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建 《中学数学》2007,(10):27-29
创新试题是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中“抢眼”的一种题型,它多姿多彩的格调、清新优美的风采、发散开放的形式,构成了高考试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突出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继续学习的潜能,体现了较好的育人和评价功能。本文将对07年高考数学试题中的部分创新试题归类解析,仅供参考。1情境创新——突出信息迁移这类试题常常在题目中给定一些新信息,如新的概念、新的关系、新的运算等,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阅读理解,并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进行同化,探索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对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加工提取信…  相似文献   

2.
在空间角中,二面角是同学们普遍感到比较棘手的问题,它既是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为了帮助同学们备战高考,我们有下面关于二面角的思维体操:“找”、“作”、“造”.一、“找”——就是看所给图形中有无二面角的平面角.“找”的依据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主要特征:(1)顶点在棱上;(2)角所在平面垂直于棱.  相似文献   

3.
<正>选择题是高考三大题型之一,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少同学数学得分之所以不高,关键还在于选择题的得分不理想所致.而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它与中学数学很多内容都密切相关,学好函数对学好整个高中数学有着重要意义.函数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备受命题者的青睐.然而,由于这类问题本身的抽象性和其性质的隐蔽性,大多数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感到束手无策,为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真正做到小题小做,特介绍一类函数——  相似文献   

4.
余继光 《数学通讯》2009,(11):74-76
2009年上海高考数学题展示给人们很多的闪光点,也给未来参加高考的学生更多的启示,它突出表现在高考命题专家对数学概念本质的深刻挖掘与数学思想的灵活应用上,如函数概念本质特征挖掘时,将函数图象与方程曲线的区别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又如统计思想的运用,一改统计题的“八股文”形式,真正地把统计思想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统计学标志;再如绝对值函数的实际应用——确定报刊零售点的位置.这些闪光点引领着中学生数学学习、思考、实践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数列是高考数学的重要内容,它除了常与函数、不等式等知识相互渗透和联系以外,还时常活跃在解析几何之中,数列和解析几何相关内容的相互交汇与融合,是控制高考数学命题新的热点,它不仅体现了高考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双重的考查功能,同时也使高考数学命题更具新颖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6.
函数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高考在利用函数模型处理实际问题方面的考查有上升趋势,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题型.然而三次函数也已经成为中学阶段一个重要的函数,在高考和一些重大考试中频繁出现有关它的单独命题.我们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  相似文献   

7.
刘容 《中学数学》2023,(19):41-43
<正>1聚焦高考试题,明晰教学方向《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明确指出:高考基本功能——服务选材;基础教育对高考的现实要求——引导教学.高考命题观念从“基础知识立意”“技能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过渡.2022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了六套新高考数学试卷,包括全国甲卷文、理试卷,乙卷文、理试卷,以及新高考的Ⅰ、Ⅱ试卷(不分文理),六套考卷中有五套设制了开放式问题,按类型分为:结果开放、条件开放、条件和结果均开放(综合开放式).  相似文献   

8.
高考是一次全民的考试,万众瞩目,直面全国师生,决定着考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对国家而言,高考是一次严格的、认真的、公正的选拔人才的时机.高考试题应具有一定的有信度、效度、区分度,并体现一定的稳定性、新颖性、导向性、选拔性.数学高考中每年的压轴题得分率都非常低,它既有良好的区分度,更有助于高校特别是“211院校”科学公正的选拔人才,所以高考压轴题一直受到青睐.  相似文献   

9.
选择题是高考数学试题的重要题型,它占高考数学全卷总分的40%(60分),对选择题解答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卷的解答成败。怎样准确、快速求解选择题?解题策略和经验积累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高中数学教材既是实现课程标准和实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文本资源,也是高考命题和备考复习最直接的素材来源."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正确理解教材意图,准确把握教材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课改倡导的主要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操作策略.而数学的例、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例、习题具有示范性、典型性和探究性,是课本的精髓.它们或是重要结论,或者体现某种数学思想方法,或者是某个一般数学命题的具体形式.它的延伸、转化和拓广,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往往成为高考试题、竞赛试题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1.
<正>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难点,是高考的热点,同时它也是一类特殊的函数,它广泛地存在于科学研究、工程技术、日常生活中.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是高考常考的内容,但是由于数列的表现形式各异,有些数列  相似文献   

12.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的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思想丰富、综合性 强,很容易与其它知识建立联系.正因为如此, 每年的高考对解几问题的考查都占有相当大 的比例,可谓常考常新.尤其是"导数"和"向 量"进入中学数学教材之后,拓宽了高考对解 几问题的命题空间,不仅题型在变化,而且解 决问题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下面笔者将结合 某些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谈谈高考对解几问 题考查的四大热点,供复习参考.  相似文献   

13.
赵慧 《中学数学》2012,(3):44+46
一、题型精点解读1.高考数学试题中,选择题注重多个知识点的小型综合,渗透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体现以考查“三基”为重点的导向,能否在选择题上获取高分,对高考数学成绩影响重大.解答选择题的基本要求是四个字——准确、迅速.  相似文献   

14.
李国梅 《数学通讯》2004,(11M):17-17
旧教材平面解析几何第112页第10题:“在椭圆x^2/45 y^2/20=1上求一点,使它与两个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这是道几何背景深刻,耐人寻味的好题,它直接道出了圆与椭圆的内在联系.就是这道小题成为两届高考关键题目的起源地.足见课本题的重要性.而且高考对它做了进一步引申,引出两道更为精彩的试题,它们分别是2000年全国高考理(14)和2004年全国高考理(21)的(Ⅰ)问.本文将对它作更进一步的引申.  相似文献   

15.
不等式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可以渗透到中学数学的很多章节,又加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决定了它将是永不衰退的高考热点.事实也正是如此:’96、’97两年理科试卷与不等式有关的试题分数累计均为54分.为了让师生了解近年高考不等式命题的全貌,使对不等式的复习更具针对性.本文将对近年高考试题中的不等式问题进行归类整理,意在揭示求解规律.1解不等式解不等式是基本问题,常见于中档题,求解思路一般比较简单,但必须细心、谨慎.例1解不等式(1991年离考试题)解原不等式等价于由(I)得由(Ⅱ)得解集(1985年高考试题…  相似文献   

16.
高考试题的内容关系重大,它直接地影响着中学的教学方向。 我们认为不仅高考命题有如此作用,高考的评分标准的合理与否也会影响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全面地、严格地要求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应有全面的、严格的要求,诸如运算要求迅速合理,说理要求清楚简洁,证明要求论据充足,推理要求合乎逻辑,书写要求合格规范等等。高考是对高中毕业生学习情况、学习质量的一次总检阅,应有更严格更高的要求,但事实上却并非  相似文献   

17.
漫谈1995年数学高考命题研究晨旭高考命题是—个十分艰苦的过程,对1995年的数学高考试卷,目前看来各地反映均认为较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已十全十美.但命题人员的一番辛苦,总算有了结果.现在是可以看着他们是如何开展命题研究工作的时候了.一、关于全卷结...  相似文献   

18.
高考是一种常模参照性考试。高考试题必须符合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要求,同时又要有利中学各科教学。高考试题的这种选拔性与导向性,是高考试题既矛盾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它是当前条件下,高考试题的一种特殊功能。说它们是矛盾的,是因为如果过于强调了其中某一方面,就有可能排斥另一方面;说它们是统一的,是因为如果处理得当,两个方面可  相似文献   

19.
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的基础 ,二项式定理与高等数学的知识有关 ,因而每年高考对本单元知识点的考查没有遗漏 .对它的考查 ,占高考全卷总分比率为 6 % ,在过去十多年内 ,这部分内容大多是以选择、填空题出现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各占一道 ,但是近两年高考试题中 (如 2 0 0 1年全国高考 ,2 0 0 2年上海高考 )却以解答题出现 ,并且所占比例有所增加 .高考对这部分内容要求的特点是基础和全面 .作为每年一道的排列组合试题大多以应用题的面孔出现 .从形式上看有以下几种为最常见 :数字问题 ,人或物的排列问题 ,几何问题 ,选代表或选样品的问…  相似文献   

20.
高考课本超链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磊 《数学通讯》2010,(10):39-43
高中数学怎样学习?高考数学怎样复习?回归课本是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的.随着湖北省2009年秋季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仍然有许多教师对“回归课本,能否应对高考?”表现出深深的疑虑,仍然有不少学生对“回归课本,在高考中吃不吃亏?”表现出强烈的担心.这些疑虑和担心,昭示着研究课本与高考之间的链接关系意义所在.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认真研读了2004年——2010年七年的湖北高考数学试题,做了一些分析与尝试,仅供老师与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