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观察小鼠于动情周期不同阶段腹腔注射(ip)脂多糖(LPS)时血浆TNFα含量及肝脏、腹腔巨噬细胞和卵巢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的变化。用阴道涂片确定小鼠的动情周期,分别于动情期、动情后期和动情间期ip LPS,10小时(h)后,用RIA法测定血浆TNFα和E2、P含量的变化,RT—PCR法测定肝脏、腹腔巨噬细胞和卵巢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的变化,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血浆TNFα含量于动情期(此时E2含量较高)和动情后期(此时P含量较低高)ip LPS无明显变化,于动情间期(此时E2和P含量均较低)ipLPS则明显现升高(P〈0.01);RT—PCR结果显示,正常肝脏、腹腔巨噬细胞和卵巢组织中TNFα mRNA于动情期和动情后期表达很弱或未检测到,于动情间期表达增强;动情周期不同阶段ipLPS后,上述细胞和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均有所升高,但于动情间期升高的程度明显高于动情期和动情后期(分别P〈0.01)。动情期和动情后期由于较高水平的E2和P含量对LPS诱导的TNFα mRNA表达和TNFα含量的升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1,25(OH)2D3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单核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体外培养的外周单核细胞分别从23例正常对照和22例T2DM患者中获得。观察1,25(OH):D3预干预后,单核细胞对TLR4配体(脂多糖,LPS)的反应性变化以及单核细胞表面CD14和TLR4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单核细胞CD14和TLR4表达以及NF—KB—p65磷酸化水平,IL-1β和TNF-α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2DM单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PS使正常对照组单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下降的幅度明显高于T2DM组(P〈0.05)。LPS干预后T2DM单核细胞的NF—KB—p65磷酸化水平和IL-1β和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1,25(OH)2D3预干预后,LPS对单核细胞表面CD14和TLR4表达、NF—KB—p65磷酸化水平和IL-1β、TNF-α浓度的影响在T2DM和对照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1,25(OH)2D3对T2DM患者单核细胞的高反应性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这有助于我们近一步地认识和探讨1,25(OH)2D3对T2DM的固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作用于大鼠肝线粒体时对线粒体酶活性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nHAP与线粒体直接作用,测定了线粒体标志酶琥珀酸脱氢酶(SDH)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比活性.结果显示:nHAP中水含量〈10%时,线粒体酶活性保持稳定;nHAP浓度≤0.56 g.L-1时,无吸光度值;在相同作用时间内,nHAP随浓度的增大,对线粒体SDH的比活性抑制作用增强;在不同作用时间(1~28 h)段,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比活性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组内两两相互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nHAP对SOD比活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对SOD的比活性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因此,nHAP对线粒体SDH及SOD比活性的抑制有剂量和时间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蚌肉多糖对四氯化碳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00 mg·kg-1蚌肉多糖组、200mg·kg-1蚌肉多糖组、护肝片组。实验组小鼠预防给药每天灌胃一次,连续8d。末次灌胃2h后,对照组腹腔注射调和油溶液,其他各组注射0.15%CCl4调和油溶液。测定血清ALT活性,肝匀浆NO含量和肝体指数,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实验结果表明200mg·kg-1蚌肉多糖能显著抑制血清ALT活性和降低肝组织NO含量,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蚌肉多糖明显改善了肝细胞的水样变和脂肪变,阻遏炎性反应的发生,但对肝体指数无明显影响。因此,蚌肉多糖对四氯化碳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探究了葛根中主要内源性组分葛根素的生物效应,为葛根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将20只Balb/C健康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给药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给药组小鼠一次性经口灌胃6000 mg·kg-1的葛根素,对照组灌胃等体积溶剂聚乙二醇400,连续观察7 d,每天记录小鼠的一般活动状态、体重及死亡情况。7 d后小鼠经眼眶静脉处取血后处死,解剖观察小鼠心脏、肝脏、肾脏,并经HE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葛根素雌雄小鼠的体重变化和心脏、肝脏和肾脏指数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葛根素组雌性小鼠血清中尿素(Urea, URE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葛根素组雌雄小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和雄性大鼠血清中羟丁酸脱氢酶(Hydroxybutyric Dehydrogenase, HBDH)的含量极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该剂量下的葛根素对小鼠的肝脏几乎不产生影响,但小鼠存在心肌溶解和肾小管间质局灶性出血。  相似文献   

6.
家猫ACE2基因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家猫组织中扩增并鉴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基因,为阐明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CoV)感染家猫的机制提供理沧依据.从家猫肺脏中提取总RNA,以Oligo dT-Adaptor为引物合成第一链cDNA,根据人及小鼠的ACE2基因mRNA序列设计系列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段扩增出家猫ACE2基因的编码区的特异性片段并测序鉴定.家猫ACE2基因mRNA编码区共包括2418个核什酸,推测编码蛋白含805个氨基酸残基.其氨基酸序列与人、小鼠、大鼠ACE2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达到85%,81%和81%.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软件对家猫ACE2蛋白的理化及生物学性质进行分析.比较人、家猫、果子狸、小鼠、大鼠等ACE2序列中与SARS-CoV结合有关的3个功能区,发现家猫ACE2与人ACE2的同源性最高,提示家猫ACE2在SARS病毒跨种感染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藻弧菌(107 CFU.mL-1)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于感染后0、24、48和72h分别观察蟹体的行动、体表及内部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测定血细胞密度(THCs)及血淋巴、肌肉、肝胰腺3种主要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感染溶藻弧菌24h后其行动、体表及内部器官组织等病理症状逐渐明显,肝胰腺、血淋巴、肌肉等3种主要组织中的AKP、ACP、POD活性和T-AOC水平及THCs变化显著,可作为疾病模型构建的指标.由于药物防治主要针对早期发病群体,因此,疾病模型构建的时间选择病原菌感染后24h.采用上述方法构建的三疣梭子蟹溶藻弧菌疾病模型在相同条件下可重复性较强,并便于观测感染前后蟹体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构建了两种新的重组人泡沫病毒载体pGPSNI—hGAD67和pGPSNI—hGAD65,分别携带人符氨酸脱羧酶(GAD)的两种同工酶GAD65和GAD67基因,并研究其在帕金森病(PD)模刭鼠丘脑底核中的表达及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RT—PCR结果表明,人泡沫病毒载体成功地介导了GAD65基因和GAD67基因在PD模型鼠丘脑底核中有效表达.动物行为检测表明,GAD65基因导入组PD模型鼠行为与对照组相比得到明显的改善(n=12,由〈0.01).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采用寡聚型β-淀粉样蛋白(寡聚型Aβ)建立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的可能性.实验方法为给SD大鼠双侧海马CA1区定向注射寡聚型Aβ(模型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或不做任何处理(正常组),分别在第2周和第4周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和评价记忆能力障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的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明显比对照组和正常组的延长(P〈0.01),空间探索试验的穿越平台次数也明显减少(P〈0.05).认为向大鼠双侧海马CA1区定向注射寡聚型Aβ可成功建立早期AD模型,并在短期内模拟AD的神经元损伤和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等行为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的变化,采用24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与缺血再灌流后6h、12h和24h组。以碱性磷酸酶法显示微血管,体视学方法测算大鼠海马、齿状回及顶叶皮质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大脑海马、齿状回及顶叶皮质微血管的长度密度(Lv)、表面积密度(sv)、体积密度(Vv)发生显著变化,尤其在再灌流后6、12h。与对照组相比,sv在6、12、24h持续下降(P〈0.01),Lv在6h极显著下降(P〈0.01),12h极显著上升(P〈0.01),而Vv在6h极显著上升(P〈0.01),12h显著下降(P〈0.05),24h组Lv、Vv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6h相比,12h组齿状回及顶叶皮质区微血管Vv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24h组大脑皮质微血管Vv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中同区左右两侧比较微血管密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中顶叶皮质区微血管密度高于海马及齿状回(P〈0.01)。  相似文献   

11.
探讨湖南地区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Ⅰ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研究对象为853例,其中T2DM组473例和正常对照组38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PCR—RFLP)法检测VDR基因FokⅠ位点基因型。比较两组VDR基因FokⅠ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VDR基因FokⅠ位点多态性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T2DM组f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组Ff和ff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组FBG、PBG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组ff基因型组的口服葡萄糖耐量后2h胰岛素低于FF基因型组(P〈0.05)。VDR基因FokⅠ多态性与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T2DM发病相关,VDR基因ff基因型和Ff基因型可能是T2DM的发病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TRAF6)对于介导Toll样受体(TLR)/白细胞介素1受体(IL-1R)信号传导以及随后的NF-κB和AP-1的激活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已经克隆并鉴定了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TRAF6(以下简称HsTRAF6),cDNA全长为3 945 bp,ORF框1 965 bp,编码654个氨基酸,该区域包含保守的特征结构域,包括1个RING结构域、2个TRAF型锌指结构域、1个典型的卷曲螺旋(coiled coil;TRAF-N)和MATH(TRAF-C)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池蝶蚌与其他贝类等软体动物聚在一支。此外,qRT-PCR分析显示HsTRAF6在组织中广泛分布,在鳃和肝胰腺中表达最丰富;脂多糖和嗜水气单胞菌免疫刺激后,分别在7个时间点(0,6,12,24,36,48,72 h)对10个组织中HsTRAF6的mRNA表达差异性进行分析,各组织间表达变化存在差异,但均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将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基因(Rgp)按正确方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KSV10及pMT010/A+中相应启动子下游,构建成由SV40早期启动子启动的pKSVRgp及羊金属硫蛋白启动子启动的pMTRgp两种狂犬病病毒糖蛋白表达载体.将两种重组体分别经小鼠两侧腿部肌肉按不同方案直接注射到12只6~8周龄小鼠体内,成功地在注射小鼠血清内检测到抗狂犬病病毒抗体,而且注射2次的小鼠ELISA抗体滴度显著提高,并且pKSVRgp诱生的抗体滴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构建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 B,SEB)基因原核表达系统,了解重组表达产物rSEB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采用高保真PCR从金黄色葡萄球菌FRIS6B株DNA中扩增全长SEB基因片段,T—A克隆后测序,构建SEB基因原核表达系统pET32α-SEB—E.coliBL2IDE3.采用SDS-PAGE检测rSEB表达产量,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rSEB.采用TCID50法测定rSEB对Vero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并计算TCID50值.采用MTT比色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rSEB体外对小鼠脾细胞、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促增殖作用以及对HepG2细胞(人肝腺癌细胞)、HeLa细胞(人宫颈癌上皮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与公布的相关序列比较,所克隆的SEB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100%.rSEB表达量约为细菌总蛋白的40%.rSEB对Vero细胞的TCIC50为3.02μg.5.0~20.0μg/ml的rSEB对小鼠脾细胞和人PBMC均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5.0~20.0μg/ml rSEB作用的人PBMC上清均能有效地抑制HepG2细胞和HeLa细胞生长(P〈0.05).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rSEB高效原核表达系统.rSEB仍然具有生物学活性.所建立的细胞毒性、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的检测方法,为以后减毒rSEB突变体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S(Spike)蛋白是病毒表面最主要的膜蛋白,在病毒的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冠状病毒的主要抗原.以SARS冠状病毒的cDNA为模板,通过PCR得到S△1(151~1200bp)、S△2(1201~2250bp)和S△3(2251~3150bp)3段基因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得到包涵体蛋白,经Western blot检测正确后,将此作为抗原以滴鼻和腹腔注射两种小同的途径免疫BALB/c雌性小鼠,3次免疫之后采集小鼠的血清和肺洗液,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其中的抗体IgG和IgA.结果表明S蛋白通过滴鼻途径既能刺激产生一定的血清IgG,更能诱导肺粘膜产生特异IgA抗体.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诱导粘膜免疫的效应区域主要位于S△2(401~750aa)蛋白区段.  相似文献   

16.
应用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与替硝唑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34例,并与单用奥美拉唑治疗的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34例作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Hp根除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Hp根除组愈合率与Hp未根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三联疗法具有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高,无严重毒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价格适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LPS在细菌性感染所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鞘磷脂(SM)参与了炎症反应的发生。催化SM从头合成的关键酶是SMS1和SMS2,其中SMS2和炎症反应最为密切。目前,由LPS所致的小鼠全身性炎症反应中,在小鼠肝脏部位SMS2的表达情况未见报道。为了阐明这一情况,本研究利用10mg/kg的LPS处理BABC/L小鼠18h,取小鼠肝脏进行HE染色,并提总RNA和总蛋白,分别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研究SMS2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并利用薄层层析(TLC)测定对其酶活的影响。研究发现,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MS2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有显著增加(P<0.05,n=6),分别增加了116%和65.8%,而在酶活水平亦有非常显著增加(P<0.001,n=6),增加了64.3%。由此可见SMS2在LPS所致的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其酶活增加是LPS所致炎症反应所必要的,这将对炎症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为新的抗炎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以实验室养殖的幼小大菱鲆和养殖场养殖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转牙鲆生长因子基因集胞藻作为饲料添加剂对鱼类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转基因集胞藻对大菱鲆血液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体积没有影响(p〉0.05);1.0%添加剂量没有引起血清转氨酶活性及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增加(p〉0.05),实验组血清蛋白质、葡萄糖、甘油三脂、胆固醇、尿素氮和肌酐含量以及钾、钠、氯、磷浓度与对照组之间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转基因集胞藻对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没有诱导作用。结果表明转基因集胞藻不会引起大菱鲆组织器官损伤,也没有遗传毒性,是一种安全的转基因饲料添加剂,可以用作大菱鲆促生长剂使用。  相似文献   

19.
UV-B辐射增强对褶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单个体培养和生命表技术,研究了不同UV—B辐射剂量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实验种群的存活时间、产卵饿、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等关键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可使轮虫的存活时间显著缩短(p〈0.05),对照组轮虫存活时间最长,在本文验条件下达390h;最大剂量1.20kJ/m^2处理组最短,为300h.低剂量的0.24、0.48和0.72kJ/m^2 UV—B辐射促进了褶皱臂尾轮虫的繁殖,而高剂量的0.96和1.20kJ/m^2 UV—B辐射抑制了褶皱臂尾轮虫的繁殖.褶皱臂尾轮虫的生命期单随UV—B辐射剂量的增大呈一致性缩短,可以作为大气UV—B辅射强弱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20.
电路模型的改进及若干相应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1段导线可以采用注上3个非负常数L,R,Q或分式(LP^2+RP+Q)/p的1段有2个端点的简单曲线来表示,且L恒≠0;可定义电路为有限条导线串并联而成的组件,使电路图可相应简化.提出用等价电路来简化电路的概念,从而得出用电路图来计算拉氏阻抗的较直观简洁的新方法,并证明了在任何电路中都存在拉氏阻抗,并且是个分子次数比分母次数高1的分式;也证明了拉氏电位降定理中的L{u(t)}=ZL{i(t)}可加强为L^s{u(t)}=ZL{i(t)},其中L^s{u(t))则为u(t)的强拉氏变象.同时也证明了空载电路中电流可通过电路特征表达电路特征定理,即i(t)=g(t)·ue(t)=∫0^1g(t—τ)ue(t)dτ,而ue(t)为外接电动势两端之电位差,g(t)=L^-1{Z^-1}为拟连续、缓增的函数,也被称为电路的电路特征;又证明了电路特征测定定理ue(t)=δ0(t)时,i(t)即为g(t),并且电路特征定理和测量定理对一切电路均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