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剑  吴晓华  王明乐 《高分子学报》2010,(10):1231-1237
合成了偶氮苯侧链液晶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3-[4-(4′-氰基偶氮苯)苯氧基]丙酯)(PM3ABCN),采用原位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方法研究了该聚合物膜在向列相和各向同性态(无定形相)时对气体的阻隔特性.并采用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铁片氧化后的氧含量,计算得到渗透通过聚合物膜的氧气的量.结果表明,当PM3ABCN膜处于各向同性态时,通过聚合物膜的氧气平均渗透量为1.92×10-3cm3 day-1m-2;而处于液晶态的膜对氧气的阻隔性提高了4.4倍,氧气平均渗透量为4.38×10-4 cm3day-1 m-2.结合样品表面的显微分析结果,探讨了液晶凝聚相结构对气体小分子的阻隔机理.  相似文献   

2.
电荷传输材料(空穴或电子传输)广泛应用于电致发光、有机光电池、非线性光学等领域.有机电荷传输材料可分为有机小分子和聚合物两类.有机小分子构建传输层时存在(1)与成膜性聚合物的相容性;(2)容易出现析出、结晶或团聚;(3)热稳定性差及机械强度欠佳.克服这些不足的途径之一是制备有电荷传输性能的聚合物,这种聚合物可以通过在主链或侧链接入含有电荷传输功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稳定液晶材料在显示传感、温度调控、智能材料等方面表现出优异性能,成为液晶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向列相液晶、胆甾相液晶、铁电相液晶、蓝相液晶和其他相态液晶,分别介绍了聚合物网络在不同相态液晶中的作用,阐述了不同聚合物稳定液晶材料的特点及光学性能,综述了聚合物稳定液晶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聚合物稳定液晶材料面临的...  相似文献   

4.
溶致液晶模板电化学沉积纳米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以小分子表面活性剂构成的溶致液晶作模板,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金属、半导体、导电聚合物的纳米膜、纳米线等材料的研究进展.对影响沉积产物形貌和性能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溶致液晶模板电沉积纳米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对聚合物膜阻隔特性的影响,采用473 nm线偏振光照无定形偶氮液晶聚合物,使其介晶基元发生从无序到有序的取向排列.用膜透射率变化和锥光干涉图表征了分子的取向,其锥光干涉图为粗黑十字,说明在线偏振光下作用下液晶分子取向形成了单相畴沿面内排列的有序态.用金属表面氧化法进一步研究了取向态聚合物膜的阻隔...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聚合物半导体材料及其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器件(OFETs)已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有数百种聚合物半导体材料被成功应用于OFETs中,空穴迁移率值最高已达36.3 cm~2·V~(-1)·s~(-1),可与有机小分子半导体材料甚至可同无定形硅相媲美.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高迁移率聚合物半导体的最新进展.分类对比总结和评述了空穴传输型(p-型)、电子传输型(n-型)和双极传输型聚合物半导体材料,并对聚合物半导体材料分子设计思路、薄膜OFETs器件制备及其性能参数进行了重点阐述.同时,总结了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分子结构、聚集态结构与OFETs器件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为今后设计与合成综合性能优异的聚合物半导体材料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分散液晶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分散液晶膜是将液晶和聚合物结合,得到的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膜材料,液晶分子赋予了聚合物分散液晶膜显著的电光特性,使其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聚合物作为成膜材料,起着辅助但是重要的作用,其结构和固化过程是影响聚合物分散液晶膜电光特性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要综述了聚合物分散液晶膜的制备方法、电光特性的影响因素及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8.
微孔聚合物是80年代初发明的一种新型多孔材料,其特征为:泡孔直径1~10 μm,泡孔密度109~1012cells/cm3,相对密度0.05~0.95.具有缺口冲击强度高、韧性高、比强度高、疲劳寿命长、热稳定性高、介电常数低和导热系数低等优异性能.同时,制备微孔聚合物使用无公害、易回收的CO2和N2替代对臭氧层有害的氯氟烃(氟利昂)和易燃的碳氢化合物等作为发泡剂,是一种新型绿色材料[1].在微孔聚合物中使用超临界流体是90年代初提出的新方法[2~4],可缩短加工时间,同时制得泡孔直径更小、泡孔密度更大的微孔材料.目前研究中,对聚合物多相体系的研究报道很少,只有HIPS[5]、PE/iPP[6]和PVC/木纤维复合材料[7]等少数体系的报道,而聚合物多相体系的研究是材料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可以预见,加入少量第二组分的共混物为基体的微孔材料可以达到更为优异的性能.本工作选择聚苯乙烯与热致液晶聚合物的原位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CO2快速降压法[3]制备微孔材料.在前期工作中,报道了该材料是一种综合了液晶聚合物的高强度和聚苯乙烯微孔材料轻质、高抗冲、保温隔音性能的具有仿生结构的新型复合材料[8].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热致液晶聚合物的加入对微孔结构的影响以及界面相容剂在微孔成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蔡勤山  王世荣  肖殷  李祥高 《化学进展》2018,30(8):1202-1221
相比蒸镀工艺,溶液工艺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具有材料利用率高、设备要求简单、成本低、可制作大尺寸面板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是有机发光二极管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传输空穴和阻挡电子的作用,在其结构上添加苯乙烯基、氧杂环丁烷等可交联基团,形成适合溶液工艺制备的可交联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通过热或光的引发形成网络状结构聚合物,进而应用于多层器件结构中,解决层间混溶问题,从而改善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本文从溶液工艺对材料的要求出发,首先介绍了旋转涂布及喷墨打印工艺的制备方法,评价了不同操作因素对薄膜质量的影响,之后详细介绍各不同交联基团的空穴传输材料,总结并对比各交联基团的优劣,以及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可交联空穴传输材料和溶液制备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涂亮亮  贾春阳 《化学进展》2010,22(8):1610-1618
导电聚合物(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该类材料制备的超级电容器具有成本低、容量高、充放电时间短、环境友好和安全性高等优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导电聚合物及其与无机材料(碳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复合所得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进展,指出具有纳米结构导电聚合物材料及导电聚合物与无机纳米材料的复合是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