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78年5月开始,我们从事菜粉蝶(Pieris rapae L.)颗粒体病毒的研究,在用棉小造桥虫(Anomis flava F.)核型多角体病毒交叉感染菜粉蝶幼虫的过程中,从患病幼虫超簿切片的中肠表皮细胞发现一种非包涵体的细小病毒,多集中于上皮细胞内,亦散呈于其它组织和细胞质中,呈典型的晶体点阵排列(图1)。病虫体液经差异离心,提纯得到病毒粒子。从电镜观察呈球状,直径为23.5nm(图2)。用二苯胺法测定,其核酸为 DNA。感染试验  相似文献   

2.
菜粉蝶(Pieris rapae L.)幼虫俗称菜青虫。是世界性的十字花科蔬菜的第一号害虫。幼虫取食叶片,重者全叶吃尽,仅留叶柄,严重影响蔬菜的质量和生产。其寄生植物有9科35种之多。每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在武汉市郊一年发生9代,幼虫期为5令,3令以后食量最大,危害猖獗(图1)。1978年5月我们在洪山公社附近苞菜地里发现莱青虫自然罹病死亡甚多。经采集,分离鉴定其病原体是一种颗粒体病毒(GV)。此病毒在国外研究甚多,范围亦广。在国内报导中仅涉及到分离和电镜观察。本文着重报导菜粉蝶颗  相似文献   

3.
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寄生虫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3月-10日对江西赣州、上饶、吉安、抚州、南昌、宜春等欧洲鳗鲡寄生虫病进行了调查。发现了9种寄生虫感染欧洲鳗鲡,其中小瓜虫和粘孢子虫危害性较大,而波豆虫、车轮虫和锚头zao危害性较小。同时对养殖水体环境与寄生虫感染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孔雀石绿、高锰酸钾和甲醛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孔雀石绿、高锰酸钾和甲醛溶液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毒性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变大,这三种药物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顺序为:孔雀石绿>高锰酸钾>甲醛;孔雀石绿、高锰酸钾和甲醛对褶皱臂尾轮虫24 h的LC50分别是0.613 mg·L-1、0.873 mg·L-1和11.277 mg·L-1,其相应的安全浓度分别为6.13 μg·L-1、8.73 μg·L-1和112.77 μg·L-1.  相似文献   

5.
扼要介绍了近年来人泡沫反转录病毒(HSRV)研究的进展,包括病毒形态、基因组结构、病毒蛋白质及其转录特性,并对HSRV与疾病的关系和HSRV构建反转录病毒载体的基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异育银螂寄生粘抱子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患粘泡子虫病的异育银卿的病原区系、病症及流行病学等的系统研究,找到了近两年来异育银螂暴发粘饱子虫病的主要致病病原体是多态粘体虫,并研究了该病原的发生、发展规津及该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鱼苗种携带病原体,初步探讨了对该病的几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寄生于淡水鱼类的粘孢子虫两新种。1、井冈碘泡虫寄生于泥鳅肾脏,孢子壳面观卵形,缝面观纺锤形。2、万安单极虫寄生于玻璃红鲤鱼鳃丝,孢子壳面观椭圆形,极囊近于园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肿瘤病毒研究占肿瘤研究的主要地位并取得很大的进展。关于病毒引起乳腺癌问题自从1936年发现小鼠乳腺癌病毒(当时称为“乳汁因子”)以来至今已近40年,长期以来的大量工作对于小鼠乳腺癌病毒已经获得了较多的资料,而且在家鼠旅鼠和猴等动物的乳腺癌中相继发现和小鼠乳腺癌病毒相似的病毒。对于人乳腺癌是否也由病毒引起近年来做了许多工作,虽然有人报道在人乳汁中发现了和小鼠乳腺癌中一种病毒颗粒相似的颗粒,其它方面的实验结果也表明人乳腺癌中可能存在着病毒,但目前还没有得到令人十分信服的证据。最近(1975年)有人报告从人乳腺癌中分离出病毒,这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5种可食性海洋动物氨基酸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比较了枝吻类纽虫的氨基酸成份,并与沙蚕、星虫、泥蚶、鲍鱼4种可食性海洋动物间不同的氨基酸成分.结果表明:5种动物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且8种必需氨基酸的总百分数分别为34.31%、39.35%、33.14%、36.15%、32.94%;鲜味氨基酸总百分含量分别为48.81%、46.02%、47.51%、44.67%、52.23%.纽虫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36.65.综合分析可见:纽虫的营养价值符合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鲜味氨基酸含量非常高,仅低于鲍鱼,高于其他3种动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鄱阳湖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在870尾黄鳝中,有231尾黄鳝的消化道中有棘头虫感染,感染率为26.5%,丰盛度为9.79±13.9。不同月份之间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5);感染率在11、12和1月出现3个峰值,分别为55.7%、48.5%和44%,而2月份的感染率最低,为11.2%。5月份的丰盛度最高,达到22.71±13.90;2月份的丰盛度也最低,为3.00±1.27。不同体长组黄鳝体内棘头虫的感染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其中体长为55.1~60.0cm的黄鳝体内棘头虫的感染率最高,体长小于21cm的黄鳝没有新棘衣棘头虫感染。棘头虫感染与未感染黄鳝之间的肥满度没有显著的差异。另外,利用比值衡量与负二项分布拟合证明棘头虫在黄鳝消化道内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1.
扼要介绍了近年来HCV研究的进展,包括病毒形态、基因组结构、病毒蛋白质及其加工、病毒流行病学、病毒与肝癌关系、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的发展及疫苗研究,并对抗体检测试剂的发展趋势和目前疫苗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原文〕韩愈谓柳子曰.若知天之说乎?吾为子言天之说。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饥寒甚者,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而呼天曰:“何为使至此极戾也!”若是者举不知天。夫果蓏、饮食既坏,虫生之,人之血气败逆壅底,为痈疡、疣赘、瘘痔,虫生之;木朽而蝎中,草腐而萤飞,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物坏,虫由之生;元气阴阳之坏,人由之生。虫之生而物益坏,食啮之,攻穴之,虫之祸  相似文献   

13.
贪食迈阿密虫(Miamiensis avidus)是一种已知的养殖鱼类兼性寄生虫, 可严重危害养殖水产动物的健康并导致死亡. 为了研究有效的贪食迈阿密虫防治方法, 以从虎斑乌贼溃疡病患处分离的一株贪食迈阿密虫(SP-1株)为实验对象, 设计了一种贪食迈阿密虫的体外培养方法, 结果显示在最适生长温度为20℃, 培养至稳定期时虫体密度可达1×105个?mL-1. 采用体外浸浴模型分析了阿苯达唑、盐酸强力霉素、甲硝唑、硫酸奎宁、盐酸左旋咪唑、福尔马林和双氧水等药物对SP-1株的杀灭效果. 结果表明, SP-1株对硫酸奎宁、盐酸左旋咪唑的敏感性较高, 24h浸浴最小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2.5μg?mL-1和25μg?mL-1; 体积浓度为50μL?L-1的福尔马林溶液或双氧水均可在1h内完全杀灭暴露在其中的SP-1株.  相似文献   

14.
经过筛选和连续传代,建立了稳定的猪瘟病毒野强毒株(csFv22)感染猪肾传代细胞系(PK—15)的持续感染细胞模型,获得csFV22—PK15病毒持续感染的传代细胞株.用免疫荧光技术、RT—PcR技术、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研究了csFV22—PK15细胞株连续传代中病毒在细胞内持续感染的基本特性.结果显示传代细胞表现为病毒持续感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几种理化因子对刺激隐核虫包囊及幼虫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温度、盐度等环境因子和不同种类及浓度梯度的化学药剂进行单因素试验, 研究其对刺激隐核虫包囊孵化和幼虫活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 温度对刺激隐核虫包囊的孵化具有显著影响; 盐度对刺激隐核虫包囊的孵化和幼虫活性均有显著影响. 选择的高锰酸钾、双氧水、硫酸铜、盐水、福尔马林浸泡药物对包囊或幼虫也均有一定影响, 而采用福尔马林结合低盐度海水进行浸泡处理, 既可有效杀灭包囊和幼虫, 又可减少环境污染并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UV-B辐射增强对褶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单个体培养和生命表技术,研究了不同UV—B辐射剂量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实验种群的存活时间、产卵饿、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等关键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可使轮虫的存活时间显著缩短(p〈0.05),对照组轮虫存活时间最长,在本文验条件下达390h;最大剂量1.20kJ/m^2处理组最短,为300h.低剂量的0.24、0.48和0.72kJ/m^2 UV—B辐射促进了褶皱臂尾轮虫的繁殖,而高剂量的0.96和1.20kJ/m^2 UV—B辐射抑制了褶皱臂尾轮虫的繁殖.褶皱臂尾轮虫的生命期单随UV—B辐射剂量的增大呈一致性缩短,可以作为大气UV—B辅射强弱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闽南-台湾浅滩野生鱼类真鲷(Pagrosomus major)鳃丝上寄生的分室科中柄虫属一新种--厦门中柄虫Encotyllabe xiamenensis sp.nov.,虫体在体型、体长宽比、大钩和小钩长度比值、小钩的形状、卵黄腺的分布以及卵巢的位置等特征与现有种类存在一定差异,且在卵巢左侧具有发达的肌肉束.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电子显微镜和放射自显影术,观察草鱼出血病两种病原病毒——草鱼呼肠孤病毒(GCR)和草鱼小RNA病毒(GCP)在鱼类细胞中的形态及增殖过程的一些重要特征。着重描述GCR从“毒浆结构”发生和GCP的特殊装配形式以及两者RNA在细胞中的复制部位和转移过程,也对两种病毒的形态发生动态、释放形式与宿主细胞的病变效应作了观察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对虾病毒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就近几年来对虾病毒的研究进展与动态进行了概述,具体介绍了陆续报道的20余种对虾病毒病原的中英文名称和核酸性质,对7种主要对虾病毒的宿主范围、临床症状、病理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作了详细的介绍。根据目前还未发现有效治疗对虾病毒的药物现状,提出了几种预防对虾病毒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我省淡水鱼类斑尾复鰕虎鳃上寄生的单殖吸虫指环虫属一新种,定名为二翼指环虫Dactylogyrus bialatus,文内详细描述该新种的虫体大小、形态特征、寄主种名及寄生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