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丁晓彬  董晨钟 《物理学报》2004,53(8):2490-2496
在相对论多组态Dirac-Fock理论方法基础上,通过系统考 虑电子关联效应和由于内壳层电子激发而导致的电子自旋-轨道波函数的弛豫效应,详细研究了Cs Ⅳ离子的4d内壳层电子激发组态4d95s25p5、辐射末态4d105s25p4及Auger末态4d105s25p3和4d105s15p4的能级结构及各种可能的辐射和Auger衰变过程.获得了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和相关的半经 验准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计算结果相符的辐射跃迁能、振子强度以及线宽,预言了4d95s25p5态的以Auger衰变为主的 Auger电子谱的特 关键词: 内壳层激发态 辐射衰变 Auger衰变  相似文献   

2.
采用基于全相对论框架的多组态Dirac-Fock方法,系统研究了类Be离子(Z=8-54)内壳层激发态1s2s22p的能量、辐射退激发和Auger退激发过程。详细讨论了电子关联效应对相关结构和退激发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来自于n=2和3壳层的电子关联效应最重要。另外,随着Z的增大,辐射退激发几率逐渐而平滑的增大,而Auger退激发几率的变化则不显著。本文计算结果与其它理论计算结果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于全相对论框架的多组态Dirac-Fock方法,系统研究了类Be离子(Z=8-54)内壳层激发态1s2s22p的能量、辐射退激发和Auger退激发过程.详细讨论了电子关联效应对相关结构和退激发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来自于n=2和3壳层的电子关联效应最重要.另外,随着Z的增大,辐射退激发几率逐渐而平滑的增大,而Auger退激发几率的变化则不显著.本文计算结果与其它理论计算结果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基于多组态Dirac-Fock方法的程序包GRASP92和RATIP以及在此基础上最新发展的RERR06程序,计算了锂原子1s2nl(n=2,3; l=s, p) 的内壳层和外壳层的光电离截面. 计算中详细考虑了光电离过程中的弛豫效应. 结果表明:在锂原子内壳层电子的光电离过程中弛豫效应较强,而在外壳层电子的光电离过程中弛豫效应较弱. 另外,相应于不同态的内壳层光电离过程,其弛豫效应的影响也不同,对激发态的影响比对基态的影响大,对高激发态 关键词: 多组态Dirac-Fock方法 光电离截面 弛豫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相对论多组态Dirac-Fock(MCDF)理论方法基础上,通过系统考虑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Breit相互作用和弛豫效应,详细研究了类锌金离子Au49+的能级结构以及涉及M壳层激发态各种可能的辐射和Auger衰变过程.总结了QED效应和Breit相互作用对类锌金离子Au49+的M壳层激发态能级影响的一般规律.指出了随M壳层洞态的变化,主要的辐射衰变和Auger衰变的退激发特性.计算得到的部分辐射衰变能与已有的实验观测和理论计算结果作了比较,符合的很好.  相似文献   

6.
基于相对论多组态Dirac-Fock(MCDF)方法的GRASP2K程序,通过系统的考虑电子关联效应和相对论效应,详细计算了71Ga原子的基态4s24p2P1/2、亚稳态4s24p2P3/2及激发态4s5s2S1/2的超精细结构常数.结果表明原子实的极化效应对超精细结构常数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多组态Dirac-Hartree-Fock方法计算了29Si的3s23p2 3P2,1D2→3s3p3D30跃迁能量和3P2,3D30超精细结构A常数以及Si同位素29Si,30Si和31Si相对于28Si在3s23p2 3P2→3s3p3 3D30跃迁的同位素移动.通过尝试双电子激发(SD)和三电子激发(SDT),分别考虑VV相关,CV相关和CC相关产生各种不同的扩展组态波函数得到的计算结果和实验值的比较,推测了对于中性硅原子这两个组态,内壳层2p2s,1s电子活动到外壳层的概率较小,而3s3p壳层中的电子都比较活跃,但主要是在n=3,4的壳层内活动,活动到更高n壳层的概率则比较小.  相似文献   

8.
王金霞  师应龙  张登红  颉录有  董晨钟 《物理学报》2013,62(23):233401-233401
基于多组态Dirac-Fock 方法和密度矩阵理论,本文详细计算了高电荷态类锂离子(26 ≤ Z ≤ 92)KLL 双电子复合过程中,自由电子被共振俘获到中间双激发态1s2s22p3/2J = 1 的磁子能级截面以及该双激发态的取向参数,进而得到了此激发态向基态电偶极辐射跃迁1s2s22p3/2J = 1→1s22s2J = 0 所发出光子的角分布和极化度,重点讨论了Breit 相互作用对相关物理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Breit 相互作用极大地改变了中间双激发态1s2s22p3/2J = 1 不同磁子能级的截面,从而导致了随后退激发放出光子的角分布和极化特性的显著变化. 关键词: 角分布和极化特性 多组态Dirac-Fock方法 密度矩阵理论  相似文献   

9.
李杰  董晨钟  颉录有 《物理学报》2006,55(2):655-660
利用多组态Dirac_Fock(MCDF)理论方法,通过对Ar原子在基组态3p6和激发组态1s-14s,2s-14s,2p-14s,3s-14s,3p-14s情况下电子波函数的计算,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内壳层电子激发(或电离)引起的电子波函数的弛豫现象以及由此导致的kα和kβ线的跃迁波长和概率的变化情况,并与以往的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MCDF方法 弛豫效应 电子波函数 跃迁概率  相似文献   

10.
类氦离子的KLL双电子复合过程的相对论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相对论多组态Dirac-Fock理论基础上,发展了计算双电子复合截面的程序.并以类锂C3+,Ar15+,Kr33+和U89+等离子为例,详细计算了共振双激发态1s2l2l′的辐射衰变率、Auger衰变率及相应的双电子复合截面.对于C4+,Arl6+和Kr34+离子的结果与已有的计算和实验结果都能很好地符合;对于U90+离子,则重点 关键词: 双电子复合 截面 MCDF  相似文献   

11.
王向丽  董晨钟  桑萃萃 《物理学报》2009,58(8):5297-5303
利用基于多组态Dirac-Fock理论方法的研究原子结构和性质的程序GRASP92和RATIP以及最新发展的研究光电离和辐射复合过程的程序RERR06,研究了光子能量为947.9 eV时Ne原子的1s光电子谱及其相应的Auger衰变过程.所得结果与其他的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通过分析光电离伴随态Ne+1s-12p-11,3)3p的Auger衰变过程可知:3p旁观的Auger跃迁是主要的衰变机制,Ne+1s-12p-11)3p的Auger强度整体上大于Ne+1s-12p-13)3p的Auger强度.同时,也预言了光电离伴随态Ne+1s-12p-11,3)3p产生的Ne+,Ne2+和Ne3+末电离态离子的相对丰度分别为0.02,0.58和0.41. 关键词: 光电离 Auger衰变 多组态Dirac-Fock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基于全相对论框架的多组态Dirac-Fock方法,研究了类Li硼离子内壳层三重激发态2s2p~2的结构和俄歇退激发过程.为了充分考虑电子关联效应,将活动空间扩展到n=8壳层.详细讨论了电子关联效应对类Li硼离子内壳层三重激发态2s2p~2结构和俄歇退激发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类Li硼离子内壳层三重激发态2s2p~2进行理论研究时,有必要考虑来自n=8壳层的电子关联效应.本文模拟的类Li硼离子内壳层三重激发态2s2p~2的俄歇电子谱与实验符合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基于全相对论框架的多组态Dirac-Fock方法,研究了类Li硼离子内壳层三重激发态2s2p2的结构和俄歇退激发过程。为了充分考虑电子关联效应,将活动空间扩展到n=8壳层。详细讨论了电子关联效应对类Li硼离子内壳层三重激发态2s2p2结构和俄歇退激发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类Li硼离子内壳层三重激发态2s2p2进行理论研究时,有必要考虑来自n=8壳层的电子关联效应。本文模拟的类Li硼离子内壳层三重激发态2s2p2的俄歇电子谱与实验符合好。  相似文献   

14.
与闪电过程有关的NⅡ离子能级寿命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萍  刘欣生  张义军  颉录有  董晨钟 《物理学报》2002,51(11):2495-2502
用相对论多组态Dirac-Fock方法,系统地计算了与闪电过程有关的NⅡ离子2p^2,2s2p^3,2p3s,2p3p,2p3d组态能级之间的辐射跃迁概率,并由此推算出这些组态的35个能级的寿命,计算中考虑了相对论效应,电子交联,延迟效应等重要贡献,与已有的理论计算比较,目前计算的结果更接近最新实验值,据此,进一步给出了2p3d^3F能级寿命新的理论预言值。  相似文献   

15.
韩利红  芶秉聪  王菲 《物理学报》2001,50(9):1681-1684
利用多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及Rayleigh-Ritz变分法,计算了类铍BⅡ1s22s2 1S,1s22s2p1P0,1s22s2p3P0和1s22p2 3P激发态的能量.运用截断变分方法得到能量的改进量.计算了相对论修正、质量极化效应,从而获得了高 关键词: 类铍离子 精细结构 振子强度 辐射跃迁  相似文献   

16.
牟致栋  魏琦瑛 《物理学报》2005,54(6):2614-2619
用多组态HFR方法对CuⅩⅧ离子n=3complex组态能级结构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与计算.在已 有实验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参数拟合方法获得了能级结构参数的最佳计算值,由这些参数值 预测计算了CuⅩⅧ离子n=3complex组态能级以及3s2—3s3p,3s3p—3p 2,3p2—3p3d,3s3d—3p3d,3p3d—3d2组态能级跃迁的谱线波 长,振子强度和跃迁概率. 关键词: CuⅩⅧ离子 原子能级 跃迁谱线波长 振子强度和跃迁概率  相似文献   

17.
牟致栋 《物理学报》2019,68(6):63101-063101
用HFR(Hartree-Fock with relativistic corrections)方法对Rb V—Cd XVI离子4s24p3和4s4p4组态能级结构做了全面系统的理论计算研究. 通过分析能级结构参数的HFR理论计算值与基于实验能级拟合得到的计算值之比值随着原子序数Zc变化的规律,运用广义拟合外推方法预言了这些离子能级结构参数. 由此进一步计算了Rh XⅢ,Pd XIV,Ag XV和Cd XVI离子4s24p34S3/2,2P1/2,3/2,2D3/2,5/2)和4s4p44P1/2,3/2,5/2,2P1/2,3/2,2D3/2,5/2,2S1/2)组态能级以及电偶极跃迁波长与振子强度. 研究表明,对于4s24p3组态,单组态近似可以得到较满意的结果;而对于4s4p4组态,只有在考虑了4s24p24d的组态相互作用效应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才能明显得到提高. 同时,本文还运用全相对论grasp2K-DEV程序包计算了Rh XⅢ—Cd XVI离子组态能级. 对于Rh XⅢ离子4s24p32P1/2),Pd XIV离子4s24p34S3/2,2P1/2,3/2,2D3/2,5/2)和4s4p42P1/2,3/2,2D3/2,5/2,2S1/2),能级均无实验值;对于Ag XV和Cd XVI离子,截至目前还没实验能级数据,没有实验能级值的所有数据均仅来自本文的计算数值. 本文计算结果与已有实验值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8.
颉录有  张志远  董晨钟  蒋军 《物理学报》2008,57(10):6249-6258
利用相对论扭曲波方法和新发展的研究电子碰撞激发过程的计算程序REIE06,系统计算了电子碰撞激发高离化态类镍Gd36+和Rn58+—U64+(Z=86—92)离子从基态到4l(l=s,p,d,f)次壳层精细结构能级的碰撞强度和截面.研究了随等电子系列变化时,从基态到与X射线激光有关的3d94p和3d94d激发态能级的电子碰撞激发截面随Z的变化,讨论了强的组态相互作用对高离化态类镍离子截面的影响.通过对Gd36+离子涉及X射线激光跃迁的相关能级电子碰撞激发速率系数的计算,分析了等离子体中电子温度对碰撞过程的影响.同时,目前部分计算结果与以往的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到了很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电子碰撞激发 相对论扭曲波方法 高离化态类镍离子  相似文献   

19.
秉聪 《物理学报》1998,47(3):403-410
采用多通道鞍点和鞍点复数转动方法,计算了类锂离子(Z=3—10)2s2s2p2P0和2s2p2p2D三激发共振态系列的能量、精细结构和寿命.Auger宽度由耦合主要的通道得到,相对论效应计算到一级微扰,质量极化效应计算到无穷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刘延君  董晨钟  蒋军  颉录有 《物理学报》2009,58(4):2320-2327
采用全相对论扭曲波方法,系统地计算了类铍N3+和 O4+离子从基态到2s2p和2p2 的各激发态以及从亚稳态到2p2各激发态的电子碰撞激发截面,详细地讨论了靶态的关联效应对激发截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2s-2p的单电子激发,在低能碰撞时,靶态的电子关联效应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且使得激发截面降低;而高能碰撞时,靶态波函数的描述对连续态波函数的影响比较小,对激发截面影响也比较小.对于2s2-2p2的双电子激发,其中基态2s21S0J=0的2p23P0,1S0的激发截面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末离子态波函数与基组态波函数的混合,但是其他几个激发的激发截面较小. 关键词: 全相对论扭曲波方法 电子碰撞激发 电子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