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合成了以氟哌酸药物分子和邻菲咯啉为配体的铜 ( )配合物 [Cu(NFL X) (phen) (H2 O) ]NO3· 3 H2 O(NFL X为氟哌酸 ,phen为 1,10 ' -邻菲咯啉 ) .记录了在不同状态 (固态或溶液 )、不同溶剂 (CHCl3,Py(吡啶 ) )及不同温度 (室温、77K)下的 EPR波谱 .在 [Cu(NFL X) (phen) (H2 O) ]NO3· 3 H2 O的溶液中观察到二级效应和弛豫效应 ,利用自旋哈密顿给予了满意的解释 .由低温溶液谱波谱参数计算了配合物的键参数 ,讨论了成键特性和配合物的稳定性 .利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了氟哌酸药物配体和配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抑制活性 ,配合物与药物配体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相同  相似文献   

2.
对比 Fe Pc研究了标题配合物 Fe Pz(dtn) 4和 Fe Pz(dcdtn) 4的电子结构及吸收光谱 .发现 Fe Pc大环外围硫原子及氯原子取代均导致吸收光谱的 B带与 Q带能差减小 .UHF- ZINDO/1全优化计算证明 :标题配合物和 Fe Pc分子的基态均为自旋三重态 ,且三者基态与最低能量自旋单态的能差相近 ,基态结合能的绝对值按 Fe Pc>Fe Pz(dtn) 4>Fe Pz(dcdtn) 4顺序依次减小 ,铁原子的净电荷按 Fe Pc相似文献   

3.
用pH电位法测定40%(V/V)二(口恶)烷-水介质中(I=0.1,25±0.1℃)Pd(Ⅱ)A(bpy、trp~-)-ATP~(4-)体系形成三元混配合物Pd(bpy)(ATP)~(2-)和Pd(trp)(ATP)~3的稳定常数,其lgK_(Pd(A)(ATP)~(2-))~(Pd(A))值分别为5.16和4.11,Jlgk值为-0.02和-1.08,并与lgK_(Pd(phen)(ATP)~(2-))~(Pd(A))-作了比较,其稳定顺序为Pd(phen)(ATP)~(2-)〉Pd(bpy)(ATP)~2〉Pd(trp)(ATP)~(3-).这一变化规律可从配体间πA~πB的合作效应及配体A和ATP~4间芳环堆积作用获得满意解释.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系列Eu3+和Tb3+与 2 ,3-吡啶二甲酸 (简称H2 QUI)的单核、同多核及它们分别与非荧光性稀土离子La3+,Gd3+,Y3+的异多核配合物 ,并对单核配合物分别引入含氮配体 1,10-邻菲咯啉 (简称 phen)和 2 ,2’ -联吡啶 (简称 2 ,2’ -bipy)生成三元配合物。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红外  相似文献   

5.
用pH电位法测定了在40%(V/V)二(口恶)烷-水介质中(Ⅰ=0.1,25±0.1℃)Pd(Ⅱ)与腺苷5'-三磷酸(ATP)的二元配合物Pd(ATP)~(2-)和Pd(Ⅱ)-ATP-邻菲啰啉(Phen)的三元混配合物Pd(Phen)(ATP)~(2-)的稳定常数,其值分别为lgK_((Pd(ATP))~Pd)~(2-)=5.19和lgK_((Pd(Phen)(ATP)~(Pd(Phen))~(2-)-=5.42.比较了两种配合物的稳定性,其差值(?)lgK=0.23,比预期的统计值(?)lgK_(?)=-0.6为大.混配合物稳定性的增加可归因于π-酸和π-碱间的合作效应和配体分子间的堆积作用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三缩四乙二醇-二-(8-喹啉基)醚(Ⅰ)配体,并首次合成了与十四个稀土硝酸盐的固体配合物.用IR、TG、DTA等测试确定固体配合物组成为[Ln(NO_3)_3]_3(Ⅰ)_2(Ln=La、Ce、Pr、Nd)和CLn(NO_3)_3)_3(Ⅰ)·H_2O(Ln=Sm-Yb和Y).配体(Ⅰ)和配合物[La(NO_3)_3)]_3(Ⅰ)_2核磁共振谱分析表明,醚链上的质子向低场位移,喹啉环上质子向高场位移,这说明镧与配体(Ⅰ)中喹啉上的氮是直接配位的.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以氧氟沙星为配体的镍(Ⅱ)配合物Ni(ofo)2*4H2O,通过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并利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了药物配体和配合物对两种革兰氏阳性菌和两种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与药物配体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相同.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HL-60(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SRB蛋白染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BEL-7402(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Ni(ofo)2*4H2O对BEL-7402细胞没有抑制作用,对HL-60细胞在较高浓度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Ca(Ⅱ)与尿苷5′-三磷酸(UTP)和芳香杂环碱HRB形成的三元混配配合物Ca(HRB)(UTP)^n-(HRB=Phen,Bpy和Trp;n=2或3)的稳定常数(Ⅰ=0.1mol/L,KNO3;25℃),用△lgKCa比较了二元和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性差异。认为三元混配配合物稳定性的增加可归因子π-酸和π-碱之间的合作效应和分子内配体-配体间的芳环堆积作用,分子内芳环堆积效应的大小和参与堆积的芳环大小顺序一致。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以喹诺酮药物分子(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为配体的钆(III)配合物Gd(L)3·6H2O(L为药物配体).通过红外光谱、摩尔电导率、元素分析和顺磁共振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并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了药物配体和配合物对2种革兰氏阳性菌和2种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与药物配体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相同;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HL-60(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SRB蛋白染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BEL-7402(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Gd(OFLX)3·6H2O对BEL-7402细胞有强效抑制作用,Gd(CPLX)3·6H2O对HL-60和BEL-7402细胞均有强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以喹诺酮药物分子(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为配体的钆(Ⅲ)配合物Gd(L)3@6H2O(L为药物配体).通过红外光谱、摩尔电导率、元素分析和顺磁共振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并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了药物配体和配合物对2种革兰氏阳性菌和2种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与药物配体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相同;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HL-60(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SRB蛋白染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BEL-7402(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Gd(OFLX)3@6H2O对BEL-7402细胞有强效抑制作用,Gd(CPLX)3@6H 2O对HL-60和BEL-7402细胞均有强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4-(4-甲基苯基)-4 H-1,2,4-三唑(L1)和4-(4-硝基苯基)-4 H-1,2,4-三唑(L2)为配体,在室温条件下合成2个配合物,{[Cd(L1)(1,3-bdc)(H_2O)2][Cd(1,3-bdc)(H_2O)3]·2H_2O}n(1)和{[Zn(L2)(2,5-sdc)(H_2O)3]·H_2O}2(2)(1,3-bdc=间苯二甲酸根,2,5-sdc=2,5-噻吩二甲酸根)。测试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进行表征。配合物1是一维链状结构,在π-π作用和分子间氢键作用下,一维链被连接成二维网格结构。配合物2是1个双核配合物,噻吩环与苯环间的π-π作用及分子间氢键作用将双核锌配合物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热重分析表明当温度分别高于300℃和259℃,1和2的配合物框架发生塌陷。固体荧光分析表明配合物1在373nm和430nm处有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2.
选用具有双醛基的邻苯二醛与双氨基的赖氨酸缩合形成邻苯二醛缩赖氨酸席夫碱(HL),首次合成10种新的稀土氨基酸席夫碱配合物.在元素分析、热分析、紫外、可见、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等表征基础上,提出该类型配合物的组成为LnL2(NO3)·4H2O(Ln=La、Pr、Nd、Sm、Y)和LnL2(NO3)·3H2O(Ln=Gd、Tb、Dy、Er、Yb),研究了它们的配位机理和谱学性质,并讨论了配合物颇具特点的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13.
合在了一系列Eu^3 和Tb^3 的2,3-吡啶二甲酸(简称H2QUI)的单核、同多核及它们分别与非荧光性稀土离子La^3 ,Gd^3 ,Y^3 的异多核配合物,并对单核配合物分别引入含氮配体1,10-邻菲咯啉(简称phen)和 2,2′-联吡啶(简称2,21′-bipy)生成三元配合物。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红外、荧光光谱的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铽离子的多核配合物荧光性能优于单核,而含氮配体的引入均能提高铕离子和铽离子二元单核配合物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1,10-邻菲咯啉铜配合物[(phen)2Cu^2+]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在pH=7.4的三羟甲基胺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Tris—HCl)中,(phen)2Cu^2+配合物的铜离子在循环伏安图上呈现明显的准可逆氧化-还原波。当加入一定量的小牛胸腺DNA时,配合物(phen),Cu^2+的氧化和还原峰电流均有所下降。通过比较(phen)2Cu^2+配合物中加入单链DNA和双链DNA后的氧化和还原峰电流下降的程度,前者比后者F降的程度小,可以得出(phen)2Cu^2+配合物与小牛胸腺双链DNA的作用方式存在着插入式的沟槽结合模式。这个结论在本实验中由盐效应进一步得到证实。由此可知,(phen)2Cu^2+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形成了一种插入式的电惰性结合物,从而导致氧化还原峰电流下降。  相似文献   

15.
以4?-二茂铁基-3,2?:6?,3??-三联吡啶为配体,和AgPF_6合成了一种新型银配合物Ag_2L_2(PF_6)_2,配合物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ī空间群,配体采用顺式-顺式结合形式配位,Ag~+配位数为2,配合物为[2+2]金属环状。通过对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进行Kubelka-Munk函数计算,配合物带隙为1.90 eV,具有半导体性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步法,首先合成了新的多齿Schiff碱配体N,N'-双(2-吡啶甲醛亚胺基乙基)-2,6-吡啶二甲酰胺(Ⅱa),进一步合成了10个新的稀土金属配合物.再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等测试手段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配合物进行了合理的结构推测.  相似文献   

17.
以联苯胺、4,4′-二氨基二苯醚和8-羟基喹啉为原料,合成了两个偶氮类配体BL1和BL2及由其桥联的与二氯·二联吡啶钌反应生成两个双核钌配合物1和2,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进行表征,并对配合物进行了电化学、细胞毒性及细胞周期的研究.结果表明:两个配合物对胶质瘤细胞(U251)均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7.76和7.69μmol·L-1,配合物2对肺癌细胞(A549)和白血病细胞(K562)的细胞毒性约为配合物1细胞毒性的两倍;桥配体的刚柔性影响了配合物的结构,并因此影响了配合物对A549和K562的细胞毒性;配合物1与U251作用后,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而配合物2与U251作用后,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  相似文献   

18.
以现场制备的两个Schiff碱(HL1:1-(2-羟基苯甲叉)-1,4,7-三氮杂庚烷,HL2:2-[(2-羟基苯甲叉)氨乙基]-吡啶)为配体,合成了两个Cu(Ⅱ)配合物[Cu(Ⅱ)(L1)(H2O)]BF4(1)和[Cu(Ⅱ)2(L2)2(Cl)2](2),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两个化合物都属于单斜晶系和P21/c空间群.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a=0.9759(2)nm,b=1.4448(1)nm,c=1.0979(1)nm,β=101.09(1)°,V=1.5191(9)nm3,Z=4,d=1.642g.cm-3.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a=0.9130(7)nm,b=0.9128(5)nm,c=1.6359(4)nm;β=104.704(3)°;V=1.318885(5)nm3;Z=4;d=1.633g.cm-3.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三缩四乙二醇一二一(g_A奎琳基)醚(I)配体,并首次合成了与十四个稀土硝酸盐的固体配合物二用IR,TCr; DTA等测试确定固体配合物组成为〔Ln(N03)3)}( I ),(Ln = La, Ce, Pr, Nd)和〔Ln(N03)3)s( I )}H,O(Ln=Sm-Yb和Y).配体(I}和配合物〔La(N03)3]3( I):核磁共振谱分析表明,醚链上的质子向低场位移,“奎咐环I质子向高场位移,这说明会闹与配体(I)中刀奎琳上的氮是直接配位的,  相似文献   

20.
以4-(1,8-萘二甲酰亚胺基)苯甲酸配体及硝酸钬和硝酸镱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Ho(Ⅲ)和Yb(Ⅲ)两种配合物.经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两个配合物均属六方晶系,金属离子与羧酸中的氧原子桥连成螺旋链状结构.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a=b=1.783 30(17)nm,c=0.942 15(11)nm,α=β=90%,γ=120%;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a=b=1.780 39(8)nm,c=0.939 46(8)nm,α=β=90%,γ=120%.晶体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Ho(Ⅲ)和Yb(Ⅲ)配合物晶体分别在589℃和582℃时开始失去配体分子,晶体结构开始坍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