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0
吴有训,字正之,江西省高安县人。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次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在作科学研究时,对证实康普顿晓。效应作出了重要贡献。1926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在清华大学继续从事对多原子气体的X射线散射工作。先后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南京中央大学校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49年后,多致力于科学研究组织工作,对于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3
汤飞凡是湖南省醴陵县人。1921年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到北京协和医学院任助教并从事微生物学研究。1925年赴美国工作。发表论文多篇,引起了美国微生物学界的重视。1929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细菌学系主任,英国国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抗战期间,在昆明创办卫生防疫处,培养中国首批微生物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96
梁思成,广东省新会县人。1949年前,任职中国营造学社,从事中国古建筑的科学研究工作,调查、测绘过大量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整理过一些建筑古籍。曾任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1947年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后,历任清华大学土建系主任。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科学部委员(后称院士),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他一生努力从事教育事业和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和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设计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94
列文虎克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中年以后被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喜爱的磨制透镜的工作,并且用之观察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制造的放大镜,形式很多。他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其中有一个,放大率竟达到270倍。他是第一个用放大镜看到微生物的人。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5
张钰哲,福建省闽侯(今福州市)人。1919年考入清华学校。1923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1929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1941年任天文研究所所长。1946年再次赴美国从事天文的学习和研究。1948年回国。建国扁,长期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32-32
卡文迪许出生于法国尼斯。1749年进剑桥大学求学,未及毕业,在他父亲的实验室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76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卡文迪许一生是在实验室和图书馆里度过的,尽管家庭富有,但仍过着俭朴的隐居生活,很少与人来往,甚至终身未婚。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51
爱迪生出生荷兰移民家庭。幼时只受过3个月正规教育。12岁起做报童、小贩等以自谋生计。因受法拉弟的影响,一生从事电学实验研究。1868年他发明选票记录仪没有被采用,使他更注意发明的实用性。他改进了电报公司的电报机,得到赏识,受聘月薪300美元(这在当时是很高的)。1876年,创办了他的实验室,组织一批专门人才(包括特斯拉等人),由他出题目并分派任务,共同致力于一项发明,开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20
布莱里奥出生于法国康布雷市。毕业于工科大学,早年从事汽车工业,1896年起从事航空工业。1900年开始制造滑翔机。1906年开始制造飞机。1907年驾驶自制的单翼机首次完成40kin的越野飞行。1909年7月25日驾驶重227kg、装有184千瓦(25马力)发动机的布来里奥11型飞机从法国加来飞达英国多佛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乘飞机飞越英吉利海峡的人。这次飞行使他长期享有盛誉,并获得伦敦《每日邮报》的1000英镑奖金。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56
费曼1939年毕业于马萨诸塞理工学院,1942年在普林斯顿获得博士学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和同代的物理学家一样,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在阿拉莫戈多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他也在场。1945年,他去康奈尔大学任教,1950年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20世纪40年代后期,费曼提出了“量子电动力学”。在量子电动力学中,对电子行为的数学计算结果远比以前采用的方法精确得多。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8
黄炎培,字任之,别号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1899年中秀才,1901年入南洋公学,选读外文科,受之于中文总教习蔡元培。次年中乡试举人。1903年返乡兴办小学堂。1906年在川沙创办浦东中学,1912年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教育会副会长。1914年卸职后,周游全国及美、日、东南亚各国,考查教育,从事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99
李四光,字仲揆,湖北省黄冈县人。一直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以及地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创立了地质力学: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探索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把各种构造形迹看作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这一地质力学的基本慨念。例如,他分析我国东部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47
丁颖,广东省茂名县人。1912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4年回国后在中山大学农学院任教。建国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学部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曾被授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农科院通讯院士、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捷克斯洛伐克农科院荣誉院士称号。长期从事水稻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2
一行,俗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人。21岁出家为僧,先后在嵩山、天台山研究佛经和天文历算。曾翻译《大日经》等典籍,一度为密宗大师。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应召到长安,后受命主持编修新历法,开元十五年编成《大衍历》。修历伊始便着手新天文仪器的制造和天文观测。与梁令瓒一起制成黄道游仪、水运浑象仪。重测150多颗恒星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98
林巧稚是福建省厦门市人。1929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并留协和医院任妇产科医师。曾两次到英、美等国进修。早年从事胎儿宫内呼吸和女性生殖道结核的研究。建国后开始从事滋养细胞肿瘤的研究。并在化疗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首都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74
赫歇尔生于德国,早年继承父业,在近卫军中任乐师。1757年迁居英国,历任音乐教师、演奏员、作曲家和琴师。业余则经常磨制望远镜和从事天文观测。1782年被聘为宫廷天文学家,从此,以天文为业。赫歇尔在天文上的贡献可概括为4个方面:(1)制造望远镜。赫歇尔磨制了铜-锡-锑合金反光镜面,制造反射望远镜多架,其中最大者口径为1.2米,完成于1789年。(2)发现天王星。赫歇尔在其妹协助下,于1781年用自制的望远镜在作巡天观测时,偶然发现了天王星。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70-70
哈雷1673年进入牛津大学。1676年去南大西洋的圣赫勒岛,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天文台,并测编了南天星表,包含341颗南天恒星的黄道坐标。星表发表后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哈雷编撰了大量彗星的观测记录,是第一个从事彗星轨道计算的人。1705年发表《彗星天文学论说》一书,阐述了从1337年-1698年观测到的24颗彗星的轨道。他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三颗大彗星,具有十分相似的轨道,由此推断这是同一彗星,每隔75-76年回归一次,并且预言这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度回归。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4
瓦格纳-姚雷格为公务员之子,于维也纳大学学医,求学时结识了弗洛伊德,并和他建立了终生友谊。瓦格纳-姚雷格从事精神病学是有些偶然的,他于1887年接替克拉夫特一埃宾成为格拉茨大学精神病学教授。他得到最为人熟悉的荣誉,是他发现了晚期梅毒患者有时在发生伴有高热的疾病时会有所好转。高热似乎破坏了引起梅毒的病菌。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57-57
弗莱明1906年毕业于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留校任教,1928年-1948年任伦敦大学微生物学教授。因发现青霉菌及其临床应用,弗莱明和弗洛利、钱恩一起获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早期从事应用疫苗防治细菌性传染病及防腐剂对某些创伤的作用的研究,提出用高渗盐水冲洗腐烂伤口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8
萨哈诺夫是物理学家之子。青年时代就显露出非凡的科学才华,26岁得博士学位,32岁直接选为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多次获斯大林奖金和列宁奖金,3次评为劳动英雄。他从事氢弹的研究工作,被称为俄国氢弹之父。他反对进行大气核实验,大声疾呼核裁军;竭力鼓吹公民自由、体制改革以及与非共产党国家建立友好关系。这样,他成了前苏联国内最有影响和最为大胆的、持不同政见者。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93
劳伦斯(C)早年在耶鲁大学求学,后到巴黎,在埃菲尔实验室进行航空实验,设计制造了一台8汽缸200马力发动机。他还设计了升阻比很高的新翼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交战双方所采用。1914年回国继续从事研究工作,终于为柯蒂斯一莱特公司研制出莱特旋风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汽缸头上的散热片是用空气冷却的,经多次改进,用于美国航空。它的功率大,性能优越,因而能出色地完成许多长距离飞行,如伯德海军少将的北极飞行,林白从纽约飞往巴黎,以及埃尔哈特、伯德和钱伯林等飞越大西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