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甘露  熊波 《物理学报》2012,61(21):86-94
针对已有混沌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破译算法在低扩频因子和较大多径衰落下无法有效破译信息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模型无迹卡尔曼滤波混沌拟合的破译算法.所提算法联合多模型滤波原理,利用信息符号为有限集的特点,针对其不同取值分别建立对应的滤波模型.各模型下滤波器并行工作,利用广义同步系统同时拟合原混沌系统并估计混沌直扩信号,通过估计误差确定最佳匹配滤波模型,从而得到信息符号的估计.进一步通过引入误差控制因子,增大了不同模型下估计误差的距离,不仅有利于信息符号判定,并且减小了噪声和多径衰落对破译结果的影响.理论推导和仿真结果均证明提出的算法优于已有破译算法.  相似文献   

2.
一种破译混沌直接序列扩频保密通信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进峰  郭静波 《物理学报》2008,57(3):1477-1484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混沌保密通信破译方法,并破译了混沌直接序列扩频保密通信(简称混沌直扩).针对混沌直扩信号中只有一个混沌吸引子的特点,基于混沌系统广义同步的思想,提出了混沌拟合方法;针对混沌直扩中混沌实值序列和数字信号相乘的特点,充分利用混沌直扩的基本原理和信息码是慢变信号的特性,提出了用无先导卡尔曼滤波混沌拟合的方法估计信息码的破译方法;进一步针对无先导卡尔曼滤波的过程噪声和混沌拟合的拟合误差共同导致的跟踪误差,提出了跟踪误差控制因子的方法,从而将跟踪误差转变成有利因素并加以利用,根据跟踪误差的值域范围破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布洛赫的生平,回顾了他由测量中子磁矩,进而实现凝聚物质中核磁共振和对核磁共振早期研究中的创新经历;论述了由冥思苦想得到灵感思维,不畏艰辛不辞劳苦,重视学科间交叉融合等是他成功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量子密码术     
 自从人类有了通信的需要以来,怎样在通信中保密以及如何破译敌方的密码就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保密通信不仅在军事、国防等领域发挥独特作用,而且在经济和私人通信等方面也日益重要。随着电信业的全球化,以及多媒体技术在信息领域的广泛应用,在高度串接的宽带光学网络中,信息安全性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才智的科学家,他一生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有人说爱因斯坦应该拿6个诺贝尔奖,足见他对物理学和对社会的贡献。一、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经历了三个阶段爱因斯坦16岁时就提出“追光”假想实验,这是萌发狭义相对论思想的第一个阶段;爱因斯坦对光、麦克斯韦方程、电磁波、以太、地球运动等问题的深入思考,最初起源于消除电磁学理论中的不统一性,可以看作他思想发展的第二阶段;重审、放弃传统的时间观念,在同时性问题上的突破,可看作第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沃尔夫冈·保罗生于1913年.他于1939年在柏林高等技术学院Kopferman教授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以后一段时间内从事原子核磁矩的测量工作。他设计了一种新的原子束仪并用它研究了铍和其它元素的超精细结构、斯塔克效应、振子强度等参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的工作不得不暂时中断了一个时期.以后他在哥丁根大学用传统的磁质谱仪从事质谱和同位素分析的工作.1947年在他主持下建成了一台6MeV的电子回旋加速器,并用它开始了一系列有关核物理的实验,如氘核的光裂变,核的电子散射等实验.同时他继续了他有关原子束的实验.  相似文献   

7.
文章具体介绍了遗传密码破译的过程:三联体密码的提出;克里克对遗传密码性质的阐述和实验证明;尼伦伯格关于同聚核苷酸对应的氨基酸的发现;奥乔亚关于异聚核苷酸对应的氨基酸的发现;科拉纳关于密码子系列次序的确定;全部密码子的破译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科学史册中最有影响的科学进展大概应当包括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宇宙学、遗传密码的破译、进化生物学以及读者选择的其他一些课题。在这些进展当中,量子力学因其深奥的根本属性,而具有更加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戴闻 《物理》2003,32(11):736-738
沃森 (JamesWatson ,192 8— ) ,15岁入芝加哥大学本科 .从 195 1年起在剑桥卡文迪什实验室与克里克合作 ,致力于DNA结构的研究 ,两人共同创建了DNA双螺旋模型 .之后 ,他从事病毒学和RNA(RNA是区别于DNA的另一种基因信息载体 )研究 .他帮助启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 (HGP) ,并且是第一任HGP领导人 .现任纽约ColdSpringHarbour实验室主任 .克里克 (FrancisCrick ,1916— )出生于新西兰 .作为物理学家 ,二战期间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 .194 7年转向研究生物学 .他与沃森一起共同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 .之后 ,他致力于破译基因密码 ,即DN…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珀塞尔的生平,回顾了他对凝聚物质中核磁共振的发现和早期研究中的创新经历,论述了抓住机遇善于学习,巧妙运用逆向思维,大胆尝试等使他成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马克斯·玻恩(1882.12.11~1970.1.5)是世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在量子力学、晶格动力学乃至化学等领域都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并因为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我的一生:马克斯·玻恩自述》是他的自传,不仅记录了他的求学和治学的经历,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物理学的发展进程,还再现了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的巨大变化,强烈谴责了战争和纳粹的暴行。在这本书里,  相似文献   

12.
回忆朗道     
本文内容,是朗道的朋友和学生叙述的有关他的回忆和一些历史信件,其中讲述的事件和经历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朗道的为人、品格、治学态度,取得的成就以及他极其光辉又不平静的一生中的活动片段。 据栗弗席兹院士回忆: 自1968年4月1日列夫·朗道(Lev,Landau)逝世以来,不过才过去了很短一段时间,但在这些年里,却发生了如此众多的事,使得我们现在想起他的时候,仿佛隔开了一段很长时间,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他是一位多么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工作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更加显著。作为人本身,我们也能够更深刻地评价他的伟大:一个崇高、热情、心地善良又富于正义感的人,这是使得他当然地享有科学家和导师名望的理由之一,同时也是他的学生及其追随者热爱他、尊敬他的原因所在,这一点,在那次可怕的意  相似文献   

13.
王乃彦 《物理》2007,36(5):361-363
我和王淦昌老师接触比较多是在从我到九院工作以后,当时更多的是在工作上的来往.1978年,他调任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并亲自创建和领导准分子激光实验室后,我就真正地生活和工作在他的身边,那时我真是太幸运了,我有更多的时间亲聆他的教诲,对于我的一生都受益匪浅.王老从来都不以长者、老师的姿态来对我进行说教,他经常给我说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包括他自己的科学经历,用活生生的事例来教育我,他反复地教导我怎么做人,怎么做科研,那时王老已经年过七旬,早上醒得很早,每天6:30以前,我们就一起从原子能研究所的南区步行到北区,在半个小时左右的步行中,王老天天和我交谈的不是科学就是工作,晚上从北区回到南区还要向他汇报工作.我最爱听他讲他个人科学生涯中的一些经历,后来我又参加《核科学家王淦昌》一书的审校工作,就对王老的科学生涯有一些更为深入的了解.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离开了我们已近十年的老师,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的东西很多很多,其中最最宝贵的最最值得我学习的就是他对科学的执著的追求和永攀科学高峰的精神,他七十年如一日,在科学的道路上勇敢和顽强地攀登着,从一个高峰到另一个高峰,真是生命不止,攀登不已.  相似文献   

14.
《物理》2016,(3)
正古代巴比伦天文学家可能已经使用几何学计算夜空中木星的运动,这意味着他们对应用数学的理解比历史学家此前所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这是柏林洪堡特大学天文学—历史学家Mathieu Ossendrijver的结论。他对5块巴比伦石碑的分析表明,巴比伦人能够在抽象的意义上应用几何学,而不是仅仅用它来测量物理空间。Ossendrijver已破译的一块楔形文字石碑保存在  相似文献   

15.
<正>手机和电脑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但仍然是基于三维半导体的刚性物体。二维半导体可以制成有弹性的、可穿戴的电子设备。在"二战"期间,英国军方几乎没有什么计算能力。用来破译德军密码的Colossus计算机,占据了一整套房间。今天的小汽车比首次登月的阿波罗飞船的计算能力更强。相比之下,20年前的电脑就像来自石器时代,就连如今的电视、洗衣机和其  相似文献   

16.
解读生命密码——人类基因组计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闻  曾宗浩 《物理》2001,30(1):36-38
DNA测序技术的自动化使得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在启动10年后就已接近完成,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生物体是工作在单分子水平上的多层次综合的信息、能量和物质加工转换系统,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遗传的信息记录在线型分子——核酸的碱基序列中,每个基因是编码一个蛋白质的核酸片段,这些蛋白质分子是机器的主要零部件,首次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只是生命密码破译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年轻的物理学家应积极地参与揭示生命本质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阿尔贝特·爱因斯坦在悼念普朗克时曾经讲过:“一个以伟大的创造性观念造福于世界的人,不需要后人赞扬.他的成就本身就已经给了他一个更高的报答.”因而对于爱因斯坦本人,当然也毋需多加颂词赞语;重要的是回顾他不平凡的科学生涯以及他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贡献,以便从中吸取应有的教益,在崎岖的科学荆途上,使后人借得一片光亮.一 人类对于自然认识的长河,在经历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流动之后,往往会出现汹诵澎湃、一泻千里的壮观局面.这是人类认识的大变革时期. 由于哥白尼、布鲁诺等人的英勇和殉身,力学挣脱了亚里斯多德的教义,“从此自然科学便开…  相似文献   

18.
一种光电器件加密方法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静  郑珍珠 《应用光学》2011,32(3):456-459
 为了找到一种安全、高速的图像加密方法,通过计算明文和密文的信息熵、灰度值等参数,研究了利用光电器件,采用流密码和位平面分解相结合的加密方法的安全性和该方案的抗破译能力。结果表明,该方案中, 对含信息量越少的图像,加密后平均灰度变化值越大;这种灰度变换的加密方法掩盖了各像素点之间的相关性,密文像素点灰度随机分布,分析者无法获得明文图像的灰度分布状况,使得分析者无法通过相关度分析提取图像轮廓,有效隐藏重要信息。因此,该加密方法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同时应将密文平均灰度值作为评价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19.
赵凯华 《物理》2003,32(11):717-727
文章从遗传学到细胞学、从生物化学到分子生物学,一步步回顾了基因概念及其载体的具体化,直到DNA双螺旋模型建立和遗传密码破译的整个历程,从中分析了生物学家、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各自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伟伦  朱慧涓 《物理》2022,(2):126-132
利奥波德·因费尔德是波兰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他在相对论理论、场论等领域都作出了突出贡献,提出了玻恩—因费尔德理论、爱因斯坦—因费尔德—霍夫曼理论等重要理论.二战结束后,因费尔德回到波兰,致力于战后波兰理论物理的重建,在短时间内建成了相对论研究中心.文章介绍了因费尔德的生平和早期的研究经历,梳理了他与三位重要合作者的研究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