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采用RAPD技术对浙江天台山3个海拔高度的七子花(Hepatacodium miconioides)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12种随机引物在60株个体中共检测到122个可重复的位点.3个种群多态位点百分率为18.85%~23.77%,平均为21.86%,表明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低.3个种群Shannon和Nei指数平均为0.132 9、0.092 5,其值较低.虽然3个种群所分布的地理范围小,但种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Shannon指数所显示的总遗传多样性中,种群内占33.58%,种群间占66.42%.Nei指数显示的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654 6.种群间的基因流很小,仅为0.265 6.3个七子花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平均为0.712 6,遗传距离平均为0.341 2.海拔990 m种群与海拔780 m种群的遗传相似度较高,海拔500 m种群与其它两种群的相似度较低.七子花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与土壤总氮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设Pn和Cn是具有n个顶点的路和圈,Sn是n个顶点的的星图,nG表示n个图G的不相交并。EG(r+1)p+r表示把星Sr+1的r个1度点分别与rG的每个分支的第i个顶点重迭,同时把Sr+1的r度点与另一个G的第i个顶点重迭后得到的图,可简记为EGδ,δ=(r+1)(p+r);设m是自然数,图PEG(2 m+1)+(m+1)δ是表示把(m+1)EGδ的每个分支的r+di度顶点分别与P2 m+1的下标为奇数的m+1个顶点重迭后得到的图,记λ=(2 m+1)+(m+1)δ,图Y(4,λ)表示把PEG(2 m+1)+(m+1)δ的两个r+di+1度点与2P3的两个2度点重迭后得到的图,运用图的伴随多项式的性质,讨论了图簇Y(4,λ)∪K1(m为奇数)和Y(4,λ)∪EGδ(m为偶数)的伴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式,令m=2k-1 q-1,λk=(2kq-1)+2k-1 qδ,讨论了图簇Y(4,λk)∪(k-1)K1和Y(4,λk)的伴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式,进而证明了这些图的补图的色等价性。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令S1,k表示k+1个顶点的星,Pm表示m个顶点的路,G是任意的p阶连通图.设V(Pm)={V1,V2,…,Vm-1,Vm}及相应的度序列为(1,2,…,2,1).SP(i)km+1表示把kPm的每个分支的第i个顶点Vi分别与星S1,k的k个1度点重迭后得到的图,用GS*(i)j1j2…jt(p,tkm)表示把tSP(i)km+1的每个分支的k度点分别与图G的顶点uj1,uj2,…,ujt(t≤p)重迭后得到的图,这里p≥1,k≥2,m≥3,1≤i≤m,t≥1.我们通过讨论图簇SP(i)km+1∪(k-1)K1、SP(i)2rm+1,SP(i)(2r-1)m+1以及GS*(i)j1j2…jt(p,2rmt),GS*(i)j1j2…jt(p,(2r-1)mt)的伴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证明了它们的补图的色等价图的结构定理.推广了张秉儒证明的文[8]中的定理2和定理4.  相似文献   

4.
摘要实时、准确地掌握区域水土流失时空变异规律是制定有效水土保持措施的关键.但目前水土流失时空规律分析鲜有兼顾定量数值特征与空间可视化特征.本研究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和遥感信息,在景观尺度上,对1994~2003年间浙江安吉县水土流失的时空动态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安吉县水土流失强度增加、影响范围扩大、水土流失高风险区面积增加.在500 m×500 m和1 000 m×1 000 m 2种格网尺度上,水土流失空间格局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但以500 m×500 m尺度上的表现更为显著.这种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从定量的统计学和可视化角度有效地揭示了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异规律,为相关部门和人员定量评价水土流失,制定有效的水保措施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对2013年12月23~28日浙江省空气重污染的发生、发展及由浙江北部向南部地区的近距离输送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选取和上述过程天气形势场相似的2013年1月11~14日浙中北局部重污染过程(无污染物输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浙江南部地区因受北部污染物异地输送影响发生重污染的环境场特征.结果表明:台州、温州于2013年27日先后发生的空气污染,主要由浙北地区污染物通过偏北气流异地输送造成,重污染源向下风方向输送污染物除了需要较强的气流外,还需要由弱下沉气流、逆温层、低层弱辐散或无辐散等物理量场配合的利于污染物聚集输送的通道.  相似文献   

6.
设P_n和C_n是具有n个顶点的路和圈,S_n是n个顶点的的星图,nG表示n个图G的不相交并。S_(rp+1)~G表示把星S_(r+1)的r个1度点分别与rG的每个分支的第i个顶点重迭后得到的图,可简记为S_(δ+1)~G,δ=rp;设m是自然数,图P_((2 m+1)+(m+1)δ)~SG是表示把(m+1)S_(δ+1)~G的每个分支的r度顶点分别与P_(2m+1)的下标为奇数的m+1个顶点重迭后得到的图,运用图的伴随多项式的性质,讨论了图簇PP_((2 m+1)+(m+1)δ)~SG∪K1(m为奇数)和P_((2 m+1)+(m+1)δ)~SG∪S_(δ+1)~G(m为偶数)的伴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式,令m=2~(k-1) q-1,λ_k=(2~kq-1)+2~(k-1)qδ,讨论了图簇P_λk~(SG)∪(k-1)K_1和P_λk~(SG)的伴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式,进而证明了这些图的补图的色等价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1980年以来青海省和甘肃省区域地震台网的定位地震目录,分析了研究区最小完备震级,选取空间网格尺度为0.2°×0.2°、地震活动异常学习时间段和预测时间段均为3 a,应用图像信息(PI)法,分析了门源MS6.4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震热点图像的异常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的预测时间窗内,冷龙岭断裂和祁连山北缘断裂附近存在明显的地震热点,且地震热点图像颜色偏深,发震概率较高,向前滑动至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和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3个预测时间窗,此两断裂附近仍存在地震热点,地震热点图像颜色逐渐由深变浅,而门源MS6.4地震就落在PI法得到的地震热点内。门源MS6.4地震前存在明显的地震热点,且地震热点相对集中,地震热点图像颜色由深变浅,震后消失;在祁连山北缘断裂附近,地震热点持续存在,分布较集中,地震热点图像颜色也呈由深变浅的过程。未来需关注祁连山北缘断裂,附近有发生强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应用自动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7月24日发生在东南沿海的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鞍形场低层东南风低空急流输送的暖湿气流和对流层中低层来自东北方向的冷空气相互交汇是此次大暴雨发生的触发因子,大暴雨期间暴雨区上空对流层中低层等θse线较稀疏且陡立,大气对流稳定度较低,有利于湿斜压涡度发展,大暴雨发生在600 hPa上MPV、MPV1和MPV2正负过渡带附近,MPV1下负上正垂直叠加配置是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形势,湿位涡在900 hPa以下具有MPV1为负、MPV2为正的特征,当800 hPa以上MPV1正大值区变弱和900 hPa以下MPV2由正大值变为负大值时,大暴雨过程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9.
基于1980年以来青海省和甘肃省区域地震台网的定位地震目录,分析了研究区最小完备震级,选取空间网格尺度为0.2°×0.2°、地震活动异常学习时间段和预测时间段均为3 a,应用图像信息(PI)法,分析了门源MS6.4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震热点图像的异常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的预测时间窗内,冷龙岭断裂和祁连山北缘断裂附近存在明显的地震热点,且地震热点图像颜色偏深,发震概率较高,向前滑动至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和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3个预测时间窗,此两断裂附近仍存在地震热点,地震热点图像颜色逐渐由深变浅,而门源MS6.4地震就落在PI法得到的地震热点内。门源MS6.4地震前存在明显的地震热点,且地震热点相对集中,地震热点图像颜色由深变浅,震后消失;在祁连山北缘断裂附近,地震热点持续存在,分布较集中,地震热点图像颜色也呈由深变浅的过程。未来需关注祁连山北缘断裂,附近有发生强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Mycieski定义了一个图的运算即把一个图G变换为一个称为G的Mycielskian图的新图μ(G).广义Mycielskian图μm(G)(m≥0)是图的Mycielskian图的一个自然推广.本文证明对任意非平凡连通图G有κ(μm(G))=min{δ(G)+1,(m+1)κ(G)+1},而且对于m,i≥1,λ(μm(G))=λ(G)+i当且仅当δ(G)=λ(G)+i 1,其中κ(G),λ(G)和δ(G)分别为图G的连通度,边连通度和最小度.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亚热带地区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它横跨十四个省区,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广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我国亚热带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另一方面,由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开发较早、人口密集,对植物资源利用过度,致使许多植物种处于淑危或渐危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非球对称星风模型,研究了恒星尘埃的生成,发现在非球对称模型中,恒星更早地生成尘埃.对于较低的质量损失率,由非球对称模型给出的尘埃凝结度远远高于由球对称模型给出的尘埃凝结度.因而,非球对称模型可能给出更高的尘埃产量.对于较高的质量损失率,由于尘埃的凝结度已达到饱和,非球对称模型和球对称模型下,尘埃的凝结度基本一致,对尘埃的产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适合于考察中低纬电离层F区宏观不稳定性的空间坐标系。由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导出了包括重力项、E(电场)×B(磁场)项及水平中性风项在内的线性增长率表达式.选取IRI-90模式为电子密度分布模型,对不同纬度、不同季节的不稳定性出现情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不稳定性线性增长率随纬度的增加而变小;在相同条件下,冬季的增长率一般小于夏季的;在中纬Rayleigh-Taylor模难于生长,这与中纬闪烁事件某些观测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4.
颗粒床除尘器在脱除含尘热解煤气粉尘前需要进行预热工作, 从而避免因携带的焦油冷凝造成设备损坏无法工作. 为研究此过程, 采用FLUENT软件对一个大型颗粒床除尘器的预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该除尘器壳体内径4.8m, 高度22m, 壳体内沿垂直中心线上安装6个内径3.4m、高1.8m的过滤床. 模拟结果表明, 当预热气在过滤床流速为0.1m?s-1时, 壳体内壁面上下最大温差为76.9℃, 除尘器从10℃加热至500℃需要98880s. 本次模拟采用的阶跃式分段预热制度使除尘器壳体内壁面上下温度差较小, 减小了因温度不均匀造成的材料变形, 模拟中的滤料和壳体温度及预热所需的时间也可给实际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东乡野生稻的科学名称是Oryza sativa L.f.spontanea Roschev.,分布于北纬28°14′、东经116°30′左右。它的分布地与野生稻在中国的集中分布区呈间断分布,是野生稻在中国分布的最北点。东乡野生稻具有耐寒、米质优良等品质。本文阐述了东乡野生稻的一般植物群落学特点及其保  相似文献   

16.
基于秦岭南北地区1960―2017年47个气象站点逐日降雨资料,根据章文波提出的日降雨侵蚀力模型估算降雨侵蚀力,并采用气候倾向率、反距离权重插值及Mann-Menda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秦岭南北地区近58 a年均降雨侵蚀力与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1) 1960―2017年秦岭南北地区年均降雨侵蚀力与不同雨量产生的降雨侵蚀力均呈由南向北递减的特征。(2)近58 a,秦岭南北地区年均降雨侵蚀力、大雨与暴雨侵蚀力年际变化呈增长趋势,未通过突变检测;中雨侵蚀力呈减弱趋势,在1972年发生突变且在2007年后达到显著;其中秦岭以北年均降雨侵蚀力、中雨侵蚀力、暴雨侵蚀力均呈下降趋势,且年际波动程度较大,秦岭以南年均降雨侵蚀力及大雨、暴雨侵蚀力均呈上升趋势。(3)秦岭南北地区年均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显著,明显增长区集中于汉中盆地与巴巫谷地,减少区集中于西部嘉陵江、秦岭以北汾河入黄河交界、汉水流域两湖平原;且不同量级侵蚀力呈增长趋势的面积大小依次为大雨侵蚀力>暴雨侵蚀力>中雨侵蚀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秦岭南北地区1960―2017年47个气象站点逐日降雨资料,根据章文波提出的日降雨侵蚀力模型估算降雨侵蚀力,并采用气候倾向率、反距离权重插值及Mann-Menda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秦岭南北地区近58 a年均降雨侵蚀力与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1) 1960―2017年秦岭南北地区年均降雨侵蚀力与不同雨量产生的降雨侵蚀力均呈由南向北递减的特征。(2)近58 a,秦岭南北地区年均降雨侵蚀力、大雨与暴雨侵蚀力年际变化呈增长趋势,未通过突变检测;中雨侵蚀力呈减弱趋势,在1972年发生突变且在2007年后达到显著;其中秦岭以北年均降雨侵蚀力、中雨侵蚀力、暴雨侵蚀力均呈下降趋势,且年际波动程度较大,秦岭以南年均降雨侵蚀力及大雨、暴雨侵蚀力均呈上升趋势。(3)秦岭南北地区年均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显著,明显增长区集中于汉中盆地与巴巫谷地,减少区集中于西部嘉陵江、秦岭以北汾河入黄河交界、汉水流域两湖平原;且不同量级侵蚀力呈增长趋势的面积大小依次为大雨侵蚀力>暴雨侵蚀力>中雨侵蚀力。  相似文献   

18.
大岗山位于江西省西部,罗霄山脉北端,属武功山的支脉。境内植物种类丰富,区系起源古老,且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性质。本区植被主要类型有:Ⅰ常绿阔叶林。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Ⅲ针阔叶混交林。Ⅳ针叶林。Ⅴ竹林。Ⅵ山地苔藓矮林。Ⅶ山地草甸等。顶极植被为常绿  相似文献   

19.
海气相互作用的若干时频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交叉谱分析方法分析了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以及印度洋六个海区与500百帕四个大气活动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它们之间的时空特点.进而分析了中低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的时频特点,并对三大洋副热带高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得到了一些有意叉的结果.这给利用海气关系进行长期天气过程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09年6月5日一例皖北强灾害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分析,发现底层大气中存在西南气流的中尺度汇合线,在汇合线附近、基本西南气流的流场环境下,隐含着中尺度涡旋扰动.利用Shuman-Shapiro平滑滤波方案对日本中尺度再分析资料进行处理,揭示了滤波后出现的中尺度涡旋扰动,该涡旋扰动对应边界层中尺度辐合区和辐合中心,以及气流的最强上升支.这些中尺度扰动特征与之后初始对流回波单体的发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中尺度扰动涡旋中心附近及东侧易发生对流,或者扰动涡旋率先触发了对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