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浙江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办的“2013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于2013年4月19至21日在浙江省绍兴市咸亨酒店顺利召开,来自全省各级医疗机构207位注册代表及21家企业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2.
张宁 《中学数学》2015,(2):79-80
一、前言《中学数学》(下)2014年第8期刊载了王四宝老师的文章《一道联考试题的分析过程与讲评设计》(下称文1),王老师对201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试题中的一道填空题进行了深度解读,并以此题为数学活动素材,设计了两个有趣的探究活动,不仅对本题的解答过程分析的一清二楚,而且对本题也做了拓展性的研究.从文1可以看出,王老师通过添加四条辅助线,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证明  相似文献   

3.
2011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试题第21题为: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π3,设在其内部同时满足PA≤PB和PA≤PC的点P的全体形成的区域G的面积为三角形ABC面积的1/3.证明: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相似文献   

4.
2011年浙江省绍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23题,以“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中的等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为载体,考查了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理解与应用,考查了学生一题多证,一题多变的解题和编题能力.该题源于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上第66页14题,起点低、坡度缓,且解法灵活多样,可以有效地对不同思维能力水平的学生加以区分,为学生营造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第(2)小题,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现通过梳理该题第(2)小题的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力求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证的创新思维,揭示基本图形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2007年11月23日,笔者有幸参加了浙江省绍兴市书圣大学堂名师名家教艺展示活动,向与会教师展示了一节课《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陈钧海老师作了点评:该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用一个抽奖活动将整堂课串联起来,思路清晰,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在课堂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Evans三角形的存在问题,给出本原Evans三角形一个新的充要条件,举出一些应用实例,并提出一个猜想.  相似文献   

7.
《数学通报》1 998年 4月号 1 1 2 6号问题“证明任意三角形内必存在一点 ,使其关于三边的对称点构成正三角形”应改为“证明对任意三角形 ,平面内必存在一点 ,使其关于三角形三边的对称点构成正三角形” .因为当三角形最大角小于 1 2 0°时 ,此点在三角形内 ;当最大角等于 1 2 0°时 ,此点在最大角的对边上 ;当最大角大于 1 2 0°时 ,此点在三角形外部 .5月号给出的解答只证明了第一种情况 ,但第二和第三种情况可类似证明 ,其作法对三种情况都适合 ,下面按其作法画出后两种情况 ,W为所求点 ,Wi(i =1 ,2 ,3)为其关于三边的对称点 .图 1…  相似文献   

8.
关于三角形外角三等分线的一个定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兰克·莫来是美籍英国数学家 . 190 0年 ,当他研究平面内 n条直线的质量几何时 ,发现了莫来定理 :三角形各内角的三等分线中 ,靠近每边的两条的交点 (共三个 )构成正三角形 (图 1中的△DEF) .这条美妙定理虽然姗姗来迟 ,近年来却给出了多种证明 ,其中 ,金兆斌曾在 90年代初得到了一个构造性证法 ;而满其伦和孔令恩在 1997年《数学通报》问题解答 10 80题中 ,不但给出了另一种构造性证法 ,而且证明了 DD1 ,EE1 ,F F1 分别垂直平分△ DEF的三边 ,且相交于△ DEF的中心 (图 1) .考虑三角形外角的三等分线 ,得到与莫来定理类似的一个结…  相似文献   

9.
有关三角形问题是三角函数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解斜三角形”知识由初中移到高中 ,三角函数知识的系统学习又给解有关三角形问题开拓出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这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时产生一定的困难 ,甚至产生畏难情绪 .而以三角形为依托的三角函数问题将逐步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 .因此 ,学习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必须掌握它的几种基本题型及解法 .1 求三角形中的一些基本量主要指求三角形的三边、三角、面积等 .常常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工具来解决 .例 1  ( 1998年全国高考题 )一个直角三角形三内角的正弦…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是浙江省新课改高考方案实施的第三年,今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严格遵循《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起点低、角度宽、视点高,试题既重视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够考查考生继续学习所必须的数学素养和潜能.试卷中有关圆锥曲线的三道试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各地的中考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各省市结合新课标推广使用新教材,故2012年至2014年南京中考试题是新课标下的智慧结晶,试题不仅能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也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促进的作用.本文立足于2012年至2014年南京中考试题,总结近三年中考试题特点的同时展望南京2015年中考.  相似文献   

12.
蔡建锋 《中学数学》2012,(20):23-25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实施,数学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具进.而"新定义"型数学试题,是以学生已学的数学知识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给出了一个"新概念",让学生自主阅读和运用这个"新概念"来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这样的试题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数学抽象概括能力和对"新概念"的实际应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现以绍兴市近六年来的"新定义"型中考题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已是浙江省自主命题的第五年,也是浙江省新课改高考方案实施前的最后一年,数学试卷继承了前几年的成功经验,试题具有稳中求新,突出数学本质,显示新课程理念的特点. 1试卷亮点1.1稳中求新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结构、排序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1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举办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能力评比与观摩活动”,比赛分综合能力测试、说题、上课三个环节.从此,说题活动走上数学教师教研活动的舞台,成为教学、科研的催化剂. 新昌县每年都举行由高三教师参加的绍兴市一模试题的说题活动,参赛选手由4所普高各推荐一位高三教师,一模考试结束后,对指定的试题,给出三天准备时间,再到统一地点进行比赛.笔者有幸观摩了两年,在为参赛选手叫好的同时,笔者也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5.
等边三角形是最特殊的三角形,其内部任一点到三边的距离和为定值,这个定值被人们熟悉和重视.其实,与等边三角形有关的定值问题还有很多.现举几例予以说明,仅供大家参考.例1 如图1,点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任意一点,AB =a,过点P作三边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AB,BC,AC于点D,E,F.求证:PD+ PE+ PF=a.  相似文献   

16.
李庆寿 《数学通报》2007,46(9):63-64
1如以x_a,x_b,x_c分别表示三角形三边a,b,c上首尾相接的向量,则x_a x_b x_c=0.所以内积(x_a.x_a)=[-(x_b x_c)]-[(x_b x_c)]或x_a~2=(x_b x_c)~2=x_b~2 x_c~2 2(x_b.x_c).其标量式:a~2 b~2 c~2 2bc.cos(π-A)=b~2 c~2-2bccos A即为三角形的余弦定理.进而考虑任一有向角折线:∑n  相似文献   

17.
曾建国 《数学通报》2006,45(12):36-36
《数学通报》2006年第4期刊登的第1609号问题是:问题1609:求内切圆半径为1的三角形面积的最小值.问题提供人给出的解法[1]较曲折复杂,而且不易推广.本文给出一种简洁解法,并将结论推广至任意的圆外切多边形.图1问题的简解如图1,设ΔABC的三边长分别为BC=a,AC=b,AB=c,其内心为I.  相似文献   

18.
如果一个三角形(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落在一个正方形的边上,则称这个三角形为该正方形的内接三角形(内接正三角形).当该内接正三角形的面积最大时,称最大内接正三角形;当该内接正三角形的面积最小时,称最小内接正三角形.  相似文献   

19.
安振平 《数学通报》2003,(5):47-48,8
20 0 3年 4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42 6 AN是△ABC的角平分线 ,AN的延长线交△ABC的外接圆于D ,M是AN上一点 ,直线BM、CM分别交△ABC的外接圆于E、F ,DF交AB于P ,DE交AC于Q .求证 :P、M、Q三点共线 .(江西省宜丰县二中 龚浩生  33630 0 )证明 如图 ,连结PM、QM、BD .因为∠PAD =∠MAC ,∠ADP=∠ACM ,所以∠BPD =∠NMC ,△APD ∽△AMC .又∠PDB =∠MCN ,所以△BDP∽△NCM ,所以 PBMN =PDMC =APAM.所以PM ∥BN ,即PM ∥BC .同理 :QM∥BC所以P、M、Q三点共线1 42 7 ai(i =1 ,2 …  相似文献   

20.
伏建彬 《数学之友》2023,(13):32-34
通过一堂解三角形的讲评课,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同时从思维定势、运算粗心、表达不规范三个方面暴露学生的错误,再共同分析,既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防微杜渐,让学生减少失误,规范表达,提高了数学问题解决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