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周杰 《中学数学》2023,(14):45-47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即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义务教育阶段,应用意识是数学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教师通过应用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经历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过程,逐步养成数学建模的习惯,形成学科应用意识,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应用意识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十个核心概念之一“.课标”指出“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蔡上鹤先生认为“这里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加进第三方面:领会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三者的辩证关系”.为了探索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  相似文献   

3.
范鸿 《中学数学》2012,(20):19-21
2012年湖北省主要地区中考数学对函数知识的考查均比较全面、系统,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考查函数概念、图像、性质等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题目出现的频率高且形式比较灵活多样;二是利用合理的现实情境或纯数学背景,考查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三是以函数知识为主线,渗透函数思想,综合考查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函数压轴题以外,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中考数学"中档题"函数考点进行评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基于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视域,采用叙事探究和主题质性文本分析方法,探讨了数学建模素养的内蕴导向和培育策略,提出了数学建模素养的四维内蕴隐喻:鲜活数学经验的积淀、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数学方法论的润泽以及数学观及其学科情感的培育.建议从课程建设、教与学策略和师资优化三个方面构建建模素养培育体系.对当前中学数学建模素养的研究提出了预设性展望,将数学建模研究作为促进与深化数学建模素养培育的一种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5.
配方法是数学中最常用的解题思想方法之一,其应用极为广泛,以下从几个方面举例介绍配方法在解初中数学竞赛题中的一些应用,供读者学习参考.一、应用于二次根式的化简例1(2011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江西省初赛题)化简  相似文献   

6.
解读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随着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各国的数学教育界也无一例外地把数学应用提到一个非常高的程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3年 ,以下简称《标准》)中也将“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一 .但由于“数学应用意识”是属于意识的范畴 ,它是处于“隐性”状态的 ,由此 ,完全有必要对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进一步深入的理解 ,以期和读者一起进行探讨 .提及数学应用意识 ,就必须要提及数学应…  相似文献   

7.
王杰 《中学数学》2012,(12):61-6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可见,寓数学应用意识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数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极其广泛,为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领域,关于应用意识培养的成果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上,落实到实践中的指导策略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培养的研究背景,结合文献资料和自身工作实践总结了应用意识的基本内涵,并提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是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总体目标之一 ,因而 ,能否从现实背景中“看到”数学 ,能否应用数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让大家关注社会 ,关注生活 ,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次函数描述的是现实世界的变化规律 ,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 :“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具体目标要求我们要能用一次函数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笔者列举几个实例供读者参考 .例 1 长途客运公司规定…  相似文献   

10.
林经武 《数学之友》2023,(11):95-97
数学应用就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本质与内在规律,再对这些本质与规律进行量化与模型化.初中阶段关注的是应用意识的培养.素养立意的初中数学应用考查将关键能力、数学应用、数学探究等学科素养统一到代数思维这条主线上.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在应用方面需要大力加强,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创新型阅读试题是考查学生数学能力的最好题型之一,它对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类比猜想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创新意识等都有良好的作用.本文列举几例创新型阅读题相似问题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2006年高考山东卷以突出高考的选拔功能为宗旨,以教学大纲为准绳,在试题的设计上重视了“三基”,突出了“四能”,以及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数学应用意识,探索能力与创新意识的考查.下面从客观题与主观题这两个方面来分别阐述.1在客观题中重视了“三基”的考查,重点突  相似文献   

13.
周芸 《数学通讯》2022,(8):7-10
通过高中数学建模活动的四种实践方式,在数学的自主学习、常态学习、应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不同层次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与表达、思考与创新、团结与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华罗庚教授在应用数学方面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三十日,华罗庚教授在《优选与管理科学》发刊词中写道:“五十年代后期,始之于参观访问,继之以筛选方法,落之在蹲点试验,稍有深入之基础,更为浅出下功夫”.这既是对他二十多年从事应用数学工作的高度概括,也充分体现了他为此辛勤耕耘不断开拓的精神. 华罗庚教授在应用数学方面的工作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即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数学教育也应该在兼顾应试压力的同时,尽一切可能融于生活.本文就以生活中与学生学习数学有关的几个实际例子来展示生活的数学,并以此论述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源于生活,那么体验生活、感受社会应是数学学习的一个要求.我们要把数学内容看成是"学生素质"的载体,将教学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科技及生活的每个方面,并从中及时吸收一些既符合学生认知要求又契合素质教育的内容,赋予教与学以新的活力.同时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出问题,并对有关内容进行充分的开发和重新挖掘,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强化数学应用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新课标"还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予以解决.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2013年各地中考试题中有不乏来自现实生活的试题,真正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本文从2013年中考试题中选取三道源自现实生活的数学应用问题,与同学们分享.一、伸缩门例1(2013年舟山)某学校的校门是伸缩门如图1所示,伸缩门中的每一行菱形有  相似文献   

18.
应用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中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数学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素质、数学意识和较强的数学应用能力 ,而应用问题具有这种考察功能 ,它不仅具有题材贴近生活、题型功能丰富、涉及知识面广等特点 ,而且其应用性、创造性及开放性的特征明显 .同时 ,对阅读理解能力、建模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有较高要求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数学应用题遍及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通常是两个小题、一个解答题 ,约占总分的 15 %,大多属中档题或难题 .  1 新题评析例 1  [郑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  相似文献   

19.
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数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思想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0.
函数的应用     
潘慧 《数学通讯》2014,(1):91-95
1.本单元知识点 数学应用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