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8
陈嘉庚是福建省同安县人。17岁到新加坡,先后经营碾米、木材、皮革、肥皂、食品加工等和航运业,后来主要从事橡胶园种植和橡胶制品业,曾募集巨资赞助孙中山革命事业。1938年倡立“南洋华侨等赈祖国难民总会”,任主席,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每年筹款达1亿6千多万元,并组织司机和机工3000多人回国为抗战服务。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5
张钰哲,福建省闽侯(今福州市)人。1919年考入清华学校。1923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1929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1941年任天文研究所所长。1946年再次赴美国从事天文的学习和研究。1948年回国。建国扁,长期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8
阿基莫维奇1928年毕业于明斯克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从事与核弹有关的同位素分离工作,并进而研究受控核聚变。他最后的二十多年岁月就花在这一研究上。  相似文献   

4.
中国物理学家(1900—1959年)的贡献(九)吴水清(中国科学院高能所北京100039)5.72叶铭汉于50年代从事高能粒子、核物理研究,还进行核探测器和加速器的研制。5.73应崇福于1951年起,从事超声学的研究,特别在检测超声学方面有所建树,其...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3
汤飞凡是湖南省醴陵县人。1921年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到北京协和医学院任助教并从事微生物学研究。1925年赴美国工作。发表论文多篇,引起了美国微生物学界的重视。1929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细菌学系主任,英国国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抗战期间,在昆明创办卫生防疫处,培养中国首批微生物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51
爱迪生出生荷兰移民家庭。幼时只受过3个月正规教育。12岁起做报童、小贩等以自谋生计。因受法拉弟的影响,一生从事电学实验研究。1868年他发明选票记录仪没有被采用,使他更注意发明的实用性。他改进了电报公司的电报机,得到赏识,受聘月薪300美元(这在当时是很高的)。1876年,创办了他的实验室,组织一批专门人才(包括特斯拉等人),由他出题目并分派任务,共同致力于一项发明,开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5
小汤姆孙是汤姆孙的独生子。他在剑桥大学受教育,于1913年毕业,然后在他父亲的指导下开始了研究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部队服役,从事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军事研究项目,战后,他又重新从事物理工作,并在美国人密立根的指导下做了一些工作。1922年被任命为阿伯丁大学的自然哲学教授。1927年,就在戴维孙发表了研究成果后不久,小汤姆孙发表了他对电子衍射实验的独立成果。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77-77
胡克是牧师的儿子,少年因患天花落得一脸麻子。他来到牛津,靠跑堂为生。他觉得这是自己永远不能忘却的羞辱。在牛津,他引起了波意耳的注意,使他得到了从事自己事业的好机会。这个交往是互惠的,正是胡克手巧,才使波意耳的空气泵取得成功。胡克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实验研究工作,并致力于仪器制造。曾制成空气唧筒、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并改进观测天文所用的摆。根据弹簧试验的结果,提出了胡克定律。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47
丁颖,广东省茂名县人。1912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4年回国后在中山大学农学院任教。建国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学部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曾被授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农科院通讯院士、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捷克斯洛伐克农科院荣誉院士称号。长期从事水稻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物理学家(1900—1959年)的贡献(六)吴水清(中国科学院高能所北京100039)4.60萨本栋于40年代从事各种真空管的性能和效能的研究.4.61卞彭于40年代研究氧化物阴极,最早确定氧化物阴极脉冲发射和直流发射的一致性.4.62戴振锋于4...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96
梁思成,广东省新会县人。1949年前,任职中国营造学社,从事中国古建筑的科学研究工作,调查、测绘过大量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整理过一些建筑古籍。曾任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1947年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后,历任清华大学土建系主任。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科学部委员(后称院士),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他一生努力从事教育事业和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和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设计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光学》2009,30(3)
中国兵器工业第205研究所是从事光、机、电、算、控一体化研究的光电系统工程总体研究所,已形成了以光电系统与工程、光学计量与检测、微光夜视器件与成像、通信光纤光缆、安防系统工程、光电检测仪器、光电元器件等技术为特色的研究方向和市场开发体系,可为不同行业提供应用于车载、船载、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20
布莱里奥出生于法国康布雷市。毕业于工科大学,早年从事汽车工业,1896年起从事航空工业。1900年开始制造滑翔机。1906年开始制造飞机。1907年驾驶自制的单翼机首次完成40kin的越野飞行。1909年7月25日驾驶重227kg、装有184千瓦(25马力)发动机的布来里奥11型飞机从法国加来飞达英国多佛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乘飞机飞越英吉利海峡的人。这次飞行使他长期享有盛誉,并获得伦敦《每日邮报》的1000英镑奖金。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0
李司特是曾经发明一种消色差显微镜的老李司特的儿子。自愿从事医学,1852年获得伦敦大学学位。他曾为以下这样的事实感到不安:成功的外科手术病人仍不免死于后来发生的感染。1865年,他听说巴斯德在研究微生物所引起的疾病,并想到试图用化学疗法杀火外科创伤中的一切病菌。为此目的,他于1867年使用了石炭酸(苯酚),于是,消除了因感染而导致的死亡。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99
李四光,字仲揆,湖北省黄冈县人。一直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以及地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创立了地质力学: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探索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把各种构造形迹看作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这一地质力学的基本慨念。例如,他分析我国东部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89-89
库什因为精确测定电子的磁矩大于理论值、从而导致对量子电动力学的重新考虑和各种修正,与兰姆共获195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7年库什在哥伦比亚大学与物理学家拉比肌从事磁场对原子束的影响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究雷达,1946年回到哥伦比亚大学任物理学教授。次年库什通过精密的原子束研究,证明电子的磁性与原有的理论不符,随后精确地测定了多种原子、分子中的电子的磁矩和核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38-38
居里幼年受父亲的教育,有数学才能,16岁入巴黎大学,18岁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878年任该校实验室助理。他最初从事热波波长的计算,不久和其兄雅克一起进行晶体压电现象的研究,并对不同导电晶体中电流和电场间的关系作了解释。为测量磁场对样品所加的力,他制造了极精密的扭力天平,并发现顺磁体的磁化率与热力学温度成反比(即居里定律)。他的不同温度下磁性质的论文,使他获得科学博士学位。1900年任巴黎大学讲师。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8
黄炎培,字任之,别号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1899年中秀才,1901年入南洋公学,选读外文科,受之于中文总教习蔡元培。次年中乡试举人。1903年返乡兴办小学堂。1906年在川沙创办浦东中学,1912年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教育会副会长。1914年卸职后,周游全国及美、日、东南亚各国,考查教育,从事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3
阿尔瓦雷茨是一位名医的儿子。他在芝加哥大学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学业,并在1937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来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二战期间,他从事雷达和原子弹方面的研究工作。他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将探测基本粒子的气泡室做得很大,最大的直径为1.8m,用它测定和研究了寿命极短的“共振粒子”。这些粒子为数很多,为了解释它们的存在,导致了盖尔曼和尼曼的理论。他因发展了气泡技术和发现了许多共振态而荣获196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0
瓦维诺夫(N)是鞋厂主的儿子,毕业于莫斯科农学院,1913年去英国在贝特森手下作研究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返回俄国。他从事植物免疫力的研究,并用进化论加以解释。他试图通过精心杂交的办法培养出具有各种理想的粮食品种。他运用了孟德尔的遗传学法则。尽管瓦维诺夫(N)曾赞扬过李森科早期的工作,但李森科并不领情反而对他坚持孟德尔学说横加谴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