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竹粉水热炭(BC)作为基底,负载Fe3O4磁性材料使其具有磁性,同时经共沉淀法在磁性水热炭表面生长层状双氢氧化物(LDH)来提升吸附性能。将制备的材料用于吸附酸性橙7,探究了不同pH、离子浓度、水质、微塑料、腐殖酸等因素的影响,并通过SEM、BET、XRD、FT-IR、VSM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吸附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阶动力学模型。在40℃下,平衡吸附量能达到271.64 mg·g-1,该吸附剂具有较好的循环吸附效果,循环4次仍具有较好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2.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硅藻土复合光催化剂,以难降解有机物二甲胺(DMA)为被降解物,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硅藻土光催化剂的制备最佳条件为水醇比0.6,500℃煅烧5h,硅藻土2g∶9mL负载1次,溶胶pH值为2.复合光催化剂经扫描电子显微镜(SME)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达到纳米级别,3g·L-1催化剂对400mg·L-1 DMA的6h降解率平均可达70%,光催化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Zr基金属有机骨架UiO-66-NH2,将UiO-66-NH2掺杂稀土金属铈(Ce)制备了一种复合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O-66-NH2(Ce),对两种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了UiO-66-NH2(Ce)对阴离子染料酸性橙7(AO7)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材料的形貌和官能团几乎一致,但UiO-66-NH2(Ce)的比表面积(618.50 m2/g)和孔容(0.303 3 cm3/g)均明显大于UiO-66-NH2;在pH 5.0、反应温度25℃、AO7初始质量浓度50 mg/L、反应时间60 min时,UiO-66-NH2(Ce)对于AO7的吸附量为303.0 mg/g、吸附率为85.8%;UiO-66-NH2(Ce)对AO7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化学吸附模型,且吸附过程是吸热的、自发的;但因UiO-66-...  相似文献   

4.
对结构相似的有机酸如:乳酸,丙氨酸,丙酮酸,草酸在Ru(bipy)2 3 /Ru(phen)2 3 -有机酸(HA)-CeⅣ(bipy= 2,2'-联吡啶, phen= 1,10-邻菲咯啉)体系中的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比较研究.CeⅣ氧化Ru(bipy)2 3 /Ru(phen)2 3 的发光强度在上述各种有机酸存在下被增强. 实验表明,在相同浓度下Ru(phen)2 3 的发光强度高于Ru(bipy)2 3 的发光强度. 几种有机酸对发光强度的增强效果为:乳酸< 丙氨酸< 丙酮酸< 草酸. 在不同有机酸存在下,该化学发光反应的活化能可降低7~14 kcal·m ol- 1.  相似文献   

5.
采用简单的阴极电沉积-浸渍法,在空气中经450 ℃热处理3 h后,制备得到Zn(Ⅱ)修饰三氧化钨(WO3)薄膜光电极.根据X-射线粉末衍射(XRD)、拉曼(Raman)光谱、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PL)等表征技术,分析了Zn(Ⅱ)的含量对WO3薄膜光电极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在0.2 M的Na2SO4溶液、外加电压为0.8 V条件下的光电流测试表明,当Zn(Ⅱ)的相对原子比为9.99%时其光电性能最好,光电流值是纯WO3电极的3.5倍;外加电压为0.8 V下的光电催化降解孔雀绿(MG)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其光电催化活性是纯WO3的2倍.Raman光谱表明一部分Zn(Ⅱ)以ZnO的形式附着在WO3的表面.附着在WO3表面上的ZnO对WO3所产生的光生电子 空穴对起到了有效分离的作用,使WO3的光电化学性能和光电催化活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Ni(OH)2、Ni3N、Ni3S2 3种不同阴离子型配体的镍基化合物,并对比了其在水系碱性电池中的储OH-性能。研究发现,在循环过程中,Ni3S2表现出最高的初始放电容量(230 mAh/g),扫描200圈后为115 mAh/g;而Ni3N表现出最高的库仑效率(98.5%)。分析其原因,典型的电池型Ni(OH)2材料在OH-脱嵌过程中伴随着晶体结构的坍塌,造成循环性能和离子迁移能力快速下降;而兼具赝电容特性的Ni3S2和Ni3N因无定形的脱嵌过程缓解了结构的坍塌,从而获得较高的电化学储OH-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SiO2为模板、盐酸多巴胺为原料前驱体,通过自聚合和高温热解等步骤,制备了分级多孔的氮掺杂中空碳球(NHCS),并将其用于电催化氧还原反应合成H2O2。结果表明,NHCS电催化合成H2O2性能随着氮掺杂量的降低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含有更高吡咯氮和石墨氮比例的碳材料表现出最优的电催化合成H2O2性能。采用旋转圆盘环盘电极(RRDE)测试时,NHCS催化氧还原反应(ORR)合成H2O2的选择性达到90%以上。在H型电解池中测试时,循环使用6 h时H2O2的累积量达到1 050 mg/L,法拉第效率保持在90%。NHCS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归因于其多孔结构和氮掺杂:丰富的中空、分级多孔结构有利于H2O2快速扩散;合适的氮掺杂有利于催化剂活性和H2O2选择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用于羰基胺化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以酮为底物,HCOONH4为氢源和氮源,Pd/C为催化剂,CH3OH与H2O为溶剂,对羰基进行还原胺化制得相应的胺.甲酸铵作为氢供体,具有廉价、易得、还原性能好等优点,Pd/C催化加氢可使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该方法反应速度快、后处理方便、选择性好.最佳反应条件:常温常压、CH3OH∶H2O(V∶V)=9∶1、HCOONH4∶原料∶Pd/C(M∶M∶M)=100∶10∶1.实验过程中,分别对2-金刚烷酮;5-氨基羟基-2-金刚烷酮;3-奎宁酮进行了胺化反应研究,获得较好的结果,产物均经1H-NMR、GC-MS或MS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通过溶胶 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硅藻土复合光催化剂,以难降解有机物二甲胺(DMA)为被降解物,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硅藻土光催化剂的制备最佳条件为水醇比0.6,500 ℃煅烧5 h,硅藻土2 g∶9 mL负载1次,溶胶pH值为2.复合光催化剂经扫描电子显微镜(SME)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达到纳米级别,3 g·L-1催化剂对400 mg·L-1 DMA的6 h降解率平均可达70%,光催化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M06-2X和MN15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水液相下羟基负离子(OH-)催化半胱氨酸(Cys)分子的旋光异构反应机理。研究发现,两性Cys分子的消旋反应可以通过OH-直接抽取α-H质子和Cys碳负离子抽取水分子(H2O)质子实现,也可以在两性Cys向中性异构后,通过OH-抽取中性Cys的α-H质子和Cys碳负离子抽取H2O质子实现。势能面计算表明:第1种情况下Cys消旋反应的活化能垒是45.8 k J/mol,第2种情况下Cys消旋反应的活化能垒是51.6 k J/mol,均比水液相下Cys消旋反应的活化能垒104.0 k J/mol低很多。结果表明,水液相下OH-对Cys的旋光异构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将Co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二甲基咪唑钴,ZIF-67)与多巴胺经原位吸附、聚合、碳化、活化,制备高吡啶氮、石墨氮掺杂的中空环形碳(N-doped hollow cycle-like carbon,NHCC),并考察了其氧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最优条件制备的NHCC-0.4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半波电位0.782 V;氧析出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达到10mA/cm2的电流密度,过电位为277 mV,低于同载量标准催化剂RuO2(341 mV);同时,其电位差值(0.725 V)低于标准催化剂电对Pt/C||RuO2(0.755 V),表明具备优异的可逆充放电性能。以NHCC-0.4||NHCC-0.4为空气电极的锌-空电池开路电位1.445 V、功率密度138 mW/cm2,可逆充放电循环老化电位差稳定于1.01 V,显著优于标准催化剂Pt/C||RuO2空气电极(1.348 V,108 ...  相似文献   

12.
运用循环伏安法和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二甲醚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和吸附行为,并与甲醇进行了比较.二甲醚的循环伏安曲线显示在0.8V(vs.RHE)附近出现两个氧化峰.二甲醚在铂电极上的吸附强度弱于氧、甲醇甚至氢.二甲醚电氧化的起始电位较甲醇低50mV,峰值电位较甲醇低约110mV.气相色谱研究表明二甲醚电氧化过程中有少量甲醛生成.基于电化学和气相色谱研究结果,提出了二甲醚在铂电极上电氧化的反应机理,并认为二甲醚电氧化过程可以有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水杨醛、N,N'-二胺丙基乙二胺和CuCl2为原料得到了双核配合物Cu2ClL·6H2O,并进行了表征.利用UV-Vis研究了Cu2ClL·6H2O催化甲基橙和酸性蓝9的降解性能,利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绘制了染料降解的V-S曲线,利用HPLC研究了染料的降解产物.结果发现:(1)Cu2ClL·6H2O能有效催化甲基橙和酸性蓝9的氧化降解,10 h后酸性蓝9和甲基橙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0%与60%;(2)染料的降解动力学符合酶促动力学过程,V-S曲线符合米氏动力学方程,Cu2ClL·6H2O催化甲基橙和酸性蓝9降解米氏常数Km分别为3.29×10-2 和1.93×10-1 mmol·L-1;(3)降解产物有马来酸,并给出了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和染料的降解机理.说明Cu2ClL·6H2O可以作为仿酶催化剂,与底物甲基橙和酸性蓝9有较好的结合效果.这为设计作用底物广、效果好的仿酶催化剂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染料降解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开发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杂多酸化合物[γ-SiW10{Fe(OH2)}2O38]6-(简写为{Fe2SiW10}) 在催化乙酰丙酮合成呋喃杂化衍生化合物2,5-二甲基-2,3-二羟基-3,4-二乙酰基-2,3-二氢呋喃(Ⅵ) 时,同时起到了氧化催化剂和环化催化剂的作用.详细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之所以可以由乙酰丙酮成功合成化合物Ⅵ,是由于乙酰丙酮所有基团的协同作用以及催化剂{Fe2SiW10}的功能性.底物结构的稍许修饰将较大影响所得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以比表面积为1 572 m2·g-1的粉末活性炭为参照, 研究了水稻秸秆于350和500 ℃灼烧产生的灰对双酚A的吸附性能, 为认识和利用水稻秸秆灰去除水中有机微污染物提供参考. 结果显示, 水稻秸秆灰对双酚A的去除过程符合两室模型, 其快吸附阶段在2 h内平衡, 慢吸附阶段需5~7 d才能平衡, 慢于活性炭的吸附平衡过程(需2.5 h). 水稻秸秆灰的吸附等温线符合Dubinin- Ashtakhov模型, 单位质量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8.0 mg·g-1 (350℃灰分)和10.3 mg·g-1 (500℃灰分), 是活性炭(245 mg·g-1)的4.2%~7.3%; 单位比表面积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81 mg·m-2 (350 ℃灰分)和1.68 mg·m-2 (500 ℃灰分), 是活性炭(0.156 mg·m-2)的11~12倍, 表明水稻秸秆灰是一种单位比表面吸附效率较高的双酚A吸附剂.  相似文献   

16.
以硝酸盐和EDTA(乙二胺四乙酸)为原料,用金属-EDTA螯合物热分解法制备均匀性好的Pb(Zr,Ti)O_3超细粉,经FT-IR光谱,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表明:硝酸根离子可加速金属-EDTA螯合物的热分解,仅在250C时便有Pb(Zr,Ti)O_3相生成,除PbO外不生成其它中间相,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中间相PbO逐渐消失,经700C1h煅烧所得到的单一Pb(Zr,Ti)O_3相超细粉,平均粒径为34nm。  相似文献   

17.
用磁场增强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限域改性镍钴合金泡沫(NCF),并在纯水中原位生长镍钴氢氧化物(NiCo(OH)2),探讨等离子体射流对氢氧化物纳米材料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可有效提高APPJ改性位置的放电强度和活性粒子浓度,提升镍钴氢氧化物纳米晶核的形成密度,加速后续纯水中氢氧化物生长速度。此外,氧化物纳米六方体镶嵌在纳米片边缘,有利于增强电催化稳定性。制备的MOx-M(OH)2/PMNCF电极材料在碱性溶液中(1 mol·L-1 KOH)传递析氢(HER)析氧(OER)电流密度为100 mA·cm-2时,过电位分别为248和385 mV,优于其他化学法制备的同类材料。本文为过渡金属化合物电催化材料的绿色构建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电沉积纳米钯修饰玻碳电极对甲醛的电催化氧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纳米钯修饰玻碳电极(Pd/GC),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d/GC电极对甲醛的电催化氧化作用,优化了实验参数,建立了一种测定甲醛的方法.在0.1 mol·L-1 NaOH溶液中,甲醛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4~1.4×10-2 mol·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10-5 mol·L-1,相对标准偏差为3.9%,回收率为94.7%~104.0%.  相似文献   

19.
以2B铅笔芯为原料,用电氧化法在水相中制备荧光碳点(CDs),再通过H2O2氧化得到CDs@H2O2,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光谱、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CDs和CDs@H2O2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对于CDs,CDs@H2O2表面具有更丰富的羟基官能团。将CDs与CDs@H2O2分别用作Ru(bpy)32+阳极电化学发光(ECL)的共反应剂,Ru(bpy)32+/CDs@H2O2体系的ECL信号强度是Ru(bpy)32+/CDs体系的8.2倍,证实羟基是CDs作Ru(bpy)32+共反应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沉积-热处理法制备多孔BiVO4电极,再与Na2S复合,采用水热法制备BiVO4/Bi2S3电极,并对其光电催化降解四环素(TC)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i2S3的加入增强了材料对可见光的吸收,加速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从而提升了BiVO4/Bi2S3的光电性能.当外加电势为0.6 V(vs.SCE)时,光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