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晨  黄鹏程 《有机化学》2013,(3):551-557
以1,3,5-三溴苯为原料,通过Sonogashira反应,设计并合成了两种带有不同端炔保护基团的1,3,5-取代的苯乙炔树枝状化合物:1,3,5-三[3-(3-甲基-3-羟基-1-丁炔基)-5-(三异丙基硅乙炔基)苯基乙炔基]苯(B1)和1,3,5-三[3-(三甲基硅乙炔基)-5-(三异丙基硅乙炔基)苯基乙炔基]苯(B2),并对合成路线的选择进行了比较和讨论.用1H NMR,13C NMR,质谱,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确认了中间体及最终产物的结构.这两种苯乙炔树枝状化合物各自带有两类不同的周边端炔保护基团,可根据其脱保护条件的不同引入不同的周边功能基团.  相似文献   

2.
共轭微孔聚合物由于其高的比表面积、优良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多样的合成方法以及沿分子骨架延伸的共轭结构等特点,近几年得到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本工作以1,3,5-三氟-2,4,6-三碘苯作为含氟单体与1,3,5-三乙炔基苯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聚合得到含氟共轭微孔聚合物F-CMP.通过把氟原子引入到共轭微孔聚合物骨架中,F-CMP显示出良好的疏水性能,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45°.得益于良好的疏水性能和适宜的孔隙结构,相比于骨架结构相似的不含氟共轭微孔聚合物(H-CMP),F-CMP对油和有机溶剂的吸附量得到大幅提高,且显示出高的吸附速率和良好的吸附循环性.  相似文献   

3.
在浓硫酸和3-巯基丙酸催化下,3′-三氟甲基苯基-2,2,2-三氟苯乙酮(1)和甲苯于40~50℃下缩合反应8 h,制得中间体-1,1-二(4-甲基苯基)-1-(3′-三氟甲基苯基)-2,2,2-三氟甲基乙烷(2),继而在光照和N-溴代丁二酰亚胺促进下,将中间体氧化得到二羧酸-1,1-二(4-羧基苯基)-1-(3′-三氟甲基苯基)-2,2,2-三氟甲基乙烷(3),二步反应总收率为77.4%.采用Yamazaki体系,3和9,9-二[(4-氨基苯氧基)苯基]呫吨进行溶液亲核缩聚反应,制得了一种高分子量的(数均分子量为43000,分子量分布为1.8)新型含三氟甲基和呫吨结构的聚酰胺.该聚酰胺为非晶态结构并具有良好的透光率(λcutoff=330 nm),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242℃,在氮气气氛中5%的热失重温度(Td5)为465℃,800℃时的残炭率为50%.聚合物易溶于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甲基吡咯烷酮(NMP)、间甲酚、吡啶(Py)和四氢呋喃(THF)等有机溶剂中,并可浇注得到韧性好和透明的薄膜,其拉伸强度为85 MPa,拉伸模量为2.0 GPa,断裂伸长率为10%.同时,该聚合物的体积电阻、表面电阻和介电常数分别为2.85×1015Ωcm,4.23×1014Ω和3.55(100 Hz),呈现了良好的电绝缘性能.  相似文献   

4.
阴离子聚合法合成PMMA-b-PMTFPS嵌段共聚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含缩醛官能团的有机锂为引发剂,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含氟硅氧烷单体1,3,5-三甲基-1,3,5-三(3',3',3'-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F3)阴离子嵌段共聚, 获得了窄分子量分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甲基(3,3,3-三氟丙基)硅氧烷](PMMA-b-PMTFPS)嵌段共聚物, 并用GPC, 1H NMR, FTIR和DSC对嵌段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在THF中利用PMMA-OLi对F3进行阴离子开环聚合时, 单体F3浓度的选择对提高嵌段共聚物产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合成α 酮酸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简便的合成α-酮酸(4)的新方法. 用三氟乙酸酐在4-N,N-二甲基氨基吡啶催化下在二氯乙烷溶剂中和易于制得的2,3-二(三甲基硅氧基)羧酸三甲基硅酯(1)反应生成2,3-二(三氟乙酰羧酸三甲硅酯(2). 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吡啶生成2-三氟乙酰氧基-2-烯酸(3). 分别用氢氧化钾水溶液和盐酸处理3得产物4 .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多种合成路线制备芳香炔基树枝状化合物中间体1,3,5-三[(4’-乙炔基苯基)乙炔基]苯,通过一系列的合成路线和反应条件的对比,发现多官能团的端基炔化合物与芳基溴化合物之间发生多重Sonogashira反应时,常会生成不同取代程度的极性相似化合物,因而难以分离.采用多官能团的端基炔化合物与芳基碘化合物反应可以避免这种情况.最终确定以1,3,5-三溴苯和2-甲基-3-丁炔-2-醇为原料,制得中间产物1,3,5-三乙炔基苯;再以对碘苯胺和三甲基硅乙炔为原料,经重氮化化、卤代反应制得4-三甲基硅乙炔基碘苯;后者与1,3,5-三乙炔苯经Sonogashira反应、裂解去保护反应,制得化合物1,3,5-三[(4’-乙炔基苯基)乙炔基]苯.用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确认了中间体及最终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2,4,6-三甲基-2,4,6-叁(3′3′3′-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D_3~F)是合成氟硅橡胶的单体,一般以硅氢加于烯烃而制得:但因3,3,3-三氟丙烯的沸点为-22℃,需要在加压低温下操作,既不易纯化,又难以控制反应.我们以沸点102℃的甲基三甲氧基硅烷(1)、沸点45.5℃的1,1,1-三氟-3-氯丙烷(2)与镁屑在无溶剂常压下反应.这样既方便又安全,制得的3,3,3-三氟丙基  相似文献   

8.
以2,4-二氟联苯为起始原料,经酰化反应制得2′,4′-二氟-(1,1′-联苯)-4-基苯基甲酮(2);2经NaBH4还原得2′,4′-二氟-(1,1′-联苯)-4-基苯基甲醇(3);3经氯代得2′,4′-二氟-(1,1′-联苯)-4-基苯基氯甲烷(4);4与咪唑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1-[2′,4′-二氟-(1,1′-联苯)-4-基苯基甲基]-咪唑(5). 2~5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IR, MS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农药,从3-甲基-1-取代苯基-5-吡唑酮出发,经过几步反应得到5-氯-3-甲基-1-取代苯基-4-吡唑羰基异硫氰酸酯.5-氯-3-甲基-1-取代苯基-4-吡唑羰基异硫氰酸酯分别与对三氟甲基苯胺和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反应得到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取代对三氟甲基苯基)-N'-(1,3,5-三取代吡唑-4-羰基)硫脲类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 合成了以丙烯酸丁酯(BA)为核,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A)、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为壳的核壳型含氟/硅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 利用FTIR, TEM, SEM-EDX和DSC等手段对乳液组成、乳胶粒子结构、膜表面及断面形态等进行了表征, 讨论了氟/硅含量对聚合物膜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核-壳粒子尺寸为20~30 nm, 乳液膜的性能与膜表面氟和硅的含量及相容性有较大的相关性, 当m(氟)∶m(硅单体)=3∶1时, 形成的膜均匀透明, 吸水率较低, 尺寸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姜鸿基  何煦  李雄 《有机化学》2020,(3):763-773
以聚(9,9-二己烷芴)(1)和聚(9,9-二(1-(4-己氧)苯)芴)(2)作为参照物,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侧链9位碳含有4-己氧基苯和2,4,6-三苯基-1,3,5-三嗪单元的芴共聚物3.聚合物1,2和3固体粉末的5%质量热损失温度分别是274,318和401℃,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是91,120和139℃.聚合物1,2和3在甲苯溶液中的最大吸收峰和荧光发射峰分别在380和435 nm.从聚合物1到聚合物3,薄膜的荧光发射最大半峰宽逐渐降低.大体积刚性吸电子2,4,6-三苯基-1,3,5-三嗪基团的引入,使聚合物1,2和3的热稳定性、蓝光发射的色纯度和光谱稳定性逐渐提高,不同工作电压驱动下聚合物3稳定的电致发光光谱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聚合物1,2和3的最高占有轨道能级分别为-5.72,-5.95和-5.96eV,最低未占有轨道能级分别为-2.70,-2.39和-2.43 eV.聚合物1,2和3的三线态能级分别为2.82,2.81和2.97 eV.聚合物1,2和3的单线态-三线态能级差分别是0.32,0.32和0.15 eV.4-己氧基苯的引入使聚合物的能隙变宽,而吸电子的2,4,6-三苯基-1,3,5-三嗪的引入使聚合物单线态-三线态能级差依次减少.聚合物1,2和3粉末均易于形成非晶薄膜.聚合物3粉末的有序性介于聚合物1和2之间,聚合物2侧链的烷氧基苯有助于提高固体粉末有序形态的多样化.综合结果表明,侧链含有刚性4-己氧基苯和2,4,6-三苯基-1,3,5-三嗪基团的无规共聚物3具有更佳的综合光电性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Diels-Alder反应合成了1,4-双(2′,3′,6′-三苯基,4′-四甲基乙烯基二硅氧基苯基)苯(简称Ⅰ)和1,4-双(2′,3′,6′-三苯基,4′-三乙氧基硅基苯基)苯(Si称Ⅱ)两种新的多苯基三联苯有机硅单体,产率均为80%左右,并作了下列耐热性研究,其结果:(1)把化合物(Ⅰ)作为硅橡胶的热稳定剂,所得硅弹性体在300℃×150小时老化后,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机械性能;(2)化合物(Ⅱ)可以做室温胶的交联剂,所得胶片在300℃×48小时老化,仍保持好的弹性。  相似文献   

13.
文献曾报道, 1,3,5-三(3,3,3-三氟丙基)-1,3,5-三甲基环三硅氧烷(简称D^F~3)有两种立体异构体, 即顺式和反式。1,3,5,7-四(3,3,3-三氟丙基)-1,3,5,7-四硅氧烷(简称D^F~4)有四种异构体。但未报道其结构特点。本文试图进一步探讨D^F~3和D^F~4的立体异构体的结构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有机可溶性含氟不对称聚酰胺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对称联苯二酐单体2,3,3′,4′-联苯四甲酸二酐(a-BPDA)与3-氨基-2,4,5-三氟苯甲酸(3FAB)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不对称二酸化合物2,3,3′,4′-联苯四甲酸-N,N′-双(3-羧基-2,5,6-三氟苯基)二酰亚胺 (a-BPFDI).以此两种酸为原料、N-甲基-2-吡咯烷酮(NMP)为溶剂、亚磷酸三苯酯(TPP)与吡啶为缩合剂、氯化钙为催化剂,通过Yamazaki-Higashi反应,直接与3种芳香族二胺单体反应制得一系列聚酰胺酰亚胺(PAI).研究表明:PAI材料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其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超过250 ℃,氮气中起始热分解温度超过410 ℃.此外,PAI薄膜还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介电性能.厚度为10 μm左右的PAI薄膜在可见光区(400~700 nm)的透光率达到或超过80%.  相似文献   

15.
以硅醇钠为引发剂,乙酸乙酯(EA)为极性调节剂,在HAAKE转矩流变仪中合成了聚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PMTFPS),探讨了三氟丙基甲基环三硅氧烷(D3F)聚合过程中EA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在120℃下,引发剂质量分数为2.74%,EA极性凋节剂浓度为0.30 mol/L,反应4 min时,PMTFPS的数均分子量((...  相似文献   

16.
以丙酮酸、苯甲醚为原料合成了1,1-双(4-甲氧基苯基)(BMPE)乙烯单体,并通过去甲基反应得到了含可交联基团的二酚单体1,1-双(4-羟基苯基)乙烯(BHPE),并且用核磁共振、飞行质谱及元素分析表征了单体的结构,DSC测试了单体的熔点.并将BHPE与全氟联苯(DFBP)在氟化钾和氢化钙的催化作用低温下进行缩聚反应,得到了一种可紫外辐照交联的氟代聚芳醚.通过核磁共振证明了所合成的单体以及聚合物的结构,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了聚合物的分子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聚合物紫外辐照下的交联反应.所合成的氟代聚芳醚在室温下可溶于氯仿、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紫外交联后不溶于任何有机溶剂.且合成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60℃,交联后的5%热失重为465℃).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农药, 从3-甲基-1-取代苯基-5-吡唑酮出发, 经过几步反应得到5-氯-3-甲基-1-取代苯基-4-吡唑羰基异硫氰酸酯. 5-氯-3-甲基-1-取代苯基-4-吡唑羰基异硫氰酸酯分别与对三氟甲基苯胺和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反应得到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取代对三氟甲基苯基)-N'-(1,3,5-三取代)吡唑-4-羰基硫脲类化合物, 其结构经元素分析, IR, 1H NMR确证. 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丙烯酸2-(2-溴异丁酰氧基)乙酯(BIEA)为引发剂单体(inimer),丙烯酸甲酯(MA)为单体,Cu0/CuBr2和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为催化体系,二甲亚砜(DMSO)为溶剂,在常温(25℃)下通过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合成支化聚丙烯酸甲酯.聚合反应过程中,采用气相色谱(GC)、核磁共振(1H-NMR)和三检测体积排除色谱(TD-SEC)等测试手段跟踪分析和表征支化聚合物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ET-LRP方法,铜粉作为催化剂,常温下聚合反应就能快速进行,130 min之内MA的转化率已达99%以上,制备出高分子量支化聚合物.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聚合物支化程度不断提高,相比较同分子量下的线型聚合物其黏度不断下降,Mark-Houwink特征常数α最小可达0.290.此外,低分子量聚合物组分随着反应不断减少,在高单体转化率下,聚合体系中以高支化度的聚丙烯酸甲酯为主.  相似文献   

19.
电视油膜是外光源大屏幕电视机的成像介质,是化学合成材料。本文仅报导其油膜1,3,5-三甲基-1,3,5-三苯基-1,5-二邻苯基苯氧基-三硅氧烷(下称化合物I)的合成。我们参考了 James G.Murray等报导的资料,采用以甲基苯基二氯硅烷为主要原料,首先制得甲基苯基邻苯基苯氧基氯硅烷,再制备成其硅醇,最后与甲基苯基二氯硅烷进行缩合反应,经减压蒸馏,收集235  相似文献   

20.
邓建国  彭宇行 《化学学报》1998,56(10):1032-1036
研究了以三氟甲基磺酸三甲基硅酯[(CH~3)~3SiOSO~2CH~3,TMSOFf]为主引发剂,TiCl~4为共引发剂的复合引发体系对1,3-戊二烯(PD)的聚合行为。TMSOTf/TiCl~4复合体系引发PD不但比单独的TiCl~4引发具有更高的引发活性,而且提高了聚合物分子量,能把聚合反应速率提高8.8倍,把聚合物的收率从TiCl~4引发的62.5%提高到95%以上。对该复合体系聚合PD的动力学,反应机理所作的研究表明:TMSOTf和TMSOTf/TiCl~4都是通过它们与体系中残存水通过水解生成的质子酸引发进行的,聚合反应属一级反应。在该体系中加入酮类后,产率和分子量均降低,但均随着酮类的位阻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