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届中考试题,都源于课本,在课本中寻找命题的生长点的原题和拓展题屡见不鲜.因此重视课本典型习题的挖掘,研究课本习题与中考的联系非常重要.本文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83页习题第7题为例,分析从中引申出的2010年有关全等三角形的中考试题,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
2021年南京中考第25题是考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的尺规作图题,对于初中学段加强尺规作图的教学进行了很好的评价引领.现将本题的解法探究赏析及教学价值导向呈现如下.(南京2021年中考第25题)如图1,已知P是☉O外一点.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过点P作☉O的一条切线.  相似文献   

3.
针对2022年安徽中考数学第14题,本文中给出了利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面积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等解决问题的12种解法.  相似文献   

4.
多思出巧解     
对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如果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解法,武汉市2009年中考数学试卷中的第22题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2010年武汉市中考第24题是一道几何探究性问题,本题区分度较大,但解题入口宽,其解法比较多,笔者就本题解法作了一些探讨. 题目已知:线段OA上OB,点C为OB中点,D为线段OA上一点.连接AC,肋交于点P.  相似文献   

6.
中考数学压轴题一般是指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的最后一题.近几年上海市中考数学命题一直坚持易、中、难试题分值所占比例按8:1:1设计,中档题和较难题各占10%,这两类试题分散在不同题型中,不把所有难点放在同一题型中的做法,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区分,也有利于合理诊断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认知情况.对上海卷而言,压轴题就是第6题、第18题和第25题,它们相对于整个试卷更多地承担着选拔的功能,要想获得高分,会解这三道题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胡生泉 《数学之友》2022,(20):95-97
本文从不同角度出发,对2022年贵阳市中考数学第16题的解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挖掘基本图形,建立起已知条件与所求量之间的逻辑关系,给出问题的三种求解思路,得到五种基本解法.一是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二是挖掘相似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三是构造辅助圆,借助圆的性质求解.最后,得出与本题有关的两个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8.
2020年的中考结束后,为了探究2020年之后中考数学命题的考向,笔者迫不及待地上网搜索了2020年江苏省各地市的中考数学试卷,下载存盘,打印装订.从这些试卷的字里行间不难发现试题精彩之处,让人拍案称奇,于是,兴奋之余就选取了2020年江苏镇江中考数学卷中的第25题,对其第(2)问的对称性问题一探解法,并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寻找应对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9.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锐利武器.本文用数学思想方法来研究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数学试题的第27题第(2)小题中证明"线段肋被直线AC平分"的多种解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孙志东 《数学通讯》2023,(11):42-44+48
对2022年武汉中考数学第16题的背景及解法进行了深度探究.采用发散思维与求异创新思维得到8种不同的解法,并探索、归纳出5个变式题及3个推广题.  相似文献   

11.
典型的例题、习题、练习题往往是中考题的母体.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很多题都来源于课本的例题和习题.由于它们的地位特殊,备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下面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几何》第三册P145练习题第2题为例,说明加强课本习题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正>特殊四边形知识常常是中考数学的热点和重点,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数学试题第25题就是研究不同情形下的正方形内的边角关系,综合性强.解法多样,以下浅析第(2)-(2)问的几种不同解法.一、原题(2016年江苏省泰州中考)已知正方形ABCD,P为射线AB上的一点,以BP为边  相似文献   

13.
胡军  罗全民  王晨 《中学数学》2012,(12):36-37
中考压轴题作为全卷的点睛之笔,为了具备较强的选拔功能,该题往往集综合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立意新、构思巧,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并重,尤其关注对数学思维的考察.近年来,各地中考数学卷在压轴题上屡见创新,有的在题材上巧妙融合代数与几何内容,有的在设问中合理生成层层递进的妙问,总能让读者有眼前一“亮”之感.今年遵义市中考数学卷的压轴题(第27题)也是一道代数与几何高度综合的试题,该题具备了考查内容丰富,侧重考查能力,异类知识相恰度高,难度设计层次感强等特点.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题条件的巧妙构造,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解题空间,不少解法颇具思想性,较好地体现了对数学能力的考查.下面对一些代表性解法的亮点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14.
1 课本习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P95习题24.1中第11题是:例1 如图1,A,P,B,C是⊙O上的四点,∠APC=∠CPB=60°,判断△A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在上述问题中,易知△ABC为等边三角形.利用这一结论,并过点C作BP的平行线与PA的延长线相交,就得到2011年孝感市中考数学试卷中的第23题.  相似文献   

15.
罗峻 《数学通讯》2023,(15):50-53+66
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第22题蕴含有丰富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解题技能,本文给出该题的多种解法,并对其进行变式探究,产生一系列有价值、有深度的新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广州中考几何压轴题对"等线段共顶点"问题"情有独钟".在2016年中考第25题中以圆与等腰直角三角形为背景首次出现,2018年中考第25题中以四边形为背景独立出现,如今2020年中考第24题中以圆与等边三角形为背景再次出现,并以创新方式融入了对最短路径的考查,使之一再成为中考备考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10年高考江苏卷第12题是一道源于课本、立意新颖、具有较好区分度的好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创新要求和命题方向,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本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探寻该题的多种解法.  相似文献   

18.
<正>2023年湖北江汉地区(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中考数学试卷第23题考查圆的证明与计算,这种题型是江汉地区中考的必考题,往年一般出现在试卷第21题的位置,今年首次将这种题型放在了第23题的位置(全卷共24道题),作为几何压轴题.细细品味发现此题不仅设计新颖,考查的知识也非常广泛,但最美妙之处还是其灵活解法给我们带来了思维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发现2013年中考武汉卷第24题的解法中呈现出通法与巧法相互辉映,彰显通法的适用性和巧法的灵动性,同时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大放光彩.从特殊到一般的问题设计使学生积累了解题经验,又不是简单的思路重复,让学生在发现不同时去发现问题的本质,提高了思维的深度.笔者从题目的解法入手,使读者体会特殊与一般、巧法与通法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考试卷的压轴题是整卷精华,其针对学生有能力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有重要启示意义.2022年扬州市中考第28题既紧密联系教材,又具有创新意识,重点考查了“双减”背景下新课标强调的模型意识、代数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