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了对氨基苯胂酸(PABAA)及其氧化物的光谱特征后,在十八烷基键合相硅胶柱上,以甲醇-缓冲液作流动相,研究了二者的容量因子随流动相离子强度、柱温、甲醇含量变化的规律。用季铵盐作离子对试剂,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分离PABAA时,分离机理符合高子对机理,在适当条件下,所试验的化合物都可有所保留。对保留值作出贡献的有固定相排阻作用、分配作用以及居次要地位的PABAA与固定相表面剩余硅醇基的相互作用。排阻作用及分配作用的相对重要性与流动相中甲醇和离子对试剂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康建  马小峰  孟璐露  马东初 《色谱》1999,17(3):275-277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了对氨基苯胂酸(PABAA)及其氧化物的光谱特征后,在十八烷基键合相硅胶柱上,以甲醇-缓冲液作流动相,研究了二者的容量因子随流动相离子强度、柱温、甲醇含量变化的规律。用季铵盐作离子对试剂,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分离PABAA时,分离机理符合高子对机理,在适当条件下,所试验的化合物都可有所保留。对保留值作出贡献的有固定相排阻作用、分配作用以及居次要地位的PABAA与固定相表面剩余硅醇基的相互作用。排阻作用及分配作用的相对重要性与流动相中甲醇和离子对试剂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α-萘乙酸的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雪娟  魏金旺 《色谱》2000,18(6):563-565
 经过实验检测 ,发现采用以甲醇 水为流动相的HPLC和GC法测定α 萘乙酸的结果偏高。通过改变HPLC法中的流动相并加入离子对试剂 ,可使α 萘乙酸原药谱图中分离出一个明显的杂质峰。经过方法验证及实验对比 ,该法平均回收率为 10 0 2 % ,RSD为 0 30 % ,证明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有机溶剂提取和离子对色谱相结合的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样品中加入有机溶剂振荡提取,取上清液过滤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对丙酮、乙腈、乙醇和异丙醇的提取物分别在甲醇-离子对试剂流动相体系和乙腈-离子对试剂流动相体系中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显示,选择合适的流动相,使用丙酮、乙醇或异丙醇为提取剂可以获得较好的提取效果.在甲醇-离子对试剂流动相体系中,三聚氰胺的质量浓度在1.0 ~100.0 m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8),检出限为0.1 mg/kg,采用丙酮为提取剂,加标回收率为97% ~103%,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  相似文献   

5.
用具有紫外吸收离子对试剂的反相色谱系统,分离和检测无紫外吸收的游离胆汁酸及其丁二酸衍生物,样品组份洗出正峰或反峰,决定其相对系统峰的保留值。研究了流动相组成,离子对试剂及浓度、pH值等对保和响应的影响,确定胆汁酸最佳分离和检测条件。  相似文献   

6.
离子色谱-直接电导法测定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离子色谱-直接电导法测定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离子。研究了流动相pH值、乙二胺浓度及柠檬酸和酒石酸浓度对金属离子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乙二胺-柠檬酸为流动相可以同时分离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离子。用乙二胺-酒石酸作为流动相可以分离碱土金属离子。方法检出限为0.09~1.88 mg/L,加标回收率为97.6%~98.7%。该方法用于叶面肥试样的分析,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反相离子对色谱保留值变化规律式的推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汉法  张玉奎  卢佩章 《色谱》1991,9(3):157-162
〕本文应用统计热力学的方法,考虑到分子和静电作用力的存在,导出了反相离子对色谱中流动相强组分浓度CB离子对试剂浓度Cp和离子强度影响离子对试剂在固定相表面吸附量的基本关系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导出这些参数影响溶质k'值的保留值变化规律式。对于一元有机酸、碱和两性物质,还导出酸度影响这几类溶质k'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8.
以表阿霉素及其6种相关物质为研究对象,系统评价了其在反相离子对色谱模式下的色谱行为.分别考察了流动相中有机相种类、有机相比例、水相中离子对试剂浓度、pH值对表阿霉素及其相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乙腈作为有机相洗脱能力及分离效果优于甲醇,保留时间随乙腈比例增大而减小;随着离子对试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增加,杂质阿霉素酮及柔红霉酮几乎无影响,其他5种物质保留时间增加.同时,表阿霉素及其杂质的保留行为受流动相pH值影响较大,当pH不高于4时可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通过对表阿霉素及其相关物质反相离子对模式下的保留行为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和定量描述,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该类化合物液相色谱分离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于泓  李萍 《分析化学》2000,28(6):786-786
1引言离子色谱法分为单柱离子色谱法和双柱离子色谱法。二者比较,前者具有可选用多种流动相的特点,为充分发挥色谱的分离分析功能提供了可能。本文对单桂离子色谱法测定多价阳离子的流动相进行了研究,分别对乙二胺、乙二胺-络合剂(柠檬酸、草酸)、邻苯二胺和邻苯二胺-柠檬酸为流动相测定多价阳离子进行了讨论,其中乙二胺-络合剂是较为适宜的流动相。2实验部分2.1主要仪器和试剂HIC-6A离子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CDD-6A电导检测器,C-B5A色谱处理机,150mm×5.0mm(i.d,)Shim-packIC-CI阳离子交换柱。乙二胺、邻苯二…  相似文献   

10.
反相离子对色谱中的死时间测定(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占文  方治  戴琼 《色谱》1993,11(1):50-51
前文用NaNO_3和NH_4NO_3两种硝酸盐作为探头所测定的反相离子对色谱的死时间,在柱温、流速一定的情况下,并非一常数,而是随着流动相的有机溶剂的含量、离子对试剂的浓度而变化的。前文认为其可能的原因是离子对试剂在固定相上的吸附作用。本文对此将作进一步的探讨。 本文研究了用四丁基碘化铵(TBAI)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LS)作离子对试剂,以重水(D_2O)作探头时,离子对试剂浓度、甲醇含量、进样量对D_2O保留值的影响,并与以NaNO_3作探头时以上因素对保留值的相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文献中的数据,通过溶质的保留值k’与流动相强组分浓度C_B和离子对试剂浓度C_P的拟合,验证了中性溶质或与离子对试剂电荷相同的溶质的k’值与C_B和C_P间的关系符合由统计热力学推导的保留值变化规律式,同时证明了离子对试剂非静电作用力对溶质的保留值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以咪唑离子液体为流动相的液相色谱-间接紫外检测分析N-甲基,丙基吗啉阳离子的方法。用反相硅胶整体柱,以咪唑离子液体-离子对试剂水溶液/有机溶剂为流动相测定吗啉阳离子。咪唑离子液体为背景紫外吸收试剂。研究了咪唑离子液体、检测波长、离子对试剂、有机溶剂、柱温、流速对测定吗啉阳离子的影响,探讨了保留规律。以0.5 mmol·L-1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0.1 mmol·L-1庚烷磺酸钠水溶液/甲醇(85∶15,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流速1.0 m L·min-1,N-甲基,丙基吗啉阳离子的保留时间为2.397 min,检出限(S/N=3)为0.02 mg·L-1,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1.1%,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0.03%。将此方法用于分析实验室合成的N-甲基,丙基吗啉离子液体,加标回收率为100.5%。本方法简便、快捷,可满足N-甲基,丙基吗啉离子液体阳离子的定量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3.
发展了用吡啶离子液体作为流动相添加剂的反相液相色谱分离和间接紫外检测三氟乙酸根和三氟甲磺酸根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吡啶离子液体、咪唑离子液体、对氨基苯酚盐酸盐和氯化四丁基铵作为流动相添加剂对三氟乙酸根和三氟甲磺酸根的影响,考察了吡啶离子液体的浓度、有机溶剂和检测波长等因素,并讨论了离子液体的作用、保留规律和相关机理。吡啶离子液体在分离检测中起到离子对试剂和紫外吸收试剂的作用。采用反相C_(18)色谱柱,以甲醇-0.3 mmol/L溴化N-己基吡啶水溶液(体积比10∶90)为流动相,在柱温30℃,流速1.0 m L/min,紫外检测波长250 nm条件下,三氟乙酸根和三氟甲磺酸根在12 min内完全分离,检出限分别为0.09、0.18 mg/L。将此法应用于离子液体中三氟乙酸根和三氟甲磺酸根阴离子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6.0%~101%。该方法简单、准确,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朱维晃  吴丰昌  黄廷林 《色谱》2008,26(2):237-241
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了金属配合物{Fe[3-(2-吡啶基)-5,6-二苯基-1,2,4-三嗪]3}2+ ([Fe(PDT)3]2+)的两种几何异构体,研究了流动相中有机改性剂(乙腈、甲醇)的含量、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离子对试剂(高氯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色谱分离的影响。并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对所获得的色谱参数(保留因子(k)、分离度、选择性因子等)进行了探讨。在不同种类及浓度的离子对试剂条件下,二元流动相中乙腈的含量与两种几何异构体的ln k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研究进一步发现SDS的浓度变化对异构体的保留因子影响程度更为显著。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引入更能灵活调节洗脱强度和分离度的三元流动相(乙腈/甲醇/水),优化选择了三元流动相中有机改性剂的比例以及离子对试剂的种类和浓度,使得异构体的色谱分离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异构体的峰面积(A)和浓度(C)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面式和经式异构体的检测限分别为4.28和3.44 ng/mL (S/N=3)。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文献中的数据,通过溶质的保留值k’与流动相强组分浓度CB和离子对试剂浓度Cp的拟合,验证了中性溶质或与离子对试剂电荷相同的溶质的k’值与CB和CP间的关系符合由统计热力学推导的保留值变化规律式,同时证明了离子对试剂非静电作用力对溶质的保留值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效安全的敌草快和百草枯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梅  孙守威  史谢飞 《分析化学》2007,35(10):1499-1502
研究了KC lO4、KBF4和KPF6"离液试剂"的浓度及流动相组分对敌草快和百草枯分离的影响。优化后的实验条件是:20 mmol/L的KPF6,在pH=3的条件下用100%的水作为流动相,配合一根耐水性>95%水的反相柱。实验结果无论在保留值的控制、柱效和色谱峰的对称性各方面都优于传统的"离子对"方法。  相似文献   

17.
氢硼酸二茂铁季铵盐类化合物为离子型金属有机配合物,具有独特的吸附色谱行为。用硅胶为固定相,环己烷-丙酮-离子试剂或环己烷-甲醇-离子试剂为展开剂,通过研究不同化合物的R_f值变化和各类离子试剂的作用以及分析原点、斑点、前沿各部分的组成,探讨了这些配合物的吸附薄层色谱机理。  相似文献   

18.
流动相离子色谱法测定杂多酸中氯与磷酸根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超群  王丽丽  陈永菁  李晶  朱岩 《分析化学》2006,34(11):1641-1643
探讨了用流动相离子色谱法测定杂多酸中C l-与PO43-的分析条件。通过在淋洗液中加入两性离子3-(N-吗啉)-1-丙磺酸(3-(N-morpholino)propanesu lfon ic ac id,MOPS),调节流动相pH值,找到一种pH 6.98的流动相,同时优化离子对试剂的配比,并加入无机添加剂和有机改进剂,能有效的抑制杂多酸的分解,较精确地测定其中所含阴离子。  相似文献   

19.
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上,以甲醇-缓冲液作流动相,研究了杂多酸的容量因子随流动相离子强度、柱温、甲醇含量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与我们导出的关系式相一致.对保留值作出贡献的有固定相排阻作用、分配作用以及居次要地位的杂多酸与固定相表面剩余硅醇基的相互作用.排阻作用与分配作用的相对重要性与流动相中甲醇含量有关.杂多酸可能形成了离子缔合物,其保留行为与一般的有机分子相似,但离子强度有影响.而影响最大的是杂多酸阴离子电荷数与甲醇含量.用季铵盐作离子对试剂,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分离杂多酸时,分离机理与“动态离子交换模型”差异较大,可能接近“离子对机理”.在适当的条件下,所试验的六种杂多酸都可有所保留.  相似文献   

20.
刘小兰  高薇  梁超  乔俊琴  王康  练鸿振 《色谱》2021,39(9):1021-1029
在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IP-RPLC)分析中,溶质保留受对离子(counter ion)的影响比较受人关注,但鲜有研究流动相中缓冲盐类型和离子对试剂中非对离子(non-counter ion)对溶质保留行为的影响。鉴于此,该文以14种磺酸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甲醇为有机调节剂,分别考察了3种缓冲盐体系(磷酸二氢铵、氯化铵和乙酸铵)和5种离子对试剂体系(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磷酸二氢铵、四丁基硫酸氢铵、四丁基硝酸铵和四丁基乙酸铵)下强离解酸性化合物的IP-RPLC保留行为,通过比较不同流动相条件下得到的溶质log kw(100%水相作流动相时的保留因子)、S(线型溶剂强度模型线性回归得到的常数),以及CHI(色谱疏水指数,log kw/S),寻找保留行为规律。研究表明,流动相中的缓冲盐类型和离子对试剂非对离子均会影响化合物的log kwS值,所有化合物在氯化铵缓冲盐体系下具有最大的log kw值。相对于无机阴离子,离子对试剂中弱离解性有机阴离子(乙酸根)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磺酸化合物的S值。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保留行为,推测磺酸化合物的IP-RPLC保留机理中同时存在着离子对模型和动态离子交换模型。与log kw和S值不同,化合物的CHI值受缓冲盐类型以及离子对试剂非对离子的影响较弱。此外,研究发现化合物的表观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og D)与log kwS、CHI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不同缓冲溶液和不同离子对试剂非对离子条件下获得的log kwS值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CHI值相对稳定,因此,CHI更适用于IP-RPLC中定量结构-保留行为关系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