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6篇
物理学   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藻类的大量繁殖对饮用水源、养殖业、旅游业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溶藻细菌作为一种生物控制手段,在控制藻类爆发方面显示出了极大的潜力。课题组前期分离获得一株金黄杆菌属溶藻菌Chryseobaterium sp.S7,研究发现该菌株具有明显的溶藻作用,作用方式为通过分泌溶藻物质进行间接溶藻,为进一步揭示该菌的溶藻特征及机理,以铜绿微囊藻为目标藻种,运用UV-Vis,EEMs,FTIR和FCM技术,分析Chryseobaterium sp.S7溶藻过程的光谱特性。实验结论如下:将菌株发酵液与藻液共培养7 d,利用UV-Vis和EEMs技术对藻细胞Chla含量与PC荧光值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藻细胞Chla含量在第1 d便开始下降,表明在短时间内,细菌胞外溶藻物质便可快速作用于藻细胞,第7 d时Chla去除率为59.37%。藻细胞PC荧光值也呈现下降趋势,与Chla变化趋势表现为一致性,表明在溶藻过程中伴有Chla和PC的减少。FTIR分析结果显示:藻细胞结构中的C=O, C-H,O-H键分别在1 647,2 927和3 475~3 437 cm-1处的吸收峰强度明显减弱,表明藻细胞内的多糖物质和蛋白质结构可能被破坏,处于2 500~1 700 cm-1范围的若干小吸收峰则进一步表明藻细胞解体的现象。分别在共培养第3 d和第7 d时对藻液进行PI特异染色,应用FCM对藻细胞PI特异性荧光和Chla,PC自发荧光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细菌S7的溶藻过程中,藻细胞PI特异性荧光逐渐增强,Chla、PC自发荧光呈下降趋势、表明藻细胞膜、Chla、PC三者破坏程度在溶藻过程中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和较高的一致性。溶藻过程中藻细胞表现为多种形式的损伤,且损伤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由Q1(Q5)区细胞按顺序逐步向Q4(Q8)区细胞移动。推测Chryseobaterium sp.S7可能的溶藻过程为:细菌将溶藻活性物质释放到细胞外,溶藻活性物质通过破坏铜绿微囊藻细胞膜中的多糖和蛋白质的结构,增加膜的通透性,进一步破坏胞体内的Chla,PC和DNA/RNA等物质,使藻体裂解死亡,最终形成细胞碎片。通过对Chryseobaterium sp.S7溶藻过程藻细胞的光谱学特性的分析,初步揭示了Chryseobaterium sp.S7的溶藻机理,为微生物控藻及修复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历届物理高考都渗透着对称思维能力的考查, 并且这种趋势在将来的命题中会更加明显. 本文仅就对 近几年的几道高考试题的剖析, 兹以说明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表达式出发, 给出球冠形电容器和柱冠形电容器电容的一种简易求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氟乙酸(TFA)分别将藻酸双酯钠(PSS)、甘糖酯(PMS)和古糖酯(PGS)3种海洋褐藻多糖药物进行降解,再与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进行柱前衍生,建立了3种药物糖醛酸组成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结果表明:PSS、PMS、PGS的最适降解条件:在110 ℃下降解6 h,TFA浓度3 mol/L;最适衍生条件:反应温度70 ℃,反应90 min,PMP与供试品的摩尔比为12∶ 1,NaOH与供试品的摩尔比为2∶ 1;色谱条件为:0.1 mol/L 磷酸盐(pH 6.7)缓冲液-乙腈(82∶ 18,V/V),检测波长:245 nm,流速:1 mL/min.在此色谱条件下,甘露糖醛酸(M)和古罗糖醛酸(G) 分离良好,测得PSS、PMS、PGS的M/G分别为2.37±0.05、6.60±0 22和0.22±0 03,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灵敏度高,适合于海洋褐藻多糖类药物的微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MvImage vt和Tracker可分析物理实验的视频片段,追踪选定研究对象的轨迹,达到以简洁高效的数据分析手段揭示物理规律的效果.介绍了用Tracker软件对普通智能手机录制的布朗运动视频中的布朗颗粒进行跟踪分析,使布朗运动可视化;同时,对生物显微镜结合布朗运动视频的使用进行了科学的定标,使布朗运动真实化.  相似文献   
6.
王金霞  师应龙  张登红  颉录有  董晨钟 《物理学报》2013,62(23):233401-233401
基于多组态Dirac-Fock 方法和密度矩阵理论,本文详细计算了高电荷态类锂离子(26 ≤ Z ≤ 92)KLL 双电子复合过程中,自由电子被共振俘获到中间双激发态1s2s22p3/2J = 1 的磁子能级截面以及该双激发态的取向参数,进而得到了此激发态向基态电偶极辐射跃迁1s2s22p3/2J = 1→1s22s2J = 0 所发出光子的角分布和极化度,重点讨论了Breit 相互作用对相关物理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Breit 相互作用极大地改变了中间双激发态1s2s22p3/2J = 1 不同磁子能级的截面,从而导致了随后退激发放出光子的角分布和极化特性的显著变化. 关键词: 角分布和极化特性 多组态Dirac-Fock方法 密度矩阵理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3+综合”考试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物理学科不再是“3+2”模式下的1/5。相对于数、语、外来说,将由高考中并重的地位沦为“副科”,这是否意味着中学物理教学的意义将被削弱?在新的考试制度下,如何搞好物理教学?这将取决于“3+综合”考试对物理学科的要求和中学物理教学的意义。一、“3+综合”考试“3+综合”考试是“3+X”模式的一种形式,仅从教学的角度讲,它的意义也是重大的。首先在于它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特征。由于人的认识研究能力和精力的限制,同时也为了学习的方便,科学被人为地分解成各个学科,形成了越来越多的门类,使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全面了。  相似文献   
8.
NiO晶粒尺寸对SOFC阳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纳米粒子NiO,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NiO-YSZ复合材料.阻抗谱测试表明,含纳米尺寸NiO的复合材料的极化电阻更小,电导率更高.以质量分数为55%的NiO-YSZ为阳极材料,并将其封接成单电池.结果表明,含纳米尺寸NiO的复合阳极制成的单电池,其输出功率更高,短路电流更大.通过减小NiO晶粒尺寸,可增大阳极三相反应界面长度,并获得性能优良的阳极材料.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初始摩尔比为Ba/(Ce+Zu)=1.0和1.1的钙钛矿型氧化物BaCe1-xEuxO3-δ(x=0.05,0.10,0.15,0.20).XRD分析表明,过量Ba的样品Ba/(Ce+Eu)=1.1已成钙钛矿单相,样品Ba/(Ce+Eu)=1.0有微量CeO2相存在.Raman谱分析表明,微量CeO2相的产生是由于高温烧结时引起一定量BaO的蒸发引起的;样品Ba/(Ce+Eu)=1.1中过量的Ba对高温烧结时BaO的蒸发起到了补偿作用.热重(TGA)和差热分析(DTA)显示,样品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一定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用沉降粒度仪测定,并用对数正态分布参数表示法计算了十几种不同ZnS原料及对应的(Zn,Cd)S:Cu ACEL粉的粒度分布,发现ZnS原料对数正态分布的分散程度lnσ及中心粒径d50对(Zn,Cd)S:Cu粉的粒径分布均有影响,其中前者的影响尤为明显.本文还研究了(Zn,Cd)S:Cu的粒度分布对亮度的影响,发现850℃左右在硫气氛中烧得的(Zn,Cd)S:Cu粉,其沉降平均粒径d为10-30μ时,粒径较大的,用交流电致发光盒测得的亮度大体上较高;沉降d为20-30μ(扫描电镜测d约3-6μ)时,其ACEL亮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