中正構烷約佔三分二。不飽和烴約佔各餾分的三分之一,其中直鏈烯約佔一半。各餾分中芳煙的含量大致都很接近。又應用類似的方法對撫順頁岩油柴油寬餾分(166~350°)進行了詳細烴族組成研究。不同之處就是應用了粗孔硅膠作為吸附劑的冲洗色譜法代替酸洗祛分離煙與非烴。所得結果烴部分為73.5%,非烴部分為26.5%(以氮化合物為主)。烴部分中有正構烷20.4%,異構烷-環烷7.4%,直鏈烯13.9%,異構烯-環烯12.1%,單環芳烴8.5%及多環芳烴9.6%。烴部分中還分出了1.6%黑色粘稠的非烴物質。還建立了一個測定頁岩油柴油餾分烴族組成的簡易色譜方法。本法用活性細孔硅膠作為吸附劑,分離是以冲洗色譜法為基礎的。  相似文献   

4.
烷烃乃是石油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其物理化学常数对很多理論和技术問題,特別是石油各餾份組成的确定、某个或某部分烷烃的分餾等問題的解决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对烷烃及其衍生物物理化学性质規律性的了解,也会促进我们对其結构的进一步认识。但是,迄至現在,烷烃中有完全和可靠的物理化学常数实验数据的,沒有大于辛烷,而壬烷仅有部分数据,癸烷以上的高級烷烃則几乎沒有。烷烃衍生物的数据虽也不少,但还有很多化合物沒有測定。由于純净样品取得的困难,以及某些烷烃及其衍生物,譬如  相似文献   

5.
复杂物质(如矿石)中汞的测定,都是沿用着操作較繁的蒸餾法分离,再用不同的方法测定。本文探求用紙上色层分离法从复杂样品中分离微量汞,并用标准系列法在紙上进行汞的半定量測定。  相似文献   

6.
实驗工作中,我們經常接触到許多高沸点化合物和許多热敏性物质(象聚醚、高級脂肪醇及酸、某些硅有机化合物等)。它們都具有較大的分子量和較高的沸点。当常压下加热时,在沸点溫度或者低于沸点的温度下,这些物貭就开始分解了。因此,当分离、分析或精制这些化合物的时候,实驗常需要在真空下(或高真空下)进行,常用的方法之一是真空分餾。真空分餾法分离、分析或精制这些化合物时,实驗是在真空分餾柱內进行的。有經驗的工作人員可以根据混合物各組分之間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如相对揮发度、沸点、极性粘度等方面)对分餾柱所应具有的理論板数作出初步估計,并确定操作时的压力。但是,对于有些混合物而言,以上的一般性估計有时候誤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一种新的气体迎头色譜法,測定純气体和气体混合物的吸附等温綫,这方法的基础是測量和比較气体进入吸附柱的速度和从吸附柱出来的速度。吸附气体代替原来填充在吸附柱内的惰性气体时,到吸附气体透过时的出来的气体体积即表示仪器的死空間,所以死空間就不必另外測定。  相似文献   

8.
其他     
883.柴油在貯存時生膠的原因(1957,30,11,1653—1660)——作者探討了柴油及其組成的烴族在長期貯存時的生膠過程,以闡明柴油化學性質對生膠傾向的影響。用三種烴族組成不同的柴油及從其中一種柴油分出的芳烴和環烷-異構烷烴在室溫和接觸空氣下分別貯存了2或5年。試驗證明從直餾柴油分出的芳烴最易生膠,貯存2年後生成膠質6.2%。從直餾柴油分出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用BPHA的氯仿溶液萃取水相中的硫氰酸钛,硫氰酸根能提高钛的萃取率与加深顏色(增加反应的灵敏度)。为便于随后比色,萃取时酸浓度应为12N硫酸或8N盐酸。此外,尚找出BPHA及硫氰酸銨的适宜用量、測定钛适宜范围及其他离子的影响。此法可应用于大量鋁中微克量钛的比色测定。钛,BPHA与硫氰酸根三者所形成的絡合物能溶于氯仿。經用推广的Job法測定其組成比为 Ti:BPHA:SCN=1:2:1。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十六烷色谱柱在常温下应用峰高归一化法定量,可在6分30秒内快速测定C_1—C_4烃类气体。并对柱子寿命、稳定性以及不同温度对定量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该法较之惯用的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具有快速、简便、重现性好的特点。但十六烷色谱柱不能分离正、异丁烯,为此,对C_4组分各异构体之间的分离又提出了己二腈色谱柱。  相似文献   

11.
一、方法提要本試驗提出以硫酸和过氧化氫快速消化有机肥料(厩肥、堆肥等),在同一試液中,以甲醛法或蒸餾法測定全氮。以釩钼黄比色法測定全磷。以在硷性溶液中煑沸去銨后,用亚硝酸鈷鈉此浊法和直接以火焰光度法測定全鉀的快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由于硫脲与硫氰酸銨的熔融混合物中,除较难分离的硫脲与硫氰酸根外,还有熔融副产品如硫、硫化物与胍等均足影响分析。因此用碘量法測定硫脲,以及硝酸銀或硝酸汞測定硫氰酸根均不易获得較准确結果。所以前人测定熔融混合物的結果不一致。我們将此反应控制在±0.1°的甘油浴內,采用极譜法以确定平衡熔融混合物的組成。  相似文献   

13.
用分析直餾汽油單體烴的綜合法研究了克拉瑪依原油汽油餾分(~150℃)的單體烴組成。在該餾分中共鑑定出74個單體烴,已定量分析出的烴組成佔汽油的93%(重量)。其中芳烴佔4.6%(重量,對汽油,下同),主要為間-二甲苯(1.8%)和甲苯(1.3%);烷烴佔57.4%,正烷烴和異烷烴的比為1:1.45,主要成分為正戊烷(5.6%)、正庚烷(5.5%)、正辛烷(5.2%)、2-甲基庚烷(6.0%)、2-甲基戊烷(4.9%)和2,6-二甲基庚烷(4.4%);環烷類佔31%,其中環已烷類和环戊烷類的比為3.43:1,環已烷中以1,1,3-三甲基環已烷(7.4%)和甲基環已烷(5.2%)較多,環戊烷中則以甲基環戊烷(1.4%)最多。本方法的重覆性尚令人滿意。  相似文献   

14.
測量溶液吸收度的方法目前,比色分析(严格地說应称为吸收分析)在广泛地被应用着,由于近代仪器和技术上的发展,这种方法除了用直接法測量一般吸收度,以測定微量成分外,还能对吸收度过高(高浓度)或吸收度过低(低浓度)的溶液进行測量,以測定物貭中某一含量較高或过低的成分。在适当条件下,可以获得相当滿意的結果,其中对高含量(可达90%以上的成分)的測定而言,有时可达与重量或容量分析同等的精确度。根据使用溶液調节透光度标尺讀数为“0”和“100”  相似文献   

15.
最近六十年间色层分离法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在分析化学中它的任务是先将分析組分分离,接着用任一种化学的、物理的以及物理化学的方法鉴定和測定其含量。色层法的主要特点是多次反复进行的吸附-解吸、离子交換或是相间的分配以及这些过程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報告用氫氧化鈉熔融法來分離硫酸鎳中的微量鋅,並以亞鐵氰化鉀為試劑,用電流觴定來測定鋅。最適宜的實驗條件如下:指示電極用鉑微電極,而攪拌溶液,外加電壓為+0.7伏特,底液中合氯化鈉約0.5N,硫酸約0.4N。當固體試樣中合鋅約0.5%或欲測溶液中合鋅約5×10~(-4)克離子/升時,測定的相對誤差小於±2%。分離和測定全部所需時間約40分鐘。  相似文献   

17.
用低压氢气、焦炉气或煤气的加氫法代替硫酸法来精制粗苯,可以提高精制率和产品貭量(特別是滿足合成用苯所需的低硫規格)。制备并評阶了四种类型催化剂,以Mo-Co-Al和402的活性和选择性为最好,402催化剂并經多次驗証,其較长期运轉的結果也甚为良好。考察了操作变数(温度,空速,氫分压)对过程的影响。在試驗溫度范围內(320—400°),脫硫效率随溫度上升而提高。在考察的空速范围內,未轉化硫的浓度对数值和假反应时間有直綫关系。粗苯朌硫可以用一級反应表示。溫度和反应时间对溴价变化的影响和对硫一样有一致的趋向。在合适的条件下获得的精制結果为过程油收率达98%,氫消耗0.4%,精制油溴价自原料10.6降至0.5,脱硫率97%。分餾后所得产品的貭量不但都能符合冶金部对純品要求的規格,而且苯中噻吩硫已降至15ppm以下。从分餾及色譜分析結果計算了苯类囘收率,苯为98.6%,甲苯105.5%,由109.5°前餾分中主要飽和烃組成估计,产品分餾不会有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8.
分析和檢驗     
731.多灰分煤有機質中逸出揮發分的測定(1957,№7 29—31)——用普通方法分析多灰分煤得到的揮發分數據不能表示煤中有機質的特徵。乾煤的揮發分含量(V~c%)是由無機質揮發分(V%)和有機質揮發分(V~(op)%)所組成,當無機質含量(M%)已知時,可以用下列公式: 100V~c=V~(op)(100-M) V·M;由於灰分可表示無機質含量多寡,所以可根據原煤和富集煤的灰分含量(A_p~c,A_(oб))和揮發分含量(A_p~c,A_(oб))計算有機質的揮發分含量而得到足够準確的結果,其公式如下:  相似文献   

19.
1.測定鋅电极在氫氧化鉀溶液(从0.2N到飽和溶液)中自动溶解的稳定电位,找出当碱浓度大于~1N时,φc~log α_(KOH)具綫性关系,其斜率为—59毫伏特。 2.测定鋅电极在不同浓度(1.07—8.31N)氫氧化鉀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綫,其綫性部分的斜率为40毫伏特。当溶液的log a_(KOH)改变1个单位时,阳极极化电位約移动80毫伏特(在恆定的电流密度下)。 3.用重量法測定鋅在氫氧化鉀溶液中(浓度为1.61—9.81N)的腐蝕速度,找出log ic~~log a_(KOH)具綫性关系,其斜率約为0.4。 4.根据以上实驗数据提出鋅在氫氧化鉀溶液(浓度大于~1N)中的阳极溶解机理为: Zn+OH~-→ZnOH+e (a) ZnOH+OH~-→Zn(OH)_2+e (b)并且步驟(b)的速度决定整个阳极过程的速度。 5.确定鋅在氫氧化鉀溶液(浓度大于~1N)中的自动溶解机理为上述阳极过程和氫在鋅上析出的阴极过程組成一对共軛的电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近代技术的发展对許多物质的分析灵敏度和准确度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促使光谱分析研究者不断提出和完善了种种有效的途径;例如:各种形式的分餾法(包括各种双电弧法和电弧浓缩法)有效地利用缓冲物质或载体分馏法、蒸发法、化学(分离及富集)-光谱法及各种溶液法、利用合适的气体介质和使用高灵敏度的仪器及激发光源等等。但是,目前有效地利用缓冲物质及载体分餾法仍然是最普遍和最方便的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